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1996年濟南市市長謝玉堂發表的一份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96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1996年
- 濟南市市長: 謝玉堂
- 性質:工作報告
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檔案發布
——一九九六年三月四日在濟南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濟南市市長 謝玉堂
濟南市市長 謝玉堂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關於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畫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報告,請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制定“九五”和2010年發展規劃,是事關濟南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全市人民、社會各界極為關注。我市從九四年初即著手“九五”和2010年規劃的研究論證,其間多次與國家和省進行了銜接,廣泛徵求了各縣(市)區、各部門、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畫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經中共濟南市六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綱要》(草案)的形成,是全市上下集體智慧的結晶。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關於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畫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報告,請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制定“九五”和2010年發展規劃,是事關濟南全局和長遠發展的一件大事,全市人民、社會各界極為關注。我市從九四年初即著手“九五”和2010年規劃的研究論證,其間多次與國家和省進行了銜接,廣泛徵求了各縣(市)區、各部門、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九個五年計畫及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經中共濟南市六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綱要》(草案)的形成,是全市上下集體智慧的結晶。
檔案全文
一、“八五”時期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新的重要時期
在濟南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的“八五”時期,是全市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並創造了輝煌業績的五年;是濟南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在這五年中,我市各級政府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緊緊依靠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勝利完成了“八五”計畫確定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過去的五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8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9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9%,提前七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910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74.7億元,比“七五”時期增長1.9倍。列入國家計畫的18個重點建設項目和我市一批骨幹項目相繼建成。財政狀況不斷好轉,連續五年實現了收支平衡,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1995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99億元,比90年增長1.3倍。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1995年工業增加值完成199.8億元,比90年增長1.3倍;工業固定資產淨值達180億元,比90年增長1.6倍。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工業競爭能力和素質有了新的提高。技術改造取得較大進展,市屬多數骨幹企業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182家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和利稅,分別占鄉及鄉以上工業的68%和75.5%。形成了一批代表我市工業水平的名牌產品,提高了濟南的知名度。企業效益逐步提高,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95年實現利稅達51.5億元,比90年增長2.3倍,年均增長27%。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結構開始向多元化的現代農業轉變,林牧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3%。95年鄉鎮企業工業增加值達70億元,比90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38%。糧食生產連年豐收,95年總產達252.5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菜、肉、蛋、奶、魚等基本實現了自給,商品率達到65.8%。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7%,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第三產業迅速興起。五年新建擴建了300多萬平方米的各類市場,比“七五”期間增長2.5倍,市場總規模達到近600萬平方米。一批商貿骨幹企業迅速壯大,以連鎖超市為標誌的新型商業開始起步。199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8億元,比90年增長2.6倍,年均增長28.9%。金融保險事業不斷發展,95年各項存款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438億元和337億元,均比90年增長2.7倍,保險業務收入增長3倍。信息、諮詢、旅遊、社會中介組織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過去的五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很大進展,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
堅持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大力推進各項改革,使所有制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初步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的企業改革逐步深化,勞動用工、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經營機制轉換步伐加快。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進展順利,股份制改革穩步推進,改造組建了一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組建發展企業集團148家。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加速發育,流通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競爭和巨觀調控成為最佳化資源配置和調節經濟結構的主要動力。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得到鞏固,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建立。財稅、金融、投資、計畫、外匯、外貿等項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新的巨觀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建立。社會保障、科技、教育等項改革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過去的五年,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995年出口商品供貨總值完成85.2億元,比90年增長5.1倍,年均增長43.6%。自營出口創匯達2.7億美元,年均增長69.3%,自營出口企業已達52家。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進入了快步增長時期,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1億美元,年均增長51.9%,使一半左右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得到嫁接改造。累計批准三資企業2113家,投產開業1150家,95年出口創匯達1.8億美元。三資企業已成為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力量。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較大發展,建立了一批境外經貿辦事機構和銷售網點。海關、商檢、僑務、外事、台辦、開放辦、口岸辦等方面都發揮各自優勢,在擴大開放中做了大量工作。濟南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逐步提高,全方位走向世界的條件日趨完備。
過去的五年,城市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
堅持以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為目標,突出重點,多辦實事,千方百計克服資金緊張等困難。使城市建設和管理有了新的發展。濼源大街、北園大街、外環路、濟南機場、濟青高速公路、火車站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表明我市在建設現代化交通網路上邁出了較大步伐。郵政樞紐工程、擴大電信本地網、市話擴容升位等相繼完成,全市交換機總容量達到了50萬門,標誌著我市現代化通訊系統初步形成。新建110千伏以上變電站9座,新增供電容量133千伏安,供電服務功能進一步改善。管道煤氣、引黃保泉二期工程、公車輛中心、南郊和明湖熱電廠擴建等市政設施已投入使用。省商業大廈、華聯商廈、玉泉大廈、保險大廈等一批商業金融設施和高層建築樓群相繼建成,展示了城市的現代風貌。環境設施建設和管理取得較大進展,市容市貌明顯改觀,環境質量有所提高,進入了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和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行列。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環境建設和愛國衛生運動取得較大成效,連續兩年保持了全國“十佳衛生城市”稱號,今年我市又被國家愛衛會命名為全國衛生城市。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濟南正以嶄新的面貌和迅速的變化走向未來。
過去的五年,科技教育蓬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日益明顯,教育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五年間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60項,實施火炬計畫和星火計畫186項,“產學研”工程600多項,開發新產品2700多種。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開始起步。九年制義務教育順利實施,60%的鄉鎮提前實現了“雙基”目標。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市屬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達到11600人。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迅速發展,其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比例達到71.8%以上。成人教育和職工培訓有較大發展,培養了大批適用人才。文化事業日益繁榮。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體育事業成績顯著,民眾性體育活動更加廣泛深入,以足球、排球為代表的競技體育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有線電視網和經濟台等大眾傳媒的建立開通,使我市廣播電視事業上了一個較大台階。新聞出版、技術監督、社科研究、民政、民族、宗教、史志、檔案、老齡、防震減災等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計畫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圓滿完成了人口控制計畫,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過去的五年,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449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12元,分別比90年增加2959元和1081元。95年城鄉儲蓄餘額達到222億元,比90年增長3.3倍。居住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五年新建住宅794萬平方米,佛山苑、王官莊等居民小區交付使用。市區人均居住面積達到8平方米,在全國率先完成了人均居住面積2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難戶的解困工作。市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100萬平方米,燃氣氣化率達到72%,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24%以上。城市客運出租業務迅速發展。加強了“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建立發展了26家超市和200多家便民店,方便了民眾生活。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管理,保持了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優撫安置、社區綜合服務工作都有較大進展。所有這些變化,全市人民都有深切的感受,表明人民生活正在加速向小康目標邁進。
過去的五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以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深入廣泛地開展了學習孔繁森、王廷江、韓素雲等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日益發揚光大。“雙擁共建”活動紮實有效,我市先後兩次被國家命名為“雙擁模範城”。尤其值得稱頌的是,湧現出了以濟南交警支隊、市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特別是濟南交警支隊廣大幹警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不僅在我市而且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濟南交警作了“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題詞。全市人民為有濟南交警這樣的先進集體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濟南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的“八五”時期,是全市人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並創造了輝煌業績的五年;是濟南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五年;是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在這五年中,我市各級政府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緊緊依靠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勝利完成了“八五”計畫確定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就。
過去的五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8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9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9%,提前七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910元,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74.7億元,比“七五”時期增長1.9倍。列入國家計畫的18個重點建設項目和我市一批骨幹項目相繼建成。財政狀況不斷好轉,連續五年實現了收支平衡,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1995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6.99億元,比90年增長1.3倍。
——工業經濟持續增長。1995年工業增加值完成199.8億元,比90年增長1.3倍;工業固定資產淨值達180億元,比90年增長1.6倍。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工業競爭能力和素質有了新的提高。技術改造取得較大進展,市屬多數骨幹企業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182家大中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和利稅,分別占鄉及鄉以上工業的68%和75.5%。形成了一批代表我市工業水平的名牌產品,提高了濟南的知名度。企業效益逐步提高,全市鄉及鄉以上工業95年實現利稅達51.5億元,比90年增長2.3倍,年均增長27%。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村經濟結構開始向多元化的現代農業轉變,林牧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0.3%。95年鄉鎮企業工業增加值達70億元,比90年增長4倍,年均增長38%。糧食生產連年豐收,95年總產達252.5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菜、肉、蛋、奶、魚等基本實現了自給,商品率達到65.8%。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7%,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第三產業迅速興起。五年新建擴建了300多萬平方米的各類市場,比“七五”期間增長2.5倍,市場總規模達到近600萬平方米。一批商貿骨幹企業迅速壯大,以連鎖超市為標誌的新型商業開始起步。199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8億元,比90年增長2.6倍,年均增長28.9%。金融保險事業不斷發展,95年各項存款和貸款餘額分別達到438億元和337億元,均比90年增長2.7倍,保險業務收入增長3倍。信息、諮詢、旅遊、社會中介組織等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過去的五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很大進展,經濟運行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
堅持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大力推進各項改革,使所有制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初步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以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重點的企業改革逐步深化,勞動用工、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經營機制轉換步伐加快。現代企業制度試點進展順利,股份制改革穩步推進,改造組建了一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組建發展企業集團148家。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加速發育,流通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競爭和巨觀調控成為最佳化資源配置和調節經濟結構的主要動力。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得到鞏固,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建立。財稅、金融、投資、計畫、外匯、外貿等項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新的巨觀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建立。社會保障、科技、教育等項改革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過去的五年,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995年出口商品供貨總值完成85.2億元,比90年增長5.1倍,年均增長43.6%。自營出口創匯達2.7億美元,年均增長69.3%,自營出口企業已達52家。利用外資、引進技術進入了快步增長時期,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1億美元,年均增長51.9%,使一半左右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得到嫁接改造。累計批准三資企業2113家,投產開業1150家,95年出口創匯達1.8億美元。三資企業已成為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力量。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較大發展,建立了一批境外經貿辦事機構和銷售網點。海關、商檢、僑務、外事、台辦、開放辦、口岸辦等方面都發揮各自優勢,在擴大開放中做了大量工作。濟南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逐步提高,全方位走向世界的條件日趨完備。
過去的五年,城市建設和管理得到加強,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
堅持以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為目標,突出重點,多辦實事,千方百計克服資金緊張等困難。使城市建設和管理有了新的發展。濼源大街、北園大街、外環路、濟南機場、濟青高速公路、火車站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表明我市在建設現代化交通網路上邁出了較大步伐。郵政樞紐工程、擴大電信本地網、市話擴容升位等相繼完成,全市交換機總容量達到了50萬門,標誌著我市現代化通訊系統初步形成。新建110千伏以上變電站9座,新增供電容量133千伏安,供電服務功能進一步改善。管道煤氣、引黃保泉二期工程、公車輛中心、南郊和明湖熱電廠擴建等市政設施已投入使用。省商業大廈、華聯商廈、玉泉大廈、保險大廈等一批商業金融設施和高層建築樓群相繼建成,展示了城市的現代風貌。環境設施建設和管理取得較大進展,市容市貌明顯改觀,環境質量有所提高,進入了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和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行列。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環境建設和愛國衛生運動取得較大成效,連續兩年保持了全國“十佳衛生城市”稱號,今年我市又被國家愛衛會命名為全國衛生城市。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濟南正以嶄新的面貌和迅速的變化走向未來。
過去的五年,科技教育蓬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日益明顯,教育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五年間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360項,實施火炬計畫和星火計畫186項,“產學研”工程600多項,開發新產品2700多種。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經濟技術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開始起步。九年制義務教育順利實施,60%的鄉鎮提前實現了“雙基”目標。高等教育規模擴大,市屬高校和成人高校在校生達到11600人。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迅速發展,其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比例達到71.8%以上。成人教育和職工培訓有較大發展,培養了大批適用人才。文化事業日益繁榮。衛生事業有了長足發展。體育事業成績顯著,民眾性體育活動更加廣泛深入,以足球、排球為代表的競技體育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有線電視網和經濟台等大眾傳媒的建立開通,使我市廣播電視事業上了一個較大台階。新聞出版、技術監督、社科研究、民政、民族、宗教、史志、檔案、老齡、防震減災等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計畫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軌道,圓滿完成了人口控制計畫,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過去的五年,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城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1995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449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812元,分別比90年增加2959元和1081元。95年城鄉儲蓄餘額達到222億元,比90年增長3.3倍。居住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五年新建住宅794萬平方米,佛山苑、王官莊等居民小區交付使用。市區人均居住面積達到8平方米,在全國率先完成了人均居住面積2平方米以下住房困難戶的解困工作。市區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100萬平方米,燃氣氣化率達到72%,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24%以上。城市客運出租業務迅速發展。加強了“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建設,建立發展了26家超市和200多家便民店,方便了民眾生活。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管理,保持了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社會福利、社會保險、優撫安置、社區綜合服務工作都有較大進展。所有這些變化,全市人民都有深切的感受,表明人民生活正在加速向小康目標邁進。
過去的五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以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深入廣泛地開展了學習孔繁森、王廷江、韓素雲等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使積極向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日益發揚光大。“雙擁共建”活動紮實有效,我市先後兩次被國家命名為“雙擁模範城”。尤其值得稱頌的是,湧現出了以濟南交警支隊、市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一批先進典型。特別是濟南交警支隊廣大幹警的模範事跡和崇高精神,不僅在我市而且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濟南交警作了“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題詞。全市人民為有濟南交警這樣的先進集體而感到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