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風骨一般指本詞條
漢魏時期,即中國歷史上的漢朝(東漢)末年與魏朝(曹魏)合稱的時期。彼時文化上遺有建安文學(建安風骨)流傳後世。古蹟遺有漢魏洛陽故城,遺址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區東15公里處。故城北倚邙山,南臨洛河,東至寺里碑,西接白馬寺,城周14公里。文學成就 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劉協的第三個年號,從196年至220年。
陳章(約1690年一?),字授衣,一字竹町,別號紱齋,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人物生平 陳章少年時即有文名。乾隆元年,地方力薦陳章舉博學鴻詞科,以親老贍養為辭,走避不就。後與弟陳皋,客於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一時推章最為老師。章精於詩,人譽有漢魏風骨。每詩成必工楷書寫,從不作行草。主要...
“建安辭賦風骨”的形成。“建安風骨”是對建安美學風範概括,是作品內在生氣、感染力、及語言表達的簡煉剛健風貌。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離亂,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稱之為“漢魏風骨”(也即“建安風骨”)。曹氏父子及其文學創作。建安時期,...
陳子昂提出了在復古中實現革新的詩論主張,極力倡導“風雅興寄”“漢魏風骨”。其詩歌風格高昂清峻、雄渾蒼涼、寓意深遠,語言古樸蒼勁,內容與表達上貼近社會生活實際,奠定了唐詩的壯闊景象,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產生了深遠影響。陳子昂洞察國事,有遠見卓識,其諫疏被《資治通鑑》引用達6處之多。著作有《陳...
漢魏風骨⁴,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⁵。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⁶,而興寄都絕⁷,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⁸。一昨於解三處⁹,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
少任俠。開耀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詩發展頗有影響。於文也反對浮艷,重視散體。有《陳伯玉集》傳世。
漢魏風骨 第一則 陳蕃:大丈夫當有澄清天下之志 第二則 郭泰:真的猛士 第三則 蔡琰:女人最難的選擇 第四則 曹植:七步成詩、骨氣奇高 正始之音 第五則 何晏:粉面何郎,行步顧影 第六則 何晏:積極獎掖後進 第七則 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竹林七賢 第八則 阮籍:阮旨遙深,歸趣難求 第九則 ...
左蓀谷(1900~1989) 又名蓀榖、全詒,字左癖,號蜀、湘西墨隱、破硯山房主等,湖南衡陽縣洪羅廟人。終生私塾教席。左蓀谷(Zuo Sungu)早年與馬話山、馬宗霍、蕭遷、蔣銓衡交遊,書崇漢魏風骨,熔碑鑄帖,楷法鄭文公、顏魯公,行書臨爭座位、二王等,書風古樸蒼拙,有金石味,隱居鄉間,遠離塵俗,書風...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蒙漢良,字一艮,號笑成佛,祖籍廣西潯州郡。當代書法家、篆刻家、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西大學教授,肇慶學院客座教授,中文百科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首屆現代篆刻藝術大展首屆評審。書法篆刻追慕周秦漢魏風骨,個性藝術元素天成、獨彰。創造了“漢良隸篆”、“漢良篆刻”之風格。1987年獲杜康杯東方書賽唯一...
《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是唐代詩人陳子昂創作的一首詩。作者概述 唐代詩人,陳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俠。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子昂集》。作品原文 葳蕤蒼梧鳳。嘹唳白露蟬。羽翰本非匹。結交何獨全。昔君事胡馬。余得奉戎旃。攜手向沙塞。關河...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以漢魏風骨、晉宋清音來革新齊梁,正是以清濟濁。這就是“截河有清濟”,也就是正本清源的意思。唐詩融合漢魏、齊梁而成一體高風,這是學者類多能說的。但究竟是怎樣的融合,在這方面唐人採取了什麼方法?在唐詩中齊梁的體制與漢魏風骨是什麼樣的關係?這些問題,恐怕是我們解開唐人詩學深層結構的關鍵之處。王...
陳子昂在政治上曾針對時弊,提過一些改革的建議。在文學方面針對初唐的浮艷詩風,力主恢復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他自己的創作,如《登幽州台歌》、《感遇》等共三十八首詩,風格樸質而明朗,格調蒼涼激越,標誌著初唐詩風的轉變。有《陳子昂集》,事見《舊唐書》卷一九○中、《新唐書》卷一○...
在王維之前,陳子昂曾經提倡學習漢魏五言詩:“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修竹篇序》),期望詩歌能夠傳達人的情懷寄託,而不僅僅追求詩歌語言的形式美。李陵驍勇善戰,在浚稽山之戰中以五千兵力對抗匈奴八萬主力,斬殺匈奴萬餘人,但孤軍奮戰沒...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王雪樵先生正是這樣:“漢魏風骨筆底參”(鐘明善先生語)。雪樵先生的書法成就,來自天賦啟迪下的苦練,追求是他潛入書 法海洋的唯一動力,勤奮是他取得成就的唯一途徑。據家人談及,每 日晨昏起床,不迭更廁,不事洗盥,蹲於案前凳上,然後立於案前,禁絕一切干擾,專心致志,“澀筆”數百字而後他事,數...
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開耀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擊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明末清初邢昉《唐風定》:詩有體有格:體貴,格高;體不貴,格卑。此詩獨具漢魏風骨,其體貴也。明末清初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前後《出寒》諸什,奴隸黃初諸子而出,如將百萬軍,寶之惜之,而又能風雨使之,真射潮之力,沒羽之技。明末清初黃生《杜詩說》:六朝好擬古,類無其事,而假設...
何俊田書法,傳統功力深厚。縱向取古、橫向取今,以盛唐楷書作底,上溯北朝碑版,潛心研習篆、隸、行、草,諸體兼擅,成就自家風貌。他的書法嚴整遒勁,沉實灑脫,俊美中含剛毅,朴茂中顯雄渾。既有漢魏風骨,又具唐宋神韻,更有時代氣息,給人以質樸醇厚之美感。其藝術涉獵廣泛,在潛心耕硯的同時,酷愛古典文學...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任俠。舉光宅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右拾遺。後世因稱陳拾遺。敢於陳述時弊。曾隨武攸宜征契丹。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
三國文學中以曹魏文學最盛,分為前期的建安文學及後期正始文學,其中建安文學反對靡弱詩風,被後人稱為“建安風骨”或“漢魏風骨”。這是因為自曹操等人熱愛文學,各地文士紛紛吸附。建安文學代表人物為“三曹”及“建安七子”。其他的文學家還有邯鄲淳、蔡琰、繁欽、路粹、丁儀、楊修、荀緯等。曹操具有沉雄豪邁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