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及描述
“後進生”,一般由於錯誤的教育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過去人們由於不科學的認知把它們稱為“差生”。
“後進生”就是素質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對滯後的學生,是就某個學生群體而言的相對概念。通常情況下最突出地表現在品行和學業成績等方面相對滯後,按照素質教育的標準,不應局限於品行和學業成績這兩個方面來評判一個學生後進與否。“後進生”既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後的個體,也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後的群體,轉化後進生工作面臨的不僅是個別人,還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學發展觀的視野下,用素質教育的標準來看,“後進生”與“非後進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
不是指由某些遺傳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
智力落後、反應遲鈍、腦功能輕微失調 (多動症)等等的兒童,也不是指已經走上犯罪道路、“反社會行為”的“問題兒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導影響下形成的特殊學生,即所謂的“雙差生”——在品德和學業兩方面都存在不足的學生。
過去人們把他們叫做
差生,現在由於認為這些差生並非是“”不可塑“的,而是之前錯誤教育教學錯誤觀念導致的,只要老師使用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法, 鼓勵後進生產生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告知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材施教,後進生將會取得很快的進步。
產生原因
從巨觀環境來看,後進生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教師原因
上一任或幾任教師由於不科學的教育方法導致出現學習退步,基礎沒有夯實好而出現“學習性困難”。
二、家長原因
a.在傳統觀念下一些家長認為“不打不成材”,而盲目使用“棍棒教育法”導致學生畏懼心強,學習心理壓力大而造成學生上課記憶效率低,造成而造成的惡性循環。
b.態度問題 一些家長看見孩子玩“網路遊戲”,體育鍛鍊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處
認為教育教學只是老師的事,和家長無關。 其實在校主要是以“學科知識”為主,而想學習成績的前提是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同伴及社會因素導致
受不良同伴的影響,大肆宣揚“讀書無用論”“墮落”等腐文化,造成學習興趣喪失,內心不願學習。
社會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導致, 例如,在某些發達城市更容易獲取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比如優秀的師資,新的課程理念,海外留學生交流學習等 ;免費的圖書館,甚至一些城市還出現了民營免費的玩具館。 由於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也進一步導致了學習結果的差異。
從微觀環境來看,後進生產生的原因有兩點,
其一 ,對學習興趣的喪失。
其二, 學習方法不科學。
應對方法
找準後進生產生的原因
家長:鼓勵後進生,給予正向鼓勵,並以身師範,為後進生做出榜樣。
教師: 因材施教, 後進生的注意力多在10~15分鐘左右,因此,45分鐘的課程可以分為 5分鐘導學,10~15分鐘通過師生互動,雙向練習,鞏固本節課知識點, 其餘時間可以幫助學生複習上節課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