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臣(大革命時期滎陽農民運動主要領導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虎臣,又名張虎,字亦召。1865年出生在滎陽賈峪鎮。他是大革命時期滎陽農民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在《政治生活》上發表了《土地與農民》一文,指出“河南省滎陽農民協會委員長張虎臣一家11口慘遭殺害,即是匪化紅槍會徒所為”,分析了滎陽等地的農村政治經濟狀況,充分肯定了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虎臣
  • 外文名:zhang huchen
  • 別名:張虎、張亦召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滎陽賈峪鎮
  • 出生日期:1865年
  • 職業:賈峪村村長兼鎮長
  • 信仰:馬克思主義
  • 主要成就:參加紅學
張虎臣,又名張虎,字亦召。1865年出生在滎陽賈峪鎮。他是大革命時期滎陽農民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但任過賈峪村村長兼鎮長、賈峪區農民協會委員長、賈峪農民自衛軍第一大隊長等職。
張虎臣為了活躍市場,自籌資金,在賈峪鎮開辦一處鐵貨鋪,字號“豫盛永”,經營鐵鍋鐵器,深受民眾歡迎。在賈峪鎮,一提起張虎臣,都說他是“正經、誠實、能幹”的“老村長”。
1924年以後,軍閥混戰,兵匪為患,廣大農民民眾紛紛組織起紅學(紅槍會),以圖安居樂業。滎陽大部地區紅槍會愈來愈眾,聲勢之大,發展之速,史無前例。特別是賈峪地處山區,匪霸叢生,燒殺搶掠,綁票訛詐,廣大農民為了求生存、圖安寧,紅學在這裡發展很快。張虎臣參加到紅學的行列中,挨家串戶,發展紅學,打造槍刀,請教師操練武術,很快把許多青壯年團結在紅學的組織中。在紅學裡,他教育大家要正派、講義氣,為民眾多辦好事。他還規定了三不準:不準辦壞事;不準尋花問柳;不準見財起意。紅學的經費由張虎臣一手籌措,他採取吃大戶的辦法,讓有錢的人拿糧拿款,不準向農民攤派。因此,受到農民民眾的積極支持,紅學的聲望也越來越高。
1925年春,受中共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和河南黨組織負責人王若飛等的派遣,共產黨員蕭人鵠(hú)、戴培元等人來到滎陽的水磨村開展農民運動,引導改造紅槍會,在此基礎上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蕭人鵠、戴培元來到滎陽後,在賈峪鎮認識了張虎臣。張虎臣在黨的政策影響下,積極擁護,並熱心參加活動。蕭人鵠、戴培元等被安排在自家經營的“豫盛永”鐵貨鋪吃住,鐵貨鋪便成了他們開展工作的地方。張虎臣經常參加蕭人鵠、戴培元召開的會議,發動農民革命。賈峪區農民協會建立了滎陽第一支黨領導的農民革命武裝——賈峪農民自衛軍大隊,張虎臣任賈峪農民自衛軍第一大隊長,開展反對苛捐雜稅,反對土豪劣紳,反對唆使別人打官司、藉以從中取利的惡棍,反對外國傳教士的鬥爭,並取得了勝利。
在不太長的時間裡,在賈峪地區的鹿村、上灣、郭崗、楚村等十多個村莊,有兩千多人成為農民協會會員。張虎臣當選為賈峪農民協會委員長,賈峪農民協會的牌子就掛在“豫盛永”鐵貨鋪門前。從此,賈峪農民運動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1925年後半年,直系軍閥吳佩孚向河南進攻,國民二軍節節敗退。反動縣長陳華龍勾結官僚地主、土豪劣紳向農民反攻倒算,解散了區、鄉、村農民組織。當時賈峪鎮土匪流氓、劣紳訟棍,群魔亂舞,公然向農民協會反撲。反動紅槍會首領王三剛趁戴培元不在之機,於農曆8月27日凌晨,糾集一夥匪徒、惡棍持槍闖進張虎臣家,先捅死張虎臣,又血洗張家院,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張虎臣一家11人慘死的“賈峪慘案”。
1926年2月,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來鄭巡視工作,聽到張虎臣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李大釗在《政治生活》上發表了《土地與農民》一文,指出“河南省滎陽農民協會委員長張虎臣一家11口慘遭殺害,即是匪化紅槍會徒所為”,分析了滎陽等地的農村政治經濟狀況,充分肯定了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