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實施方案

《瀘州市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實施方案》已經瀘州市九屆人民政府第1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6月2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州市創建“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6月21日
  • 發布單位: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交通運輸部 財政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於深化“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工作的意見》(交公路發〔2021〕48號)要求,爭創“四好農村路”全國、省級示範市,持續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籃雅頌設。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好農村路”建設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按照全國及四川省“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管理養備巴晚護體制機制改革為主線,以“六大示範工程”為重點,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全面提升農村公路服務能力、服務品質和服務效率,全面提升農村公路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實施“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強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在鞏固宙匙駝院江陽區“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5個區縣“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的基礎上,繼續推動示範創建提質擴面。到2022年底,“六大示範工程”成效顯著,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水平全省靠前,敘永縣、合江縣力爭創成“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龍馬潭區力爭創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瀘州市力爭創成“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市。
三、工作任務
(一)實施制度體系示範工程。
1.完善組織保障體系。進一步落實市、縣、鄉責任,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市級成立農村公路“路長制”領導小組,對全市農村公路“路長制”進行指導、監督。各區縣根據已出台的“路長制”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總路長+縣、鄉、村道路長”組織模式,建立健全總路長辦公會議、公路巡查和績效管理三項制度,用好路政管理和養護管理兩支隊伍,確保管理養護責任有效落實。推行“路長制+警長制”,建立縣級路長統籌引領、鄉鎮墓埋境路長推進、公路警長執法查處、巡查路長常態監督、村級路長應急聯動的工作機制。2022年,龍馬潭區先行先試推行“路長制+警長制”。(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配合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2.健全資金保障體系。良籃射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落實市、縣兩級財政支出責任和配套資金。市財政局負責落實市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補助。各區縣人民故紙熱奔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及管理機構運行經費和人員支出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估迎爭取將農村公路發展納入地方一般債券重點支持範圍。各區縣人民政府要創新建設融資渠道,整合使用各類涉及農村道路建設資金,鼓勵將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鄉村旅遊等經營性項目實行一體化開發,運營收益用於農村公路養護。市、縣兩級財政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使用監管。(責任單位:市財政局,配合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交通運輸局)
3.構建制度標準體系。健全政策制度體系,完善技術標準體系,適時出台具有瀘州特色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等配套規範性檔案,強化政策引導和能力建設。進一步落實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管理規範性的基本程式、相關標準規範,加快形成農村公路綠色公路指標體系,推動出台美麗農村路建設標準,探索建立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農村公路指標體系,設定涵蓋質量效益、新發展理念、民眾主觀感受等指標。(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4.建立績效管理體系。按照省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要求,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市財政局制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績效管理考核辦法,規範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各區縣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制定轄區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績效管理考核辦法,負責考核各鄉鎮農村公路績效管理工作。路況水平、運行機制、資金保障、服務效益等主要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範圍。(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5.構建信用管理機制。按照信用交通建設要求,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發布,大力實施信用承諾制和“紅黑榜”制度,逐步構建以信用為基礎、質量為核心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市場新型監管機制,推進分級分類監管和精準監管,推動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依託信用信息公開平台,依法向社會公開,並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等工作掛鈎。(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二)實施路網提質增效示範工程。
6.完善農村公路設施網路。科學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交通專項規劃,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通毗鄰地區“斷頭路”“瓶頸路”。加快實施鄉鎮通三級公路和幸福美麗鄉村路,強化重要農村公路與國省幹線公路、綜合樞紐、機場、港口等的有機銜接。擴大農村公路覆蓋範圍和通達深度,結合四川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中心鎮規劃,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有序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2022年,實施撤併建制村暢通工程116.2公里(納溪區18公里、合江縣96公里、敘永縣1.5公里、古藺縣0.7公里);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336公里(江陽區37公里、納溪區73公里、龍馬潭區13公里、瀘縣15公里、合江縣80公里、敘永縣83公里、古藺縣35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7.提升農村公路建設品質。嚴格落實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與公路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加強項目過程監管,開展農村公路施工標準化試點,確保重點指標合格率穩中有升,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力爭達到100%。以綠色發展為出發點,推廣水泥路面快速修補、“白改黑”、彩色路面、路面基層新材料、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等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建設與生態環境相適宜的農村公路。打造一批品質工程示範項目,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品質工程建設管理經驗。(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8.建設全域美麗農村路。全面開展美麗農村路建設,切實做好農村公路綠化、美化、亮化和潔化,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將美麗農村路與幸福宜居鄉村相結合,納入基層社會綜合治理,建成一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示範村。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提升,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路宅分家、路田分家。因地制宜布設步道和腳踏車專用道等慢行交通體系,以及觀景台、房車營地等配套的停車設施。結合線路主題打造特色指路標識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路牌名、重要旅遊節點、重要公共設施、重要服務設施等指路標識設定。2022年,建成幸福美麗鄉村路71.4公里(合江縣赤水河環線旅遊公路16公里、合江縣X136荔江鎮魏家祠村匡坡至荔江鎮坪上村貌合山段美麗鄉村路14.6公里、合江縣X132鳳鎖路鳳鳴鎮九層村鄢嘴至法王寺鎮金鴨子村團包段美麗鄉村路23.5公里、敘永縣分水鎮分水村岩口至終南村五桐洞段美麗鄉村路17.3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9.打造品牌主題示範公路。根據全市資源稟賦、生態優勢、產業特色、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等,合理確定符合瀘州實際的“四好農村路”品牌主題,編制瀘州市農村公路品牌策劃方案,明確品牌定位,設計品牌要素,總結提煉新時代瀘州交通運輸服務鄉村振興的精神核心與文化品牌,展示具有瀘州特色的新精神、新理念、新文化,從道路主體工程、路域環境、品牌要素套用、品牌創建實效等方面全面推動品牌落地實施。挖掘品牌內涵,講好品牌故事,探索建立政府、行業、媒體、公眾等共同參與的宣傳機制,形成上下結合、橫向聯動、多方參與的品牌宣傳格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提升瀘州農村公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22年底,基本形成瀘州農村公路品牌,打造200公里酒城城鄉融合精品旅遊線。(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10.探索“農村公路+N”融合發展模式。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以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與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生態、文明深度融合發展為導向,深化農村公路+產業、旅遊、生態、文化等融合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遊路建設,改善****、美麗休閒鄉村、鄉村旅遊景點景區、產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基地等交通運輸條件。“一體”主體功能區中,圍繞都市鄉村近郊遊打造“酒城融合精品線”(董允壩現代農業產業園—堯壩古鎮—天仙硐風景區—鳳凰湖風景區—梅嶺茶山現代農業園—方山森林公園—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江陽沱江旅遊公路—雙加“十里漁灣”—特興“走馬新村”—黃艤酒業園區);“東翼”主體功能區中,圍繞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川渝聯動樣板線”;“南翼”主體功能區中,圍繞“醬酒+紅色旅遊+山地康養”打造“長徵文化示範線”(古藺太平經石廂子至敘永縣城紅色旅遊公路+赤水河環線旅遊公路)。(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三)實施管養改革深化示範工程。
11.加快完善養護運行機制。各區縣人民政府出台促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推行零星小修、應急搶修工程與日常保養捆綁招標等養護工程承包模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路養護,推動村民承包村社道路日常養護,擴大貧困戶參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公益崗位,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農村公路年均養護工程比例不低於5%。加快縣級養護中心建設和養護站升級改造,鼓勵專業機構參與農村公路養護,提升養護專業化、機械化水平。2022年,按照《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川交函〔2022〕25號),江陽區以創新養護生產模式(建養一體化)和信息化管理為試點主題;瀘縣以創新投融資機制(開發綠化權等多渠道籌集農村管養資金)為試點主題,古藺縣茅溪鎮開展農村公路冠名權出讓和企業認養為試點主題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改革試點工作,落實“政府牽頭、部門協作、共同推進”的試點機制,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按確定的試點工作方案紮實推進,確保取得實效。2022年,完成2021年省級農村公路路況抽檢評定為次差的84.4公里路段維修整治(江陽區15.42公里、龍馬潭區6.56公里、納溪區5.85公里、瀘縣4.15公里、合江縣32.33公里、敘永縣16.98公里、古藺縣3.11公里),全市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78%,農村公路路況水平維持較好。(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2.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開展農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常抓不懈,深入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標線標牌設定。加強橋樑安全監測,落實專項資金開展橋樑質量檢測,動態改造四、五類橋樑。鞏固提升農村公路交叉路口“六個一工程”。完善農村交通應急救災保障能力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交通安全組織領導和責任機制。定期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傳,創建安全的通行環境,推動農村公路由“村村通”向“路路安”轉變。2022年,實施農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75.594公里(江陽區25.229公里、納溪區29.215公里、瀘縣153.156公里、合江縣8.88公里、敘永縣9.136公里、古藺縣49.98公里),“十三五”期未按“三同時”實施的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78.5公里(江陽區1.29公里、納溪區11.67公里、瀘縣25.06公里、合江縣1.09公里、敘永縣18.71公里、古藺縣20.69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3.推進農村公路自動化檢測。根據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工作的通知》(交辦公路〔2021〕83號),選用先進可靠的檢測與調查手段,強化技術統籌,推動“人工+自動化”檢測深度融合,深化輕量化自動檢測裝備、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技術在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中的套用,不斷提升檢測效率、精準度和自動化檢測比例。提高農村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數據質量,深化檢測評定數據在農村公路養護決策、養護計畫、預算安排、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套用,有效指導各地農村公路養護科學決策。2022年底,全市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比例達到30%以上(江陽區322公里、龍馬潭區180公里、納溪區380公里、瀘縣1095公里、合江縣749公里、敘永縣973公里、古藺縣1692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4.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建立由市、縣兩級政府牽頭,交通運輸、公安、應急管理等部門參與的農村客運班線聯合審核機制和運輸安全監管機制,完善道路運輸管理制度,有效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交安、排水、擋防、客運站點、管養設施“五同時”制度,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結合農村公路特點,完善農村公路應急預案,最佳化和規範應急處置流程,提升各種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針對性和實用性。(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5.落實路產路權保護責任。加強路政聯合執法,建立區縣有綜合執法人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農村公路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堅決制止各類破壞、損壞農村公路設施的行為。規範農村公路路產登記,探索通過民事賠償保護路產路權。加大農村公路違法超限運輸治理力度,按需依法依規設定鄉道、村道限高限寬設施及警示標誌。組織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貨物運輸源頭超限超載治理工作。(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四)實施城鄉交通融合示範工程。
16.提升城鄉客運服務水平。持續推進“金通工程”樣板縣創建。強化對城鄉客運發展政策支持,建立城鄉客運運營補貼機制,實現城鄉客運可持續穩定發展。大力推廣城鄉客運片區化經營等服務模式,培育集約化經營、規範化管理的經營主體,全面擴大城鄉客運覆蓋範圍。推進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2022年,力爭開通毗鄰地區定製客運1條,省際公交(跨省際農村客運)1條。強化農村公路與運輸服務融合發展,將農村公交場站(亭、牌)與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鼓勵“一站多用、資源整合”,加快集養護、路政、客運、貨運、郵政於一體的鄉鎮綜合服務站點建設,提高站點效能。2022年,投入運營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10個以上。(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7.建立健全農村物流網路體系。鼓勵農村物流模式創新,加強交通運輸與郵政、商貿、供銷等部門合作,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客貨同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加快推進“快遞進村”,通過引導和推動郵快合作、快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快電合作及其他合作等多種模式,實現快遞服務直接通達建制村。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五)實施共建共享共治示範工程。
18.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積極推進民眾性養護,推廣專業養護與民眾性養護相結合的養護方式。加強農村民眾愛路護路基礎教育培訓,製作學習方便快捷、內容務實管用的“口袋書”等培訓教材,提升農村民眾參與水平。推進小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工代賑方式套用,用好“四好農村路”相關就業崗位,幫助農民創收增收。落實建設項目“七公開”制度,引導農民民眾參與農村公路工程監督和項目驗收,切實增強民眾的話語權。2022年,全市交通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總投資不低於1000萬元。各區縣愛路護路的鄉規(村規)民約制定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六)實施數字智慧賦能示範工程。
19.推進農村公路管養信息化。依託交通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成果,逐步整合“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等視頻資源,促進數據共享,加強數據開發套用。建立農村公路資料庫和電子地圖更新機制,重點完善道路、橋樑等設施空間數據以及採集重要產業、旅遊、物流等節點信息,建成精度高、能共享、易維護、可擴展的全市農村公路電子地圖,實現公路資產數位化。以“建管養運”為核心,按照“市級統籌、統一規劃、同步實施”的原則,建設具備“公路資產數位化、工程監管精準化、路網監控可視化、養護管理智慧型化、運營服務優質化、決策分析科學化”的農村公路綜合管理平台。(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交通運輸局具體負責目標任務分解、技術指導和監督考核等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應急局、市鄉村振興局等部門要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區縣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緊緊圍繞“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創建方案,做到任務清晰、職責明確、保障有力,確保“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任務全面優質完成。
(二)強化規劃引領。
加強頂層設計,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交通強省建設要求,科學謀劃農村公路發展方向,強化農村公路沿線空間管理和資源集約利用。做好農村公路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國省幹線規劃以及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等有效銜接,與農村客運、農村物流等規劃相協調,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三)強化督查評價。
推進中央車購稅“以獎代補”考核落實,將“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納入市委市政府督查評價,對工作推進滯後或存在問題的予以扣分。
(四)強化共創共享。
各區縣根據市縣兩級創建工作任務分工,保障項目建設資金,同步推進創建工作。“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成功後,上級獎補資金扣除本級支出後的剩餘部分,根據各區縣創建工作任務目標考核情況,採用“以獎代補”方式全部下達。
(五)強化宣傳引導。
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創新載體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全面集中展示“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突出成果,凝聚全社會知路、愛路、護路共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四好農村路”建設的良好氛圍。
4.建立績效管理體系。按照省市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要求,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市財政局制定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績效管理考核辦法,規範農村公路績效管理考核,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各區縣人民政府結合實際制定轄區內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績效管理考核辦法,負責考核各鄉鎮農村公路績效管理工作。路況水平、運行機制、資金保障、服務效益等主要指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範圍。(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
5.構建信用管理機制。按照信用交通建設要求,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發布,大力實施信用承諾制和“紅黑榜”制度,逐步構建以信用為基礎、質量為核心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市場新型監管機制,推進分級分類監管和精準監管,推動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依託信用信息公開平台,依法向社會公開,並與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等工作掛鈎。(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二)實施路網提質增效示範工程。
6.完善農村公路設施網路。科學編制鄉村國土空間規劃交通專項規劃,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通毗鄰地區“斷頭路”“瓶頸路”。加快實施鄉鎮通三級公路和幸福美麗鄉村路,強化重要農村公路與國省幹線公路、綜合樞紐、機場、港口等的有機銜接。擴大農村公路覆蓋範圍和通達深度,結合四川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中心鎮規劃,推進農村公路建設項目更多向進村入戶傾斜,有序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2022年,實施撤併建制村暢通工程116.2公里(納溪區18公里、合江縣96公里、敘永縣1.5公里、古藺縣0.7公里);3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336公里(江陽區37公里、納溪區73公里、龍馬潭區13公里、瀘縣15公里、合江縣80公里、敘永縣83公里、古藺縣35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7.提升農村公路建設品質。嚴格落實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與公路建設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加強項目過程監管,開展農村公路施工標準化試點,確保重點指標合格率穩中有升,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力爭達到100%。以綠色發展為出發點,推廣水泥路面快速修補、“白改黑”、彩色路面、路面基層新材料、廢舊瀝青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等技術的研究和套用,建設與生態環境相適宜的農村公路。打造一批品質工程示範項目,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品質工程建設管理經驗。(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8.建設全域美麗農村路。全面開展美麗農村路建設,切實做好農村公路綠化、美化、亮化和潔化,打造“暢安舒美”的通行環境。將美麗農村路與幸福宜居鄉村相結合,納入基層社會綜合治理,建成一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裕鄉村振興示範村。開展路域環境整治提升,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路宅分家、路田分家。因地制宜布設步道和腳踏車專用道等慢行交通體系,以及觀景台、房車營地等配套的停車設施。結合線路主題打造特色指路標識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路牌名、重要旅遊節點、重要公共設施、重要服務設施等指路標識設定。2022年,建成幸福美麗鄉村路71.4公里(合江縣赤水河環線旅遊公路16公里、合江縣X136荔江鎮魏家祠村匡坡至荔江鎮坪上村貌合山段美麗鄉村路14.6公里、合江縣X132鳳鎖路鳳鳴鎮九層村鄢嘴至法王寺鎮金鴨子村團包段美麗鄉村路23.5公里、敘永縣分水鎮分水村岩口至終南村五桐洞段美麗鄉村路17.3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9.打造品牌主題示範公路。根據全市資源稟賦、生態優勢、產業特色、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等,合理確定符合瀘州實際的“四好農村路”品牌主題,編制瀘州市農村公路品牌策劃方案,明確品牌定位,設計品牌要素,總結提煉新時代瀘州交通運輸服務鄉村振興的精神核心與文化品牌,展示具有瀘州特色的新精神、新理念、新文化,從道路主體工程、路域環境、品牌要素套用、品牌創建實效等方面全面推動品牌落地實施。挖掘品牌內涵,講好品牌故事,探索建立政府、行業、媒體、公眾等共同參與的宣傳機制,形成上下結合、橫向聯動、多方參與的品牌宣傳格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提升瀘州農村公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22年底,基本形成瀘州農村公路品牌,打造200公里酒城城鄉融合精品旅遊線。(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10.探索“農村公路+N”融合發展模式。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及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要,以農村公路建管養運與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生態、文明深度融合發展為導向,深化農村公路+產業、旅遊、生態、文化等融合發展模式,加快推進農村資源路、產業路、旅遊路建設,改善****、美麗休閒鄉村、鄉村旅遊景點景區、產業園區和特色農業基地等交通運輸條件。“一體”主體功能區中,圍繞都市鄉村近郊遊打造“酒城融合精品線”(董允壩現代農業產業園—堯壩古鎮—天仙硐風景區—鳳凰湖風景區—梅嶺茶山現代農業園—方山森林公園—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江陽沱江旅遊公路—雙加“十里漁灣”—特興“走馬新村”—黃艤酒業園區);“東翼”主體功能區中,圍繞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川渝聯動樣板線”;“南翼”主體功能區中,圍繞“醬酒+紅色旅遊+山地康養”打造“長徵文化示範線”(古藺太平經石廂子至敘永縣城紅色旅遊公路+赤水河環線旅遊公路)。(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三)實施管養改革深化示範工程。
11.加快完善養護運行機制。各區縣人民政府出台促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改革,推行零星小修、應急搶修工程與日常保養捆綁招標等養護工程承包模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公路養護,推動村民承包村社道路日常養護,擴大貧困戶參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公益崗位,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農村公路年均養護工程比例不低於5%。加快縣級養護中心建設和養護站升級改造,鼓勵專業機構參與農村公路養護,提升養護專業化、機械化水平。2022年,按照《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關於進一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川交函〔2022〕25號),江陽區以創新養護生產模式(建養一體化)和信息化管理為試點主題;瀘縣以創新投融資機制(開發綠化權等多渠道籌集農村管養資金)為試點主題,古藺縣茅溪鎮開展農村公路冠名權出讓和企業認養為試點主題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改革試點工作,落實“政府牽頭、部門協作、共同推進”的試點機制,積極整合各方資源,按確定的試點工作方案紮實推進,確保取得實效。2022年,完成2021年省級農村公路路況抽檢評定為次差的84.4公里路段維修整治(江陽區15.42公里、龍馬潭區6.56公里、納溪區5.85公里、瀘縣4.15公里、合江縣32.33公里、敘永縣16.98公里、古藺縣3.11公里),全市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不低於78%,農村公路路況水平維持較好。(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2.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開展農村公路安全提升工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常抓不懈,深入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標線標牌設定。加強橋樑安全監測,落實專項資金開展橋樑質量檢測,動態改造四、五類橋樑。鞏固提升農村公路交叉路口“六個一工程”。完善農村交通應急救災保障能力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交通安全組織領導和責任機制。定期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傳,創建安全的通行環境,推動農村公路由“村村通”向“路路安”轉變。2022年,實施農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75.594公里(江陽區25.229公里、納溪區29.215公里、瀘縣153.156公里、合江縣8.88公里、敘永縣9.136公里、古藺縣49.98公里),“十三五”期未按“三同時”實施的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78.5公里(江陽區1.29公里、納溪區11.67公里、瀘縣25.06公里、合江縣1.09公里、敘永縣18.71公里、古藺縣20.69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3.推進農村公路自動化檢測。根據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工作的通知》(交辦公路〔2021〕83號),選用先進可靠的檢測與調查手段,強化技術統籌,推動“人工+自動化”檢測深度融合,深化輕量化自動檢測裝備、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等技術在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中的套用,不斷提升檢測效率、精準度和自動化檢測比例。提高農村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數據質量,深化檢測評定數據在農村公路養護決策、養護計畫、預算安排、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套用,有效指導各地農村公路養護科學決策。2022年底,全市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比例達到30%以上(江陽區322公里、龍馬潭區180公里、納溪區380公里、瀘縣1095公里、合江縣749公里、敘永縣973公里、古藺縣1692公里)。(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4.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機制。建立由市、縣兩級政府牽頭,交通運輸、公安、應急管理等部門參與的農村客運班線聯合審核機制和運輸安全監管機制,完善道路運輸管理制度,有效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交安、排水、擋防、客運站點、管養設施“五同時”制度,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結合農村公路特點,完善農村公路應急預案,最佳化和規範應急處置流程,提升各種公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預案針對性和實用性。(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5.落實路產路權保護責任。加強路政聯合執法,建立區縣有綜合執法人員、鄉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的農村公路路產路權保護隊伍,堅決制止各類破壞、損壞農村公路設施的行為。規範農村公路路產登記,探索通過民事賠償保護路產路權。加大農村公路違法超限運輸治理力度,按需依法依規設定鄉道、村道限高限寬設施及警示標誌。組織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貨物運輸源頭超限超載治理工作。(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四)實施城鄉交通融合示範工程。
16.提升城鄉客運服務水平。持續推進“金通工程”樣板縣創建。強化對城鄉客運發展政策支持,建立城鄉客運運營補貼機制,實現城鄉客運可持續穩定發展。大力推廣城鄉客運片區化經營等服務模式,培育集約化經營、規範化管理的經營主體,全面擴大城鄉客運覆蓋範圍。推進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2022年,力爭開通毗鄰地區定製客運1條,省際公交(跨省際農村客運)1條。強化農村公路與運輸服務融合發展,將農村公交場站(亭、牌)與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鼓勵“一站多用、資源整合”,加快集養護、路政、客運、貨運、郵政於一體的鄉鎮綜合服務站點建設,提高站點效能。2022年,投入運營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10個以上。(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17.建立健全農村物流網路體系。鼓勵農村物流模式創新,加強交通運輸與郵政、商貿、供銷等部門合作,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構建“客貨同網、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加快推進“快遞進村”,通過引導和推動郵快合作、快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快電合作及其他合作等多種模式,實現快遞服務直接通達建制村。改造提升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滿足農村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五)實施共建共享共治示範工程。
18.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積極推進民眾性養護,推廣專業養護與民眾性養護相結合的養護方式。加強農村民眾愛路護路基礎教育培訓,製作學習方便快捷、內容務實管用的“口袋書”等培訓教材,提升農村民眾參與水平。推進小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以工代賑方式套用,用好“四好農村路”相關就業崗位,幫助農民創收增收。落實建設項目“七公開”制度,引導農民民眾參與農村公路工程監督和項目驗收,切實增強民眾的話語權。2022年,全市交通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項目總投資不低於1000萬元。各區縣愛路護路的鄉規(村規)民約制定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
(六)實施數字智慧賦能示範工程。
19.推進農村公路管養信息化。依託交通應急指揮系統建設成果,逐步整合“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等視頻資源,促進數據共享,加強數據開發套用。建立農村公路資料庫和電子地圖更新機制,重點完善道路、橋樑等設施空間數據以及採集重要產業、旅遊、物流等節點信息,建成精度高、能共享、易維護、可擴展的全市農村公路電子地圖,實現公路資產數位化。以“建管養運”為核心,按照“市級統籌、統一規劃、同步實施”的原則,建設具備“公路資產數位化、工程監管精準化、路網監控可視化、養護管理智慧型化、運營服務優質化、決策分析科學化”的農村公路綜合管理平台。(責任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交通運輸局具體負責目標任務分解、技術指導和監督考核等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市應急局、市鄉村振興局等部門要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區縣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緊緊圍繞“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符合本地區實際的創建方案,做到任務清晰、職責明確、保障有力,確保“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任務全面優質完成。
(二)強化規劃引領。
加強頂層設計,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交通強省建設要求,科學謀劃農村公路發展方向,強化農村公路沿線空間管理和資源集約利用。做好農村公路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國省幹線規劃以及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等有效銜接,與農村客運、農村物流等規劃相協調,確保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三)強化督查評價。
推進中央車購稅“以獎代補”考核落實,將“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納入市委市政府督查評價,對工作推進滯後或存在問題的予以扣分。
(四)強化共創共享。
各區縣根據市縣兩級創建工作任務分工,保障項目建設資金,同步推進創建工作。“四好農村路”示範市創建成功後,上級獎補資金扣除本級支出後的剩餘部分,根據各區縣創建工作任務目標考核情況,採用“以獎代補”方式全部下達。
(五)強化宣傳引導。
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現代媒體,創新載體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全面集中展示“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突出成果,凝聚全社會知路、愛路、護路共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四好農村路”建設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