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理論

溝通理論又譯通訊理論。西方政治學流派之一。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卡爾·多伊奇(K·Deutsch)創立。目的是用控制論的原理去解釋社會的政治現象。溝通理論的核心是政治系統如何對付環境的壓力,溝通對於人控制環境是至關重要的。這是溝通理論對政治研究的主要貢獻。溝通理論認為,政治系統始終處於信息的包圍之中,溝通是指政治系統(主要指政府)接收信息,並對信息作出反應的能力,包括翻譯、分析、運用和儲存信息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溝通理論
  • 別名:通訊理論
  • 所屬流派:西方政治學
一個政治系統能否進行有效的決策,取決於它是否能夠迅速、準確地接收、處理和運用有關的信息,取決於它的信息溝通體系的有效性。政治系統的信息溝通體系的有效性主要從六個方面來考察:(一)在信息溝通過程中,信息“負荷”(政治系統所處的環境變化)的大小。(二)“時滯”(政治系統從接收信息到做出反應之間的時間)長短。時滯越大,系統的效能越低,越不能應付環境的壓力。(三)信息“失真”(信息內容在處理過程中的改變)的程度。一個系統失真太多,系統便會發生混亂,從而不能適應環境的壓力。(四)“變易”(政治系統對環境所作的反應)充足與否。(五)“反饋”是否靈敏。(六)“領先”(對環境未來變化的預測)能力的高低。溝通理論在西方政治學研究的不少領域得到了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