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詞三大家

清詞三大家

清詞三大家指:納蘭性德朱彝尊陳維崧

基本介紹

簡介,納蘭性德,人物簡介,填詞成就及後代評價,作品精選,朱彝尊,個人簡介,雅賺與美貶,無核枇杷與蒸豬腳,與妻妹產生過感情,主要作品,陳維崧,個人簡介,個人作品,詩文評價,陳維崧詞選,

簡介

納蘭性德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或被稱為“康熙詞壇三鼎足”,由於後代學者多認為康熙詞壇為清代詞壇最盛期,因此也常將“康熙詞壇三鼎足”稱為“清詞三大家”。納蘭性德詞還與項廷紀蔣春霖二人的詞被譚獻並稱為“清代三大詞人之詞”。(譚獻《復堂詞話》)

納蘭性德

人物簡介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明珠長子,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二次過目即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參加會試,中式,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因此未能成為進士。爾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納蘭成德在編校《經解》過程中,得到了徐乾學、朱彝尊、嚴繩孫、顧湄陸元輔的悉心指導和大量幫助。他寫的《經解序》有許多是在師友們講授指點下完成的。納蘭成德也不否認這一點,他在《經解總序》已經說明這部書是“與同志雕版行世”而成的。也就在這個時候,成德將其藏書室“花間草堂”改葺為“通志堂”,又冠為《經解》之名。所謂“通志”者, “志趣相通”也。即有徐乾學在《經解序》中所說的“同志群相助成”和納蘭成德在《經解序》中所說的“與同志雕版行世”之義。他又把搜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織》, 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帝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納蘭性德十七歲時娶妻盧氏。少年夫妻無限恩愛,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盧氏於婚後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淒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後又續娶關氏,並有側室顏氏。
詞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前程無量。但是官場的爾虞我詐與詞人的真性情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伴君如伴虎”的憂慮感更是使詞人產生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他於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病時,康熙曾派員探望並送御藥,聞亡故之訊,為之挽惜。納蘭性德的業師徐乾學為其撰寫墓志銘、神道碑。納蘭性德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塋,帶著無限的愛與永遠十九歲的嬌妻盧氏于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遠。他的《飲水詞》在他去世之後受到了持續至今的歡迎,代表了清代婉約詞的最高水平,並可與宋代婉約名家相媲美。

填詞成就及後代評價

作為詞壇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 《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康熙時代乃至清代詞壇的傑出代表之一。譚獻評價納蘭性德的《蝶戀花》四首深得馮延巳、歐陽修、陳子龍小令之妙:“勢縱語咽,淒澹無聊,延巳(馮延巳)、六一(歐陽修)而後,僅見湘真(陳子龍)。”施蟄存曾在《花間詞新編》中輯錄宋代和清代“花間”風格婉約詞清詞人中以納蘭性德入選最多,詞後附按語曰:“容若情真性厚,小詞聲色窈麗,哀樂無端,非晏歐所能限,況方回乎?篇什既富,珠玉火昆耀,亦不當屈居李重光謂為唐五代來一大家,可以無忝。雲間詞派,方當消歇之時,忽有滿清華胄,遠紹弓裘,陳臥子地下有知,亦當蹙額。”亦將納蘭性德(容若)與李煜(李重光)、賀鑄(方回)、陳子龍(陳臥子)等婉約名家相提並論。
王國維對納蘭詞真切自然的特點極為讚賞,贊曰:“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但是這句話常被後人有意無意地斷章取義為“納蘭詞成就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實際上王國維所稱譽的是納蘭詞的清新自然風格是詞人中少見的,而非認為其詞成就為“北宋以來第一”,事實上王國維認為自己的詞是歐陽修以來最好的(實際上當然完全不是);另外納蘭性德出生於北京,並無“初入中原”這一事實,納蘭性德出生後就接受純正的漢文化教育,這為他之後輕鬆中進士以及填詞打下了至關重要的基礎,所謂“未染漢人風氣”也只是王國維的片面之詞。王國維的評價影響很大,必須加以辨別,避免斷章取義,更勿挾此偏見以自重,以免貽笑方家。

作品精選

蝶戀花 肆首 
納蘭性德作品納蘭性德作品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
眼底風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菸絲遮別路,垂楊那是相思樹!
惆悵玉顏成間阻,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
斷帶依然留乞句,斑騅一系無尋處。
--------------------------------------------------------------------------------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明日客程還幾許?
沾衣況是新寒雨。
--------------------------------------------------------------------------------
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
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
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
【《篋中詞》一】譚獻曰:“勢縱語咽,淒澹無聊,延巳、六一而後,僅見湘真。”
夢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薩蠻
隔花才歇簾纖雨,一聲彈指渾無語。梁燕自雙歸,長條脈脈垂。
小屏山色遠,妝薄鉛華淺。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相見歡
落花如夢淒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閒教玉籠鸚鵡念郎詩。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朱彝尊

個人簡介

清朝文學家朱彝尊(1629-1709),詩人、詞人、學者。字錫鬯,號竹垞,晚稱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明崇禎二年(1629)八月二十一日(10月7日)生。“少而聰慧絕人”,“書過眼復誦,不遺一字”。少年時肆力於古文,博覽群書。雖家境貧寒,常常斷炊,但他依然安坐書房讀書。每每他客游南北時,一見到廢墟冢墓之文、祠堂佛剎之記,無不搜剔考證。由於他治學嚴謹,根底紮實,終成一代大學者。康熙十八年(1679),五十歲時,以布衣身份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入選,任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參與修撰《明史》。曾出典江南省試。後因疾未及畢其事而罷歸。朱彝尊博通經史,能詩詞古文,詞推崇姜蘷,為浙西詞派的創始人。與山東桓台縣王士禎同為詩壇領袖,合稱為“南朱北王”。著述甚豐,著有《經義考》、《日下舊聞》、《曝書亭集》等,編有《明詩綜》、《詞綜》等。(參考《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九《文苑》)
其醫著有《食憲鴻秘》三卷,系食物本草之類,現有刊本行世。 先世江蘇吳江人,明景泰四年遷於浙江嘉興府秀水縣,遂為秀水人。清順治六年,彝尊挈家移居嘉興梅會裡(今浙江嘉興市秀洲區王店鎮),其故宅今為王店曝書亭公園。
彝尊選輯唐、五代、宋以來下逮元張翥諸家詞為《詞綜》,以開浙西詞派,而其淵源所自,蓋出於曹溶(嘉興人)。嘗稱:“余壯日從先生(謂曹溶)南遊嶺表,西北至雲中,酒闌登池,往往以小令慢詞,更迭唱和。有井水處,輒為銀箏、檀板所歌。念倚聲雖小道,當其為之,必崇爾雅,斥淫哇,極其能事,則亦以宣昭六義,鼓吹元音。往者明三百禩,詞學失傳,先生搜輯遺集,余曾表而出之。數十年來,浙西填詞者,家白石而戶玉田,舂容大雅,風氣之變,實由於此。”(《靜志居詩話》)於此,亦足略窺其宗旨,及其影響所及。其《曝書亭詞》,自定為《江湖載酒集》、《靜志居琴趣》、《茶煙閣體物集》、《蕃錦集》等四種,有李富孫注本。朱孝臧題云:“江湖老,載酒一年年。體素微妨耽綺語,貪多寧獨是詩篇?宗派浙河先。”(《強村語業》卷三)浙派詞以醇雅為宗,其流弊每致意旨枯寂,視湖海樓一派之叫囂獷悍,厥失維均,而創始者不任其咎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月十三日(11月14日)卒,年八十一。

雅賺與美貶

朱彝尊好書成癖,酷愛藏書。康熙二十年(1681),他任江南鄉試副考官時,曾遍訪街巷坊肆、藏書名家。他聽說江蘇常熟縣人、著名藏書家錢曾錢謙益的族孫)剛剛寫完《讀書敏求記》,其中著錄有不少錢家深藏的孤本秘籍,許多學者、藏書家都想一睹為快,朱彝尊不禁為之心動。但錢曾在家則把書鎖在書篋中,出則隨身攜帶,秘不示人。朱彝尊在耐心地等待著機會。有一天晚上,江南布政使龔某遍召當地諸名士,在南京秦淮河上遊玩,錢曾也應邀出席了。席間,朱彝尊偷偷地以黃金翠裘賄賂錢曾的書童,讓他取出《讀書敏求記》,然後叫待命於秘室的十多個抄書生連夜抄寫該書,再把原書偷偷放回錢曾的書篋。當時所抄錄的,還有一本《絕妙好詞》。等到《絕妙好詞》刻印完後,朱彝尊才把這事告訴錢曾,錢曾氣得個半死。考慮到《讀書敏求記》幸好還沒有刻錄,錢曾要朱彝尊保證不將此書外傳,朱彝尊答應了。當時人們覺得朱彝尊愛書之情深切,於是把這事謔稱為“雅賺”。以後幾經曲折,世間始有該書傳本。
康熙二十二年,朱彝尊在京師入直南書房,借編輯《瀛洲錄古道》之機,他帶著一個善於楷書的小史王綸為他抄書,遇到四方進經史館之書,隨時抄錄。史館掌院牛鈕上疏奏劾他泄漏史館秘密,朱彝尊被降了一級,但他並不因此後悔。時人把這事叫做“美貶”。
朱彝尊六十四歲時辭職歸家,專事著述。家無恆產,只有藏書三十櫝共八萬卷,自感已經老了,不能遍讀了,而作書櫝銘:“奪儂七品官,寫我萬卷書。或默或語,孰智孰愚?”且在每本書的首頁上印上一枚印章,一面刻他頭戴斗笠的小像(朱文),一面鐫十二字,曰“購此書,頗不易,願子孫,勿輕棄。”(白文)

無核枇杷與蒸豬腳

朱彝尊與某道士交往較多,道觀中有二株枇杷樹,等到枇杷成熟時,道士都要送一點給朱彝尊吃。可這些枇杷都無核,朱問道士這是什麼緣故。道士謊稱這是仙種,朱彝尊不相信。這名道士素來善吃,尤其喜愛蒸豬腳。有一天,朱彝尊把道士邀請到家裡,叫僕人去買一隻豬腳回來,故意叫道士看到此事。可沒過多久,蒸豬腳就端出來了,融熟甘美,道士飽餐了一頓。道士邊吃邊問朱彝尊蒸豬腳速化之法。朱彝尊說:“這裡面的確有小術,但我想換你的枇杷仙種。”道士立即說:“這沒有別的,就是在枇杷樹剛開花時摘去花心的一根須。”朱彝尊這才說:“其實我的蒸豬腳,是昨夜烹製好的。”兩人相與拍掌大笑。

與妻妹產生過感情

朱彝尊的《曝書亭集》中有《風懷》詩二首韻,是他在走上仕途之前為其妻妹所作的,他曾經與妻妹產生過感情。他的妻妹,姓馮,名壽常,字靜志,這在《風懷》詩體現為“巧笑原名壽,妍娥合號嫦”,分嵌其名,極為明顯。妻妹世居嘉興縣碧漪坊,與朱家相近,正如他的《風懷》詩中所說的“居連朱雀巷,里是碧雞坊”。朱彝尊小時候曾在馮某家裡讀私塾,十七歲時做了馮某家的上門女婿,他與比自己小七歲的妻妹感情更加深厚。而馮某家人時時提防,他們終究沒有乾出什麼事來。直到妻妹嫁人後,兩人始通殷勤。雖然海陵夫人知道了這事,但也他們倆也沒有收斂。這見之於他的《風懷》詩:“乍執纖縴手,深回寸寸腸。背人來冉冉,廣坐走佯佯。齧臂盟言履,搖情漏刻長。梅陰雖結子,瓜字尚含瓤。”及《記事》詞:“枕上聞商略,記全家看燈元夜,小樓簾幕,暗裡橫梯聽點屐,知是潛回香閣,險把個玉清追著。徑仄春衣風漸逼,惹釵橫翠鳳都驚落。三里霧,旋迷卻,星橋路返填河鵲。算天孫經年已嫁,夜情難度,走近合歡床上坐。誰料香含紅萼,又兩暑三霜分索。綠葉清陰看總好,也不須頻悔當時錯。且莫負,曉雲約。”
朱彝尊平日常常矯傳夫人之命而把妻妹請去。有一天他們又約會了,想等夫人睡著後才作深談。朱彝尊夫人雖然聽到了一點,但還是先睡下了。第二天早上剛起床,她就叫家裡的老女僕送走了妻妹。朱彝尊有詞云:“仲冬二七,算良期須果,若再沉吟甚時可?況熏爐漸冷,牕燭都灰,難道又各自抱衾閒坐?銀灣橋已就,冉冉行雲,明月懷中半宵墮。歸去忒匆匆,軟語丁寧,第一怕襪羅塵涴,料訊息青鸞定應知。也莫說今番,不曾真箇。”數年後,妻妹終因朱彝尊而死,《風懷》中所謂“定苦遭謠諑,憑誰解迭逿。榽先為檀斫,李果代桃僵”,即指此事。

主要作品

朱彝尊《靜志居琴趣詞》一卷,都是為《風懷》詩作的註腳。再細心推求《風懷》全詩,不難看出他倆的關係來。清朝時,江蘇太倉縣某姓家藏有金簪一枝,上刻“壽常”二字,朱彝尊的《洞仙歌》詞中說:“金簪三寸短,留結殷勤,鑄就偏名有誰認”,也可旁證上面所說的應該是事實,而不胡亂猜疑。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乾,青娥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衾各自寒。
高陽台
吳江葉元禮,少日過流虹橋,有女子在樓上,見而慕之,竟至病死。氣方絕,適元禮復過其門,女之母以女臨終之言告葉,葉入哭,女目始瞑。友人為作傳,余記以詞。
橋影流虹,湖光映雪,翠簾不捲春深。 一寸橫波,斷腸人在樓陰。 遊絲不系羊車住,倩何人傳語青禽?最難禁,倚遍雕闌,夢遍羅衾。 重來已是朝雲散,悵明珠佩冷,紫玉煙沉。前度桃花,依然開滿江潯。鐘情怕到相思路,盼長堤草盡紅心。動愁吟,碧落黃泉,兩處難尋。

陳維崧

個人簡介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後卒於任所。
陳維崧出生於講究氣節的文學世家,祖父陳於廷是明末東林黨的中堅人物,父親陳貞慧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反對“閹黨”,曾受迫害,明亡後出家為僧。陳維崧少時作文敏捷,詞采瑰瑋,吳偉業曾譽之為“江左三鳳凰”之一(吳偉業言:“江左三鳳凰,陽羨有陳生,雲間有彭郎,松陵吳兆騫,才若雲錦翔。”)。明亡(1644)時,陳維崧才20歲。入清後雖補為諸生,但長期無法中舉人,因此無法得到官職,身世飄零,游食四方,接觸社會面較廣。又因早有文名,一時名流如吳偉業、冒襄龔鼎孳姜宸英、王士禛、邵長蘅彭孫遹等,都與他交往,其中與朱彝尊尤其接近,兩人在京師時切磋詞學,併合刊過《朱陳村詞》。清初詞壇,陳、朱並列,陳為“陽羨派”詞領袖。

個人作品

陳維崧的詞,數量很多。現存《湖海樓詞》尚有1600多首,補遺200多首,總集1800首以上。風格豪邁奔放,接近宋代的蘇、辛派。蔣景祁《陳檢討詞鈔序》說:“讀先生之詞者,以為蘇、辛可,以為周、秦可,以為溫、韋可,以為《左》、《國》、《史》、《漢》、唐、宋諸家之文亦可。……取裁非一體,造就非一詣,豪情艷趍,觸緒紛起,而要皆含咀醞釀而後出。”雖嫌誇張,但陳維崧以豪放為主,兼有清真嫻雅之作,是為事實。更難得的是陳維崧各體詞都寫得很出色。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國初詞家,斷以迦陵為巨擘。”“迦陵詞氣魄絕大,骨力絕遒,填詞之富,古今無兩”,《湖海樓詞》最為可貴的,是能注意反映社會現實,如〔賀新郎〕《縴夫詞》,寫清兵徵發10萬民夫替戰船拉縴,“列郡風馳雨驟“,使得“閭左騷然雞狗“,還寫到一民夫與“草間病婦“的“臨歧訣絕“,情狀悽慘。〔南鄉子〕《江南雜詠》揭露官府對勞苦人民敲骨吸髓的罪惡:“戶派門攤”,使賣屋納稅的農民“獨宿牛車滴秋雨”,而官吏的兇惡卻“如鬼”。此外多寫自己的懷才不遇及國家興亡之感,如〔點絳唇〕《夜宿臨洺驛》、〔醉落魄〕《詠鷹》、〔夜遊宮〕《秋懷四首》、〔夏初臨〕《本意》、〔沁園春〕《贈別芝麓先生,即用其題〈烏絲詞〉韻》等,傷時感物,豪放蒼涼。〔沁園春〕《題徐渭文〈鐘山梅花圖〉同雲臣、南耕、京少賦》詞,則把歷史故實、眼前新事、畫面景色,作者胸臆全都攝納詞中,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為:“情詞兼勝,骨韻都高,幾合蘇、辛、周、姜為一手。”這說明陳維崧能將不同風格冶於一爐,而能抒寫自如。此外,〔念奴嬌〕《讀屈翁山詩有作》,雄奇壯闊,兼富情趣,〔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信手拈來,口語入詞;也顯示出他能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的特點。〔望江南〕、〔南鄉子〕等組詞,以清新筆調,寫江南、河南的風光和社會生活;〔蝶戀花〕《六月詞》寫農民入城的情態;〔賀新郎〕《贈蘇崑生》寫藝人的遭遇,這些詞又顯示出陳維崧詞題材廣闊的特點。陳維崧詞的缺點是有時傾瀉過甚,一發無餘,便缺余蘊。稍嫌輕率。

詩文評價

陳維崧亦能詩,其詩早年學習陳子龍,入清之後陳子龍殉國,轉而學習吳偉業,也有一定成就,但成就不如其詞與駢體文。他的駢體文,在清初亦是一大家,代表作品有《銅雀瓦賦》等。毛先舒為其賦作序,評為:“具龍跳虎臥之奇”,“得歌行頓挫之致”;毛際可作序,評為“言情則歌泣忽生,敘事則本末皆見。至於路盡思窮,忽開一境,如鑿山,如墜壑……”。《與芝麓先生書》、《余鴻客金陵詠古詩序》、《蒼梧詞序》等,都寫得跌宕悱惻,有很強的感染力。
著作有《湖海樓詩文詞全集》54卷,其中詞占30卷。

陳維崧詞選

虞美人 無聊
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
倚樓極目添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
醉落魄 詠鷹
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
【《白雨齋詞話》卷三】陳廷焯曰:“聲色俱厲,較杜陵‘安得爾輩開其群,驅出六合梟鸞分’之句,更為激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