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位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雙鴨山市及寶清、友誼、富錦等市縣,是漢、魏時期的遺址,可以分為遺址和城址兩類。
三江平原地區漢魏時期的城址和聚落址,標誌著這一地區社會歷史發展到了一個特殊的階段,詮釋了當時的國家階段和文明歷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雙鴨山市、 友誼縣、寶清縣、富錦市
- 時代:漢魏時期
- 保護批次: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文號:國發〔2001〕25號
- 序號/分類號:34/34
- 批准單位:國務院
主要特徵,學術意義,特殊階段,文明印跡,
主要特徵
三江平原是黑龍江、鳥蘇里江、松花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沖積平原。三江平原漢魏遺址群有如下分布特點:
第一,主要分布在小三江平原的松花江以南地區,包括佳綏高平原、完達山低山丘陵、樓肯河低山丘陵三個自然地理亞區。
第二,主要分布在大江河的支流、二級支流等小河流域,可以區分為安邦河和柳樹河、七星河、撓力河、樓肯河四個小流域。第三,主要分布在完達山與平原交接處的丘陵、山前台地、一級階地、高漫灘上,平原中的孤山、殘丘和高崗上也有分布。海拔高程一般在70一300米之間。
第四,遺址往往成群分布,大小相間,高低錯落。有防禦設施的遺址分布在山地與平原交接處,而平原中的遺址則不見或罕見有防禦設施。
據遺址的形制特點、相互關係及地理環境等判斷,三江平原漢魏遺址的性質除不同規格的聚居址外,還有祭祀址、防禦址和隙望址等。
漢魏時期三江平原歷史的主人是誰?這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
歷史上由哪個民族主宰了這裡的歷史,學術界有不同的說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抱婁人、勿吉人;二是北夫余、豆莫婁人;三是握婁、勿吉與北夫余、豆莫婁錯居雜處。
學術意義
三江平原地區漢魏城址、聚落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的學術意義是多方面的,初步考慮至少有6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可以這裡的考古材料為素材和骨架,尋找到從中心聚落形態由史前走向國家的運行軌跡,即“游團”、“部落”、“酋邦”、“國家”的發展過程,建立起一套能反映由史前到文明的社會結構特徵方面的演進模式。
第二,所謂走向國家階段,是屬於一種東方城邦式的國家階段,所謂跨人文明時期,是不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起源,而是以漁獵採集文化或有原始牧業、原始農業為基礎的向文明時代的轉化。研究這種模式的國家與文明的起源,三江平原漢魏城址和聚落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難得的標本。研究這種模式,不僅有地方考古與歷史研究的意義,而且有中國和世界考古與歷史研究的意義。
第三,解決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漢魏時期的考古和歷史問題,也是解決東北考古歷史和中國史的漢魏時期考古和歷史以及東北亞考古和歷史的一個重要問題,可以極大豐富東北考古歷史、中國考古歷史和東北亞考古歷史的內容。
第四,解決黑龍江省和東北地區古代民族的發展歷史及民族融合和遷徙的考古與歷史之謎。
第五,“弄清七星河流域漢魏時期古代社會的原貌”、當時人類生活環境,建立聚落考古模式0。
第六,保護和研究三江平原漢魏時期古城址和聚落址,不僅為研究這一地區的歷史提供重要的豐富的歷史佐證,而且是保護了這一地區獨有的寶貴的人文景觀,也就是保護了世界寶貴的文化財富。
特殊階段
三江平原地區漢魏時期的城址和聚落址,標誌著這一地區社會歷史發展到了一個特殊的階段,即跨人了國家階段和文明的門檻。幾百座古城址、聚落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遺址群落,體現著三江平原在漢魏時期已進人了國家階段。這種國家以城邦的形式出現,或者如有人所說是為城邦國家,屬於東方式的城邦國家。或者如有人說是“酋邦”的形式發展到國家的。
恩格斯曾指出,“國蒙是文明社會的概括”。國家的出現是進人文明社會的標誌。因此,漢魏時期這裡也已跨人了文明的門檻。從另一個角度考察,即從物化的形式,所謂文明三要素一城市、青銅器、文字等方面進行探討。三江平原有幾百座古城和聚落址,在一些城址和聚落址中,普遍出土有鐵刀、鐵鑊、鐵鏈、鐵矛、鐵甲片等,在鳳林古城出土的青銅鎮、青銅鈴等。這就是說三江平原在漢魏時期已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城池和普遍出現了鐵器、銅器等金屬器,但未發現有文字。
文明印跡
在文明三要素中,這裡具備了兩個要素,這也可以說是跨人了文明的門檻,因為不是任何一種文明社會都同時具有所有要素的。歷史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有的古代民族是具有文字的文明,有的則是進人國家階段以後再創製文字,還有的是進人國家階段以後還未創製文字。
三江平原古代民族於漢魏時期創造的文明是缺少文字的文明階段。這裡有城、金屬器,這裡已出現了國家,這是三江平原古代文明的一個特點。但不能排除在以後的工作中會發現文字。其實,“用具體的物化或文化形式難以對各地文明社會作出共同標誌的概括。”只有國家的出現,才是史前社會的終結與文明社會的開端。
三江平原古代文明的另一個特點,是經歷了與農業民族走向文明的不同的過程。這裡可能是從漁獵經濟、畜牧經濟和文化走向文明的。不能排除這裡存在採集經濟和原始農業,如“有五穀……好養豬”等,但應是以漁獵經濟和畜牧經濟為主導的文明。
這是這裡的一種以史前時代向文明社會轉變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說漁獵社會也能夠孕育出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