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羲

鄭羲(425-492年),字幼麟,司州滎陽開封(今河南開封市)人,北魏大臣。

和平中,舉秀才,擢補中書博士,參與鎮壓田智度起義。李沖受寵於文明太后。鄭羲連姻李沖,官至給事中、中書令,總司文史。太和初年,出為使持節、安東將軍、兗州刺史,封南陽郡公。太和中,征為秘書監,獻女為皇妃、太和十六年(492年)卒,年六十七,諡號為文。

基本介紹

  • 本名:鄭羲
  • 字號:字幼麟
  • 所處時代:北魏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滎陽開封
  • 出生時間:425年
  • 去世時間:492年
  • 主要作品:《話林》
  • 主要成就:中書令 秘書監 兗州刺史
人物生平,安定眾心,不納其意,因功封爵,連姻李沖,去世增謚,歷史評價,個人作品,家族世系,

人物生平

安定眾心

鄭羲,字幼麟,滎陽開封(今河南開封南)人,曹魏將作大匠鄭渾八世孫。曾祖父鄭豁,是後燕太常卿。父親鄭曄,不做官,娶長樂潘氏為妻,生有六個兒子,都粗有志氣。而鄭羲排行第六,文學為優。少年時被舉為秀才,尚書李孝伯把女兒嫁給他。文成帝末年,朝廷任命他為中書博士。
天安初年(466年),南朝宋的司州刺史常珍奇舉汝陽來降北魏,獻文帝拓跋弘下詔讓殿中尚書元石為都將前去迎降,並招慰淮、汝,派鄭羲參預元石軍事。到上蔡之後,常珍奇率領文武官員三百人前來迎接,相見後,大家商議要把軍隊駐紮在汝水以北,並不馬上入城。鄭羲對元石說:“軍機之事,貴在神速,而今珍奇雖然來了,但意圖不明,我不如直入其城,奪其要害,據有府庫,雖然這樣做並非出自我們的初衷,但我們的目的是要全面控制局勢。”元石接受了鄭羲的意見,於是策馬逕自入其城池。城中還有珍奇親信兵馬數百人,駐在常珍奇宅第裡面。元石既克城池,意氣更加驕橫怠惰,只管置酒嬉戲,毫無警戒防備之意。鄭羲對元石說:“看常珍奇很有不平之色,應該嚴兵設防,以備非常之變。”這天夜裡,常珍奇果然派人焚燒府邸廂屋,意在救火時發難,因元石有備,只好作罷。第二天,鄭羲備白虎幡旗慰喻郭邑,眾心才安定下來。

不納其意

第二年春天,他們又領軍東討汝陰。南朝宋的汝陰太守張超據守的城池攻克不下,元石率領精銳人馬攻打,不克,於是退軍至陳、項,商量打算退軍長社,到秋天再行攻打。眾將都樂於早點回去,全都說這是好計策。鄭羲說:“現在張超驅使市民,挑著石頭,蟻聚窮困城池,其堅持的最長限度不會超過一個月,我們應該安心地守在這裡。張超糧食一完,不投降也會棄城而逃,我們可翹足以待,他自然會成擒拿之物了。而我們如棄圍還歸長社,長社路途遙遠,張超聽說必定修城深挖塹壕,多積穀薪,將來恐怕難以攻打了。”元石不聽,於是還師長社。到了冬天,又來攻打張超,張超果然有防備,他們只好無功而還。幾年以後,張超去世,楊文長代其戍守城池,食盡城潰,才攻下城池,竟如鄭羲所預計的相同。淮北平定之後,鄭羲遷升中書侍郎

因功封爵

延興初年,陽武人田智度,年十五歲,妖惑動眾,擾亂京城。朝廷以鄭羲深得河南百姓的信任,也為州郡長官所信,便派他前去安撫。鄭羲到該地以後,宣示禍福,重加懸賞,十天內,聚集的民眾紛紛歸去散開。劉智度奔逃潁川,不久就被擒拿斬殺。鄭羲因功賜封平昌男爵位,加任鷹揚將軍。

連姻李沖

孝文帝初年,鄭羲兼任員外散騎常侍,假寧朔將軍、陽武子,出使南朝宋。中山王元叡受到孝文帝的寵幸,並置王官,鄭羲為其作傳。自此以後,他便連年不轉官職,家產也十分短乏,因此請假歸家,便逗留沒能回去。等到李沖受寵顯貴,與鄭羲結成姻親之好,於是他又被起任為中書令。馮太后為自己父親燕宣王在長安立廟,初成後,任命鄭羲為太常卿,假滎陽侯,具官屬,到長安拜廟,破石造碑立於廟門。回來之後,以出使的功勞,仍賜侯爵,加授給事中。出使安東將軍、西兗州刺史,假南陽公。鄭羲多受賄賂,以賄成政。性情又很吝嗇,老百姓有給他送禮的,甚至連杯酒塊肉也不賞給別人,西門受人羊酒,東門便把東西賣了。因他是李沖的親家,執法官員也不糾劾他。酸棗令鄭伯孫、鄄城令童騰、別駕賈德、治中申靈度,都為官廉潔貞正,勤恤百姓,鄭羲都上表稱讚推薦他們,時論也稱讚他的行為。馮太后為孝文帝娶他的女兒為嬪,征拜他為秘書監。

去世增謚

太和十六年(492年),鄭羲去世,朝廷贈帛五百匹。尚書奏謚曰宣,詔書曰:“蓋棺定謚,先典成式,為的是激揚清濁,治道明範。以往何曾幼年有孝行,良史不改‘繆醜’之名;賈充受寵於晉,直士猶立‘荒公’之稱。鄭羲雖然素有文業,而為政缺少廉節清正的風範。查古代先例,其未光耀於朝策;貪財昧貨之談,已經流播民間。謚以善名,殊乖謚名初衷。又前歲之選,他所舉人才並不是備有品行然後才被舉選,自荷後任,功績未昭。尚書為什麼偏偏不能做到至平至公,愆失違背我朝明典!依據諡法:博聞多見叫‘文’,不勤成名叫‘靈’。可以贈謚於他,加諡文靈。”
《魏書·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有傳

歷史評價

魏收魏書》:鄭羲機識明悟,為時所許”;羲多所受納,政以賄成,性又嗇吝!

個人作品

“鄭羲上下碑”也稱“鄭文公碑”正書。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石。同一內容刊在二處,均在山東境內。一在平度縣天柱山,稱作上碑,一在掖縣雲峰山,稱作下碑。
北魏刻石筆法大致分作圓筆、方筆、方圓結合三種類型,鄭文公碑則是典型的圓筆代表。書法中兼有篆隸筆意,康有為認為此碑為北魏圓筆之宗。
此碑的書者鄭道昭,字僖伯,北魏著名書法家,號中嶽先生,滎陽鄭州(今屬河南)人。官至國子祭酒、光州刺史、青州刺史,後入為秘書監,諡號文恭。史稱其“少而好學、博覽群言”。除了鄭文公外,書跡刻石還有《論經書詩》、《觀海童詩》、《太基山詩碑》等。
《鄭文公碑》是鄭道昭為了顯揚其父的“政德”,相約父輩的同僚述其父鄭羲一生的“崇高德行”而書寫鐫刻的。此碑也是鄭道昭的書法代表作。包慎伯在《藝舟雙楫》雲“北碑體多旁出,《鄭文公碑》字獨真正,而篆勢、分韻、草情畢具。”康有為則認為《鄭文公碑》與《張猛龍碑》均“為隸楷之極則”。此碑書法多圓筆,筋骨內含,隱約帶有方意。間架開張,起落轉折皆落實處,給人以魄力雄強,氣象渾穆、意態奇逸、神彩飛動的觀感。
另,《鄭文公碑》刻於花崗岩石上,由於石質堅硬,故字跡保存尚好。這也使鑿刻能較好地傳達書意,書、刻相得益彰,這都給《鄭文公碑》注入了天趣之美。

家族世系

高祖:鄭略,後趙給事黃門侍郎、持節,遷侍中、尚書,贈揚州刺史
曾祖:鄭豁,以明哲佐世,後燕中山尹、太常卿、濟南郡公,諡號貞
祖父:鄭溫,後燕太子詹事
父親:鄭曄,贈建威將軍、汝陰太守
鄭羲家族世系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
鄭溫
鄭白驎
鄭道慓
(隨郡太守)
鄭胤伯
鄭希俊
鄭道育
鄭幼儒
鄭敬道
鄭敬德
鄭平城
鄭伯猷
鄭仲衡
鄭輯之
鄭懷孝
鄭洞林
鄭敬叔
鄭籍
鄭士恭
鄭子貞
鄭子湛
鄭昭伯
鄭子嘉
鄭大護
鄭叔夜
鄭伯夏
鄭忠
鄭豪
鄭謹
鄭嵩賓
鄭思和
鄭康業
鄭彬
鄭季長
鄭喬
鄭恭業
鄭敬祖
鄭遵祖
鄭順
鄭簡
鄭貴賓
鄭景裕
鄭次珍
鄭大倪
鄭小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