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船船舶監視系統的作用機理
VMS 包括漁船的信息傳輸系統和岸上監控中心的監控管理系統。漁船信息傳輸系統的基本配置有船位自動發報器(ALC)及其操作軟體、
衛星天線、電腦設備和漁獲量資料輸入軟體。其中ALC 是VMS 的基本設備, 目前世界各國所使用的ALC 通常有兩種, 一種屬於地區性衛星服務系統, 另一種屬於全球海事衛星通訊系統。監控中心的監控管理系統包括
地理信息系統(GIS)、漁獲統計系統等。
目前世界各國(地區)採用的VMS 一般具有以下標準:能防止使用者篡改或自行輸入船位資料;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完全自動運作, 不受氣候及環境因素的影響;能全程追蹤漁船的船位,精確度在400m以內;能傳輸與儲存資料, 包括船舶識別碼、時間、船位經緯度、速度與航向等;VMS 傳輸信息的時間間隔能由岸上監控中心控制, 並能遙控設定或改變;能讓監控中心在任何時候要求一艘或一組漁船回報並能即時收到船位報告。
VMS 可以將漁船船位、船速、船向等資料自動地傳送到岸上的監控中心, 漁船也能通過該系統將漁獲信息報告監控中心, 這樣就能使監控中心能即時掌握和監督漁船的作業動態。因此,該系統對於漁船的監督及漁業資源的養護與管理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漁船船舶監視系統的實施情況
美國1991 年開始開發VMS , 於1994 年3 月正式公布了VMS 的規格和標準, 其VMS 的衛星通訊系統為全球海事衛星通訊系統, 該系統除用於追蹤船位以管理漁船外, 也可用來收集漁獲或環境等方面的資料。截止2000 年初, 大約有400 艘漁船安裝了漁船監控系統,主要是在夏威夷海域作業的
延繩釣漁船、捕撈海貝的拖網漁船及在大西洋捕撈
劍魚、
旗魚的漁船。實施VMS 監控以後, 顯著的優點是有效提高了監控漁船的效率, 降低了漁業管理成本並可迅速獲得有關漁船船位、作業狀況等資料。
歐盟(Europe Unions , EU)於1994 年開始實施VMS 計畫, 為目前全球套用範圍最廣的組織。其VMS的通訊設備主要採用全球海事衛星通訊系統,也有少部分成員國採用地區性衛星服務系統基本要求是:能在任何時間運作, 並且自動向船旗國的漁船監控中心報告船位(目前是每兩個小時一次)。歐盟各成員國的漁船監控中心於1998 年6 月30 日開始運作, 除可監控本國漁船外, 也監控進入本國專屬經濟區的其他成員國漁船。。根據歐盟漁業部長會議達成的協定, 除在12 海裏海域內作業的沿岸漁船外,所有船長超過20m 的歐盟漁船必須安裝VMS。
澳大利亞由其漁業管理局從1993 年開始實施VMS 計畫, 當初主要是針對大西洋胸棘鯛(Hoplostethus atlanticus Collett)漁業, 所使用的通訊設備為全球海事衛星通訊系統。使用VMS 對漁船進行監控後, 從事非法作業的漁船明顯減少, 促進了漁業資源的養護。
紐西蘭從1992 年開始發展VMS , 1994 年用於監控漁船, 目前已有500 余艘漁船安裝了VMS。實施VMS 後, 在紐西蘭的特定漁業管理中取得了積極效果, 即管理成本降低、漁船船位得到了有效監控、非法捕魚的案件減少了許多等。此外, 根據VMS 傳回的有關資料並結合其他信息,提高了辨別錯誤資料和假報
漁獲量的能力。
除以上國家和地區外,南非、秘魯、馬來西亞、俄羅斯等漁業大國也相繼普及運用了VMS,我國台灣地區也早在1999年便開始了VMS的研發與推廣。目前,VMS 已成為國際社會要求漁船必須配備的設備, 成為漁業執法的一種有效工具。我國對VMS的研發與普及雖說起步稍晚,但發展迅速,尤其是自主研發的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其功能與美國的
GPS完全一致。第一代北斗衛星通信定位系統於2007年就已經開始在我國的
南沙漁船管理中得到套用,目前已完成超過4萬艘漁船實現北斗定位導航。目前,漁業行業正致力於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推廣使用,結合第一代北斗衛星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其在漁業上套用的能力將超過單獨使用美國GPS衛星導航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