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昭

鄭道昭

鄭道昭(?—516年),字僖伯,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人,北朝魏詩人、書法家,魏碑體的鼻祖,被譽為“北方書聖”,在當時與王羲之齊名,有“ 北鄭南王”之稱。

基本介紹

  • 本名:鄭道昭
  • 別稱:中嶽先生、北派王右軍
  • 字號:字僖伯
  • 所處時代:南北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河南滎陽
  • 去世時間:516年
  • 主要作品:《鄭文公上碑》、《鄭文公下碑》等
  • 身份:詩人、書法家、官員
  • 諡號:文恭
人物生平,詩文,書法,親屬成員,先世,後世,

人物生平

鄭道昭7歲隨父兄入平城,11歲與兄鄭懿,以博士子弟身份人中書學,26歲娶孝文帝寵臣李沖之女為妻。
鄭道昭在北魏孝文帝時,官至通直散騎常侍。太和十九年(495年)隨孝文帝南征,在懸瓠君臣聯句作歌,傳為佳話。宣武帝初,遷秘書監,因從弟鄭思和事株連,出為光州刺史,轉青州刺史。後復入為秘書監。死後追贈鎮北將軍、相州刺史,諡文恭。在任光州刺史期間,“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民所愛”。
鄭道昭喜歡修身養性,
鄭文公碑亭鄭文公碑亭
鍊氣化丹,曾於延昌元年(512年)在萊州大基山依東、西、南、北、中虛設“青煙寺”、“白雲堂”、“宋陽台”、“玄靈宮”、“中明壇”等鍊氣之處,並刻字志之,還做了一首《於萊城東十里與諸門徒登青陽嶺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掃石置仙壇詩》題刻於壁。
他的書藝風格特點是:下筆多用正鋒(偶用側鋒),大起大落,起落轉折,處處著實,間用側鋒取勢,忽而峻發平鋪,既有鋒芒外耀,尤多筋骨內含。妙在方圓並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故能給人以結體寬博,筆力雄強的感受。

詩文

概況
《魏書·鄭羲附道昭傳》說他“好為詩賦,凡數十篇”,逯欽立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有詩4首:《於萊城東十里與諸門徒登青陽嶺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掃石置仙壇詩》(《置仙壇詩》)、《與道俗十人出萊城東南九里登雲鋒山論經書》、《登雲峰山觀海島》、《詠飛仙室詩》;嚴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有文3篇:《求樹漢魏石經表》、《天柱山銘》、《齊亭銘》。
選載
山游悅遙賞,觀滄眺白沙。
雲路沈仙駕,靈章飛玉車。
金軒接日彩,紫蓋通月華。
勝龍藹星水,翻鳳暎煙家。
往來風雲道,出入朱明霞。
霧帳芳宵起,蓬台植漢邪。
流精麗旻部,低翠曜天葩。
此矚寧獨好,斯見理如麻。
秦皇非徒駕,漢武豈空嗟?
《於萊城東十里與諸門徒登青陽嶺太基山上四面及中嵿掃石置仙壇詩》
尋日愛丘素,嗟月開靖場。
東峰青煙寺,西嵿白雲堂。
朱陽台望遠,玄靈崖色光。
高壇周四嶺,中明起前崗。
神居杳漢眇,接景拂霓裳。
□微三四子,披霞度仙房。
瀟瀟步林石,繚繚歌道章。
空谷和鳴磬,風岫吐浮香。
冷冷□虛唱,鬱郁繞松梁。
伊余蒞東國,杖節牧齊疆。
乘務惜暫暇,游此無事方。
依岩論孝老,斟泉語經莊。
長文聽遠義,門徒森山行。
躊躕念歲述,幽衿燭扶桑。
棲槃時自我,豈雲蹈行藏?
注釋:①嗟:一作“陵”。②躊躇:當作“踟躕”。

書法

鄭道昭書刻於青、光二州山崖的眾多題刻,總稱“雲峰刻石”(包括掖縣的雲峰山、大基山,山東省平度市的天柱山,青州市玲瓏山)。清嘉慶、道光間山東雲峰山、天柱山等處,發現鄭道昭所書40多處,成為北魏書法藝術的三大寶庫之一。其中以《鄭文公上碑》、《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觀海童詩》等摩崖刻石最為著名。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把鄭道昭雲峰刻石42種列於“妙品”上。稱“雲峰山刻石,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
鄭文公碑拓片鄭文公碑拓片

親屬成員

先世

高祖父:鄭豁
曾祖父:鄭溫
祖父:鄭曄
父親:鄭羲

後世

兒子
鄭敬祖
孫子
鄭元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