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體長4~6毫米,灰褐色。雄蠅前緣下面有毛,腿、
脛節呈灰黃色,
跗節呈黑色,後足脛節後
鬃3根。卵呈白色,橢圓形,大小為0.9毫米×0.3毫米,成熟幼蟲長約7.5毫米,有皺紋,呈烏黃色。蛹,長約5毫米,呈橢圓形,開始為淺黃褐色,後變為紅褐色,羽化前變為暗褐色。
種群危害
豌豆潛葉蠅寄主複雜,據福建報導有21科77屬137種植物,除危害草坪外,以
十字花科的油菜、
大白菜、
雪裡蕻等,豆科的豌豆、
蠶豆,菊科的
茼蒿及
傘形科的
芹菜受害為最重,在河北、山東、河南及北京郊區主要危害豌豆、油菜、
甘藍、
結球甘藍和小白菜以及雜草中的
蒼耳等。以幼蟲潛入寄主葉片表皮下,曲折穿行,取食綠色組織,造成不規則的灰白色線狀隧道。危害嚴重時,葉片組織幾乎全部受害,葉片上布滿蛀道,尤以植株基部葉片受害為最重,甚至枯萎死亡。幼蟲也可潛食嫩莢及
花梗。成蟲還可吸食植物汁液使被吸處成小白點。
稻小潛葉蠅廣泛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以幼蟲潛入葉體內部,潛食葉肉留下2層表皮,使葉片呈現白條斑。當葉內幼蟲較多時,則整個葉體發白和腐爛,並引起全株枯死,受害的草坪大量死苗。稻小潛葉蠅除危害草坪外,還可危害水稻、大麥、
小麥、
燕麥等,並取食
看麥娘、
游草、
菖蒲、海荊三棱、
甜茅、
稗草等。
紫雲英潛葉蠅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主要危害
紫雲英及一些
草坪草。以幼蟲在葉片內潛食
葉肉,造成盤旋形彎曲潛道,導致葉片枯萎。
甜菜潛葉蠅幼蟲潛葉危害,潛痕較寬,留下葉片的表皮呈半透明水泡狀,多頭幼蟲潛害一葉時,很易使葉片枯萎。分布於華北、東北、西北、江蘇和湖南等地,國內主要受害區均限於寒冷地區,多在年平均溫度7~9℃
等溫線範圍內。寄主有
甜菜、菠菜及
藜科、
蓼科等植物。
危害地區
除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尚無報導外,其他各地均有發生。
生活習性
豌豆潛葉蠅
為多發性害蟲,1年發生代數隨地區而不同。寧夏每年發生3~4代;河北、東北1年發生5代;而福建福州1年可發生13~15代;廣東可發生18代。在北方地區,以蛹在油菜、
豌豆及
苦蕒菜等葉組織中越冬;長江以南,
南嶺以北則以蛹態越冬為主,還有少數幼蟲和成蟲過冬;在我國華南溫暖地區,冬季可繼續繁殖,無固定蟲態越冬。豌豆潛葉蠅有較強的耐寒力,不耐高溫,夏季氣溫35℃以上就不能存活或以蛹越夏。因此,一般以春末夏初危害最重,夏季減輕,南方秋季危害又加重。由北向南,春季危害盛期顯然遞增,秋季則相反。豌豆潛葉蠅成蟲活躍,白天活動,吸食
糖蜜和葉片汁液作補充營養;夜間靜伏隱蔽處,但在氣溫達15~20℃的晴天夜晚或微雨之夜仍可爬行飛翔。卵產在嫩葉上,位置多在葉背邊緣,產卵時先以
產卵器刺破葉背邊緣下
表皮,然後再產1粒卵於刺傷處,產卵處葉面呈灰白色小斑點。由於雌蟲刺破組織不一定都產卵,故葉上產卵斑常比實際
產卵數為多。成蟲壽命7~20天,氣溫高時4~10天,成蟲
產卵前期1~3天,每雌蟲一生可產卵50~100多粒。卵期在春季為9天左右,夏季為4~5天。幼蟲孵化後,即由葉緣向內取食,穿過柔膜組織,到達
柵欄組織,取食
葉肉留下上下表皮,造成灰白色彎曲隧道,並隨幼蟲長大,隧道盤旋伸展,逐漸加寬。幼蟲共3齡,歷期5~15天,老熟幼蟲在隧道末端
化蛹,
蛹期8~21天。化蛹時,將隧道末端表皮咬破,以便蛹的前氣門與外界相通,且便於成蟲羽化,由於這一習性,在蛹期噴藥也有一定的效果。溫度對
豌豆潛葉蠅發育有明顯的影響,
豌豆潛葉蠅成蟲耐低溫,幼蟲和蛹發育適溫都比較低,一般成蟲發生的適宜溫度為16~18℃,幼蟲20℃左右。當氣溫在22℃時發育最快,完成1代只需19~21天(卵期5~6天;幼蟲期5~6天;蛹期8~9天;溫度在13~15C時,則需30天(卵期3.9天、幼蟲11天、蛹期15天);溫度升高至23~28C,發育期縮短至14.2天(卵期2.2天、幼蟲期 5.2天、蛹期6.8天)。高溫對其不利,超過35℃不能生存,因此夏季氣溫升高,是幼蟲、蛹自然死亡率迅速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寄主老化後食料缺乏和
天敵寄生也有影響。據報導
豌豆潛葉蠅成蟲壽命隨補充營養和溫度而有變化,在23~28℃下若不取食,只能活2天,給以蜂蜜或鮮豌豆汁時,平均可以活15天(最多80天)。在13~15℃時,平均可活27天(最多50天)。豌豆潛葉蠅喜歡選擇高大茂密的植株產卵,因此生長茂密的地塊受害較重。天敵在自然情況下,對
豌豆潛葉蠅種群數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福州已發現一種
小繭蜂和3種
蚜小蜂和1種,黑卵蜂,4月下旬寄生率可達80%。
稻小潛葉蠅
在東北各省1年發生4~5代,以成蟲在水溝邊雜草上過冬。在浙江
奉化4月中旬前為第一代幼蟲取食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幼蟲危害。4上旬風和日暖的白天交尾產卵最盛。成蟲壽命在無補充營養的條件下為4天,每雌產卵最多為23粒,最少為11粒(浙江農業科學院1970年報導第2代每雌產卵200粒)。卵期平均4.5天。幼蟲孵化後,在2小時內即以銳利的
口鉤,咬破葉面,侵入葉肉,隨著
蟲齡長大,7~10天潛道加長至 2.5cm左右,幼蟲有轉株習性,幼蟲老熟後在潛道內化蛹。在
禾草上危害,成蟲喜在幼嫩葉片和蔭蔽的部位產卵,大多數分散產於
葉腋間。初孵幼蟲很快蛀入葉片取食葉肉,形成白色線狀潛道,幼蟲一生主要在
葉鞘內蛀食,葉鞘被害,葉片枯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若
草苗心葉被蛀斷,則呈現
枯心苗。
稻小潛葉蠅是對低溫適應性強的溫帶性害蟲,在我國以北方發生多,長江下游地區,在4、5月份氣溫較低的年份,才發生危害較重。氣溫在5℃左右成蟲即可活動、交尾、產卵。氣溫達30℃時是其正常活動的極限,因此高溫可以限制該蟲的危害。
紫雲英潛葉蠅
生活史尚不清楚。據浙江東陽病蟲觀測站觀察,在
紫雲英整個生長過程中約能發生5~6代,冬季各蟲態均能見到,主要以幼蟲和蛹在寄主葉片中越冬,氣溫略高即可活動。江西、福建報導,在紫雲英生長期中可繁殖3代。在江西成蟲、幼蟲、蛹均能過冬,但以成蟲為主。據江西
蓮花縣農業科學研究所飼養3代的蟲態歷期為:卵期4.5~7天,平均5.7天;幼蟲期4.5~8天,平均7天;
蛹期8~13.5天,平均11.2天;成蟲期3~5天,平均3.5天。氣溫在18℃時全代平均歷期為24天。浙江東陽報導,冬季氣溫在7℃左右時,完成1代需時65天,3~4月間氣溫在20℃左右時,16天就能完成1代。成蟲產卵於嫩葉
葉肉組織內,先以
產卵器插刺葉肉,葉面被刺破後出現黃白色小點。由於成蟲刺破組織後不一定都產卵其中,故葉片上的黃白色小點數目常比實際產卵數目多數倍。被刺傷部分經日光照射,易造成枯死。幼蟲孵出後即在葉內潛食葉肉,留下上下表皮,造成透明潛道。幼蟲邊取食邊盤旋前進,潛道越到末端越大,使整個潛道呈螺旋盤狀。盛發期間,1片葉子上若有3~5頭幼蟲危害,盤狀潛道相接就會滿布全葉,使葉片失去光合作用,逐漸腐爛枯死。老熟幼蟲大多在靠近葉片基部邊緣的潛道末端化蛹。
此蟲喜高溫多濕。浙江東陽調查,若13℃以上的旬平均氣溫在3月中、下旬出現,而3月上旬和4月上旬的總雨量又在40mm以上,就會促使其迅速繁殖,蟲量猛增,草坪受害就嚴重。反之,3、4月氣溫回升遲又遇乾旱的年份,草坪受害就較輕。所以,3、4月份氣溫高而又時晴時雨,是此蟲嚴重發生的徵兆。
甜菜潛葉蠅
在新疆和東北,1年2~3代。北京3~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在北京地區,第1代發生於根茬菠菜上,5月上旬開始在草坪上發生第2代。瀋陽地區越冬代成蟲5月中旬開始產卵,第1代幼蟲發生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多在早晨濕度最大時羽化出土。活潑,喜產卵在寄主的葉背面常4~5粒或20粒左右密集排列。個體產卵期1個月左右。每頭雌蠅可產卵40~100粒。卵期2~6天,多在傍晚或夜間孵化。從幼蟲孵化至鑽入葉內,約需1天時間,這一點有利於用
觸殺劑防治。幼蟲在葉片上潛食
葉肉,留下表皮,潛痕寬而呈水泡狀,透過表皮可見其中幼蟲及排糞。幼蟲共經3齡,歷期10~25天。非越冬代老熟幼蟲有一部分在被害部
化蛹,有一部分從葉片脫出入土化蛹,入土深度約在5cm以內。
蛹期11~21天。越冬代老熟幼蟲均離開葉片入土化蛹越冬。各世代的蛹都有部分
滯育。有可能各代滯育蛹越冬後在春天一起羽化而發生大量越冬代成蟲,因而造成第1代幼蟲密度大,危害重。第2、3代受夏季高溫的影響和天敵侵襲,發生數量較少,而且
甜菜長大,葉片增多後,受害程度自然相對減輕。
防治方法
防治
在空間分布上 , 潛葉蠅成蟲在植物生長的空間及上部 , 幼蟲及卵在作物葉片內 , 蛹在土表或葉表 。 在時間上由於其繁殖力強 , 繁殖速度快 , 世代重疊嚴重 , 同一作物成蟲 、幼蟲 、卵 、蛹常同時存在 。 這就給防治帶來很大困難 , 同時也給我市蔬菜 、花卉生產造成巨大損失 。 所以研究多種方法 , 進行綜合防治 , 是溫室潛葉蠅防治的必然選擇 。
適時灌溉,清除雜草,消滅越冬、越夏蟲源,降低蟲口基數,還可以使用黃板誘殺,燈光誘殺,紗網防蟲等物理方法,或者利用天敵如寄生蜂來防治。
殺滅
掌握成蟲盛發期,及時噴藥防治成蟲,防止成蟲產卵。成蟲主要在葉背面產卵,應噴藥於葉背面。或在剛出現危害時噴藥防治幼蟲,防治幼蟲要連續噴2~3次,農藥可用40%樂果
乳油1000倍液,40%
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50%
二溴磷乳油1500倍液,40%
二嗪農乳油1000~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