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以前東北考古研究》是2017年1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永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以前東北考古研究
- 作者:朱永剛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01日
- 定價:2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脊精裝
- ISBN:9787030550606
《漢以前東北考古研究》是2017年1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永剛。
《漢以前東北考古研究》是2017年11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永剛。內容簡介本書是對漢以前東北考古研究專題文集,共收入論文40篇,包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燕秦漢時期”“區域考古學文化編年與譜系研究”...
(李文信)先生對東北歷史地理尤有深刻的研究。他根據親身的調查並結合文獻進行考證,多年以前就提出古燕長城、秦長城遠在今長城以北數百里之外,其中段在圍場、赤峰一線。他的這一觀點早為歷史考古界所公認。1979年他在《中國北部長城沿革考》中對這一研究作了系統的記述。(李文信)將分布在我國北方戰國時期的...
《東北考古學研究》是2014年科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賓福。基本內容 東北考古學研究(1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繫列學術文集)(精)目錄 成功偏愛強者道路延伸腳下——為《青果集·二》撰寫的前言(代序)1日石器時代 東北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古文化與古環境 東北舊石器文化與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係 新石器時代 興隆窪...
《東北考古學研究(二)》是趙賓福所著書籍,2021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於中國東北地區考古研究的專題論文集,總計收錄論文21篇。研究時限包括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夏至戰國時期),地域包括黑龍江流域、西遼河流域、下遼河流域、遼東半島地區、鴨綠江和圖們江流域,研究內容主要為...
然而,一系列的考古發現已經充分證明,東北不僅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更是中華文化的祖源之一。為了打破誤讀東北的慣性思維,東北史學專家、吉林藝術學院教授田子馥潛心研究東北文化發展歷程,耗時數年完成了學術界不多見的以東北漢文化史為研究對象的專著《中國東北漢文化史述》。該書以考古新發現作為視角,對遼西紅山文化...
朱永剛,男,安徽涇縣人,碩士,畢業於吉林大學,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講授課程 東北考古學、考古學通論、田野考古學、考古繪圖、田野考古學的實踐教學、東北新石器與青銅時代考古、漢以前東北考古學、東北燕秦漢考古、東北青銅文化區系類型、東北考古文獻導讀、漢以前東北考古區系類型、東北考古專題與學科最新進展等。...
《東北考古學研究(一)》是2014年3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賓福。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關於東北地區石器時代與青銅時代研究的專題論文集,總計收錄論文32篇,主要內容包括了對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各類文化源流譜系的梳理、生產生活模式的復原以及具體遺存的脈絡分析,另總結了在考古教學...
南起自太子河中上游,北至西流松花江南部地區,向東至鴨綠江上游地區,西至飲馬河、伊通河流域。上述不同系統的考古學文化之間有一定的聯繫,有此消彼長、交流逐漸加強的過程。《中國東北地區石棚研究》適合於從事考古、文物、歷史相關學者及相關院校師生閱讀與參考。圖書目錄 目錄 插圖目錄 插表目錄 ...
《東北古代長城考古調查與研究》是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馮永謙。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數十年從事東北古長城調查、考古和研究工作成果的集大成,它用30萬字的文字和四五百張實地拍攝的照片,首次全景式展示了作者對從戰國時期到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宋、遼、金、元、明等十三個歷史時期東北地區...
這不論對東北史學還是東北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首創性,讀者必將開卷有益。歷史時期考古學著重講述東北少數民族的歷史和考古。第四章講述了漢及漢以前的東胡(及其後裔鮮卑、烏桓)、肅慎(漢稱挹婁)、夫余等族的歷史,為夏家店上層文化、西團山文化、望海屯文化等提供了族屬線索和文化背景;第五章講授了三國兩晉南北...
漢承秦制,設寢殿於陵園。惠帝時在長陵設原廟,以後成為定製。各陵都有許多臣僚的陪葬墓(見漢代帝陵)。東漢帝陵 除獻帝的禪陵以外,其餘11陵都在河南省洛陽市的附近地區。光武帝的原陵被認定在洛陽東北的孟津,尚待證實。其餘諸陵,雖經多次調查,都未能確定。據文獻記載,從明帝的顯節陵開始,陵園周圍不築牆垣...
《尋覓與探索:中國東北原始文化考古論文集》是一本於2014年6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恭篤,高美璇。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編,即楊家窪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發現與研究、紅山文化——中華文明的新曙光、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層文化、遼東地區洞穴青銅文化研究和戰國墓葬和漢城址。這六編論著,就地域來看,涉及...
中國東北考古與文物研究 《中國東北考古與文物研究》是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立業
《東北考古六十年》是一本2022年遼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綿厚。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從事博物館學和考古學事業60年來的回憶和思考。作者回憶了進入遼寧省博物館工作之後,從事古代文獻學、田野考古學研究的經歷。作為遼寧省博物館的老員工,作者見證了遼寧省博物館四十多年來的變化,包括新館的建設、館址的...
傅斯年所著第一卷《古代之東北》,是從“自最初期至隋前”的歷史,共五章。第一章為《渤海岸及其聯屬內地上文化之黎明》,共四節。目錄 第一節 為“東北與中國北部在遠古為同種”。在本節內容中,最為重要者當屬傅斯年引用了我國考古工作者安特生、步達生和日本學人濱田耕作、清野謙次的論點。1921年安特生在奉天...
發掘單位: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臨沂市文化局 發掘領隊:鄭同修 簡介:2003年5月初,山東省臨沂市在市區王羲之故居公園擴建工程施工中,發現兩座較大的磚室墓葬。隨即,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臨沂市文化局聯合組成考古隊進行了搶救發掘,取得了重要成果。墓葬位於臨沂市市區洗硯池街北側、王羲之故居公園東北部。兩座...
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分布密集,保存完整,類型豐富,在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對於研究東北地區古代史、東北邊疆史以及與中原關係史等均具有重要價值。文物保護 1986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將前董家子古山寨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
東北考古學、考古學通論、田野考古學、考古繪圖、田野考古學的實踐教學、東北新石器與青銅時代考古、漢以前東北考古學、東北燕秦漢考古、東北青銅文化區系類型、東北考古文獻導讀、漢以前東北考古區系類型、東北考古專題與學科最新進展等。教育經歷 1978年3月-1982年1月 在吉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學習(本科學生)1982年...
營城子漢墓群是東北地區考古已發現規模最大的漢代墓地。整個墓群沿旅大鐵路線南北兩側區域分布,自東向西形成以沙崗子、營城子、郭家溝三個相連的自然村為中心的兩漢墓地。從20世紀30年代至今,共發掘漢魏時期墓葬約300座,其中絕大多數為兩漢墓葬。 M76 M76為貝殼與磚、瓦、石塊混築墓,以貝殼為主。墓葬為...
6、《東北史地考略》叢書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 7、《奉使遼金行程錄》叢書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8、《廿十六中朝關係史料》叢書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9、《中朝相鄰地區朝鮮地理志資料選編》叢書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10、《東北地區燕秦漢長城考古調查研究》叢書主編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11...
2010年11月— 吉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主任 現任吉林大學考古學院 院長 職務任免 2021年12月27日,擔任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科研項目 (1)重要科研項目(負責人)教育部基地重大項目:東北漢以前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研究(2013-2016年,批准號13JJD780003)國家社科基金...
從事文物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研究方向 馮永謙的研究方向有:中國考古學、歷史地理、古代陶瓷、歷代長城。代表作品 主要著作有《東北考古研究》(78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獲1996年“遼寧省第五屆社會科學省級優秀學術成果著作二等獎”)、《北方史地研究》(60萬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龍山時代晉陝高原的文化交流與互動(13JJD780004),主要參加人(在研)。1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東北漢以前考古學文化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研究(13JJD780003),主要參加人(在研)。出版圖書 學術論文 1、《舞陽賈湖遺址墓葬分期研究》,《華夏...
考古人員在東北老哈河流域發現過不少東胡的遺址。從出土的隨葬物和兵器等物件來看,多為青銅製品,說明了東胡處於青銅時代,其中出土的雙側曲刃青銅短劍,與中原地區銅製形制完全不同,它具有地區特點和民族特點,據認為是具有典型特徵的東胡早期遺物,另外,從遼寧朝陽十二台子出土的銅飾具和人面形銅飾牌,也被認為...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載“挹婁在夫余東北千餘里,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極。其土地多山險。其人形似夫余,言語不與夫余、句麗同。”歷史說法 挹婁族稱出現於公元前1—2世紀時(西漢),挹婁一詞,含義有兩說:一,音近通古斯語“鹿”,為鹿之意;二,與滿語“葉魯”音近,為岩穴...
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從事東北考古和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主要貢獻 項目 曾主持碧流河水庫淹沒區、普蘭店花兒山漢代墓地、大嘴子青銅時代遺址等發掘。主持遼寧省社科聯課題《遼東半島青銅時代文化研究》、大連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大連歷史文化研究》項目。主要論著 1.中國大連考古研究,韓國學研文化社,1997年;2.大嘴子—青銅...
40年來一直從事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先後在舊熱河區、遼寧、內蒙、河北省等地組織和主持了許多重要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對長城內外以及河北地區的考古發掘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貢獻。1953—1955年在東北文物工作隊參加了鞍山東地、海城大屯、遼陽太子河畔等地的戰爭國、漢、魏、晉墓群和遺址的發掘;內蒙老哈河、英...
小拉哈遺址,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義順蒙古族鄉東義順村小拉哈屯東北500米處,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遺址,是史書上記載的肅慎人的一支,是已知的、最早的古代肇州人活動遺蹟。1978年春,小拉哈遺址被發現。1991年7~9月,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學考古學系聯合對遺址進行了較大...
1972~1986年,甘肅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居延遺址進行了全面勘察並在幾個地點進行了發掘,又獲大批漢簡及其他遺物。2006年,由內蒙古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航空遙感考古中心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居延遺址進行航拍考古。建築格局 綜述 居延遺址甘肅境內部分位於金塔縣縣城東北145千米處的黑河兩岸,分為大灣城、地灣城、肩...
《黑龍江考古界說》,《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中國考古學年鑑2001年》《黑龍江省早期鐵器時代の集落形態》,《東北ァジァにぉけゑ先史文化の比較考古學的研究》九州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院,平成14年(2002年)2月。《考察日本彌生時代環壕聚落的兩點啟示》,《中國文物報》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