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

、豬等畜類頸上的長毛:~毛;~帚;~刷;紅~烈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鬃
  • 部首:髟 
  • 部外筆畫:8
  • 總筆畫:18
  • 拼音:zōng
字詞簡介,部首筆畫,詳細字義,常用詞組,鬃毛,鬃人,鬃刷,英文翻譯,動物學解釋,概述,分類,品質,其他,產地,古籍解釋,說文解字,康熙字典,

字詞簡介

部首筆畫

部首:髟 部外筆畫:8 總筆畫:18
鬃
五筆86:DEPI 五筆98:DEPI 倉頡:SHJMF 讀音:Zōng
四角號碼:729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B03 繁體字:騣 異體字:鬉騌
漢字首尾分解:髟宗 漢字部件分解:髟宗
筆順讀寫:橫豎橫橫橫折捺撇撇撇捺捺折橫橫豎撇捺

詳細字義

〈名〉
1. 某些哺乳動物頸部周圍生長的又長又密的毛 [mane;bristle]
鬃白似披梁苑雪,頸肥如撲 杏園花。—— 韋莊《代書寄馬詩》
2. 又如:鬃帽(用馬、豬等頸毛所制的帽子);馬鬃;豬鬃

常用詞組

鬃毛

zōngmáo
[mane;bristle] 一般指馬、豬頸上的硬長毛

鬃人

,鬃人兒 zōngrén,zōngrénr
[clay figurine whose bottom is affixed with bristle] 底面粘著一周豬鬃毛的泥制玩具小人,玩時將其置於盤碗等器皿內,敲擊器具,小人借鬃毛彈性運動而跳舞搖擺,呈現出許多有趣動作

鬃刷

zōngshuā
[bristle brush] 用馬、豬等頸上的硬毛做成的刷子

英文翻譯

hair on the neck of a pig or a horse, etc.

動物學解釋

概述

主要指豬鬃,是豬背脊中部的粗硬長毛。生長在豬其他部位長度在51毫米以上的毛,經加工後也稱豬鬃。在紡織中將一些家畜的頸項上生長的粗硬長毛(鬣)和尾毛以及某些粗長身毛也歸入鬃類,統稱鬃尾毛。具有一定資源價值的常見品種包括豬鬃、野豬鬃、馬(騾、驢)鬃(鬣)、馬(騾、驢)尾、牛尾、氂牛尾和腹毛等。商業中還更廣泛地把山羊鬍、獾針毛和狗尾、狼尾黃鼬尾、松鼠尾等尾毛也歸入鬃尾毛內。鬃尾毛纖維彈性好、韌性強、堅牢挺刮、粗硬耐磨,並有良好的耐濕、耐熱、耐酸性能,依各自的長度和特點有多種用途。

分類

豬鬃每根鬃條可分為鬃梢、鬃身和鬃根,表面覆蓋鱗片,內有皮質層,中心部位有毛髓,均為角朊物質所組成。鬃條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平均直徑150~250微米,鬃根較粗,鬃身次之,鬃梢較細且常有分杈。拉伸斷裂強度約15克力/特;比重約1.32克/厘米;含水率8~14%。豬鬃顏色主要有黑白兩種,黑色豬鬃皮質層中分布有黑色素顆粒。

品質

豬鬃品質主要按長度評定,從51~152毫米以上分為若干檔,然後再檢驗含雜、光澤等。世界豬鬃總貿易量每年約5500噸,主要出口國為中國、印度、南斯拉夫。中國豬鬃商品出口始於1850年,最早僅出口白豬鬃,後發展各色豬鬃出口。中國現在的出口量約占世界總貿易量的75%,屬世界市場上品質最優的商品。主要消費國有英、美、日、德、蘇、法等國。豬鬃是製造服裝衣襯的重要原料,也用於製造各類工業或生活用的刷子。

其他

從馬、騾、驢頸項上剪取的長鬣毛稱馬鬃(古漢字“鬃”本指馬鬃),而從尾巴上剪取的長毛統稱馬尾。馬鬃、尾結構類似豬鬃而彈性較好,變形恢復能力較強,長時重壓彎曲後,經洗蒸便能恢復原狀。馬鬃、尾一般長約250~1000毫米,直徑約100~350微米,拉伸斷裂強度約1克力/特,含水率10~15%,世界主要出口國為阿根廷、巴西、蒙古。近期世界總貿易量每年約3000噸,中國每年出口量約 500噸。中國馬鬃、尾主要產於東北、內蒙古、西北,其次是華北和西南,而以東北出產的質量最優。馬鬃、尾因長而粗細適中主要用於織制襯布、篩網、發網和絲竹樂器的弓弦等。

產地

中國黃牛尾產於全國各地,歷史上多摻在馬鬃、尾中加工和使用,1953年後改為單獨加工,性能用途基本上同於馬鬃尾。1971年中國出口量接近20噸。其他細尾毛如黃鼬尾毛、松鼠尾毛、旱獺尾毛等主要用於製造各種筆尖、刷子,品種極多,中國年產量約500噸。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八】【從部】
隨行也。從辵從,從亦聲。慈用切。

康熙字典

《唐韻》藏宗切《集韻》徂宗切,𠀤音悰。《玉篇》高髻也。
又《韻會》馬鬃也。或作騣。
又《廣韻》士江切《集韻》鉏江切,𠀤音淙。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