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由濟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市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 發布機構:濟南市政府辦公廳
- 發文日期:2013-03-28
- 檔案編號:濟政發〔2013〕6號
2012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的中心任務,以重大項目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強力推進發展實體經濟、建設美麗泉城、最佳化發展環境、創新社會管理等重點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加快、民生持續改善的較好態勢。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812.7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252.9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1938.1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2621.6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5.4∶41.5∶53.1調整為5.2∶40.3∶54.5。
(一)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1%,拉動全市經濟成長5.4個百分點。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建設加快,金融業增加值增長22.6%,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25.3%,旅遊總收入增長20.6%,展會交易額增長10%,現代服務業比重達到48.6%。工業調整步伐加快,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7.4億元,增長10.1%。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9.5%,比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載體建設進一步加強,出口加工區升格為綜合保稅區,明水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糧食總產量304萬噸,連續10年實現豐收。新認定農業龍頭企業77家,建成都市農業園區和特色品牌基地165個。
(二)內需支撐作用增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86.1億元,增長20.4%。重點領域投資較快增長,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63.3億元,增長25.8%;工業投資701.8億元,增長21.8%,其中技改投資比重達到67%。民間投資力度加大,占全部投資的59%。引進市外投資1141億元,增長19.9%,新簽約項目總投資837.4億元。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成效明顯,125個實體經濟重點項目和279個城市建設管理項目完成投資680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31.1%,重汽集團曼發動機產業化等38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3.6億元,增長14.9%,國家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家政服務體系試點有序推進。
(三)發展質量顯著提高。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80.8億元,增長17%。創新驅動戰略深入推進,濟南創新谷、新材料產業基地等特色園區規劃建設加快,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總數達到18家,培育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0家,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綜合性新藥研發大平台完成驗收。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紮實推進,淘汰落後水泥磨機產能381.5萬噸,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91萬平方米,光大水務4.2萬噸/日中水回用等減排工程建成投運,新增耕地面積10676畝,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市創建逐步展開,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全面完成。
(四)城市功能不斷提升。“一城三區”開發建設全面加速,西部新城核心區、奧體文博、濼口、寶華街官紮營等重點片區開發加快,5A級“天下第一泉”景區創建積極推進,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主體封頂、“三館”主體完工,綠地普利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工作穩步推進。城市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濟商高速公路、二環西路綜合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設,城市軌道交通、長清黃河大橋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新增城市道路65公里,完成河道整治48條,改造供水低壓片區17個,集中供熱普及率、城市燃氣普及率、污水處理率達到55%、98.3%和90%,城區交通擁堵狀況有所緩解,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率達到90%。南部綠色發展控制性詳規編制和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展開,鵲山龍湖、新材料產業基地等北跨重點節點開發取得明顯進展。
(五)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實現重大突破,出台了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意見,實施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城鎮化發展改革等十大實施方案。國企改革紮實推進,完成直接監管企業改革重組4家。成立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市級以上小企業創業輔導基地11家。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林權制度改革、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和流轉等穩步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濟南金融商務中心區初具規模,東部金融新區全面啟動,廣發銀行濟南分行、渣打銀行濟南分行開業,澳華新能源倫敦交易所掛牌上市。外向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完成出口57.2億美元,下降5.4%。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6.8億美元,增長52.3%。實際到賬外資12.2億美元,增長10.9%,落戶我市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53家。新設境外企業42家,中方協定投資額5.3億美元,增長1.2倍。濟南海關升格為總署直屬海關。
(六)社會民生保障有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86元,分別增長12.7%和13.2%,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新增城鎮就業22.3萬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7.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應屆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80%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退職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標準達到2085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平陰、章丘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9033套,竣工7637套,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目標。增加義務教育經費4億元,新建和改擴建幼稚園100處。免費向市民開放公共文化設施837個,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基本形成。為民辦10件實事全部完成。
同時,計畫執行中也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一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難度加大。受國內外經濟成長放緩、市場需求減弱等影響,我市部分行業、企業經營困難,導致生產總值、出口未能達到預期目標。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壓力較大。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仍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經濟競爭優勢亟待增強。三是社會民生建設任務繁重。全年任務目標超額完成計畫,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和民眾的新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創新管理和改善民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總的判斷,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轉型調整階段,國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也要看到,儘管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也具備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從政策環境看,巨觀經濟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將為擴大內需和發展實體經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從我市走勢看,2012年全市經濟增速逐季加快,運行中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回升向好的態勢更加穩固。三大需求拉動仍較有力,消費、進出口增勢平穩,在“一城三區”開發建設、籌辦“十藝節”等帶動下,投資有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建設加快,農業形勢穩定,工業困難局面逐步改善,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加快形成。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水生態文明市創建等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規劃即將實施,將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破,工作推進機制逐步完善,將有力地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綜合考慮外部環境、發展條件和運行走勢,提出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一)經濟發展。生產總值增長9.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出口增長8%,實際到賬外資增長8%,招商引資增長18%。
(二)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現代服務業比重力爭提高到5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縣域經濟比重提高到49%,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45%。
(三)城市建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7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健全,市政公用設施建設運營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燃氣普及率、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98.5%和5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
(四)生態環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省下達任務,PM2.5穩步下降,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5%。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0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3%以上。
(五)社會民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省下達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
三、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措施
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的中心任務,堅持主題主線和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以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強化創新驅動,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一)著力改善需求結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促進投資合理增長,釋放居民就地消費能力,積極吸引外來增量消費,進一步增強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
1.抓好重點領域投資。發揮好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作用,繼續實施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引導資金更多投向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共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最佳化,房地產開發投資、工業投資均增長20%以上,工業技改投資比重達到70%以上。落實好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發展的各項政策,確定一批民間投資能夠參與建設的具體項目,力爭民間投資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2.擴大招商引資。按照“抓大不忘小、抓新不忘老、抓外不忘內、抓快不忘好”原則,落實招商引資推進實施辦法,搞好項目效益評估和飛地項目認定等工作,形成招商合力。圍繞打造大LED、太陽能、文化旅遊等重點產業鏈,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活動,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全年引進市外投資1345億元,其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達到80%。堅持引資與引智相結合,積極吸引國內外重點高校、科研院所來我市設立和聯合設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和實驗室。
3.健全多層次融資體系。創新市級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使用方式,最大限度放大財政資金作用。推進四大投融資平台轉資確權,增強投融資能力。抓好國開行1000億元、建行1000億元授信協定落實,爭取駐濟金融機構最佳化信貸結構和加大信貸投放,繼續做好國外優惠貸款爭取。努力擴大直接融資,力爭掛牌或上市企業2-3家,進入上市程式企業10家,上市後備資源150家,企業債券發行取得新進展。
4.擴大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落實好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健全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落實好推廣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鼓勵節水產品消費等各項政策,培育信息通訊、文化娛樂、旅遊休閒、體育健身、家政養老等消費熱點,積極發展網路購物等新興消費業態。加強商貿綜合體、商業中心、商業功能街區等建設,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推進全國肉菜追溯、家政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鼓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爭創全國電子商務示範城市。辦好“十藝節”等文化、旅遊和會展活動,積極吸引外來消費。
5.努力擴大出口。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鼓勵企業充分利用綜合保稅區、海關特殊監管區發展出口貿易,抓好省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和科技出口創新基地建設,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達到80%。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推進齊魯外包城、創意外包園等載體建設,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突破8億美元。拓寬利用外資渠道,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效益。鼓勵優勢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建設境外生產、行銷和資源供應基地,拓展外部發展空間。
(二)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制定實施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創產業發展新優勢。
1.加快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建設。深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重點領域體制創新,制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旅遊業、現代物流業、特色街區發展等支持政策,著力構建大旅遊、大物流發展格局。堅持產城融合,結合城市開發建設,加快構建五大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全力推進東部金融新區、山大路科技商務區等20個重點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力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5%,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25%,旅遊總收入增長13.5%,限額以上批發業、零售業銷售額分別增長18%和15%。
2.培育發展高端服務業。適應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培育工業設計、研發諮詢等高技術服務業,大力發展科技服務、商務服務、工程諮詢等新興產業,促進健康檢測、保健康復等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構建以家政、養老、社區照料等為重點的家庭服務體系。落實好支持總部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規劃建設濟南總部基地,積極引進和培育一批總部企業。
3.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落實好中央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各項部署,加快改造提升鋼鐵、建材等傳統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最佳化“一高三區”工業布局,制定推動工業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電裝備產業園、北車風電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增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扶持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完善配套體系,加快培育汽車、信息、機械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石化及新材料、軌道交通裝備、食品藥品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力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企業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900家左右。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抓好大LED、太陽能等產業鏈延伸策劃和天岳碳化矽襯底、華雲豪克能工具機等項目建設,爭創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增長25%以上。
4.強化工業園區建設。加強規劃引導,編制全市開發區中長期產業布局規劃,積極推動綜合保稅區產業配套區規劃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和財政體制,全市建設用地指標的40%以上用於開發區建設發展,鼓勵開發區工業項目進行生產性改造、提高容積率和增加建築面積,減輕入園企業收費負擔。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生活性服務設施配套。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園區參與我市開發區建設,抓好新濟科技服務園、中歐可持續發展產業園等建設。力爭10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5.推動農業現代化。落實好新增6億斤糧食產能規劃,確保糧食產能穩定在60億斤左右。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加快發展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種苗四大產業。推進6個縣級農業科技示範園、200個都市農業園區、50個特色品牌基地和20個現代農業示範鄉鎮建設,新認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0家,扶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100家,加快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強水利、科技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30萬畝,加快形成以市農科院為龍頭的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新體系
。(三)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增強經濟核心競爭力。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落實“科技11條”和深化科技創新體系改革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科技、教育、人才等優勢,推動創新型經濟快速成長,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1.抓好創新體系建設。推進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平台、山東量子技術研究院等重大源頭創新平台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力爭新認定國家級企業創新平台2家以上,重點企業科技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5%以上。積極構建產業聯盟,大力吸引世界500強等大型企業來我市設立生產研發基地。
2.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及其核心區建設,抓好高新區和新材料產業基地、濟南創新谷等特色園區建設,增強科研服務、成果轉化、企業孵化和產業承載功能。加快新能源、新信息、新醫藥及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支持首台(套)重大裝備研發生產,力爭攻克關鍵共性技術20項。
3.最佳化科技創新環境。深化科技體制創新,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加強高新區新三板後備上市資源培育,全市科技風險補償資金規模達到1億元。加強智慧財產權強市建設,確保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省領先,發明專利申請量增長20%。加快建設區域人才高地,實施好5150引才倍增計畫和金藍領培訓。
(四)突出規模功能品質,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力推進迎“十藝節”重點工程集中會戰,拓展最佳化城市發展空間,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讓城市更好地承載發展、造福市民。
1.加快“一城三區”開發建設。西部新區,完成迎“十藝節”重點工程、開發項目和環境整治任務,推進濟南傳媒大廈、榮寶齋大廈、綠地中央廣場等項目建設,搞好西部新城產業發展規劃策劃。東部新區,加快東部新城CBD、漢峪金融商務中心、唐冶、雪山等重點片區開發步伐。濱河新區,抓好核心區建設,繼續推進濼口、徐李等片區開發,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建設進度。老城區,搞好泉城特色標誌區和商埠風貌區保護建設,加快火車站北廣場等片區建設改造,繼續搬遷污染環境、發展空間受限的工業企業,著力盤活閒置存量土地。
2.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最佳化對外交通網路,儘快開工濟南機場指廊工程、石濟客運專線、濟南至東營高速公路、長清黃河大橋等工程,抓好濟商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實施城市交通系統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繼續改善交通擁堵狀況。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完善線網規劃,搞好與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儘快開工建設1號線試驗段。抓好二環西路、緯十二路等道路改造,積極推進二環西路高架南延、二環南路高架、順河高架路南延等快速路工程,加強主次幹道整修改造,加快道路微循環建設,努力最佳化城區路網結構。加快建設公交都市,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提高到32%左右。
3.提高公用設施服務水平。繼續加強城鄉電網改造,抓好500千伏蟠龍、龍山輸變電等工程建設。著力提高城市供水水質和保障水平,加快推進地表水轉換地下水系統工程、東區水廠等項目建設,繼續搞好水廠工藝改造和城市供水管網升級。積極推進供熱市場主體多元化,加快啟動國電濟西燃氣熱電冷聯產等重點工程,加強臘山等熱源廠建設和供熱管網改造。繼續抓好天然氣氣源引進,加強調峰儲配基地建設,大力提高燃氣保障能力。
4.強化城市規劃管理。加快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全面啟動新一輪控規修編工作,搞好古城和商埠區保護髮展等研究。全面開展迎“十藝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突出抓好主辦場館周邊區域環境整治與提升,實施市容道路、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架空線路等整治項目。創新城市管理方式,著力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精細化、格線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公眾參與度。
(五)積極推進城鎮化,構建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1.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制定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加快次中心城市和小城鎮建設步伐,完善基礎設施,抓好產業培育,增強承載功能。全面推進示範鎮和中心鎮建設,實施好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抓好國家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鞏固農房建設三年成果,全面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500戶,啟動50個城中村改造。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2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2.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市為單位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的要求,創新縣域科學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集群化,爭取縣域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增幅分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個、5個百分點以上。支持歷城、章丘跨越提升,落實好三年突破平陰、推動長清融入中心城區發展各項政策,繼續幫扶商河完善自身發展能力,支持濟陽加快建設北跨產業發展區。
3.加快南部綠色發展。落實好市人大南部生態經濟區保護與發展決議,編制完成柳埠、仲宮、西營小城鎮控制性詳規及南部山區旅遊、環保等專項規劃,啟動重點區域生態、交通、都市農業和村莊整合等規劃修編。加大河道整治、小流域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荒山綠化等推進力度,加快城鄉環衛一體化。以柳埠鎮為重點,加快城鎮建設改造與村莊整合。
4.積極實施北跨戰略。做好市人大北跨議案辦理工作,深化北跨及北部新城發展戰略研究,全面推進黃河北地區經濟成長、產業發展、交通提升、城鎮化建設等重點工作。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礎條件,加快新材料產業基地、鵲山龍湖、澄波湖等重點載體建設,推動台灣山東健康產業經貿園、鑫茂科技新興產業園等儘快落地,夯實北跨發展支撐。
5.紮實推進區域合作。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強化核心城市集聚輻射功能,推動區域協作,共同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搞好與環渤海、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原經濟區等城市的交流合作,完成好援疆、援藏、東西扶貧協作等重點任務。
(六)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突出生態文明建設與泉城特色的有機結合,強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努力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1.加快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市。圍繞“泉涌、湖清、河暢、水淨、景美”的總體目標,突出泉城特色保護,抓好水系生態工程建設。強化南部補源功能,加強泉域補給區重點滲漏帶保護,實施南部山區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玉符河綜合整治。建設北店子、玉清湖輸水管線等水源聯通工程,逐步實現多水源聯合調水。推進泉域補給區井灌農田水源置換和東聯供水工程,儘量減少地下水開採,努力實現泉水持續噴涌。打造城市泉水景觀區,加快推進興濟河、工商河等城區河道整治,加強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線分流工程建設,實施河岸整治、河道攔蓄、生態修復等工程,逐步實現主要河道四季不斷流,提升水景觀水平。繼續做好5A級“天下第一泉”景區創建,積極推進明府城百花洲片區整治,加快大明湖至小清河通航工程前期工作,進一步凸顯泉水景觀特色。建設北部濕地風貌區,加快濟西國家濕地公園、鵲山龍湖建設,積極推進北湖、華山湖等建設前期工作,強化滯蓄洪水、水體淨化、生態修復、景觀旅遊等功能。實施黃河、小清河生態治理和黃河堤防標準化工程建設,打造濱水景觀帶。
2.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實施重點領域節能攻堅工程,完成節能量105萬噸標準煤,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150萬平方米。加快實施新能源項目建設及各類余能利用工程,支持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及垃圾發電、生物質發電、農村沼氣利用項目建設,推進濟鋼餘熱利用一期工程、平陰山水水泥城市垃圾處理及餘熱發電項目。大力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積極推廣契約能源管理,探索碳排放交易試點。
3.提高資源節約水平。加強土地管理和保護,完成土地整治10萬畝,新增耕地1.3萬畝。進一步強化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加快工業用地二次開發,加大閒置土地清理和分類處置力度,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進一步下降。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大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力度,組織實施工業固體廢棄物、再生資源、電子廢棄物、工業產品再製造等一批資源再生利用工程。推動城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力爭建成餐廚廢棄物處理工程。
4.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治污減排,推進山水集團3家熟料生產企業整合,關停山東交通水泥廠1、2號立窯生產線,關停二工具機2.5萬噸/年鑄造生產線。加快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繼續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升,解決建成區污水直排問題。加強固體廢棄物污染治理,推進第三生活垃圾處理廠、市生活廢棄物處理中心改造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強大氣、水等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加大PM2.5整治力度,深入開展揚塵污染防治分類掛牌管理,鞏固機動車環保檢驗和環保標誌核發工作成果,制定實施黃標車限行措施。制定並落實好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方案,確保完成省下達任務目標。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和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啟動千佛山風景名勝區整治和中山公園擴建、森林公園二期工程,建設提升城市綠地150萬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積20萬畝。
(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堅持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全面落實好十大實施方案,著力構建系統完善、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1.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強政府管理創新,進一步精簡規範行政審批事項,下放管理許可權,最佳化審批流程,全面推行網上審批和服務代辦,提高審批效率。深化國企改革,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推進國有企業資本市場化,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全面開展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加強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好柳埠鎮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任務。
2.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擴大民營經濟投資領域,放寬經營條件,改善民營企業融資擔保服務,強化行業協會服務功能,積極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加大產業發展支持力度,著力打造21箇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和8個特色產業鄉鎮。著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擴大“過橋資金”規模和支持範圍。3.推進地方金融創新。加快山東省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金融數據中心、企業上市路演中心等平台建設,支持高新區爭創全國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完善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推進章丘農村現代金融改革試點,大力發展村鎮銀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
(八)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促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分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制度體系,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辦好17件民生實事,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1.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實施“0531”就業推進行動,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及靈活就業政策,加快創業孵化中心建設。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標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達到70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280元。將關閉破產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等困難人群納入醫療保險參保範圍,穩妥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公費醫療轉醫療保險工作,完善陽光民生救助體系。拓寬政府出資購買養老服務渠道,加快山東濟南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和養老服務。
2.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新農合大病保障機制,人均籌資標準不低於350元,推進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和即時結報。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逐步在二、三級醫院推廣使用基本藥物。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多渠道補償機制。以醫藥分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突破口,統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監管機制、補償機制等綜合改革。
3.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提供保障性住房房源不少於6000套(間)。健全工作流程和機制,嚴格履行程式,推進雙龍安置基地、和平路西地塊、徐李片區、文博西側地塊、大觀園東片區地塊等31個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舊城區改建活動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工作。
4.加快發展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完善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加大困難家庭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扶持力度。全面推進中國小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工程、中國小和幼稚園校舍安全工程,加強對新建、改擴建幼稚園的標準化管理。全力辦好“十藝節”,有效開發和整合利用文化資源,建立文化產業投融資平台,打造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市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工程。加強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農村社區建設覆蓋面達到70%。
四、2013年重點項目計畫
以推動產業升級、提升城市功能、保障改善民生為目標,以繼續大力實施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為載體,強化要素保障,規範項目管理,改進協調服務,最佳化建設環境,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按照規模適度、梯次推進、突出重點、條件落實的原則,安排2013年全市重點項目213個,總投資3559億元,2013年計畫投資836億元;安排重點前期項目21個,總投資2110億元。
(一)實體經濟項目。安排重點項目109個,總投資1342億元,2013年計畫投資381億元。堅持工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融合發展,突出抓好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努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其中:
工業項目74個,2013年計畫投資251億元。圍繞打造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重點安排重汽集團、常盈特種車、金麒麟剎車盤等交通裝備項目,天岳晶體材料、浪潮LED、華芯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生產線等電子信息製造項目,中電裝備工業園、民基特高壓產業基地、華雲機電豪克能工具機等機械裝備項目,大唐風電二期、桑樂數位化太陽能等新能源及節能環保項目,聖泉秸稈生物化工、銘浩化工碳四深加工、天橋新材料產業科技園孵化器等石化及新材料項目,耐斯集團愛之味食品、福膠集團阿膠產業園、上好佳食品等食品醫藥項目,初步構建骨幹企業為龍頭、產業鏈為紐帶,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服務業項目26個,2013年計畫投資119億元。圍繞建設五大區域性服務業中心,著力推動服務業提升檔次、提速發展,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重點安排紅星美凱龍章丘家居生活廣場、濟南浙江五金建材城等商貿流通項目,山東瀚迪物流園區二期、山東重汽配件物流中心等物流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溫泉國際、龍岡夢幻谷等文化旅遊項目。
農業項目9個,2013年計畫投資11億元。圍繞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重點安排泉城農業公園、首農濟南西區安全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園區等項目。(二)城建管理項目。安排重點項目104個,總投資2217億元,2013年計畫投資455億元。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突出泉城特色保護,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拓展最佳化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加快建設現代化大都市。其中:
水生態文明市建設項目8個,2013年計畫投資36億元。以加快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市為契機,按照“南部補源、中部景觀、北部淨化”要求,重點安排創建水生態文明市水利工程、城區河道雨污分流、濟西濕地公園一期、鵲山龍湖一期等項目。
迎十藝節重點建設項目11個,2013年計畫投資73億元。圍繞舉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加快推進重點場館和周邊配套工程建設,重點安排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三館”工程、二環西路高架橋工程等一批建設項目。
基礎設施項目22個,2013年計畫投資84億元。圍繞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加快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提高公用設施服務覆蓋率和集中供應率,重點安排順河高架南延道路建設工程、濟南至樂陵高速公路及連線線、長清黃河大橋等綜合交通設施項目,以及第三生活垃圾處理廠、輸變電改造、濟鋼餘熱利用一期供熱工程等市政設施建設項目。
城市綜合體和片區開發項目36個,2013年計畫投資174億元。圍繞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加快打造一批代表省會形象和品位的地標性建築,重點安排奧體東片區開發、恆大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14個,2013年計畫投資57億元。圍繞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加快公共租賃房、廉租房和拆遷安置房建設,重點安排西客站片區安置三區、西蔣峪公共租賃房、清河新居廉租房等項目。
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3個,2013年計畫投資31億元。圍繞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項目建設,重點安排山東濟南養老服務中心、章丘市職教中心、市中心醫院綜合病房樓等項目。
圍繞完成重點項目建設任務,進一步健全項目推進機制,完善要素保障機制,積極為重點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建立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制度,實行集中審批、並聯審批、無償代辦服務等,提高項目審批效率。進一步加強項目協調服務和監督檢查,實行月調度、季分析、半年觀摩、年終考評,對項目推進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明確責任單位、辦理要求和完成時限,強化責任落實,限時辦結並進行跟蹤督查。強化考核管理,儘快研究制定重點項目推進工作年度考核細則,明確重點項目推進工作的考核範圍、對象、標準等內容,列入全市科學發展考核。切實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完善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指標管理辦法,預留部分統籌指標,優先保障條件成熟的重大項目,切塊指標分配向擬建項目數量多、開工準備實的地區傾斜。多渠道保障資金需求,加強政府性融資平台管理,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增加各類財政資金投入,加強銀企合作,擴大企業債券規模,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投入重點項目建設。科學安排能源消費總量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重點保障符合產業發展導向和區域發展布局的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