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和《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15〕16號)精神,加快我市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把握總體要求,確立職屑雅騙祖業教育戰略地位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及全國、全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雅艱危發展。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作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吸引力,為我市實施“五化戰略”、全面趕超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主虹戒棗要目標。到2020年,形成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多元化辦學格局;建成具有溫州大都市區特色和省內領先水平,產教深度融合,中職和高職貫通銜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戀享多棄、繼續教育溝通融合,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人民滿意度高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結構規模更加合理。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規模比例達到45:55左右,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占高等教育一半左右,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培訓規模為學歷教育的1.2倍以上,各級各類非全日製成人高中學歷教育每年不少於5000人,總體教育結構更加合理。到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在12.5萬人左右;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在4.5萬人左右;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和培訓達到200萬人次。
——辦學質量顯著提升。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普遍建立,升學、就業、創業多元立交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課程改革全面深化,雙師型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套用,國際交流合作項目持續實施。到2020年,省等級職校全覆蓋;建成特色鮮明、省內領先、全國知名、國際接軌的品牌職業院校10所;“雙師型”教師比例達85%以上;50%以上的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接受本科教育、專業研究生教育的學生比例逐年遞增。
——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產教深度融合,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空間布局、專業布局與溫州城市發展和產業需求更加匹配。校企深入合作,專業動態調整,面向我市“五一O”產業領域的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升。到2020年,建成適應需求、特色鮮明、效益顯著、引領示範的現代化專業群(鏈)12個,產業大聯盟10個,省級實訓基地60個,省級校企一體化職教集團10個,糠煉霸省級社區教育示範學校20所。
——發展環境更加最佳化。政府統籌、部門協調機制更加完善,市場作用樂紙充分發揮,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對外合作領域顯著擴大。職業教育發展政策優良,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等配套政策逐步建立完善。全社會人才觀念顯著改善,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氛圍更加濃厚。
二、適應社會需求,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三)統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統籌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合理配置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資源,促進職普協調發展。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學生髮展為導向,進一步完善中職布局結構。“十三五”期間,建成省等級職校40所左右,其中中高職一體化學校(含溫州技師學院)5所,普通高中改制成綜合高中7所,其中瑞安市、樂清市各2所,平陽縣、蒼南縣、永嘉縣各1所(詳見附屬檔案)。每所中職學校占地面積一般達100畝以上,校均規模達3000人以上。各縣(市、區)建成1—2所骨幹示範中等職業學校。
(四)加快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做大做強現有高職院校,推進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去籌設校,加快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等現有高職遷擴建及瑞安、樂清、永嘉等經濟發達市或人口大縣高職校區建設,建立向南北兩翼拓展、服務地方、聯動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格局。推進高職院校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達到全省同類院校先進水平。建立高等職業教育重大專項投入機制,加強高職院校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示範實訓基地等項目建設,到2020年建成市級重點專業與示範實訓基地各50個以上。
(五)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建設具有溫州特色的終身教育品牌,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堅持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形成靈活開承設茅放的繼續教育辦學與服務體系。依託職業院校、社區(成人)學校、企業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面向高校畢業生、企業職工、退役士兵、新型農民、進城務工人員和家政服務人員等群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探索建立企業、行業、民辦培訓機構為主導,職業院校參與的“市場化”的社會培訓機制。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整合社會力量、實行購買服務”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式。加強老年教育建設,推進養教結合的老年教育中心建設。
(六)強化職業教育內部貫通銜接。依託市域內外高校,探索系統建立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打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上升通道。鼓勵支持在溫本科院校面向溫州地區擴大本科層次職業技術人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完善“五年一貫制”和“3+2”等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在高職院校設立中職部開展五年貫通培養,推進中高職一體化發展。
(七)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融通發展。開展綜合高中和普職融通試點,建立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生互轉、課程互通、學分互認等制度,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在國中和普通高中適當開設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加快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以“學分銀行”為載體,逐步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學習成果互認銜接。
三、強化內涵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整體質量
(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愛黨愛國、擁有夢想、敬業守信,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完善學校、家庭、社區和企業四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路,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深化大學生“雙百雙進”和“新青年下鄉”活動,鼓勵高職生在基層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傳承溫州人精神,推動企業文化、職業文化、地域文化進校園、入課堂。
(九)加強服務產業發展的專業(群)建設。最佳化專業結構,緊密對接我市“五一O”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和產業集群,建立優勝劣汰、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專業設定機制。巨觀調控職業院校專業點建設,做強主體專業、拓展新興專業、提升傳統專業,推進學校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加強特色品牌專業建設,重點建成數控機械、交通運輸、電子電氣、新能源、鞋革服裝、網路經濟、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生命健康、旅遊時尚、文化創意、公共服務等12個緊密對接產業、特色鮮明、全省領先的現代化專業群(鏈)。加強兼具教學、生產、培訓和鑑定等多種功能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
(十)深化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立足行業發展趨勢,對接高考制度改革,以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本,持續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建立多樣化的選擇性課程體系,突出做中學、做中教,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推進專業與產業、課程設定與崗位需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加強實踐性教學,積極推行專業認知、跟崗體驗、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實踐形式。加強技能訓練,完善面向人人的師生技能競賽活動。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水平。
(十一)突出創新創業教育。主動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常態,全面深化基於溫州人精神的創新創業教育。落實註冊登記、稅費減免、貼息貸款等創業扶持政策,建立創業培訓機制,開發創業共享課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學生勇於創業的新局面。全面實行彈性學制,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業,深化學生創業支持。加強創新創業項目孵化,重點扶持網路創業實踐,推進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聯動開展技術技能創新,切實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十二)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積極發展“網際網路+職業教育”模式,依託溫州城市大學,建設職成教一體、校企一體、城鄉一體的“溫州大職教雲服務平台”。加快推進數位化校園建設,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數位化示範學校。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雲實訓”的開發與套用。加強職業教育微課和慕課建設、使用和管理,逐步實現所有專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十三)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動與溫州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重點推進職業院校、企業與東協國家、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開展合作辦學,輸出師資培訓和設備產品等。大力引進德國等職業教育已開發國家地區先進理念、成功模式和優質資源,支持職業院校赴國(境)外洽談合作項目,組織教師赴國(境)外進修培訓,與國外高水平職業院校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
四、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
(十四)強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充分發揮政府在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平台等方面作用,鼓勵支持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建設依託職業院校、整合行業企業資源、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校企共同體,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有機融合。推進行業重點企業全面參與職業教育教學過程,與職業院校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培育教師隊伍、開發課程教材等。企業要依法建立職工職業培訓和教育制度,承擔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任務,提供實習條件,並支付相應的實習報酬。加強行業指導能力建設,通過授權委託、購買服務等方式,把適宜承擔的職責交給行業組織。成立以行業組織為主導,政府部門、職業院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產業大聯盟,主要承擔開展產教對話、推進校企合作、發布行業人才需求報告等職責。
(十五)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由教育、經信、財政、人力社保、國資部門聯合制定《關於職業院校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的實施辦法》,引導支持職業院校引入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按照“公私合營、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原則,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探索通過土地、校舍、設備等要素低租金或零租金的方式將公辦職業院校的某些專業或系部交由行業、企業舉辦;支持職業院校和企業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建公共實訓基地;支持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託管理。
(十六)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建立政府引導、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招生與招工方案,落實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校企雙主體育人責任、校企雙導師制度。建立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師聘任、管理與培養,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彈性學制或學分制等。當地財政部門安排一定的項目經費用於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十七)深化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允許學校根據教學需要,聘任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兼職擔任專業課或實習指導教學任務,並按專兼職教師總數的30%左右比例予以落實,所需經費列入部門預算。完善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引進制度,放寬年齡、學歷等有關條件,鼓勵支持行業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從教。完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支持教師在完成全日制教學工作外受聘行業、企業以及承擔社會培訓任務,其勞動報酬不計入績效工資。建立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實施其他專業技術職稱系列與職業教育教師職稱系列的互通互認。
(十八)建立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健全“依法治校、自主辦學、民主管理”的學校運行機制,在專業設定和調整、人事制度改革、教師評價和聘任、收入分配等方面,給予職業院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積極探索職業院校管辦評分離改革。職業院校要依法制定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學校、行業、企業、社區共同參與的學校理事會。建立職業院校辦學績效發展性評價制度,激發職業院校辦學積極性,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五、加強組織領導,提升職業教育保障水平
(十九)落實政府職責。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成立由發改、經信、教育、財政、人力社保、審計、國資等部門參加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政策措施的統籌管理,探索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難點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完善督導評估辦法,加強對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履行發展職業教育職責的督導,加強對職業院校辦學情況及有關項目績效評估,督導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並作為被督導評估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積極引入、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獨立評估。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
(二十)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制定並落實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和公用經費標準。從2016年起,全市直屬公辦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達到省定本科院校基準水平。全面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15〕16號)中“到2018年,公辦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達到普通高中1.5倍以上”的規定。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社區教育經費和成人“雙證制”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市、縣財政年度預算。
(二十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全面升級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到2020年全部達到現代化標準,加快推進濱海職教中心、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等11所中職學校新建、遷擴建工程。重點實施現代職業教育“十百千萬”工程,即建設10所示範引領的品牌職業院校,建設100個內涵豐富、輻射能力強的骨幹專業點,培育1000名產學研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培養10萬名以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教育培養能力和質量雙提升。
(二十二)營造良好環境。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宣傳力度,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加快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建立完善職業教育表彰獎勵制度。將每年5月份設立為全市職業教育宣傳活動月,促進全社會了解、參與和尊重職業教育,共育共享職業教育發展成果。
附屬檔案:“十三五”期間溫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校網布局一覽表
溫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7日
二、適應社會需求,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三)統籌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統籌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合理配置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資源,促進職普協調發展。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學生髮展為導向,進一步完善中職布局結構。“十三五”期間,建成省等級職校40所左右,其中中高職一體化學校(含溫州技師學院)5所,普通高中改制成綜合高中7所,其中瑞安市、樂清市各2所,平陽縣、蒼南縣、永嘉縣各1所(詳見附屬檔案)。每所中職學校占地面積一般達100畝以上,校均規模達3000人以上。各縣(市、區)建成1—2所骨幹示範中等職業學校。
(四)加快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做大做強現有高職院校,推進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去籌設校,加快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等現有高職遷擴建及瑞安、樂清、永嘉等經濟發達市或人口大縣高職校區建設,建立向南北兩翼拓展、服務地方、聯動發展的高等職業教育格局。推進高職院校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達到全省同類院校先進水平。建立高等職業教育重大專項投入機制,加強高職院校重點專業、特色專業、示範實訓基地等項目建設,到2020年建成市級重點專業與示範實訓基地各50個以上。
(五)積極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建設具有溫州特色的終身教育品牌,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堅持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形成靈活開放的繼續教育辦學與服務體系。依託職業院校、社區(成人)學校、企業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面向高校畢業生、企業職工、退役士兵、新型農民、進城務工人員和家政服務人員等群體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再就業培訓和創業培訓。探索建立企業、行業、民辦培訓機構為主導,職業院校參與的“市場化”的社會培訓機制。完善“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整合社會力量、實行購買服務”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式。加強老年教育建設,推進養教結合的老年教育中心建設。
(六)強化職業教育內部貫通銜接。依託市域內外高校,探索系統建立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打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上升通道。鼓勵支持在溫本科院校面向溫州地區擴大本科層次職業技術人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完善“五年一貫制”和“3+2”等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在高職院校設立中職部開展五年貫通培養,推進中高職一體化發展。
(七)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融通發展。開展綜合高中和普職融通試點,建立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學生互轉、課程互通、學分互認等制度,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在國中和普通高中適當開設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加快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進一步拓寬社會成員終身學習通道,以“學分銀行”為載體,逐步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學習成果互認銜接。
三、強化內涵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整體質量
(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教育,把學生培養成愛黨愛國、擁有夢想、敬業守信,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完善學校、家庭、社區和企業四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路,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深化大學生“雙百雙進”和“新青年下鄉”活動,鼓勵高職生在基層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傳承溫州人精神,推動企業文化、職業文化、地域文化進校園、入課堂。
(九)加強服務產業發展的專業(群)建設。最佳化專業結構,緊密對接我市“五一O”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和產業集群,建立優勝劣汰、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的專業設定機制。巨觀調控職業院校專業點建設,做強主體專業、拓展新興專業、提升傳統專業,推進學校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加強特色品牌專業建設,重點建成數控機械、交通運輸、電子電氣、新能源、鞋革服裝、網路經濟、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生命健康、旅遊時尚、文化創意、公共服務等12個緊密對接產業、特色鮮明、全省領先的現代化專業群(鏈)。加強兼具教學、生產、培訓和鑑定等多種功能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
(十)深化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立足行業發展趨勢,對接高考制度改革,以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本,持續深化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建立多樣化的選擇性課程體系,突出做中學、做中教,強化教育教學實踐性和職業性,推進專業與產業、課程設定與崗位需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深度對接。加強文化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加強實踐性教學,積極推行專業認知、跟崗體驗、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實踐形式。加強技能訓練,完善面向人人的師生技能競賽活動。全面開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水平。
(十一)突出創新創業教育。主動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常態,全面深化基於溫州人精神的創新創業教育。落實註冊登記、稅費減免、貼息貸款等創業扶持政策,建立創業培訓機制,開發創業共享課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學生勇於創業的新局面。全面實行彈性學制,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業,深化學生創業支持。加強創新創業項目孵化,重點扶持網路創業實踐,推進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聯動開展技術技能創新,切實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十二)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積極發展“網際網路+職業教育”模式,依託溫州城市大學,建設職成教一體、校企一體、城鄉一體的“溫州大職教雲服務平台”。加快推進數位化校園建設,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數位化示範學校。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雲實訓”的開發與套用。加強職業教育微課和慕課建設、使用和管理,逐步實現所有專業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十三)加強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動與溫州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配套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模式,重點推進職業院校、企業與東協國家、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開展合作辦學,輸出師資培訓和設備產品等。大力引進德國等職業教育已開發國家地區先進理念、成功模式和優質資源,支持職業院校赴國(境)外洽談合作項目,組織教師赴國(境)外進修培訓,與國外高水平職業院校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
四、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
(十四)強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充分發揮政府在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平台等方面作用,鼓勵支持行業和企業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建設依託職業院校、整合行業企業資源、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校企共同體,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有機融合。推進行業重點企業全面參與職業教育教學過程,與職業院校共同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培育教師隊伍、開發課程教材等。企業要依法建立職工職業培訓和教育制度,承擔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任務,提供實習條件,並支付相應的實習報酬。加強行業指導能力建設,通過授權委託、購買服務等方式,把適宜承擔的職責交給行業組織。成立以行業組織為主導,政府部門、職業院校、企業、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產業大聯盟,主要承擔開展產教對話、推進校企合作、發布行業人才需求報告等職責。
(十五)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由教育、經信、財政、人力社保、國資部門聯合制定《關於職業院校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的實施辦法》,引導支持職業院校引入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按照“公私合營、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原則,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探索通過土地、校舍、設備等要素低租金或零租金的方式將公辦職業院校的某些專業或系部交由行業、企業舉辦;支持職業院校和企業以股份制的形式共建公共實訓基地;支持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託管理。
(十六)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建立政府引導、校企雙主體育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招生與招工方案,落實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校企雙主體育人責任、校企雙導師制度。建立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師聘任、管理與培養,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彈性學制或學分制等。當地財政部門安排一定的項目經費用於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十七)深化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允許學校根據教學需要,聘任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兼職擔任專業課或實習指導教學任務,並按專兼職教師總數的30%左右比例予以落實,所需經費列入部門預算。完善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引進制度,放寬年齡、學歷等有關條件,鼓勵支持行業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到職業院校從教。完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支持教師在完成全日制教學工作外受聘行業、企業以及承擔社會培訓任務,其勞動報酬不計入績效工資。建立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實施其他專業技術職稱系列與職業教育教師職稱系列的互通互認。
(十八)建立現代職業學校制度。健全“依法治校、自主辦學、民主管理”的學校運行機制,在專業設定和調整、人事制度改革、教師評價和聘任、收入分配等方面,給予職業院校充分的辦學自主權,積極探索職業院校管辦評分離改革。職業院校要依法制定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能力。建立學校、行業、企業、社區共同參與的學校理事會。建立職業院校辦學績效發展性評價制度,激發職業院校辦學積極性,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五、加強組織領導,提升職業教育保障水平
(十九)落實政府職責。各級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成立由發改、經信、教育、財政、人力社保、審計、國資等部門參加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職業教育發展規劃、資源配置、政策措施的統籌管理,探索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的難點問題。教育督導部門要完善督導評估辦法,加強對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履行發展職業教育職責的督導,加強對職業院校辦學情況及有關項目績效評估,督導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並作為被督導評估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積極引入、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獨立評估。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
(二十)完善經費投入機制。制定並落實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和公用經費標準。從2016年起,全市直屬公辦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達到省定本科院校基準水平。全面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15〕16號)中“到2018年,公辦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達到普通高中1.5倍以上”的規定。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社區教育經費和成人“雙證制”教育培訓經費列入市、縣財政年度預算。
(二十一)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全面升級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到2020年全部達到現代化標準,加快推進濱海職教中心、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等11所中職學校新建、遷擴建工程。重點實施現代職業教育“十百千萬”工程,即建設10所示範引領的品牌職業院校,建設100個內涵豐富、輻射能力強的骨幹專業點,培育1000名產學研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培養10萬名以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教育培養能力和質量雙提升。
(二十二)營造良好環境。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職業教育宣傳力度,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加快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建立完善職業教育表彰獎勵制度。將每年5月份設立為全市職業教育宣傳活動月,促進全社會了解、參與和尊重職業教育,共育共享職業教育發展成果。
附屬檔案:“十三五”期間溫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校網布局一覽表
溫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