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文物志》是滎陽文物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準確、全面、系統的記述反映滎陽文物概況,達到普及文物知識,宣傳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滎陽文物志
- 作者:滎陽文物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05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封面,圖片,編纂說明,第一章緒言,第二章古文化遺址,第三章古墓葬,第四章古建築,第五章石窟石刻,第六章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第七章 館藏文物,第八章民間收藏文物,第九章文物的保管、宣傳、研究與利用,第十章滎陽文物工作要事選錄,編後記,
內容簡介
一、本書根據《滎陽文物志》編纂委員會制訂的凡例編纂。要求以準確、全面、系統的記述反映滎陽文物概況,達到普及文物知識,宣傳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目的。
二、本書總體結構依次為彩版、序、編纂說明、目錄、正文、附錄等。
三、記事貫通古今,上限不限,下限一般斷至2009年6月30日,重要的斷至2010年8月31日。
作品目錄
封面
滎陽文物志 《滎陽文物志》編纂委員會
圖片
滎陽地勢與山川分布圖
滎陽主要田野文物分布圖
織機洞遺址及其周圍環境(西-東)
織機洞遺址(局部)
青台遺址(南-北)
秦王寨遺址(南-北)
大師姑城遺址城圈範圍圖
大師姑城遺址中部發掘場景
薛村遺址墓葬區M17墓室結構及殉葬品
關帝廟遺址發掘場景
蔣寨遺址發掘場景
娘娘寨城址內城發掘場景
娘娘寨城址內城牆夯層
娘娘寨城址內城奠基祭祀坑
京城城址西城牆(東-西)
京城城址西城牆夯層
京城城址東護城河(京水)故道南段(北-南)
索城城址城牆城壕解剖場景(局部)
成皋城址西北角城牆(俗稱“點將台”)(南-北)
成皋城址西城牆中段夯層
漢王城址南城牆(南-北)
霸王城址南城牆(西北——東南)
霸王城址南城牆內部結構
鴻溝(廣武澗)(南-北)
虎牢關(西南-東北)
皇姑寨(東北-西南)
萇村壁畫墓
李海宇墓(巴巴墓)
萇村壁畫墓墓室西段壁畫
萇村壁畫墓壁畫——人物異禽怪獸圖
萇村壁畫墓壁畫細部——斧車
萇村壁畫墓壁畫細部——巴郡太守時車
萇村壁畫墓墓室壁畫——車馬出行圖
萇村壁畫墓壁畫細部——人物圖
萇村壁畫墓壁畫細部——仙人乘鶴圖
司村(孤柏嘴)壁畫墓西北壁行孝圖(摹本)
司村(孤柏嘴)壁畫墓北壁行孝圖(摹本)
司村(孤柏嘴)壁畫墓東北壁行孝圖(摹本)
司村(孤柏嘴)壁畫墓東南壁行孝圖(摹本)
瓦屋孫原武溫穆王壁畫墓壁畫——超度亡靈圖
瓦屋孫原武溫穆王壁畫墓壁畫——雙頭羽童圖
瓦屋孫原武溫穆王壁畫墓壁畫——仙鶴圖
馬固王氏宗祠影壁正面磚雕圖
老邢祖師廟
北周村許氏舊宅主樓
飛龍頂祖師大頂原貌
桃李趙氏舊宅(東宅中院)
油坊秦氏舊宅(1號院)全貌
油坊秦氏舊宅(1號院)後院主樓
吳村杜氏舊宅北院主樓
趙村周氏舊宅
韓仁銘碑(漢)
大海寺彌勒造像碑(北魏)
北周村造像碑(北朝)
大唐皇帝等慈寺碑額拓片
大唐皇帝等慈寺碑文拓片(局部)
大唐皇帝等慈寺碑文拓片
大海寺十一面觀音石造像(唐)
大海寺天王菩薩石遺像(唐)
大海寺花嚴菩薩石造像(唐)
大海寺彌勒菩薩石造像(唐)
大海寺辯積菩薩石造像(唐)
大海寺佚名菩薩石造像(唐)
扁擔王佛頂尊勝陀羅尼石經幢(金)
洞林寺日光菩薩石造像(明)
洞林寺大藏經碑(元)
滎陽縣令張煦初德政碑(民國)
滎陽文博中心
彩色絲織品——羅(新石器時代)
白衣彩陶盆(新石器時代)
陶鼎、陶鏊、陶罐、陶尖底瓶(新石器時代)
銅鼎(商)
蟠螭蚊帶蓋銅鼎(春秋)
玉鉞(商)
玉塊(西周)
玉璜(西周)
玉觿(西周)
空首平肩弧足銅布幣(春秋)
銅甬鐘(戰國)
馬蹄金(漢)
雙獸彩繪帶蓋陶壺(漢)
雙鳥怪獸蒜頭壺(漢)
怪獸彩繪蒜頭壺(漢)
彩繪帶蓋陶方壺(漢)
七層陶樓(漢)
彩繪女媧陶像(漢)
彩繪陶倉樓(漢)
彩繪男俳優俑(漢)
彩繪女俳優俑(漢)
武吏與駕車出行畫像磚(漢)
彩繪灰陶武士俑(晉)
彩繪灰陶馬(晉)
彩繪灰陶鎮墓獸(晉)
彩繪紅陶天王俑(唐)
彩繪紅陶天王俑(唐)
紅陶武士俑(唐)
彩繪紅陶人面鎮墓獸(唐)
彩繪紅陶鎮墓獸(唐)
彩繪紅陶鎮墓獸(唐)
彩繪貼花白陶馬(唐)
陶騎駝俑(唐)
白釉藍彩瓷碗(唐)
獸面五足三彩盤(唐)
白瓷塔式罐(唐)
雙鸞銜綬銅鏡(唐)
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瓷瓶(明)
周宗武聖旨(清。局部)
“清真無二”木匾(清)
抗戰紀念章
抗美援朝紀念章
識字學習畢業證書
結婚證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右一)視察董天知故居
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左二)在大師姑城遺址視察指導考古發掘工作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右四)在薛村遺址視察南水北調工程文物保護工作
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右三)在唐垌遺址考察
滎陽“織機洞遺址與東亞舊石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場
滎陽“《史記》與楚漢戰爭學術研討會”會場
編纂說明
目錄
第一章緒言
第一節 滎陽沿革
一、轄境沿革
二、建置沿革
第二節 滎陽文物概況
一、種類數量
二、分布範圍
三、保存現狀
四、地位與價值
第二章古文化遺址
第一節 洞穴遺址
一、織機洞遺址
二、蝙蝠洞遺址
三、堂腦岩廈遺址
第二節 聚落遺址
一、裴李崗文化遺址
二、仰韶文化遺址
三、龍山文化遺址
四、夏、商遺址
五、兩周遺址
六、秦漢及其以後遺址
第三節 城、寨、關隘遺址
一、大師姑城遺址
二、娘娘寨城址
三、京城城址
四、平陶城址
五、索城址
六、古滎陽城址
七、成皋城址
八、敖倉城址
九、漢王城、霸王城址
十、滎陽老城(大柵城)遺址
十一、汜水城址
十二、建德城址
十三、河陰城址
十四、梅山寨
十五、龍馬寨
十六、五雲寨
十七、萬山寨
十八、臥龍台寨
十九、皇姑寨
二十、虎牢關
第四節 作坊與窖藏遺址
一、翟溝瓷窯遺址
二、任窪瓷窯遺址
三、楚村鑄造遺址
四、賈峪皇家採石場
五、王灣鐵器窖藏坑
六、大海寺五銖錢窖藏坑
第三章古墓葬
第一節 明王陵
一、周簡王陵
二、周惠王陵
三、周康王陵
四、周莊王陵
五、沈丘榮戾王陵
六、原武溫穆王陵
七、周懿王陵
第二節 名人墓葬
一、狐偃墓
二、樊噲墓
三、王祥墓
四、鄭羲墓
五、竇建德墓
六、鄭曾墓
七、劉禹錫墓
八、李商隱墓
九、曹彬墓
十、王博文墓
十一、任昂墓
十二、杜忠墓
十三、陳原墓
十四、李海宇墓
第三節 其他墓葬
一、小胡村墓地
二、槐林墓地
三、河王水庫墓地
四、石柱崗墓地
五、苜蓿灣墓地
六、沈窪墓地
七、清淨溝墓地
八、後殿——薛村——口子墓葬區
九、平莊墓葬群
十、扁擔王墓葬群
十一、萇村壁畫墓
十二、司村壁畫墓
十三、常村磚雕墓
十四、插閻石棺墓
十五、無名冢
第四章古建築
第一節 寺、堂
一、洞林寺
二、大海寺
三、等慈寺
四、西興國寺村興國寺
五、大師姑村興國寺
六、北周村龍泉寺
七、寺後村龍泉寺
八、大悲寺
九、聖壽寺
十、周固寺
十一、雲城寺
十二、高村觀音堂
第二節 廟、觀
一、上街盧醫廟
二、司馬盧醫廟
三、岳崗廟
四、萬石君廟
五、玉皇廟
六、穆寨玉仙聖母廟
七、伏羲廟
八、谷山廟
九、老邢祖師廟
十、三義廟
十一、西大村濟瀆廟
十二、三仙廟
十三、喬溝中嶽廟
十四、重陽觀
十五、長春觀
十六、逍遙觀
十七、飛龍頂
十八、赫風聖母祠
第三節 衙署、民居、祠堂
一、滎陽縣衙
二、油坊秦氏舊宅
三、蘇寨蘇氏舊宅
四、桃李趙氏舊宅
五、趙村周氏舊宅
六、北周村許氏舊宅
七、十里堡牛氏祖地舊宅
八、馬固王氏宗祠
九、蘇寨蘇氏宗祠
十、牛氏宗祠
第四節 塔、坊、樓、閣、池
一、千尺塔
二、無緣真公禪師塔
三、陰氏節孝石坊
四、魁星樓
五、王村戲樓
六、西蘇樓戲樓
七、白衣大悲樓閣
八、太溪池
九、柏池
十、濟瀆池
第五章石窟石刻
第一節 石窟、雕像
一、王宗店石窟(北齊)
二、邢河石窟(明)
三、石翁仲(宋)
四、鎮宅石獅(元)
五、石羊(明)
第二節 造像、造像碑
一、元寧造像(北魏)
二、李淵彌勒造像(隋)
三、阿彌陀佛造像(唐)
四、彌勒佛造像(唐)
五、辯積菩薩造像(唐)
六、彌勒菩薩造像(唐)
七、花嚴菩薩造像(唐)
八、光相菩薩造像(唐)
九、天王菩薩造像(唐)
十、獅子吼菩薩造像(唐)
十一、十一面觀音造像(唐)
十二、菩薩造像(唐)
十三、金髻菩薩造像(唐)
十四、菩薩造像(唐)
十五、菩薩造像(唐)
十六、菩薩造像(唐)
十七、菩薩造像(唐)
十八、菩薩造像(唐)
十九、菩薩頭像(唐)
二十、日光菩薩造像(明)
二一、菩薩造像(清)
二二、大海寺彌勒造像碑(北魏)
二三、東史村史豪造像碑(北齊)
二四、北周村造像碑(北朝)
二五、高村寺老君造像碑(唐)
二六、陳垌造像碑首(唐)
二七、寺後造像碑(後梁)
第三節 幢
一、大師姑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唐)
二、廣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唐)
三、王村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宋)
四、石柱崗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宋)
五、扁擔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金)
六、石柱崗經幢(金)
七、洞林寺雪堂大禪師舍利塔幢(元)
八、桃花峪地畝幢(唐)
九、虎牢關題名幢(唐)
十、岳崗廟石杯較盤(後周)
第四節 石棺
一、朱三翁石棺(宋)
二、種守嚴石棺(宋)
三、焦歟石棺(金)
四、楊進等造石棺(金)
五、冢李石棺(金)
第五節 碑刻
一、漢循吏故聞喜長韓仁銘碑(東漢)
二、造塔銘(北齊)
三、新建觀音寺碣(唐)
四、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唐)
五、大唐紀功頌碑(唐)
六、賜滎陽縣令盧正道敕碑(唐)
七、滎陽令盧正道清德碑(唐)
八、鄭曾碑(唐)
九、山神廟碑(宋)
十、萬石君廟祭幾銘(宋)
十一、洞林寺大定殘碑(金)
十二、毛大壯等贊西堂詩卷殘碑(金)
十三、般若波羅經殘石(金)
十四、方公禪師塔銘(金)
十五、廣禪侯廟祭幾銘(元)
十六、給付碧洞子地土執照刻石(元)
十七、古槐詩碑(元)
十八、創建長春觀碑(元)
十九、大藏經碑(元)
二十、聖旨碑(元)
二一、頌古序碑(元)
二二、敕賜洞林大覺禪寺歷代序碑(明)
二三、周王旨諭碑(明)
二四、周康王神道碑(明)
二五、重修大周山聖壽寺碑(明)
二六、重修祖師廟碑(明)
二七、漢壽亭侯畫像碑(明)
二八、生員規則碑(清)
二九、一峰園刻石(清)
三十、禹殿鰲《雪堂》詩碑(清)
三一、虎牢關碑(清)
三二、詩竹碑、四好箴言碑(清)
三三、張子鑒及夫人聖旨碑(清)
三四、鞏汜灘地分界圖碑(清)
三五、地震碑(清)
三六、唐子功碑(清)
三七、王得魁碑(清)
三八、陳元勛教思碑(清)
三九、萇克儉、萇克俊教思碑(民國)
四十、汜水會館記碑(民國)
四一、河南五十四縣減漕紀念碑(民國)
四二、滎陽縣令張煦初德政碑(民國)
四三、滎陽南關國民學校碑(民國)
四四、馮玉祥施政綱領碑(民國)
四五、張虎臣懿行碑(民國)
四六、重修天橋記碑(民國)
四七、汜水縣減漕記碑(民國)
四八、魏將軍德惠碑(民國)
四九、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民國)
第六節 墓誌
一、鄭道忠墓誌(北魏)
二、張琛墓誌(東魏)
三、趙紹墓誌(東魏)
四、趙德明墓誌(唐)
五、王綽墓誌(唐)
六、孟少感墓誌(唐)
七、董禮墓誌(唐)
八、劉德墓誌(唐)
九、李廉墓誌(唐)
十、趙冬曦墓誌(唐)
十一、任瑗墓誌(唐)
十二、王忠政墓誌(唐)
十三、盧緝墓誌(唐)
十四、袁氏墓誌(後唐)
十五、王田墓誌(宋),
十六、周惠王壙志(明)
十七、周莊王壙志(明)
十八、沈丘榮戾王夫人宋氏墓誌(明)
十九、鄢陵端僖王妃李氏壙志(明)
二十、原武溫穆王壙志(明)
二一、賈養材墓誌(明)
二二、張雲墓誌(民國)
第六章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第一節 重要機構和歷史事件舊址
一、吳家(門外)中共滎廣汜中心縣委舊址
二、小寨中共滎汜縣抗日政府舊址
三、三墳抗日後方醫院舊址
四、油坊中共地下聯絡站舊址
五、龍門口煉鐵舊址
第二節 名人故居、舊居
一、崔貢琛故居
二、董天知故居
三、韓鳳樓舊居
四、張登雲舊居
第三節 傳統民居
一、竹川丁氏舊宅
二、吳村杜氏舊宅
三、高村寺荊氏舊宅
四、蔡寨許氏舊宅
第四節 重要墓葬
二、西蘇樓抗日將士墓地
三、崔貢琛墓
四、歐剛墓
五、滎陽市烈士陵園
六、王頂遇難同胞墓
第五節 其他
一、南周村天橋
二、段坊教子亭
三、魏崗三代誥命碑樓
四、劉溝火神廟
五、勝利渠
六、降龍渠
七、黃河分界碑
第七章 館藏文物
第一節 石器、骨器
一、刮削器(舊石器時代)
二、刮削器(舊石器時代)
三、刮削器(舊石器時代)
四、尖狀器(舊石器時代)
五、尖狀器(舊石器時代)
六、砍砸器(舊石器時代)
七、砍砸器(舊石器時代)
八、雕刻器(舊石器時代)
九、石磨盤(新石器時代)
十、石斧(新石器時代)
十一、石斧(新石器時代)
十二、石鑿(新石器時代)
十三、石鑿(新石器時代)
十四、雙孔石鏟(新石器時代)
十五、鼓形石器(新石器時代)
十六、三棱石鏃(新石器時代)
十七、長方形雙孔石刀(夏)
十八、弧背曲刃石鐮(商)
十九、圭首石鏟(商)
二十、方孔石鏟(西周)
二一、石權(漢)
二二、骨質刮削器(舊石器時代)
二三、骨鏟(商)
二四、卜骨(商)
二五、骨梳(漢)
第二節 玉器
一、玉琮(夏)
二、玉戈(商)
三、玉鉞(商)
四、玉圭(商)
五、玉鳥(商)
六、玉璜(西周)
七、玉璜(西周)
八、玉塊(西周)
九、玉塊(西周)
十、玉沖牙(西周)
十一、玉飾(西周)
十二、玉飾(西周)
十三、玉飾(西周)
十四、瑪瑙串珠(西周)
十五、白玉石豬(漢)
十六、白玉石臥羊器座(唐)
十七、蝶形玉佩(民國)
第三節 陶器
一、白衣彩陶盆(新石器時代)
二、白衣彩陶缽(新石器時代)
三、雙耳大口尖底瓶(新石器時代)
四、陶鏊(新石器時代)
五、條紋灰陶缸(新石器時代)
六、灰陶陀螺(新石器時代)
七、繩紋灰陶罐(新石器時代)
八、方格紋灰陶罐形鼎(新石器時代)
九、繩紋灰陶鸆(新石器時代)
十、錐刺紋灰陶紡輪(新石器時代)
十一、灰陶碗(新石器時代)
十二、灰陶罐(新石器時代)
十三、深腹罐(新石器時代)
十四、高領瓮(新石器時代)
十五、刻槽盆(夏)
十六、大口尊(夏)
十七、陶鬲(夏)
十八、陶鼎(夏)
十九、深腹罐(夏)
二十、灰陶鼎(商)
二一、繩紋尖足灰陶鼎(商)
二二、陶簋(商)
二三、陶鬲(商)
二四、灰陶簋(商)
二五、灰陶罐(西周)
二六、灰陶鬲(西周)
二七、陶鬲(春秋)
二八、灰陶罐(春秋)
二九、雙耳灰陶簋(戰國)
三十、灰陶盂(戰國)
三一、陶敦(戰國)
三二、雙鳥怪獸彩繪蒜頭壺(漢)
三三、雙獸彩繪帶蓋陶壺(漢)
三四、彩繪帶蓋陶方壺(漢)
三五、七層陶樓(漢)
三六、彩繪陶鼎(漢)
三七、彩繪陶杯(漢)
三八、彩繪灰陶臥羊尊(漢)
三九、彩繪陶倉樓(漢)
四十、彩繪男俳優俑(漢)
四一、彩繪女俳優俑(漢)
四二、紅釉陶倉(漢)
四三、紅釉陶灶(漢)
四四、綠釉鋪首銜環陶壺(漢)
四五、綠釉陶羊尊(漢)
四六、綠釉雙層陶熏燈(漢)
四七、龜形灰陶灶(漢)
四八、灰陶帶豬圈廁(漢)
四九、灰陶朱雀壁壺(漢)
五十、陶鶚尊(漢)
五一、陶井(漢)
五二、灰陶豬(漢)
五三、灰陶狗(漢)
五四、彩繪灰陶武士俑(晉)
五五、彩繪灰陶馬(晉)
五六、彩繪灰陶鎮墓獸(晉)
五七、灰陶牛(晉)
五八、灰陶多子桶(晉)
五九、彩繪白陶文吏俑(唐)
六十、彩繪白陶武士俑(唐)
六一、彩繪白陶仕女俑(唐)
六二、彩繪白陶侍女俑(唐)
六三、彩繪紅陶天王俑(唐)
六四、彩繪紅陶天王俑(唐)
六五、彩繪白陶牽馬俑(唐)
六六、彩繪白陶男騎馬俑(唐)
六七、彩繪白陶女騎馬俑(唐)
六八、彩繪紅陶人面鎮墓獸(唐)
六九、彩繪紅陶獸面鎮墓獸(唐)
七十、彩繪貼花白陶馬(唐)
七一、彩繪白陶棗紅馬(唐)
七二、彩繪白陶馬(唐)
七三、白陶臥豬(唐)
七四、白陶細犬(唐)
七五、獸面五足三彩盤(唐)
七六、三彩缽(唐)
第四節 青銅器
一、方格紋銅斝(商)
二、人字紋銅鬲(商)
三、“舌”銘銅鼎(商)
四、銅觚(商)
五、銅觚(商)
六、銅爵(商)
七、饕餮紋銅錛(商)
八、“舌韋亞”銘銅爵(商)
九、“舌”銘銅戈(商)
十、“舌”銘銅爵(商)
十一、銅觚(商)
十二、銅甬鐘(西周)
十三、蟠螭紋帶蓋銅鼎(春秋)
十四、銅甬鐘(戰國)
十五、“大官”銘銅戈(戰國)
十六、六年釐令銅矛(戰國)
十七、雙耳圜底銅罐(戰國)
十八、銅釜(戰國)
十九、雙魚紋銅鏡(戰國)
二十、“平陽”布幣(戰國)
二一、“壯布七百”布幣(新)
二二、“中布六百”布幣(新)
二三、“麼布二百”布幣(新)
二四、“小布一百”布幣(新)
二五、“大布黃千”布幣(新)
二六、銅燈(漢)
二七、鎏金銅矛(漢)
二八、銅弩機(漢)
二九、變形四葉夔鳳銅鏡(漢)
三十、“尚方”畫像銅鏡(漢)
三一、“君宜官位”銅鏡(漢)
三二、鎏金銅佛(北魏)
三三、“光流”四獸紋銅鏡(隋)
三四、雙鸞銜綬銅鏡(唐)
三五、牡丹花卉銅鏡(唐)
三六、雙雀雲龍月宮銅鏡(唐)
三七、圜底銅缽(唐)
三八、銅觶(唐)
三九、銅酒杯(唐)
四十、銅象棋(宋)
四一、四蜂方鏡(宋)
四二、都統之印(金)
四三、銅耬鏵模(元)
第五節 畫像磚
一、東王公乘龍畫像磚(漢)
二、闕樓人物鋪首畫像磚(漢)
三、騎射出行白虎畫像磚(漢)
四、武吏與駕車出行畫像磚(漢)
五、鶴拉車與門闕畫像磚(漢)
六、馬與錢幣乳釘紋畫像磚(漢)
七、“千秋萬世”畫像磚(漢)
八、瑞禽三角形畫像磚(漢)
九、騎吏畫像磚(漢)
十、門闕畫像磚(漢)
十一、門闕庭院、奔馬畫像磚(漢)
十二、鹿首畫像磚(漢)
第六節 瓷器
一、青瓷虎子(晉)
二、高足青瓷豆(隋)
三、青釉瓷罐(隋)
四、黃釉盂口瓷瓶(隋)
五、白瓷九盅盤(唐)
六、白瓷塔式罐(唐)
七、白瓷盞和盞托(唐)
八、白瓷注(唐)
九、白瓷唾盂(唐)
十、白瓷花口碗(唐)
十一、白釉瓷馬(唐)
十二、黑瓷四系罐(唐)
十三、黑瓷四系罐(唐)
十四、花釉瓷雙系罐(唐)
十五、黃釉絞胎木紋瓷枕(唐)
十六、絞胎瓷盤(唐)
十七、絞胎瓷瓶(唐)
十八、青釉瓷缽(唐)
十九、青釉騎馬瓷人(唐)
二十、青瓷碗(唐)
二一、青瓷碗(五代)
二二、人物瓷枕(宋)
二三、珍珠底瓷枕(宋)
二四、越瓷盞托(宋)
二五、青瓷雙系罐(宋)
二六、白釉玉壺春瓷瓶(金)
二七、鈞瓷碗(元)
二八、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瓷瓶(明)
二九、雙系青花瓷瓶(明)
三十、霽藍釉瓷罐(明)
三一、梅花鹿藍瓷燈台(清)
三二、粉彩花口博古圖瓷碗(清)
三三、鈷藍釉三足瓷洗(清)
三四、珍珠釉瓷罐(民國)
第七節 文書、證章
一、周宗武聖旨
二、趙百中父母聖旨
三、賣契
四、北部大興安嶺橫斷踏查報告書
五、“東寧縣南部、琿春縣北部、汪清縣東部經濟情況”資料
六、土地所有權狀
七、中華民國國民身份證
八、土地房產所有證
九、典契
十、結婚證明書
十一、識字學習畢業證書
十二、抗戰紀念章
十三、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
十四、解放華中南紀念章
十五、抗美援朝紀念章
十六、解放獎章
十七、河南省第三屆農業勞模大會獎章
十八、從事婦聯工作三十年紀念章
十九、三“忠”字毛澤東像章
第八節 其他
一、鐵鼎
二、乾隆《滎陽縣誌》木刻版
三、周開謨行書軸
四、福祿銅玉扣
五、《鄖中集》(附《輿中集》)
六、侵華日軍滎陽地圖
七、紅槍會咒語
第八章民間收藏文物
第一節 河南陳氏古陶瓷標本陳列館文物
一、彩繪女媧陶像(漢)
二、青釉瓷豆(隋)
三、青釉瓷盤(隋)
四、黃釉瓷盤(隋)
五、白釉瓷杯(隋)
六、黃釉瓷執壺(唐)
七、白釉藍彩瓷碗(唐)
八、白釉藍彩瓷碗(唐)
第二節 譜牒
一、禹氏族譜
二、孟氏家譜
三、秦氏家譜
四、汪氏族譜
五、萇氏家譜
六、楚氏族譜
七、蘇氏族譜
第三節 其他
一、任昂畫像
二、萇乃周畫像
三、蘇氏神主樓
四、清悖親王題清真寺匾
第九章文物的保管、宣傳、研究與利用
第一節 文物保管機構與組織
一、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
二、滎陽市旅遊和文物局
三、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四、青台仰韶文化遺址保護所
五、董天知將軍故居管理所
六、漢王城、霸王城遺址文物保護管理所
七、滎陽市文物勘探隊
八、滎陽文博中心
九、基層文物保護小組
十、文物工作顧問組
十一、河南陳氏古陶瓷標本陳列館
第二節 文物保護管理
一、文物普(調)查
二、文物徵集
三、文物勘探
四、文物保護措施
五、文物捐贈
六、文物移交
七、文物表彰會
八、行政執法與打擊文物犯罪
第三節 考古發掘
一、織機洞遺址的發掘
二、青台遺址的發掘
三、點軍台遺址的發掘
四、上河遺址的發掘
五、西史村遺址的發掘
六、大師姑城遺址的發掘
七、薛村遺址的發掘
八、西司馬遺址的發掘
九、鳳凰台遺址的發掘
十、丁樓遺址的發掘
十一、關帝廟遺址的發掘
十二、娘娘寨城址的發掘
十三、蔣寨遺址的發掘
十四、索城址的發掘
十五、趙家莊國家糧食儲備庫墓葬群的發掘
十六、石柱崗墓地的發掘
十七、苜蓿灣墓地的發掘
十八、沈窪墓地的發掘
十九、張琛墓的發掘
二十、河陰路墓葬的發掘
二一、大海寺遺址窖藏坑的發掘
二二、楚村鑄造遺址的發掘
第四節 文物宣傳與研究
一、文物宣傳
二、文物展覽
三、文物研究
第五節 文物合理利用
一、京襄城遺址生態園
二、虎牢關——玉門古渡景區
三、漢霸二王城景區
四、禹錫園
五、李商隱公園
六、飛龍頂景區
第十章滎陽文物工作要事選錄
附錄一 滎陽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統計表
附錄二 滎陽其他較重要文物統計表
附錄三 滎陽舊石器、古人類與古脊椎動物化石出土地點統計表
附錄四 滎陽文物考古文獻目錄索引
編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