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璜

玉璜

玉璜,在中國古代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種玉器,歷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

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種禮儀性的掛飾。每當進行宗教禮儀活動時,巫師就戴上它,它經常與玉管、玉串組合成一串精美的掛飾,顯示出巫師神秘的身份。且每一個上都刻有或繁或簡的神人獸面圖象。玉璜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與玉佩同樣贏得收藏家們的偏愛,尤其在台灣、市場行情看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璜
  • 時代新石器時代
  • 形體:較窄的弧形、半圓形片狀
  • 用途:佩戴飾物
獸面紋,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社會影響,相關故事,

獸面紋

類型:玉器
尺寸:長20.5厘米,寬8.5厘米。
玉璜
年代: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特點:黃色,帶赭色沁。體扁薄,呈半圓形,直邊中部凹雕一獸面,雙眼為重環形,自眼廓上凸起,形成雙重浮雕,用管鑽鑽出兩重眼圈。眼圈外側飾繁密的渦紋地,渦紋間用多條弧線接連。鼻為長方形,飾密集的回紋地。闊口微啟,上下齒各有兩個獠牙露於口外,其上飾密集的直線紋地。兩端各凸雕側視獸面紋一個。獸面紋之外滿飾渦紋、雲紋、回紋等,其間連線獸面的上肢依稀可辨,酷似人的臂膀。背面刻滿陰線紋。此器熟練地採用起凸、管鑽等技術。紋飾精繁,為新石器時代玉器中所罕見。現藏故宮博物院。

戰國時期

較前代同類器而言,戰國玉璜的形制與藝術風格均發生了劇烈變化,不僅數量眾多、形制繁雜、流播地域更為廣泛,還出現了出廓式、鏤空式、層疊式、分節套合式等諸多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嶄新品種。以下依據形制與紋飾圖式的區別,將常見的戰國玉璜(珩)大致分作以下幾類。
出廓式玉璜
出廓式玉璜是戰國時期大量出現的一類形構複雜器型,所謂“出廓式”就是在傳統玉璜“母本”形體之外以鏤空透雕等技法加飾龍、蛇、螭、鳳、變體雲紋等“附屬”造型而形成的一種形構,是戰國玉璜中最具特色的創新品種之一。
玉璜玉璜
按照所能見到此類型標本,可將其分為一側出廓式、兩側出廓式、兩側及兩端出廓式三類。
(1)一側出廓式璜的標本最為常見,例證見於安徽長豐戰國墓出土器,體扁平,彎弧成半璧狀,弧背外緣中部鏤雕兩隻左右對稱的出廓鳳鳥,鳳鳥尖喙,冠微上揚,作回首伏臥狀,碩大長尾向兩側翻卷,璜體邊緣飾規則扉棱,器表兩面以蒲紋為地紋,間飾碩大的捲曲羽狀紋,周圍勾勒凹弦紋邊闌。湖北丹江口吉家院出土一件戰國中期素麵璜,弧腹外緣向下對稱伸出兩勾雲形扉齒,是本式璜中較罕見的例子。
戰國時期的玉出廓式璜戰國時期的玉出廓式璜
(2)兩側出廓式璜的典型例證見於山東淄博臨淄區商王村戰國墓出土器,體扁平扇面狀,兩端作龍首形,龍口部透雕,尖唇,杏仁目,獨角,下頜有須,器表陰刻勾連雲紋。璜體弧背外緣出廓透雕變體勾連雲紋、弧腹外緣出廓透雕左右對稱的一組變體螭紋。
(3)兩側及兩端出廓式璜是較前兩類器形構更為繁縟複雜的一類器形,典型例證見於安徽長豐楊公戰國墓出土的此類器,體扁平成拱橋型,兩端對稱鏤雕彎曲呈“U”形的回首龍狀,龍作張口吐舌狀,尖吻,杏仁眼,長角捲曲後飄,龍體以陰刻線與璜體“母本”分隔,璜體弧背、弧腹外緣出廓鏤雕對稱的變形鳳鳥,弧背上部的鳳鳥短小而簡約,弧腹下部的鳳鳥形體碩大而鏤雕繁縟。璜體器表兩面淺浮雕三聯谷紋。
鏤空式玉璜
本式璜所見的出土物標本不多,典型例證見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器,體扁寬,通體鏤空透雕出左右對稱的幾組相互連貫糾結的龍、蛇、鳥形,再以淺浮雕、細陰刻線對龍、蛇、鳥的軀體細部精細勾勒,兩端、弧背、弧腹以各種動物形體特徵為外緣,構成整器輪廓的不規則形。一面雕有紋飾、一面光素無紋。
層疊式玉璜
本式璜例證見於湖南臨澧縣九里茶場戰國墓出土器,體扁平,弧形,分上下兩層,中間透雕分隔,上部分雕琢成雙首龍形,龍口作圓穿,上吻寬闊前突,橢圓眼,龍角後飄,龍身表層陰刻捲雲紋。下部亦雕琢呈雙首龍形,龍首部透雕,口微張,上吻伸長與上部龍身相連結,下吻短而上卷,龍體表面以細陰刻線刻有捲雲紋、網紋、絞絲紋、羽狀紋等裝飾,兩龍身上下有弦紋輪廓線邊闌。
玉璜玉璜
分段連輟式玉璜
本式璜例證見於河南輝縣固圍村祭祀坑出土器,是目前所見戰國玉璜中形構最為複雜、雕琢最為精細、工藝成就最高的一例。通體由七件玉飾和兩件鎏金銅獸頭分段拼接組成,雙面雕,各部分之間以銅片相互連貫。正中間一件玉飾呈梯形,體表飾簡約龍首紋、雲氣紋,有陰線刻弦紋邊闌,上部雕刻一出廓獸形飾,獸作回首臥伏狀,張口露齒,橢圓形目,臀上翹,垂危上卷,體表飾水滴紋,下部雕一出廓圓鈕。正中間玉飾的左右兩側各對稱拼接三塊玉飾,其中第一塊扇形飾體表陰刻多組簡約龍首紋,第二塊玉飾雕琢成龍首形,龍嘴微張,上吻寬大而前突,下吻短而前端內卷,龍鬚弧形外卷,眉與嘴邊陰刻絞絲紋,第三塊橢圓形玉飾中間鏤空成勾雲紋,體表陰刻雲紋。七件玉飾中,中間五件聯為一體,呈雙龍首璜體狀,最外側兩件橢圓形玉飾各用鎏金銅片與雙首龍璜體相連線。整器形構繁縟奇巧、雕琢精整細膩,珍貴而罕見。
戰漢時期的玉璜
戰漢時期的玉璜戰漢時期的玉璜
長:28.5cm。
在中國古代,玉璜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總稱為“六瑞”,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級別高,份量重,是玉器收藏家的收藏重項,非機緣巧合所不能得,亦是吉祥之瑞器。此玉璜呈窄弧形,兩端稍寬,體扁薄,表面琢鼓釘紋,顆粒飽滿,地子碾琢平整。璜周圍勾勒凹弦紋邊闌,中間打孔,供穿系。該玉璜體型較大,受沁後色澤變深,表面灰皮自然,光氣老到,是一件難得的戰漢玉器精品。

春秋時期

上述幾類是戰國時期玉璜的創新形制,此外春秋時期各種形制的玉璜這一時期仍然繼續流行,常見的大致有以下幾類。
雙首龍式玉璜
發現的戰國時期雙龍首形璜的數量甚豐,表明這一時期此類璜十分流行。例證見於安徽長豐楊公戰國墓出土器,兩端龍首張口露齒,杏仁眼,上吻寬大而前端尖細,下吻窄細,角弧形後豎,頜下有須,頭部五官均有陰刻輪廓線,龍首與軀體間雕刻弧形絞絲紋分隔。龍體表面淺浮雕規則的三聯谷紋,谷紋區外側有弦紋邊闌,兩面紋飾相同。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雙首龍形璜等與上述器形制雷同,僅器表飾有谷紋、捲雲紋、圓穿位置與數量多少略異。此外國家博物館藏龍形璜河北平山七汲村中山王墓出土器,體較長豐楊公戰國器略寬扁,龍眼菱形或橢圓形,器表飾渦紋、蒲紋或捲雲紋,雕琢簡約。
緣出扉牙式玉璜
本式璜的特徵是在璜體外廓切割出多種外凸或內凹的扉牙形狀,形成一類所謂凸凹起伏變幻的裝飾性“花邊”,此類裝飾在戰國以前的玉璜中也有少量出現,多為左右不對稱的裝飾形構,到戰國時期數量劇增,成為璜體外緣裝飾的一種常見形式。典型例證見於國家博物館藏臥蠶紋璜,體扁寬,中間部分弧背,弧腹外緣光平無扉牙,兩端部分的外緣雕琢有方折狀牙脊,器表飾淺浮雕臥蠶紋、谷紋。類似的標本還見於北京延慶出土雙獸首形璜。
紋飾分區式玉璜
戰國時期的此類璜,溯其源出,多系直接從春秋楚地紋飾“分段式”璜承襲或演變而來,亦有藏家據其紋飾分區狀況稱其為“兩段式”、“三段式”璜等。河北平山縣七汲村中山國墓地出土的戰國夔龍紋璜,璜體中部刻有窄細的凹槽將紋飾分為左右對稱的兩部分,本式璜圖式的分區方法、繁縟的不減地浮雕夔龍紋與填襯細陰刻線絞絲紋的工藝技法,與春秋時期楚玉“兩段式”璜的形構紋飾同出一轍,是直接對春秋楚玉璜傳統形制的沿襲。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扁平體玉璜,扁平體略厚,器表紋飾以淺浮雕谷紋雜以雲紋為主,有兩條縱向絞絲弦紋條狀帶將谷紋平均分作三區,中間部分紋飾區的中部填飾有方形細格線紋,弧背、弧腹緣部有彎弧狀絞絲弦紋邊闌,兩側區域均作變體龍首形,外緣微起牙脊,器表谷紋中間飾雲紋、方形細格線紋。曾侯乙墓出土的另一件拼接玉珩,器表紋飾亦有條狀或弧形絞絲弦紋帶隔離均分作三區,與上述三區紋飾璜形構的細微差別在於器表鋪滿繁縟的夔龍紋,整器外緣均有扉牙。
玉璜
陰線刻式玉璜
戰國玉璜中,還有一類雕琢紋飾不使用淺浮雕技法、而僅用陰線刻繪圖式的標本,例證見於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玉璜,體薄而寬扁,器表用雙陰線刻繪流暢捲雲紋,紋飾區外有直線形、彎弧形陰線刻邊闌。器表另一面雕琢獸面紋。
此外,戰國時期還偶見體扁寬、呈半圓形或扇面狀的“傳統型”素麵璜出現,如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器、甘肅寧靜雙峴鄉尤付村出土器等。

社會影響

玉璜從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始一直是女性的象徵,並僅限於個人飾件體現其社會地位的象徵性。步入良渚時期後,琮、璧和鉞開始超越個人飾件的範疇,成為重要的社會權力象徵,標誌社會複雜化進程加速,社會成員的地位、等級和財富分化明顯加劇。當象徵男性權力的琮和璧開始流行,璜作為女性的象徵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表明女性地位已退居於男性之下。
隨著良渚文化的衰落,無論是琮、璧還是璜,統統隨著酋邦社會的解體而消失,表明當時的社會結構又退回到了等級關係比較簡單的狀態。雖然其中一些玉器的形制與工藝後來被中原地區的複雜社會所繼承,但是由於青銅禮器的出現,它們的象徵性和社會意義已經和新石器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了。

相關故事

《閱微草堂筆記》竊玉璜:一南士以文章游公卿間。偶得一漢玉璜,質理瑩白,而血斑徹骨,嘗用以鎮紙。
一日,借寓某公家。方燈下構一文,聞窗隙有聲,忽一手探入。疑為盜,取鐵如意欲擊。見其纖削如春蔥,瑟縮而止。穴紙竊窺,乃一青面羅剎鬼。怖而仆地。比蘇,則此璜已失矣。疑為狐魅幻形,不復追詰。後於市上偶見,詢所從來。輾轉經數主,竟不能得其端緒。久乃知為某公家奴偽作鬼裝所取。董曲江戲曰:“渠知君是惜花御史,故敢露此柔荑。使遇我輩粗材,斷不敢自取斷腕。”余謂此奴偽作鬼裝,一以使不敢攬執,一以使不復追求。又燈下一掌破窗,恐遭捶擊,故偽作女手,使知非盜;且引之窺見惡狀,使知非人,其運意亦周密。蓋此輩為主人執役,即其鈍如椎;至作犯奸科,則奇計環生,如鬼如蜮。大抵皆然,不獨此一人一事也。
一位南方的士人,善長文章,週遊公卿之間。一次,他偶然得到了一個漢代的玉璜,質理瑩白,但是血斑浸徹了玉骨。因是一稀有古物,便用來鎮紙。一天,他偶爾借居於某位大官家中。夜晚,正在燈下構思文章,聞聽窗隙有聲響,忽然伸進來了一隻手。他懷疑是盜賊,拿起鐵如意想打;可是見到這隻手又白又嫩,就象春天的蔥一樣可愛,不忍下手,又縮回鐵如意來。他把窗紙挖開一個小洞,向外偷看,只見窗外站著一個青面羅剎鬼,頓時嚇昏倒地。等他甦醒以後,書案上的玉璜已經不翼而飛了。他懷疑玉璜是狐鬼的幻形,也沒再追查。後來,他在市上偶然又見到了那個血斑玉璜,問賣主是哪裡得到的。問知的情況是已經轉易數主,無從尋出頭緒。又過了很長時間,他才知道當年玉璜丟失的真相,原來是那個大官的家奴偽作鬼裝所竊取。董曲江開玩笑地對南士說:“他知道你是一位惜花御史,捨不得打美女,所以敢伸出一隻白嫩縴手。假設遇到我們這等粗人,他絕不敢去冒斷腕的危險。”我認為這個家奴偽作鬼裝,有兩個明顯的用意:一是使物主不敢當場捉賊,二是讓物主不想事後追究。還有,如果燈下一掌破窗,去取玉璜,必定遭到捶擊,所以要偽作少女縴手,造成不是盜賊的假象;而且,用這種方式引誘他隔窗偷見鬼狀,造成不是人而是鬼的假象。其用心可說是太周密了。這種人為主人做事,遲鈍得像木頭;至於作奸犯科,就能奇計環生,如鬼如蜮,機靈得很。大體都是如此,不僅是這一個人一件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