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川(漢川市)

漢川

漢川市一般指本詞條

漢川市,湖北省孝感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腹地、漢江下游,緊鄰華中地區中心城市武漢,為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境內交通便捷,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武漢六環線),滬蓉高速公路(G42),滬渝高速公路(G50),G348國道,漢丹鐵路漢宜高速鐵路穿境而過。漢川市下轄2街道、14鎮、6鄉,面積1663平方公里,全市人口113萬人,城市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0萬。

漢川置縣於南北朝時期,因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全境而得名。境內地勢平坦且較低洼,由西北向東南平緩傾斜,屬平原湖區,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漢明珠”和江漢平原“魚米之鄉”的美譽,是湖北省最早經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市,也是湖北省首批20個擴權縣市之一。

2017年,漢川GDP達到500.12億元,進入全省“500億俱樂部”,邁上一個新的高點。2018年10月,漢川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連續13年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市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地質,氣候,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體事業,體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郵電通信,人民生活,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城市建設,交通運輸,文化民俗,名優特產,旅遊景點,汈汊湖,仙女山,城隍台遺址,龍門山,神靈台,烏龜山,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周代市域屬鄖國南境。春秋戰國時,滅鄖後遂為楚地。秦屬南郡。漢代至晉代,均為江夏郡安陸縣地。南北朝時期,宋為安陸郡地。梁至西魏間,梁安、魏安、汊川等郡先後在甑山設治,縣境為其轄地。
漢川市在湖北省位置(紅色部分)漢川市在湖北省位置(紅色部分)
建縣始於南北朝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治甑山下,故名甑山縣,先後屬甑山郡、復州和沔陽郡。
隋大業末廢縣為鎮,併入漢陽縣。武德四年(621年),縣恢復,移治泐山下,以汊水流經
唐縣境而改名汊川縣,屬淮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屬漢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屬沔州。寶曆二年(826年),改屬鄂州。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改屬安州,移治金鼓城(今劉家隔)。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屬荊湖北路,以竟陵義水流入縣西,更名為義川縣。保寧九年(977年),因避宋太宗趙光義諱,以漢水橫貫縣境,改名漢川縣。熙寧四年(1071年),廢縣為鎮,屬鄂州漢陽縣。元祐元年(1086年),縣恢復,隸漢陽軍。
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縣又廢。紹興三年(1137年)復置。
元代,各地改設行中書省,漢川屬湖廣行中書省漢陽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移縣治於長城(今城關鎮)。
明代改制,設承宣布政使司,漢川屬湖廣布政使司漢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漢陽府降為州,漢川改隸武昌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隸漢陽府。永曆十八年(1664年),湖北、湖南分治,漢川隸湖北布政使司漢陽府。
魅力漢川魅力漢川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設道,漢川屬江漢道。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權在漢川建立後,漢川幾度出現國民黨和共產黨兩種政權並存的局面。
1949年5月漢川全境解放,國民黨漢川縣政府滅亡。同年7月,天漢、川漢兩縣愛國民主政府撤銷,漢川縣人民政府建立,屬鄂中專區。同年8月,改屬沔陽專區。
1951年7月,沔陽專區撤銷,隸屬孝感專區。
魅力漢川魅力漢川
1959年11月,孝感專區撤銷,劃歸武漢市。
1961年5月,還屬孝感專區。
1970年後,漢川一直隸屬孝感地區。
1997年3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漢川縣,設立漢川市,以原漢川縣行政區域為漢川市行政區域,由孝感市代管。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漢川市轄2個街道、14個鎮、6個鄉、4個農場:仙女山街道、汈東街道、馬口鎮、脈旺鎮、城隍鎮、分水鎮、沉湖鎮、田二河鎮、回龍鎮、新堰鎮、垌冢鎮、麻河鎮、劉家隔鎮、新河鎮、廟頭鎮、楊林溝鎮、西江鄉、灣潭鄉、南河鄉、馬鞍鄉、里潭鄉、韓集鄉。市政府駐地仙女山街道廣場路7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漢川市位於漢江下游,江漢平原腹地。地跨東經113°22′~113°57′,北緯30°22′~30°51′之間。東與武漢市東西湖區蔡甸區毗鄰,西連天門,南鄰仙桃,北與應城、雲夢、孝感孝南區接壤。全市東西長55.6千米,南北寬53.03千米,總面積16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漢川市地處江漢平原,地勢平坦且較低洼,由西北向東南平緩傾斜,屬平原湖區。由於漢江橫貫全境,歷經洪水漫流沖刷,形成漢江沿岸略高,中部低平,東南部有起伏的山丘,西北部邊緣(漢北河以北)有湖濱隆起的崗地。海拔一般在25米左右,約為1600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96.4%(含湖泊、水系),東南部海拔稍高的低山丘陵面積約60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3.6%。該市地貌大體可劃分為平原、低丘兩種類型,其中以平原為主。
漢川城市建設漢川城市建設

地質

漢川市地處“揚子準地台”江漢斷陷的北東部和大冶台褶帶的西部,橫跨武漢台褶束、雲應凹陷、皂市凸起。乾驛一沔陽凹陷等4個四級構造單元。境內地質構造複雜,地層出露不全,除馬口一南河及城關、廟頭有少量古生代地層出露外,其餘地區為第四系所覆蓋。全境地層,以新生代第四系最發育;古生代志留系中上統、泥盆繫上統、石炭系中上統、二迭系下統和上統,在馬口以南零星出露; 中生代三迭系地層,在南河煤礦鑽孔中見及。縣境地質構造複雜,橫跨兩個二級構造單元的四個四級單元。

氣候

漢川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於比較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2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8.4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14.3攝氏度,年平均無霜期255天,年平均降水量1224.9毫米,年平均風速2.5米/秒,主導風向為偏北風。境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10.7小時,嚴寒酷暑時間短,春、秋、初夏氣候溫和時間長,有利於農作物發育生長,但初夏梅雨期暴雨頻繁易漬澇,盛夏高溫蒸發量大,常有伏旱,所以洪澇和乾旱成為全市主要的氣象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漢川市常見鄉土樹種約65種。用材樹種有麻櫟、懈櫟、青岡櫟,楓楊、旱柳、垂柳、苦棟,香椿、槐樹,皂夾、朴樹、青桐、黃檀。楸樹、梓樹、臭椿。榆樹、泡桐、楠竹、桂竹等20種。園林綠化樹種有側柏,刺柏、銀杏、香園、桂花、大葉女貞、小葉女貞,石榴、構樹、合歡,紫薇、紫荊、木槿、拐棗、千頭柏、夾竹桃、梔子花、君遷子、無花果、南天竹、大葉黃楊、小葉黃楊等22種。經濟樹種有烏桕、桃樹、李樹,梨樹、柿樹、棗樹、桑樹、棕櫚等8種。灌木、藤木樹種有化香、山楂、棠梨、枸杞、枸骨、黃荊、絡石,拔葜,蕪花,蔓頭果,野蔓、木香花、六月雪,紫藤、爬牆虎等15種。水生高等植物約24種;浮水植物有滿江紅、菱角等4種;沉水植物有苦草、蝦鉗草、黃絲草、金魚藻、牛尾草等9種;挺水植物有蓮,芡實、蘆葦、茭草、茭白,蒲草等11種。

動物資源

漢川市魚類資源,共有7目16科68種;爬行動物主要有龜、鱉2種。底棲動物主要有螃蟹、蝦類、螺類、水蚯蚓等11種;蝦類有白蝦、沼蝦、草蝦等5種;蚌類有河蚌,冠蛾三角帆蚌等5種;境內野生飛禽主要有野鴨和大雁。

礦產資源

漢川市礦產資源主要有磚瓦粘土、建築用石料、岩鹽、礦泉水等。磚瓦粘土儲量為257.4萬立方米,建築用石料1965.33萬噸。岩鹽的儲量326.9萬噸,礦泉水儲量尚不明,年建築用石料開採量為25萬噸,年磚瓦粘土開採量30.9萬立方米。建築用石料開採主要集中在馬口、南河兩鄉鎮。磚瓦粘土開採分布在漢川市17個鄉鎮場。岩鹽和礦泉水尚未開發利用。
魅力漢川魅力漢川

水資源

漢川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17.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17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3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14.6億立方米(入境水量指漢江)。除垌冢、南河等地水資源相對貧乏外,其他鄉鎮水資源較為豐富。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漢川市 總人口(公安局戶籍人口)1085890人,其中女性507499人,非農業戶籍人口254866人。年末常住人口103.7萬人。年末總戶數331415戶。年內出生人口12424人,人口出生率11.4‰;年內死亡人口9543人,死亡率8.76‰;遷入2075人,遷出11718人,暫住人口8938人。年平均人口108927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36‰(衛計局提供)。0-18歲人口194061人,18-60歲人口692997人,60歲以上人口198832人。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18.3%。
漢川漢川

民族

漢川市屬少數民族雜散居住地區,共有土家族回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瑤族傣族黎族侗族東鄉族納西族京族畲族布依族白族彝族錫伯族獨龍族藏族維吾爾族佤族等21個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漢川市全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增加值、產值除註明外,均為現價)500.12億元,比上年增長6.6%(按可比價格計算)。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0.93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96.01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143.18億元,增長8.6%。從構成情況看,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2016年的13.49:59.17:27.34變化到2017年的12.18:59.19:28.63。全市人均生產總值48281元,可比增長6.2%。
魅力漢川魅力漢川
2017年,漢川GDP突破500億元大關,進入全省“500億俱樂部”,邁上一個新的高點。財政總收入35.8億元,地方公共預算收入22.3億元。15個鄉鎮稅收過千萬元(其中4個鄉鎮稅收過億元),5家工業企業稅收過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109元,高於GDP增幅2.2個百分點。
召開的漢川市三級幹部大會上,該市2017年GDP突破500億元大關進入全省“500億俱樂部”,財政總收入35.8億元,該市還拿出439萬元獎勵經濟社會發展有功之臣。
201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農村私人)完成432.60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500萬以上項目完成投資418.05億元,同比增長18.8%;房地產業完成投資14.55億元,同比下降19.6%。
從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分產業來看,一產業累計完成投資10.88億元,同比增長48.2%,二產業完成投資352.49億元,同比增長32.2%,三產業累計完成投資72.87億元,同比下降6.7%。

第一產業

2017年,漢川市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為127.50億元,可比增長4.52%。實現增加值(含農業服務業)67.02億元,可比增長4.0%。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產值分別為45.15億元、1.72億元、41.36億元、33.17億元,可比分別增長0.07%、2.61%、3.20%、8.50%。
漢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漢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
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21.88萬畝,增加2.48萬畝,全年糧食總產50.87萬噸,增產1.46%。棉花種植面積7.65萬畝,調減2.03萬畝,棉花總產0.53萬噸,減產21.16%。油料總播種面積18.06萬畝,調減1.49萬畝;全年油料總產2.94萬噸,減產0.23萬噸,減幅7.32%。蔬菜面積38.63萬畝,比2016年增長6.28%,總產95.40萬噸,增長9.28%。牲豬出欄82.17萬頭,增加9.39萬頭;家禽出籠3237萬隻,增長1.16%;禽蛋產量3.79萬噸,增長1.53%。全年水產品產量14.38萬噸,減少0.51%。
年末全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76.9萬千瓦;全市擁有大中型拖拉機3330台、農用運輸車1180台、聯合收割機2715台。全年有效灌溉面積96.68萬畝。化肥施用量(折純)4.39萬噸。
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業產業化率達70.9%,提高了0.4個百分點。

第二產業

2017年,漢川市獨立核算年產品銷售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下同)有439家,完成產值1196.72億元,增長8.7%;其中,中省屬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4.79億元,增長1.3%;市屬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171.93億元,增長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0%。
國電漢川火力發電廠國電漢川火力發電廠
從經濟類型來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全市國有企業完成產值0.26億元,下降0.7%;股份制企業完成產值1128.42億元,增長9.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完成產值35.55億元,下降20.4%;其它經濟類型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產值32.5億元,增長13.4%。
從輕重行業來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完成產值833.76億元,增長9.2%;重工業完成產值362.96億元,增長7.4%;輕重工業之比為2.3:1。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品主營業務收入1136億元,增長16.5%,其中市屬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83.9億元,增長15.8%;實現利潤總額54.3億元,上升0.65%,其中市屬工業利潤50.83億元,增長4.5%;虧損企業虧損額為2.03億元,同比增長341.3%。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業集群支撐作用明顯,金屬製品、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包裝印刷、能源產業等五大產業群共實現工業產值923.32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金屬製品業實現產值163.63億元,同比增長0.7%,紡織服裝業實現產值461.62億元,同比增長13.1%,食品加工業實現產值155.75億元,同比下降5.6%,包裝印刷業實現產值83.27億元,同比增長20.9%,能源產業實現產值59.02億元,同比增長25.4%。
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為251.62億元,同比增長26.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現價)為60.84億元,可比增長為27.7 %,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20.0%。
2017年末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21家,實現總產值16.89億元,比上年下降1.9%。

第三產業

截至2017年底,漢川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9.02億元,增長9.6%,其中限上法人零售額104.01億元,增長6.0%。從經營主體看,截止2017年年底,全市限上商貿企業(含大個體戶)386家,其中批發零售業261家,實現零售額85.59億元,同比增長16.13%,占全市限上商貿零售額的82.30%;從消費形態看,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0.95億元,增長6.6%;
2017年外貿出口創匯(海關數)達28815萬美元,下降29.0%。全市招商引資額(含省內資金)為225億元,增長17.2%;實際利用外資4030萬美元,下降46.0%。
2017年,全市完成財政收入達35.76億元,增長9.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22.32億元,增長7.1%,完成地方各項稅收17.03億元,同比增長13.0%,占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達76.30%。財政支出49.54億元,下降2.6%。
全市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91.9億元,增長6.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56.8億元,增長10.0%。全年各項貸款餘額為222.7億元,增長14.4%。
保險事業繼續發展,市財產保險公司和人壽保險公司合計保費收入30957.5萬元,已決賠款16897.8萬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底,漢川市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178人,其中中級職稱以上10655人。擁有科技館1座,科研院所4家;科技三項費投入達20517萬元,增長0.64%。專利申請量449項。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9家,高新技術產品(項目)135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漢川市國小在校學生58163人,國中在校學生33248人,高中在校學生1084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9.4%。
高中
漢川一中漢川高中漢川二中(在馬口鎮)、漢川三中(在分水鎮)、漢川四中(在脈旺鎮)、漢川實驗高中、漢川綜合高中、漢川福星高中(在沉湖鎮),其中漢川市現有省級重點中學一所——漢川市第一高級中學。全市每年都有一批學生考入武漢大學、華中科大等知名高校,重點大學升學率在湖北省名列前茅。
國中
漢川城關中學、漢川實驗中學、漢川官備塘中學、漢川分水中學、漢川播義中學、漢川麻河中學、漢川福星中學等二十餘所中學。
漢川漢川
國小
漢川一小、漢川二小、漢川實驗國小、漢川馬口國小、漢川分水國小等三十餘所國小。
幼稚園
漢川陽光雙語藝術幼稚園、漢川紅花幼稚園、漢川機關幼稚園等優秀幼稚園。

文體事業

截至2017年底,漢川市擁有文化館1個,文管所1個,劇場影劇院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全市組織各種專場文藝演出51場,觀眾達10萬人次;組織藝術展覽8次,觀眾達2萬人次。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6.65萬冊,全年共發行各類圖書175萬冊,豐富了人民民眾文化生活。

體育

2017年, 漢川市圍繞提高人民體質,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全年共舉辦大型民眾體育活動57場次,參與人數達2.1萬人次以上。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漢川市擁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49個,衛生技術人員3777人,其中執業醫師1104人,執業助理醫師194人。參加城鄉居民保險人數86.6萬人,個人上繳醫療保險費1.56億元。衛生防疫和婦幼保健工作受到重視。衛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無重大疫情發生。傳染病發病率為239.8/10萬人。血吸蟲防治工作成績顯著,全年普查血吸蟲人數6.9萬人次,其中患病人數297人;滅螺面積達2860萬平方米,農村改水累計受益率達75%。

廣播電視

截至2017年底,全市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站)25座,其中有線電視台24座。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100.0%,城鄉有線電視入戶數為19.7萬戶,全市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3%。

郵電通信

2017年底,現有電話交換機容量15.7萬門。固定電話用戶數為8.26萬戶,下降19.7%;其中城鎮4.05萬戶,農村4.14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57.06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2.35萬戶,增長13.41%電信業務總量3.85億元,增長4.7%;郵政業務總量13218萬元,增長15.5%。全年報紙期發數2.21萬份,雜誌期發數3.75萬份;郵寄函件500.7萬件。

人民生活

截至2017年底,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94元,同比增長8.7%,其中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887元,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9元,增長8.8%。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漢川市全年開展轉業、轉崗培訓646人、就業前培訓2808人;實現下崗職工當年再就業2933人,新增就業人數8351人,組織勞務輸出3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7%。全市參加養老保險職工166881人,發放養老金149128萬元;參加醫療保險920228人,支出醫療保險費63800萬元;參加失業保險40380人,發放失業保險金758萬元。參加生育保險25977人,參加工傷保險54113人。
民政事業費支出33389.5萬元,其中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支出5491.3萬元。享受社會救濟對象人數45289人,其中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515人。各類收養性單位29家,城鎮社區服務設施70個。

環境保護

2017年,漢川市環保總投資達6.30億元,增長1.09%。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7.4%,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99.7%,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100%。
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97%。

城市建設

2017年,漢川市城鎮常住人口達到59.02萬人,城鎮化率為56.91%,提高1.4個百分點。城市維護建設資金支出6491.2萬元,建設美化城區人行道4706米,新增綠化面積0.6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28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989.16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96平方米。

交通運輸

總況
漢川市位於漢江下游,地處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腹地,東鄰武漢,南接仙桃,西與天門毗鄰,北與孝感、雲夢、應城接壤,距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僅45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漢川市水陸交通較為發達。漢宜高速公路、武荊高速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孝洪高速公路在該市西部穿越,省道荷沙公路橫穿東西,蔡城、馬北公路連通襄南襄北,分當公路貫穿西北部,並將107國道、漢宜高速公路、318國道、天仙一級公路連成一體。
2017年,全市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全市交通設施投資5.33億元。全市出租汽車擁有量360輛,公共汽車擁有量107輛。全市公路通車裡程4151.09公里,改建、新建公路里程162.88公里。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達到100%。
鐵路運輸
漢川市境內有鐵路3條,即漢宜鐵路漢丹鐵路、漢川電廠鐵路貨運專線。其中:漢宜鐵路客運專線在漢川市馬口鎮設漢川站,為一般中間站,按三級站標準建設,設計日客運流量為800人至1000人,途經漢川站列車共18次。
水運設施
漢川市境內通航河流主要有漢江、漢北河及刁汊湖水系,常年通航里程258公里,其中:Ⅲ級航道18.6公里、Ⅳ級航道74.9公里、Ⅴ級航道56.5公里、Ⅵ級及以下航道108公里,航道最大通航能力為1000噸級。漢江沿線共有機械化作業碼頭10座(其中專業化作業碼頭2座)、泊位23個,自然坡岸作業區12處,最大靠泊能力500噸級。共有鄉鎮渡口98處(其中汽渡7處,漢江渡口45處)。
道路運輸
站場:漢川市共有二級客運站1個(漢川汽車客運中心站)、三級客運站1個(馬口客運站)、四級客運站4個(分水、脈旺、南河、里潭)、五級客運站7個(中洲、西江、廟頭、新河、新堰、二河、馬鞍)、鄉鎮候車亭219個、招呼站260個,二級貨運站1個(漢川貨運信息中心)。
班線客運:全市共有專業運輸企業6家,各類運輸車輛1936台,其中客車428台、貨車1528台。客車營運線路103條,覆蓋我省周邊大中城市,其中跨省線路9條(深圳、上海、西安、廈門、株洲、溫州、柯橋、昆明、海口)、跨市州線路51條、跨縣市線路8條、市內線路36條。
計程車客運:城區組建3家計程車公司(鴻運、盛達、安通),有計程車360台。
公交客運:開通了城市公交,有公交線路7條、公車106台。

文化民俗

皮影是湖北省孝感市漢川民間老百姓喜於觀賞的藝術品種之一。皮影戲並非孝感漢川獨創,其始源可追溯到先秦時期。漢川皮影用牛皮或硬紙等材料雕刻成人物的剪影,塗上不同顏色,用燈光夾在紗幕上,由藝人在幕後操作、說唱,因為紗幕上顯現的是由人操作的“人影”,故稱“傀儡戲。”漢川皮影造型美觀,雕刻精細,線條流暢,色彩鮮明,藝術非常逼真。如影長圖像一般不超過0.5公尺,用三根桿操作,一手一根,頸部一根,頭可動,嘴可張,眼睛也可轉,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漢川皮影可同時操作四個人影,說唱時也可為四個代言,說唱賦予表演,武戲對打十分精彩,不象演真戲那樣要許多人,但卻假戲真做。
漢川皮影的唱腔有漢劇楚劇、天沔花鼓戲等,同時也可用漁鼓、簡板、道情、胡琴、鼓鈸伴奏,這些樂器腔調均是漢川水鄉的韻味,其內容與古裝傳統戲差不多,著名的皮影戲有《薛仁貴征東》、《五虎平南》等。
漢川白雲國際酒店漢川白雲國際酒店
漢川皮影戲主要活動於仙女山辦事處、分水、脈旺、二河、沉湖、楊林、新堰、劉隔一帶。過去以茶社為演出場所,藝人王結元被譽為“皮影大王”。其中,沉湖藝人製作的《西遊記》、《武松打虎》等劇目曾在湖北省曲藝匯演中獲獎。
漢川文化遺產豐富,據漢川縣誌記載,馬口窯誕生於1560年至1570年間。400多年窯火從未斷過,燒出的陶瓷製品不計其數。2000年,馬口鎮最後一口窯關閉,流傳近400年的馬口窯火就此熄滅。

名優特產

汈汊湖蓮籽
漢川汈汊湖蓮籽為漢川特產,主產於漢川市汈汊湖一帶。汈汊湖蓮籽籽粒飽滿,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清香可口,具有補腎、養心、固精等功效,食用、藥用價值兼備。蓮籽心還可清心祛熱、滋陰解煩。
荷月
荷月酥是湖北漢川一帶的風味佳點,人們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都要準備它。
麻糖米酒
麻糖歷史悠久,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並讚不絕口,從而一舉成為皇家貢品。後來各地也都仿製,但味道就是及不上本地的土產,只有用城關西門外城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來。作為主要原料的麥芽糖兼有潤肺治喘之功能,對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減輕病情。
米酒
米酒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歷史承傳的風窩酒麴發酵釀製而成。1958年,毛澤東在湖北視察時品嘗米酒,稱讚“味好酒美”。

旅遊景點

汈汊湖

汈汊湖位於江漢平原東部,漢水之濱,漢川市西13公里,距武漢市63公里,距孝感市59公里。該湖是我國第一個封閉式湖泊,素有“江漢明珠”之稱。該湖長16公里,寬6公里,水面約14萬畝。
汈汊湖汈汊湖
汈汊湖是湖北省十大湖泊之一,清人曾希天曾賦詩盛讚:“小憩晴天倦眼開,菱菏香里雨聲摧,湖氣百里澄如鏡,唯見漁舟自往來。”漢川汈汊湖養殖基地位於漢川市境內,汈汊湖素有“江漢明珠”之美稱,是湖北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於江漢平原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1989年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唯一的淡水水域漁業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

仙女山

仙女山坐落在漢川市城西南,海拔99.1米,占地14.4公頃。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漢川籍的四川革命軍軍警總司令兼川江巡邏使梁耀漢,參加和領導了四川保路運動和新軍起義,民國成立後,奉命回鄂途中被亂軍殺害,葬於仙女山,孫中山先生為其親筆題詞:梁耀漢革命奮鬥,不幸遇難,忠魂毅魄,永遠長存。新中國成立後,許多革命的老同志,如程敦秀、夏昌銀也先後安葬於此,所以仙女山南腰,又成了瞻仰革命先烈的地方。
漢川仙女山風景區漢川仙女山風景區

城隍台遺址

城隍台遺址位於劉家隔西北一公里處,長1000米,寬800米。其文化內含為五代至元朝的遺存。在地下1米左右,有大量的磚石瓦礫,整齊的街道,被燒過的紅土。1969年開挖漢北河時,在其遺址挖出幾口木井、磚井、古墓、房基,出土有唐宋錢幣、銀塊、劍矛,以及大量的青花瓷片、綠瓷片、土陶罐、大筒瓦等。

龍門山

龍門山遺址位於南河鄉南河渡之西,與烏龜山毗鄰,高約80米,系石灰岩層小山,其山西南坡陡臨水,東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該地系一古代集鎮,由於地理變遷而淹沒,現為一自然村落。該遺址距地表80-100公分深處為文化層,厚達1.5米,文化內涵豐富,有紅燒土、人骨、獸骨。陶片較多,以紅陶夾砂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為細繩紋。遺址長200米,寬150米,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該遺址於1981年發現,從採集的標本分析,屬烏龜山遺址同時期文化類型。

神靈台

神靈台遺址位於田二河鎮神靈台村,遺址高出地面約2.5米,東西長120米,南北寬100米,總面積約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為文化層,厚約1.5米,上層灰土含陶片較多。下層褐黃土,土質較硬,含少量紅燒土和陶片。根據採集標本分析,屬於湖北龍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殘片,泥質灰陶和灰紅陶較多,白灰陶極少,一般為輪制、高領,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飾有繩紋,灰高領罐則為素麵,陶紡輪一般也是素麵,紅底黑衣。該遺址從1976年以來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單孔石鏟、石斧、陶球,石鐲等40餘件。屬於西周時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殘片、紅灰陶、上飾繩紋,有的肩部飾細繩紋。同時還出土了唐宋時代的釉陶罐、高領瓷壺,上述釉陶可能為這一時期的墓內隨葬品。

烏龜山

烏龜山遺址位於漢川市境的南河鄉,有座形如烏龜的小山。烏龜山為石灰岩石層的小山,高約50米,古代三面臨水,適於人群棲住。1972年冬,當地民眾在採石時,發現雙孔石鏟1件、方納馬象牙化石1枚以及劍齒虎牙和腫骨麓角化石等。1973年,湖北省考古隊在此調查發掘發現了古文化層。第一層厚一米左右,出土有素麵陶紡輪的灰陶片,陶鬲殘片多為附加堆紋、繩文等,此外還有銅魚針以及銅器殘片。第二層厚一米,出土紅陶較多,多為繩紋,手制,並出土了石斧、石錛、石鏟、燒紅土、隔鬲足等計50餘件。根據以上器物的特徵,第一層為西周時期的文化層,第二層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1973年,漢川縣人民政府將烏龜山公布為漢川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田宗漢,漢川人,清代醫學家,喜愛測算。1884年,曾繪出《漢川縣域圖》,為湖北第一張縣域平面圖。歷時40餘年,於1901年繪出《湖北漢水全圖》,為湖北最早的漢水全圖。
梁鐘漢,漢川馬口鎮人,辛亥革命時期任湖北省第一個軍政分府--漢川軍政分府總司令。與其弟耀漢、輝漢等五兄弟發動漢川起義,回響辛亥革命。時稱“五星耀漢”。
嚴文井(1915——2005),漢川馬口鎮人,我國現代著名的兒童文學家和文藝理論家。
魏人鏡(1906——1928),漢川馬口鎮人。1927年5月調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秘書。先後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員、中共武昌市委書記、湖北省委組織部長、代理省委書記等職。
向忠發漢川田二河鎮人,中共中央第六屆委員會當選為總書記,後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匡厚生(1873——1957),漢川田二河鎮人。1926年,任革命軍第十軍政治部主任,協助軍長楊虎城鎮守西安。1936年,應楊虎城之聘,任陝西省政府顧問,參與謀劃“西安事變”。
匡子楨(1875——1960),漢川田二河鎮人,1904年與兄厚生同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加入同盟會。抗日時期,歷任中共領導下的漢川縣憲政促進會主席,天漢縣參議會議員,鄂豫邊區人民代表。曾翻譯出版《日本憲法》、《日本行政法》、《日本警察法》。
向岩(1872——1959),漢川田二河鎮人。1905年東渡日本,入東京陸軍東斌學校,次年加入同盟會。1912年任鄂軍第八師參謀長。1912年12月,以“神州大布衣”之名發表《自請為公僕之通告書》,毛遂自薦,要求擔任民國大總統。曾當選湖北省第一、第二屆人大代表。
馮亞佛(1876——1958),漢川田二河鎮人。,1902年東渡日本,入弘文學院攻讀社會學,投身反清鬥爭。1917年,孫中山擔任海陸軍大元帥,任命馮亞佛為元帥府參議、秘書。因協助孫中山有功,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牌匾相贈。
陳文彪(1910——1962),漢川劉家隔大嘴上人。192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戰士、排長、指導員、團長、團政委、師政委、軍區軍械部長、軍區炮兵副司令、總部軍械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授少將軍銜。1962年11月24日病逝。
王平章(1901——1933),漢川廟頭鎮人。1925年與魏人鏡、劉子谷等建立孝感地區第一個黨組織。1927年1月出任武昌縣農民協會委員長。1929年9月被派到鄂豫邊區工作,先後擔任中共鄂豫邊特委常委、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紅二十八軍政治委員等職。
汪桂芬生於1860年,卒於1906年,名謙,字艷秋,號美仙,小名惠成。安徽潛山縣人(一說湖北漢川縣人),梨園世家出身。與譚鑫培、孫菊仙並稱程門三傑,他繼承了程長庚的藝術並有所變化、發展,成為“汪派”。
黃良輝(1840——1904)字耀庭,祖籍漢川分水鎮肖家台(同心村)。三十一歲時,考中了同治庚午科舉人(1870),榜上名列一等第一名。當時被稱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

城市榮譽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湘鄂西片區分縣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