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關於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畫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報告,請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市1996年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1996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制定“九五”和2010年發展規劃
檔案內容
一、“八五”時期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新的重要時期
在濟南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的“八五”時期,是全市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並創造了輝煌業績的五年;是濟南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在這五年中,我市各級政府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緊緊依靠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勝利完成了“八五”計畫確定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過去的五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8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9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9%,提前七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910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74.7億元,比“七五”時期增長1.9倍。列入國家計畫的18個重點建設項目和我市一批骨幹項目相繼建成。財政狀況不斷好轉,連續五年實現了收支平衡,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1995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99億元,比90年增長1.3倍。
過去的五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8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9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9%,提前七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910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74.7億元,比“七五”時期增長1.9倍。列入國家計畫的18個重點建設項目和我市一批骨幹項目相繼建成。財政狀況不斷好轉,連續五年實現了收支平衡,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1995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99億元,比90年增長1.3倍。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
1995年工業增加值完成199.8億元,比90年增長1.3倍;工業固定資產淨值達180億元,比90年增長1.6倍。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工業競爭能力和素質有了新的提高。技術改造取得較大進展,市屬多數骨幹企業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182家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和利稅,分別占鄉及鄉以上工業的68%和75.5%。形成了一批代表我市工業水平的名牌產品,提高了濟南的知名度。企業效益逐步提高,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95年實現利稅達51.5億元,比90年增長2.3倍,年均增長27%。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結構開始向多元化的現代農業轉變,林牧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3%。95年鄉鎮企業工業增加值達70億元,比90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38%。糧食生產連年豐收,95年總產達252.5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菜、肉、蛋、奶、魚等基本實現了自給,商品率達到65.8%。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7%,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結構開始向多元化的現代農業轉變,林牧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3%。95年鄉鎮企業工業增加值達70億元,比90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38%。糧食生產連年豐收,95年總產達252.5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菜、肉、蛋、奶、魚等基本實現了自給,商品率達到65.8%。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7%,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第三產業迅速興起。
五年新建擴建了300多萬平方米的各類市場,比“七五”期間增長2.5倍,市場總規模達到近600萬平方米。一批商貿骨幹企業迅速壯大,以連鎖超市為標誌的新型商業開始起步。199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8億元,比90年增長2.6倍,年均增長28.9%。金融保險事業不斷發展,95年各項存款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438億元和337億元,均比90年增長2.7倍,保險業務收入增長3倍。信息、諮詢、旅遊、社會中介組織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過去的五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很大進展,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
堅持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大力推進各項改革,使所有制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初步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的企業改革逐步深化,勞動用工、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經營機制轉換步伐加快。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進展順利,股份制改革穩步推進,改造組建了一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組建發展企業集團148家。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加速發育,流通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競爭和巨觀調控成為最佳化資源配置和調節經濟結構的主要動力。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得到鞏固,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建立。財稅、金融、投資、計畫、外匯、外貿等項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新的巨觀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建立。社會保障、科技、教育等項改革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過去的五年,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995年出口商品供貨總值完成85.2億元,比90年增長5.1倍,年均增長43.6%。自營出口創匯達2.7億美元,年均增長69.3%,自營出口企業已達52家。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進入了快步增長時期,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1億美元,年均增長51.9%,使一半左右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得到嫁接改造。累計批准三資企業2113家,投產開業1150家,95年出口創匯達1.8億美元。三資企業已成為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力量。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較大發展,建立了一批境外經貿辦事機構和銷售網點。海關、商檢、僑務、外事、台辦、開放辦、口岸辦等方面都發揮各自優勢,在擴大開放中做了大量工作。濟南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逐步提高,全方位走向世界的條件日趨完備。
過去的五年,城市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
堅持以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為目標,突出重點,多辦實事,千方百計克服資金緊張等困難。使城市建設和管理有了新的發展。濼源大街、北園大街、外環路、濟南機場、濟青高速公路、火車站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表明我市在建設現代化交通網路上邁出了較大步伐。郵政樞紐工程、擴大電信本地網、市話擴容升位等相繼完成,全市交換機總容量達到了50萬門,標誌著我市現代化通訊系統初步形成。新建110千伏以上變電站9座,新增供電容量133千伏安,供電服務功能進一步改善。管道煤氣、引黃保泉二期工程、公車輛中心、南郊和明湖熱電廠擴建等市政設施已投入使用。省商業大廈、華聯商廈、玉泉大廈、保險大廈等一批商業金融設施和高層建築樓群相繼建成,展示了城市的現代風貌。環境設施建設和管理取得較大進展,市容市貌明顯改觀,環境質量有所提高,進入了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和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行列。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環境建設和愛國衛生運動取得較大成效,連續兩年保持了全國“十佳衛生城市”稱號,今年我市又被國家愛衛會命名為全國衛生城市。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濟南正以嶄新的面貌和迅速的變化走向未來。
過去的五年,科技教育蓬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日益明顯,教育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五年間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60項,實施火炬計畫和星火計畫186項,“產學研”工程600多項,開發新產品2700多種。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開始起步。九年制義務教育順利實施,60%的鄉鎮提前實現了“雙基”目標。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市屬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達到11600人。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迅速發展,其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比例達到71.8%以上。成人教育和職工培訓有較大發展,培養了大批適用人才。文化事業日益繁榮。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體育事業成績顯著,民眾性體育活動更加廣泛深入,以足球、排球為代表的競技體育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有線電視網和經濟台等大眾傳媒的建立開通,使我市廣播電視事業上了一個較大台階。新聞出版、技術監督、社科研究、民政、民族、宗教、史志、檔案、老齡、防震減災等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計畫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圓滿完成了人口控制計畫,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過去的五年,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449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12元,分別比90年增加2959元和1081元。95年城鄉儲蓄餘額達到222億元,比90年增長3.3倍。居住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五年新建住宅794萬平方米,佛山苑、王官莊等居民小區交付使用。市區人均居住面積達到8平方米,在全國率先完成了人均居住面積2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難戶的解困工作。市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100萬平方米,燃氣氣化率達到72%,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24%以上。城市客運出租業務迅速發展。加強了“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建立發展了26家超市和200多家便民店,方便了民眾生活。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管理,保持了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優撫安置、社區綜合服務工作都有較大進展。所有這些變化,全市人民都有深切的感受,表明人民生活正在加速向小康目標邁進。
過去的五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以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深入廣泛地開展了學習孔繁森、王廷江、韓素雲等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日益發揚光大。“雙擁共建”活動紮實有效,我市先後兩次被國家命名為“雙擁模範城”。尤其值得稱頌的是,湧現出了以濟南交警支隊、市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特別是濟南交警支隊廣大幹警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不僅在我市而且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濟南交警作了“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題詞。全市人民為有濟南交警這樣的先進集體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各級政府認真執行人民代表大會決議,堅持向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堅持同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協商制度,高度重視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認真改進政府工作。加強了廉政勤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狠剎行業不正之風。重視人民武裝工作,民兵預備役建設不斷加強。五年中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35個地方性法規,市政府制定了78個行政規章。章丘市依法治市的經驗受到國家和省的重視和表彰,有力促進了我市法制建設。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維護了社會穩定,保障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不僅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上取得了新的成就,而且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了一些適合我市實際的發展路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鄧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談話為強大動力,集中力量抓經濟,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二)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在不斷深化對市情認識的基礎上,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路子,實施了一系列符合濟南實際的思路和舉措,對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三)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依靠改革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既增強了經濟活力,又為改革和發展創造了穩定、良好的社會環境。(四)堅持不斷增強省會意識,跳出濟南看濟南,對照先進找差距,自我加壓,奮力趕超,“創一流、做貢獻”已經和正在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著力提高幹部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全社會的文明開放程度,推動全市兩個文明建設上到了新的水平。
“八五”時期,濟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的成就,是全市人民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團結一致、克服困難、頑強拼搏的結果。在這五年里,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各級人大常委會、各級政協、各民主黨派對政府工作給予了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省級機關、中央和省駐濟單位、人民解放軍駐濟部隊、武警官兵、民眾團體及各界人士,對我市現代化建設給予了有力指導和很大幫助。台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對濟南的發展給予了熱情關注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為濟南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總結五年經驗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經濟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改革開放的意識還不強,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夠;按照國內外市場需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的步伐比較慢,經濟整體素質還不高;工業和科技優勢發揮得不夠好,主導產業和產品的優勢不十分明顯,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還沒有形成大的規模;經濟運行質量較低,一些主要效益指標還不理想,部分企業虧損比較嚴重;物價指數居高不下,有些企業職工生活出現困難;農業基礎仍較薄弱,農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後,環境質量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城市管理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在社會治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某些社會醜惡現象屢禁不止;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行業不正之風還需要進一步扭轉。對上述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把我市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各位代表,當前,我市現代化建設事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時期。經過十七年來的改革和發展,我市整體經濟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奠定和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人心思上,對加快發展有著迫切的願望和高昂的熱情。儘管在前進中還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和問題,但只要我們牢牢把握髮展這個主題,“咬住發展不放鬆”,奮力開拓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濟南振興的宏偉目標,再創輝煌的業績!
過去的五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很大進展,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
堅持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大力推進各項改革,使所有制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初步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的企業改革逐步深化,勞動用工、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經營機制轉換步伐加快。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進展順利,股份制改革穩步推進,改造組建了一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組建發展企業集團148家。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加速發育,流通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競爭和巨觀調控成為最佳化資源配置和調節經濟結構的主要動力。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得到鞏固,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建立。財稅、金融、投資、計畫、外匯、外貿等項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新的巨觀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建立。社會保障、科技、教育等項改革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過去的五年,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995年出口商品供貨總值完成85.2億元,比90年增長5.1倍,年均增長43.6%。自營出口創匯達2.7億美元,年均增長69.3%,自營出口企業已達52家。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進入了快步增長時期,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1億美元,年均增長51.9%,使一半左右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得到嫁接改造。累計批准三資企業2113家,投產開業1150家,95年出口創匯達1.8億美元。三資企業已成為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力量。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較大發展,建立了一批境外經貿辦事機構和銷售網點。海關、商檢、僑務、外事、台辦、開放辦、口岸辦等方面都發揮各自優勢,在擴大開放中做了大量工作。濟南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逐步提高,全方位走向世界的條件日趨完備。
過去的五年,城市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
堅持以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為目標,突出重點,多辦實事,千方百計克服資金緊張等困難。使城市建設和管理有了新的發展。濼源大街、北園大街、外環路、濟南機場、濟青高速公路、火車站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表明我市在建設現代化交通網路上邁出了較大步伐。郵政樞紐工程、擴大電信本地網、市話擴容升位等相繼完成,全市交換機總容量達到了50萬門,標誌著我市現代化通訊系統初步形成。新建110千伏以上變電站9座,新增供電容量133千伏安,供電服務功能進一步改善。管道煤氣、引黃保泉二期工程、公車輛中心、南郊和明湖熱電廠擴建等市政設施已投入使用。省商業大廈、華聯商廈、玉泉大廈、保險大廈等一批商業金融設施和高層建築樓群相繼建成,展示了城市的現代風貌。環境設施建設和管理取得較大進展,市容市貌明顯改觀,環境質量有所提高,進入了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和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行列。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環境建設和愛國衛生運動取得較大成效,連續兩年保持了全國“十佳衛生城市”稱號,今年我市又被國家愛衛會命名為全國衛生城市。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濟南正以嶄新的面貌和迅速的變化走向未來。
過去的五年,科技教育蓬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日益明顯,教育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五年間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60項,實施火炬計畫和星火計畫186項,“產學研”工程600多項,開發新產品2700多種。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開始起步。九年制義務教育順利實施,60%的鄉鎮提前實現了“雙基”目標。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市屬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達到11600人。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迅速發展,其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比例達到71.8%以上。成人教育和職工培訓有較大發展,培養了大批適用人才。文化事業日益繁榮。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體育事業成績顯著,民眾性體育活動更加廣泛深入,以足球、排球為代表的競技體育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有線電視網和經濟台等大眾傳媒的建立開通,使我市廣播電視事業上了一個較大台階。新聞出版、技術監督、社科研究、民政、民族、宗教、史志、檔案、老齡、防震減災等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計畫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圓滿完成了人口控制計畫,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過去的五年,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449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12元,分別比90年增加2959元和1081元。95年城鄉儲蓄餘額達到222億元,比90年增長3.3倍。居住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五年新建住宅794萬平方米,佛山苑、王官莊等居民小區交付使用。市區人均居住面積達到8平方米,在全國率先完成了人均居住面積2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難戶的解困工作。市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100萬平方米,燃氣氣化率達到72%,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24%以上。城市客運出租業務迅速發展。加強了“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建立發展了26家超市和200多家便民店,方便了民眾生活。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管理,保持了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優撫安置、社區綜合服務工作都有較大進展。所有這些變化,全市人民都有深切的感受,表明人民生活正在加速向小康目標邁進。
過去的五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以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深入廣泛地開展了學習孔繁森、王廷江、韓素雲等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日益發揚光大。“雙擁共建”活動紮實有效,我市先後兩次被國家命名為“雙擁模範城”。尤其值得稱頌的是,湧現出了以濟南交警支隊、市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特別是濟南交警支隊廣大幹警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不僅在我市而且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濟南交警作了“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題詞。全市人民為有濟南交警這樣的先進集體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各級政府認真執行人民代表大會決議,堅持向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制度,堅持同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協商制度,高度重視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認真改進政府工作。加強了廉政勤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狠剎行業不正之風。重視人民武裝工作,民兵預備役建設不斷加強。五年中報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35個地方性法規,市政府制定了78個行政規章。章丘市依法治市的經驗受到國家和省的重視和表彰,有力促進了我市法制建設。加強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維護了社會穩定,保障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不僅在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上取得了新的成就,而且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了一些適合我市實際的發展路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鄧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談話為強大動力,集中力量抓經濟,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二)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在不斷深化對市情認識的基礎上,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路子,實施了一系列符合濟南實際的思路和舉措,對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三)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依靠改革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既增強了經濟活力,又為改革和發展創造了穩定、良好的社會環境。(四)堅持不斷增強省會意識,跳出濟南看濟南,對照先進找差距,自我加壓,奮力趕超,“創一流、做貢獻”已經和正在成為全市人民的自覺行動。(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著力提高幹部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全社會的文明開放程度,推動全市兩個文明建設上到了新的水平。
“八五”時期,濟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的成就,是全市人民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團結一致、克服困難、頑強拼搏的結果。在這五年里,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迎難而上,紮實工作,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各級人大常委會、各級政協、各民主黨派對政府工作給予了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省級機關、中央和省駐濟單位、人民解放軍駐濟部隊、武警官兵、民眾團體及各界人士,對我市現代化建設給予了有力指導和很大幫助。台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外國友人對濟南的發展給予了熱情關注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為濟南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總結五年經驗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經濟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改革開放的意識還不強,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夠;按照國內外市場需要,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的步伐比較慢,經濟整體素質還不高;工業和科技優勢發揮得不夠好,主導產業和產品的優勢不十分明顯,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還沒有形成大的規模;經濟運行質量較低,一些主要效益指標還不理想,部分企業虧損比較嚴重;物價指數居高不下,有些企業職工生活出現困難;農業基礎仍較薄弱,農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後,環境質量有待於進一步改善,城市管理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在社會治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某些社會醜惡現象屢禁不止;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行業不正之風還需要進一步扭轉。對上述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把我市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各位代表,當前,我市現代化建設事業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時期。經過十七年來的改革和發展,我市整體經濟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奠定和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藍圖和行動綱領,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全市廣大幹部民眾人心思上,對加快發展有著迫切的願望和高昂的熱情。儘管在前進中還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和問題,但只要我們牢牢把握髮展這個主題,“咬住發展不放鬆”,奮力開拓前進,就一定能夠實現濟南振興的宏偉目標,再創輝煌的業績!
二、明確今後十五年的目標任務,推動濟南以嶄新的姿態跨入二十一世紀
“九五”到2010年,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把我市建成經濟強市和現代化省會城市的關鍵時期。作為省會城市,濟南在全省實現向經濟強省的歷史性跨越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省委、省政府對我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們要緊緊把握歷史機遇,明確目標任務,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步伐,加速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根據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省《綱要》的要求,結合濟南實際,今後十五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任務是: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成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逐步形成現代產業結構體系,加強巨觀調控,走城鄉一體、技術進步、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力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素質和效益躍居全國省會城市先進水平,200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實現翻三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並向富裕型邁進,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為下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圍繞完成上述總任務,《綱要》提出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戰略目標,重點突出“九五”,初步確定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年均增長6%、12%和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直接出口創匯年均增長30%,實際利用外資累計18億美元;主要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7%以上,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10%以上,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平均每年降低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率保持在30%以內,交付使用率達到75%左右;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物價總指數上漲幅度控制在9%左右;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年均增長6%和9%;提前三年基本實現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對後十年的遠景目標,《綱要》也進行了輪廓性勾畫。我們堅信,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奮鬥,在全面實現“九五”目標的基礎上,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2010年,我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登上一個大的台階,展現出新的現代化風貌: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基本成為生產力發達、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物質財富充裕的經濟強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比較完善,經濟和社會發展開始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取得突破性進展;對外開放的範圍和領域進一步擴大;市場發達、服務高效、社會保障健全的第三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開放式、立體化、快捷暢通的交通通信網路基本建立,中心城區將成為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經濟、商貿、金融、科教、信息中心;人民生活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環境質量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文明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全市人民的生活將更加美好富裕。
《綱要》對全市區域布局、產業結構和發展重點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區域布局總的構想是: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心城區的綜合實力,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以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幹道為依託,形成四條產業聚集帶;積極建設南部山區、中部城郊和北部平原三個各具特色的現代化農業經濟區。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突出強調結構最佳化升級,逐步形成基礎穩固、主導明顯、相互協調、運轉高效的現代產業結構體系。從濟南的基礎和優勢出發,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把發展壯大第二產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導方向和主攻目標,重塑濟南大工業的優勢。為實現《綱要》提出的奮鬥目標,今後五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發展規模經濟為重點,培植壯大工業整體優勢
濟南經濟要實現快速增長,必須按照加快兩個轉變的要求,走集約化經營、集團化競爭的路子。對此,《綱要》突出強調加快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以儘快建立起富有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要大力培植車、電、化、機四大主導產業,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推動全市工業跨入新的發展階段。把發展企業集團放到首要位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名牌產品為龍頭,以優勢企業為依託,以資產聯結為紐帶,壯大和重組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快實施“雙十五工程”,實行政策傾斜和集約投入,培植十五個年銷售收入過20億、過50億、乃至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使其成為工業經濟的主力軍;以名優拳頭產品為支撐,提高經濟成長質量,著力培植數控工具機、大型壓力機、機車、洗衣機等十五個名牌產品,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加快紡織、食品、造紙、塑膠等傳統工業的改造,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增強競爭能力。穩定發展電力、冶金、建材、煤炭等基礎工業,為經濟成長提供強大支撐。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加快通訊整機、計算機和積體電路等產品的開發,儘快形成產業規模,發揮先導和帶動作用。要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加大技改投入。對主導產業、支柱行業和新興產業,特別是對大型集團的龍頭企業和其它市場潛力大、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產品和企業,實行集約和連續投入,進行高起點、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切實加強企業管理,健全規章制度,重點強化財務管理和成本管理,加速資金周轉,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為振興濟南工業,搞好國有經濟,必須高度重視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造就一大批跨世紀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
(二)大力推進經濟市場化,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加快兩大轉變,核心的課題是對市場經濟的銜接和適應。只有加快體制轉換,建立起充滿活力的市場運行機制,才能有力地推動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要把推進經濟市場化貫穿於整個經濟工作,以新的體制和機制優勢,奪取未來競爭的主動權。
以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造。根據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按照“抓大放小”的總體思路,著力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加大改革力度,爭取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成為自主經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加快企業股份制改組,建立規範的經營管理制度。建立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運營體系,保證資產保值增值。加快產權調整、重組和最佳化,推動存量資產向優勢行業和企業流動。採取股份合作制、聯合兼併、租賃出售等形式,放開放活國有中小企業和集體企業,鼓勵這些企業向大企業和大集團聚合。積極推動和引導企業內部生產經營活動的市場化,在人才使用、經營管理、結構調整、市場行銷、收入分配等方面,建立起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運行機制。
大力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要積極培育和規範金融、房地產、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加快發展資金市場和外匯交易市場,健全完善雙向選擇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發展會計、審計、律師、諮詢等社會中介組織,依靠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要進一步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積極穩妥地推行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實行土地依法有償轉讓轉包和租賃,推進“雙田制”,促進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大力發展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搞好農村供銷合作社改革,健全完善農產品流通體制,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收入。
全面推進各項配套改革。要深化完善財稅、金融、計畫、價格、投資、外貿等方面的改革,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建立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突出抓好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建立多層次、社會化、法制化的保障體系。
(三)加快縣(市)區域經濟發展,增強經濟實力
縣域經濟是我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長點。把我市建成經濟強市,必須有發達的縣域經濟做保證。要加快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把鄉鎮企業作為戰略重點來抓,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要充分發揮城市大工業的輻射作用,加強城鄉聯合協作,帶動縣鄉經濟發展。要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培植一批縣鄉骨幹企業和集團,使其成為支撐縣域經濟和地方財源的主導力量。突出村級經濟發展,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培植一批經濟強村。在企業比較發達的村,積極推行村級企業化管理,使其成為農村工業發展的帶頭力量。堅持發展與提高並重,結合小城鎮建設,促進鄉鎮企業布局相對集中,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繼續堅持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積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逐步建立混合型經濟結構。“九五”間,對濟陽、商河兩縣繼續在項目、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扶持,促進我市南北經濟協調平衡發展。區街經濟發展,要以擴大經濟總量為重點,依託城市大工業的優勢,搞好專業化協作和零部件配套,積極發展耗能少、無污染、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項目;發揮地處省會的有利條件,建設一批新的專業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方便居民生活,促進經濟發展。
(四)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大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決貫徹優先發展農業的方針,確保農業穩定增長,為整個經濟建設奠定穩固的基礎。要按照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增加農民收入的要求,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逐步構築起現代化農業的新格局。切實抓好糧棉生產,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區,穩定耕地面積,加強糧棉基地建設,保障糧棉生產穩定增長。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大投入,落實政策,建設80萬畝高標準蔬菜基地,擴大畜牧、水產、果品等生產基地規模,增加有效供給。加快植樹造林,抓好林業、桑蠶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產業化,走產業化與股份制相結合的路子,扶持發展一批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逐步形成以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生產體系,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實行農科教、科物政相結合,以實施種子產業化工程為重點,集中力量推廣普及一批農業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農村科普技術教育,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要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增加預算內農業支出和農業貸款,全面建立農業基金制度,用好農民“兩工”,為農業增產提供有力保障。以建設和完善農業灌溉、防洪排澇、水土保持和城鄉供水四大體系為重點,深入開展民眾性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改造中低產田,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加快支農工業發展和科技、儲藏、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五)以建設大市場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建立與整個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第三產業體系,是推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突出任務。要以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提高素質、形成特色為目標,促進第三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抓緊中央商務區的規劃建設,使其成為我市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區域。加快建設一批大體量、高檔次、多功能的商貿設施,重點建設泉城路、經四路、經二路、西市場、北園路和南郊商業區,形成一批代表濟南現代化商業風貌的大型綜合商貿企業。以發展500家連鎖店和超市為目標,使我市在連鎖商業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規劃建設一批大規模、群體式、輻射強的專業批發市場,擴大五大市場群體和十大專業市場規模,規劃建設外環路市場帶,抓好洛口服裝市場、堤口路果品蔬菜市場、山東機電城、黃台水產品批發市場、孫耿蔬菜批發市場等重點市場的建設和完善,進一步增強我市聚集輻射能力。圍繞培植主導產業和名牌拳頭產品,建設汽車、機車、機電、紡織、輕工、化工、建材、食品等專業市場,使市場建設與工業發展相互促進。要加快建立以國有銀行為主體,地方、集體和外資銀行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建立同業拆借、股票債券流通、商業票據和外匯交易相配套的金融市場體系,建立管理現代化和運作自動化的資金運營體系,更好地服務於市場經濟的發展。積極發展信息產業,重點實施“金橋”工程,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和裝備,逐步建立國內外連通、系統化、多功能的信息服務網路。注重發展旅遊事業,積極開發建設古城區、黃河、龍洞、龍山文化和山川古蹟五大旅遊區,重點抓好五峰山旅遊度假區、華山公園、黃河百里公園、白雲湖度假村等旅遊項目,把我市建成具有泉城特色的旅遊名城。
(六)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效益,促進開放型經濟更快發展
對外開放是振興濟南的強市之路,開放型經濟是具有強大活力和帶動力的經濟成長點。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成效,直接關係到全市總的投入產出格局。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外向帶動戰略,拓寬領域,提高水平,增進效益,逐步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對外經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新的突破。要更大規模、更有成效地吸引利用外資,突出老企業嫁接改造,抓好濟南開發區、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縣鄉招商引資,下大力氣吸引國外大財團、大商社、大公司來濟投資,興辦一批過千萬美元的大項目。合理引導外資投向,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調整出口產業的產品結構,著力培植冶金、機械、電子、紡織、輕工、化工等出口主導產業和60種骨幹產品,積極開發高技術、高創匯產品出口,形成高效益的出口產業體系。大力扶持自營出口企業發展,引導支持骨幹企業組建出口企業集團,重點發展輕騎、白馬、浪潮等十大出口集團公司,爭取更多的企業取得自營進出口權。以提高“四率”為重點,加強對三資企業的依法管理和有效服務,促其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出口創匯。轉換外貿企業經營機制,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快縣(市)區出口創匯基地建設,使其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重要力量。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技術輸出,積極興建海外企業,儘快發展一批集生產加工、信息服務、貿易推銷、籌資融資為一體的綜合性海外企業和跨國公司,直接參與國際經營。以改善軟環境為重點,建立高效完善的管理服務機制,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涉外人才隊伍,保障和促進對外開放的發展。
(七)以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為目標,塑造濟南的新形象
城市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載體,城市化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要緊緊圍繞促進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提高人民生活環境質量,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著力強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努力把濟南建成具有泉城特色、經濟實力雄厚、科技文化發達、城市功能完善的現代化省會城市。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城市總體規劃,調整最佳化城市布局和結構,堅持老城區改造與東西兩翼開發並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力爭到本世紀末初步形成大城市與新興城鎮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群。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大型基礎設施工程,構築起現代化大城市的框架。主要是:建設濟邯、德煙鐵路濟南段和濟泰高速公路、第二黃河大橋,擴建濟南國際機場,基本完成市區“三縱三橫”道路網路改造建設,建設高速繞城路,形成快速交通系統;建設以光纜、通信中心、衛星地面站為主的現代化通訊和廣播電視網路;建設城市煤氣、集中供熱、引黃供水等工程,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加強輸變電設施建設及電網改造,增強供電能力。進一步提高城市環衛、環保和綠化美化水平。以實施安居工程為重點,以住房制度改革為契機,加快住宅建設,完善小區配套服務功能,提高居住水平和質量。以重點工程、城鄉居民住宅、城鎮公用設施為重點,大力發展建築業,強化工程質量監督和管理,提高建築業整體素質,使其逐步成為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強城市建設的立法和嚴格執法,形成高效、統一、完善的城建管理體系。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層次和特色的標誌。要注重泉文化、古文化、建築文化、廣場文化、社會文化的創新,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特色,創造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結構和氛圍。加快小城鎮規劃和建設步伐,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
(八)堅持科教興市戰略,促進全市經濟發展
充分發揮濟南科技優勢,建立引進運用科技的有效機制。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產學研”工程,促進科技與經濟有機結合,拓寬企業與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途徑,加快科技成果向經濟主戰場轉移,推廣一批成熟的、可以產業化的技術成果,使我市的科技潛力變成經濟發展的現實動力。積極扶持發展民辦科技企業。加快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濟南民營科技產業園的建設。堅持科技興工,搞好科技攻關和新技術套用,推動主導產業發展,開發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高效益的新產品。堅持科技興農,組織農業科技攻關和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堅持依靠科技振興第三產業,提高市場流通運作效率,提高城市現代化管理水平。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入機制,確保達到全社會科技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1.5%以上的要求。認真貫徹《教育法》,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辦學為主、社會各界參與辦學相結合的新體制。加快教育結構調整,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發揮濟南聯合大學和市屬成人高校的龍頭作用,加快高等教育發展。增加教育投入,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廣大知識分子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繼續重獎有突出貢獻的人才,創造更加有利於他們施展聰明才智的環境條件,激勵他們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九)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既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又是順利推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根本保證。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要始終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切實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堅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幹部民眾,深入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以及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教育,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弘揚時代精神和社會正氣。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目標,以交警、工行為榜樣,紮實有效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深入開展軍民、警民共建活動,加強國防教育,認真做好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增強全市各族人民的大團結。
要進一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提高文藝創作水平,開展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適應和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文化需要。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活動,淨化社會環境。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積極發展衛生事業,加快實施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振興中醫藥事業,提高全民醫療保健水平。實施“全民健身計畫”,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進一步提高競技運動水平。儘快建成全國體育先進市。充分發揮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的整體優勢,把握正確導向,為改革和建設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社科研究、檔案史志事業都要有新的發展。要重點抓好濟南圖書館新館、文化中心、電視中心、體育城、新聞出版中心等項目的建設。認真貫徹執行計畫生育、保護耕地、保護環境三大基本國策,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要堅持不懈地實施人口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農村基礎工作和流動人口的計畫生育管理,搞好優生優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要在全社會樹立珍惜資源、節約資源的意識,切實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嚴格執行土地使用計畫,嚴禁亂占耕地。加強礦產資源保護和管理,嚴禁亂采亂挖。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努力做到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切實抓好重點污染源治理,提高環境質量。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及時報告政府工作,認真執行人大的各項決議決定。要加強民主協商,重視和發揮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和民眾團體的作用,虛心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進一步活躍基層民主生活,提高公民參政議政意識,實行政務、財務公開和決策民主化。要大力開展依法治市活動,堅持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地方法規和規章體系,廣泛進行普法教育,強化司法執法隊伍建設和執法監督。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為經濟建設和人民安居樂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扎紮實實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為實現“九五”計畫創造良好開端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九五”計畫的第一年,也是實現我市跨世紀戰略目標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對於“九五”計畫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8%、13%和13.5%;出口商品供貨值增長18%;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以上;零售物價指數上漲幅度控制在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一)以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為重點,加快改革步伐。
抓緊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使列入國家和省及市級試點的32戶企業,儘快按新機制運轉。制定對國有大中型企業分期分批進行股份制改造的方案,再將部分國有企業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創造條件,爭取今年有幾家公司的股票公開上市。基本完成國有中小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改制任務。加快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完善壯大現有集團,再組建一些新的集團。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企業,遵循市場法則,用好國家有關政策,採取聯合、兼併、破產等多種方式,促使其走出困境。深化商業流通體制改革,進一步搞活批發企業,開展批發、零售一體化經營業務。改革物資流通經營方式,發展配送制和代理制,提高流通業的組織化和現代化水平。深化完善財稅、金融、計畫、投資、農村、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抓好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制度改革。
(二)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按照壯大主導產業和發展規模經濟的要求,加快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略,選擇30戶骨幹企業作為重中之重,對具備條件的,賦予其相應的扶持政策,促使其迅速膨脹壯大。初步建立銀企聯手的工作制度,大力扶持15個拳頭產品和15個優勢產品。加快國有大中型企業和縣區支柱企業的技術改造,多渠道籌集技改資金,突出抓好30個重點技改項目。繼續深入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強化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和市場行銷管理,改革傳統的管理制度和方式。繼續把扭虧增盈作為重點任務,加大工作力度,降低虧損面和虧損額。
(三)保持糧棉生產穩定增長,切實抓好菜籃子工程。
今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要保證680萬畝,糧食總產力爭再創歷史最高水平。要毫不放鬆地抓好棉花生產,播種面積確保65萬畝,總產力爭達到68萬擔。切實把菜籃子工程建設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的優惠扶持政策,加強蔬菜副食品基地建設,擴大有效供給。繼續開展“科技推廣年”活動,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健全完善農技推廣體系。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緊南部山區的小流域治理和平原水利建設。進一步搞好以黃淮海開發為重點的農業綜合開發,增加糧棉產量,提高農業效益。
(四)加強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的規模和效益。
加快建設大觀商廈、彩雲大廈等大型商貿設施,配套完善泉城路、北園路、濼源大街等商業街,再建設一些專業特色市場,並爭取幾處市場進入全國百強和全省十大市場行列。進一步加強糧油專供店、骨幹蔬菜副食店、連鎖便民店的建設,形成多層次的直供直銷網路。進一步制定完善支持和保護政策,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鼓勵外商投資經營交通、運輸、科技開發、信息諮詢等三產項目,支持事業單位和企業利用富餘人員和設施興辦三產項目。今年要把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不法行為,做為市場管理的重點。
(五)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切實辦好十件實事。
(1)實施大明湖治理工程,今年重點搞好截污、清淤和引水。(2)實施趵突泉、萬竹園、白龍灣的綜合整治工程,將三個景區連成一體。(3)開工建設順河街高架路工程。(4)開工建設經一路延長線工程,拓寬建設濟齊路和經四路東段及地下人防工程,拓寬改造市區至仲宮的公路。(5)加快郵電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長話中心二期工程、數據通信網、郵政服務網等重點項目。(6)繼續開展街巷綜合整治,儘快改變小街小巷的交通、照明和環境面貌。(7)實施舊城改造和安居工程,住宅建設新開工面積達到13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40萬平方米安居住宅。(8)做好引黃供水調蓄水庫前期準備工作,爭取下半年開工建設。(9)建設液化氣管道供氣工程,抓好重點供電、供熱設施建設。(10)大力抓好臥虎山水庫重點污染源監控及治理。要全面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調整城市布局,確定新的城市發展空間和方向。加快濟南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東部新區的道路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面實施住房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住房商品化。今年要抓好幾項籌資工作的落實,集中力量保證城建重點項目建設。
(六)進一步擴大出口創匯,大規模招商引資。
根據國家政策調整的新情況,加大自營出口創匯力度,積極開展對外加工貿易,興辦三來一補項目。辦好“金秋經貿洽談會”,抓好國內外幾次大的招商活動。對“九五”計畫的一些重點項目,對外發布招商,吸引外商投資。集中力量抓好松下電器、輕騎發動機、百事可樂、銘峰毛紡、東辰紙箱等大項目的實施。建成濟南國際貨櫃分流中心。
(七)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科技工作,要全力實施八項科技工程,研製轉化科技成果300項,抓好與山東大學的科技合作,爭取進入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行列。教育工作,要加快“雙基”實施步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繼續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爭取“雙擁模範城”“三連冠”。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搞好文化藝術團體改革,進一步增強文化發展活力。今年衛生工作要有新的起色,迎接中央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的召開。積極發展以足球為代表的競技體育,提高我市體育運動水平。認真落實計畫生育政策,確保人口控制目標的實現。妥善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四、團結一致、開拓前進,為把濟南建設成為現代化省會城市和經濟強市而努力奮鬥
我市的《綱要》(草案)經過這次大會審議批准之後,將全面推進實施,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宏偉藍圖。要把藍圖變為現實,實現濟南振興的戰略目標,需要全市人民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各級政府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組織和帶領廣大幹部民眾,團結一致,埋頭苦幹,向著新的目標奮力攀登。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把握髮展這個主題。
十七年來改革開放的實踐充分證明,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都必然帶來經濟的大發展。要完成“九五”時期改革和發展的繁重任務,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觀念上有新的突破。要堅定不移地突出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到高於一切、重於一切、大於一切的位置,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要學習借鑑蘇、浙、滬等地的先進經驗,把發展是硬道理作為解放思想的主旋律,樹立強烈的發展現,在發展上比本領、論貢獻。要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把加快發展落實到搶抓機遇上,環境寬鬆時乘勢而上,環境趨緊時知難而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搶抓機遇,快速發展。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勇於破除條條框框,大膽地闖,大膽地試,積極探索加快發展的新路子,努力創造和形成鼓勵創新、敢於創新的生機勃勃的新氣象。要把加快發展的熱情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優勢,創造條件,促進發展。要滿腔熱情地尊重和支持基層和民眾的首創精神,大力開展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內容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把廣大民眾最大限度地團結帶領到經濟快速發展的歷史軌道上,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二)努力提高經濟工作的組織領導水平,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
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在學好政治理論的同時,注重系統地學習研究市場經濟理論,掌握市場經濟規律,大膽探索加快兩大轉變的方式,在思想和工作上真正同市場經濟接軌。要抓大事、乾實事,集中精力解決事關全局的方向性、戰略性問題。要緊緊圍繞發展這個主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遵循市場機制的規律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綜合運用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等調控手段,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效益。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調整最佳化投資結構,努力保證重點需要。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強化風險約束機制,提高投資效益。加強財源建設和稅收征管,從嚴控制財政支出,實現收支平衡。要繼續把控制物價上漲作為巨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在增加有效供給、強化市場監管、控制集團消費過快增長等方面,加大調控力度,穩定市場價格,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要依靠改革建立新型的巨觀調控機制,在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上保持一致,把該保的重點保上去。要強化法制手段,依法管理經濟,規範經濟行為,保障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牢固樹立民眾觀念和服務意識,盡心竭力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
為人民民眾謀利益,是各級政府全部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要進一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關心和依靠民眾,保證現代化建設有更為廣泛可靠的民眾基礎。各級政府為人民服務,首要的是帶領民眾搞好現代化建設,致富奔小康。要讓民眾及時了解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意圖。群策群力,加快經濟發展。各級政府要建立與民眾聯繫的暢通渠道,經常深入基層,了解民眾的冷暖疾苦,積極主動地為他們排憂解難,每年都實實在在地辦幾件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好事實事。“安居樂業”是廣大民眾的共同希望,也是各級政府各級領導為民謀利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要通過多方面的紮實工作,努力解決好城鎮居民就業和住房問題。要加快農村扶貧開發,使貧困鄉村農民儘快脫貧致富。繼續抓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更好地擔負起領導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政府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講政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水平。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方針政策,堅定地與黨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自覺服從大局,確保政令暢通。各級領導要刻苦改造世界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要增強全局觀念,加強配合協調,形成團結、和諧、統一、分工負責的工作運行機制。結合機構改革和推行公務員制度,繼續實施全方位目標管理,激勵各級政府機關和幹部開拓進取,爭創一流成績。周恩來總理生前一貫倡導和要求政府工作人員要做到“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廉潔奉公、艱苦奮鬥,嚴肅認真、謙虛謹慎”。我們要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教誨,嚴以律己,身體力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堅定不移地開展反腐敗鬥爭,認真查處大案要案,震懾違法犯罪分子,教育廣大幹部,鼓舞人民民眾的信心。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要完善監督機制從嚴治政,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