灰度創新

灰度創新

《灰度創新》是2020年9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雪萍。

基本介紹

  • 書名:灰度創新
  • 作者:林雪萍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9月1日
  • 頁數:256 頁
  • 定價:8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膠版紙
  • ISBN:9787121395741
  • 外文名:Gray Innovation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灰度創新——無邊界製造》從製造工廠的視角,審視製造業的創新來源。工廠與外部互動所發生的創新——灰度創新,遠比想像的複雜,而且生機盎然富有活力。如果放大到整個製造業來看,沒有對製造土壤的固守,基礎原理突破所帶來的生產力將會大打折扣。中國有著肥沃的製造土壤,珍惜這些土壤和它下面的交錯複雜的供應鏈根系,是中國製造的一條躍遷之路。

圖書目錄

第一章/灰度創新的定義:交叉結合部的創新
第一節-微笑曲線是一個典型的誤解-/-2
第二節-創新驅動人見人愛,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5
第三節-製造創新那些不痛快的伴侶-/-8
第四節-灰度創新是製造結合部的聯合創新-/-10
第五節-開放式創新與灰度創新的區別-/-13
第六節-灰度創新的價值去向-/-15
第二章/製造創新的國家土壤
第一節-德國染料工業革命4.0-/-21
第二節-美國製造創新的大時代變遷-/-26
第三節-日本推動創造性的合作研究-/-35
第三章/中國灰度創新:製造崛起
第一節-製造的路徑-/-48
第二節-全球化分工:灰度創新的貢獻-/-51
第三節-製造難以大規模遷移的護城河-/-54
第四節-回岸製造不容易:灰度創新助推了利潤-/-58
案例:灰度創新的放大效應:德國設計+中國製造-/-60
第四章/產業級生態:工業生態系統是創新的最好保障
第一節-大學與企業之間的同級切換-/-70
案例1:海爾工業智慧型研究院的探索-/-72
案例2:研華與大學的灰度創新-/-74
第二節-樹狀價值鏈網路-/-77
第三節-了解與支持代理商:農機與工程機械的代理商-/-79
第四節-產業集群的灰度創新:中心—衛星工廠體系-/-82
第五節-行業細分工導致大量的灰度創新-/-90
案例:工程機械代理商天遠的多維度灰度創新-/-94
第五章/企業如何推動灰度創新
第一節-大型企業的創新:從一體化到中央基礎實驗室-/-102
第二節-灰度創新是一個組織對負熵的引入:know-how到know-who-/-106
第三節-中小企業的“三三魔咒”-/-109
第四節-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合作:螞蟻和大象的聯手-/-112
第五節-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新命題-/-/-118
案例:小松公開數據,推動建立生態-/-123
第六章/與下游用戶合謀尋找靈感
第一節-與用戶共同創造-/-126
案例:工具機廠如何提供為用戶算錢的服務-/-131
第二節-用戶的經驗是最好的養分-/-135
第三節-新型供應鏈條上的知識容器-/-142
第四節-跟著客戶一起轉行-/-146
第五節-逆向灰度創新:超級用戶的力量-/-148
第七章/善待供應商
第一節-共進退的綠色外協會-/-162
第二節-供應鏈新夥伴關係-/-164
案例:為夥伴加油打氣-/-167
第三節-了解上游供應商的能力-/-168
案例:空氣清新劑和筷子-/-171
第四節-為供應商創造價值-/-173
案例:尋找最大公約數-/-175
第八章/灰度創新的基本法則
第一節-灰度創新是設計出來的,而非自發完成的-/-180
第二節-開箱法則Think-out-of-Box——跳出局外-/-183
第三節-一張桌子兩家用:企業內部的牆,早已有之-/-186
案例:從技術到組織——菲尼克斯與中控的聯合研發-/-188
第四節-找尋企業的灰度大使-/-194
第五節-跨界知識的撞色拼接組合-/-196
第六節-為合作機制保駕護航-/-199
第七節-狼群模式:供應鏈長板組合集團戰-/-203
案例:長勝的“狼群模式”-/-205
第八節-長臂灰度創新:-ST-意法半導體的主動與康寧的被動-/-211
第九節-社會心理學的導入形成必要支撐:中外廚房的差別-/-216
第九章/灰度創新失靈
第一節-信任失靈-/-220
第二節-“非我所創”綜合徵是灰度創新的天敵-/-222
第三節-行業的灰度創新失靈:共性技術科研院所的缺失-/-224
第四節-生產加工深度過長-/-226
第十章/流動式智慧財產權的界定
第一節-聯盟的智慧財產權界定-/-233
第二節-螺絲式(階梯式)的漸進,確保灰度創新發生-/-235
第三節-夥伴之間的互利關係-/-237
後-記-/-241

作者簡介

林雪萍-全球產業觀察家、北京聯訊動力諮詢公司總經理、南山工業書院發起人、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對智慧型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及環球製造創新體系有較深研究。曾在《哈佛商業評論》《瞭望》周刊等雜誌發表上百篇有影響力的文章,出版《智慧型製造術語解讀》《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解讀》《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之路》等專著。
主要研究領域:智慧型製造與工業網際網路、工業與能源升級、全球製造創新體系、產業集群與供應鏈升級路徑、企業先進制造技術戰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