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區

秀洲區

秀洲區,是浙江省嘉興市轄區,位於浙江省杭嘉湖平原,東鄰上海,西靠杭州,南瀕杭州灣,北接蘇州,是上海經濟區的黃金腹地,也是浦東開發區的理想延伸地。

截至2018年05月,秀洲區總面積547.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9.6萬,下轄5個鎮、4個街道。

秀洲區其前身即嘉興縣,始建於春秋時期,是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之一。所在地嘉興南湖既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又是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2017年,秀洲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3億元,增長8.2%;區級公共預算總收入48.5億元;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12億元、增長17.5%;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5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32元,分別增長8.6%和8.5%;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實現252億元,增長17.2%。2019年1月9日,憑藉秀洲農民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秀洲區
  • 外文名稱:Xiuzhou
  • 別名:嘉興縣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新城街道、高照街道、嘉北街道
  • 政府駐地:吳越路303號
  • 電話區號:0573
  • 郵政區碼:314000
  • 地理位置:浙江省嘉興市
  • 面積:547.7平方公里
  • 人口:39.6萬(戶籍人口)
  • 方言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嘉興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小蓬萊、長虹橋、一宿庵
  • 火車站嘉興站嘉興南站
  • 車牌代碼:浙F
  • 行政代碼:330411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氣候,地勢,地質,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風俗民情,踏白舟,風俗習慣,風景名勝,獲得榮譽,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秀洲區河道秀洲區河道
夏朝,少康的庶子無餘建立越國,建都會稽;傳商末周太王欲立幼子季歷,長子太伯與弟仲雍避地江南,自稱句吳,成為當地君長。秀洲屬吳越之地。
西周,武王封仲雍的後裔周章為吳伯,仍為吳越之境。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見於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當時為長水,又稱檇李,檇李為吳越戰地。(《吳地記》、《嘉禾記》說周敬王六年或十年 [公元前514或前510年] 置長水縣)。《左傳》和《史記》均記述了吳越兩國爭霸,戰於檇李。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卒,吳王闔閭乘機興兵伐越,敗於檇李,負傷致死。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吳軍大敗越師於夫椒,越降為吳屬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在公元前482年敗吳,殺其太子,吳請求媾和。嘉興處於吳越交界,錯落其間,屢經征戰。檇李《公羊傳》作“醉李”,《漢書作“就李”》。古人說“地因果名”,系因當地有果樹檇李得名。
戰國,公元前473年越國再一次進攻吳國,越滅吳。到公元前306年越國被楚國兼併“盡取故吳地至浙江”,此地劃入楚境。
秦朝,始皇帝(贏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置由拳縣,隸屬會稽郡(郡即原吳越地)。《漢書?地理志》記會稽郡縣二十六,有由拳縣名。《水經?沔水注》載:“由拳縣秦時長水縣也。……秦始皇惡其勢王,令囚徒十餘萬人掘污其土,表以惡名,改曰囚卷,亦曰由拳也。”《太平寰宇記》也記載了由拳之名的來歷,是秦始皇使囚犯掘土,囚倦並逃,因號囚倦,後訛為由拳。相傳由拳縣治所在地在今城區之南,但遺址至今仍無確考。秀洲地域屬由拳縣。
漢朝,嘉興仍沿稱由拳縣,屬會稽郡。東漢順帝永建四年(129年)原會稽郡一分為二,浙東仍稱會稽郡,浙西稱吳郡。由拳縣隸屬吳郡。至西漢,嘉興經濟還處於落後狀態。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江南卑隰,人多夭死,地廣人稀,生活依靠稻米魚羹,種稻用火耕水耨法。
三國,吳國雄踞江東,析由拳縣南境、海鹽縣西南境置鹽官縣。吳大帝孫權黃龍三年(231年)“由拳野稻自生”,被認為是祥瑞,改由拳縣為禾興縣。次年改年號為嘉禾。赤烏五年(242年)孫權立太子和,為避諱,改禾興為嘉興縣。嘉興之名由此始,距今已1740年。三國時禾興、嘉興均屬吳郡。三國孫吳固守江東,為了加強防禦,命令各郡縣修城郭,起譙樓,掘深池大塹。嘉興子城就是黃龍年間築的。
晉朝,全國統一後,嘉興仍屬吳郡。西晉建武元年(304年)派高史君為監屯校尉,領兵三千屯田於嘉興,“歲稔豐年,公儲有餘。”東晉在江南立國後,嘉興得到進一步開發。
南北朝,宋、齊、梁、陳時嘉興仍屬吳郡。沈約《宋書》說:“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飢”。說明嘉興已是富饒的地區。
隋朝,統一後文帝開皇九年(598年)嘉興縣併入吳縣,先後屬蘇州、杭州(又有吳州、吳郡、錢塘郡之稱)。作為獨立的縣,歷史中斷了。大業六年(610年)開鑿江南河,即杭州經嘉興至鎮江的大運河,“平河六百里,沃壤兩三州”(白居易句),給嘉興人民帶來了灌溉舟楫之利。
唐朝,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恢復嘉興縣(原海鹽縣併入嘉興縣)。翌年,又廢嘉興縣。太宗貞觀八年(634年)仍置嘉興縣(轄海鹽縣地域,711年後海鹽縣又數次置廢)。玄宗天寶十年(751年)析嘉興縣東境及崑山、海鹽等縣一部分轄地另置華亭縣。代宗大曆六年(771年)嘉興升為“望”縣(唐時縣分數等,4000戶以上為“望”、3000戶以上為“緊”、2000戶以上為“上”、不滿千戶為“中”,500以下為“下”,每三年升降一次)。唐時嘉興縣先後屬蘇州、吳郡。唐代嘉興屯田27處,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被稱頌為“浙西三屯,嘉禾為大”、“嘉禾在全吳之壤最腴,故嘉禾一壤,江淮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為之儉”。韓愈說:“當今賦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嘉興地位益見重要。文德元年(888年)吳越制置使阮結築嘉興城;一說乾寧三年(896年)嘉興鎮將曹信築城。城垣周圍12里,高一丈二尺,厚一丈五尺,有四門,稱羅城。
五代十國,嘉興屬吳越國。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年)嘉興縣改屬杭州,分縣北境置吳江縣。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吳越國在嘉興設定開元府,仍領嘉興縣。這是嘉興第一次設州府級政權。後於長興元年(930年)撤銷。後晉高祖天福三年(938年)析縣之鄙義和市為崇德縣。天福五年(940年)因吳越王錢元璙之請在嘉興縣置秀州,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四縣。據范著《中國通史》記述:吳越王錢鏐在太湖流域“自嘉興、松江沿海濱到太倉、常熟、江陰、武進,凡一河一浦,都造閘,蓄泄有時,不畏旱澇。”使嘉興相當一部分農田旱澇保收。
北宋,嘉興仍屬秀州,北宋末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改秀州為嘉禾郡,郡治在嘉興。
南宋,建都臨安,嘉興為京畿外圍重鎮。南宋寧宗慶元年(1195年)因嘉興是孝宗出生地而升郡為府,府治仍在嘉興。嘉定元年(1208年)改為嘉興軍(地方行政區劃名,與府州同級)領嘉興、海鹽、華亭、崇德四縣。宋統治階級加強田賦剝削,興修農田水利。嘉興利用沼澤、河流、湖泊、陂地以及低洼土地開闢成水田,修建堤堰和閘門,叫做圩田。“旱則運水種田,澇則引水出田,”進一步發展了農業,促進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造船業也發達起來,出現了蟹行、醋坊、石灰、藕行、蒸餅、豬兒等橋名。《方輿勝覽》說嘉興“百工技藝與蘇杭等”。《宋史?地理志》確認“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可見嘉興地位愈來愈重要。
元朝,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嘉興軍為嘉興府安撫司,轄嘉興、華亭、海鹽、崇德四縣。又置兵馬司於府治內管理城區事。第二年升為嘉興路總管府,下轄華亭府、崇德、海鹽、嘉興縣和錄事司(掌城中戶民之事)。崇德、海鹽後升為州,仍隸嘉興路總管府。《重修嘉興路總管府碑記》曾指出:“嘉興澤國也,左杭右蘇,負海控江,土膏沃饒,風俗淳秀,生齒蕃而貨財阜,為浙右最。”元末,農民起義軍興,元統治者駐重兵於嘉興,與起義軍力爭。至元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占領嘉興。
明朝,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設嘉興府,至永樂十九年(1421年)直隸京師(南京),後屬浙江布政使司,下轄嘉興、海鹽、崇德三縣。宣德五年(1430年)析嘉興縣西北境為秀水縣,東北境為嘉善縣,此後五百年內嘉興府縣體制基本未再變動,稱為一府七縣。秀洲地域除王店由嘉興縣管轄外均屬秀水縣。洪武三年(1370年)重築了元時被毀的城垣。明中期,在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商品經濟有了發展,到明末已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明宏治《嘉興府志》記載:“嘉興為浙西大府”,“江東一都會也”。
清朝,嘉興府縣體制未改,直到宣統三年(1911年)秀水縣併入嘉興縣。
辛亥革命時,1911年11月7日,成立嘉興軍政分府。民國初廢嘉興府存嘉興縣,由浙江臨時省議會改名嘉禾縣,因與湖南省嘉禾縣重名,1914年仍復稱嘉興縣。在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中,嘉興於1916年4月宣布獨立,對於趕走袁世凱代理人浙江都督朱瑞起了作用。嘉興縣在辛亥革命後屬浙江省錢塘道。1927年廢道,直屬於省。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最後一天遷到嘉興南湖一條遊船(絲網船)上繼續進行,結束了這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抗日戰爭發生後,1937年11月5日日本侵略軍在金山衛等地登入,嘉興於同年11月18日淪陷。侵略軍占領縣城和王店、王江涇等市鎮及沿鐵路重要交通線,踐踏八年之久,但大部分農村仍為縣政府和游擊部隊控制。1939年起建立嘉興縣政府,設於鳳橋等地,隸屬浙江省二區專署;1941年省十區專署進駐嘉興。1942年日偽加緊侵略,專署、縣政府退往天目山區。1944年初,縣政府又從天目山遷嘉興鳳橋。1945年8月日寇投降,9月9日嘉興縣政府還治,隸屬十區專署。1947年後隸屬於二區專署,1948年隸屬一區專署。
1949年5月7日嘉興解放,分設嘉興縣、嘉興市。
1950年5月撤市併入嘉興縣。
1951年5月又分設嘉興縣、市。
1958年2月縣、市合署辦公。同年10月嘉善縣併入嘉興縣(1961年4月嘉善縣復置)。
1960年6月城區曾建立縣屬嘉興市人民公社,1961年9月復稱嘉興市,隸屬嘉興縣。1962年8月把嘉興市改為城關區。
1963年1月城區建立嘉興鎮。
1979年9月恢復嘉興市(未實施)。
1981年1月撤銷嘉興縣,改為嘉興市建制,同年3月,嘉興縣改為嘉興市,成立市人民政府,由嘉興地區代管。
1983年7月,國務院發布(國函字 [1983] 145號)檔案:撤銷嘉興地區行政公署,分設嘉興市、湖州市。原嘉興地級市改為省轄市,並分設城區、郊區。
1999年6月,郊區更名時將古秀州的“州”字上加了三點水,稱為秀洲區。
2000年5月,秀洲區與南湖區行政區劃調整。

行政區劃

2007年,秀洲區轄4個街道、5個鎮,26個社區、115個行政村:新城街道、高照街道、嘉北街道塘匯街道;王店鎮、洪合鎮、新塍鎮、王江涇鎮、油車港鎮。其中嘉北街道、塘匯街道由嘉興經濟開發區代管。
秀洲區

地理環境

位置

秀洲區位於浙江省北部,是嘉興市本級的新興城區,東鄰上海,西靠杭州,南瀕杭州灣,北接蘇州,是長三角經濟圈的黃金腹地。

氣候

秀洲區屬東亞季風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氣溫15.9°C。

地勢

秀洲區地勢平坦,平原面積占88.1%;水面占10.7%;丘陵占1.2%;平均海拔高度為3.7米。

地質

秀洲區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由河、湖、淺海沉積構成。大地構造單元完整,地震活動微弱,屬地質較穩定地區,近百年內最劇烈地震為3級。土地承載能力為18-20噸/米,地面水位高度為1.5米。

經濟

綜述

2017年,秀洲區實現生產總值356.46億元(小口徑,下同),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2%,按三次產業完成情況看:一產增加值為16.04億元,同比增長1.0%;二產增加值為180.32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工業增加值為164.80億元,同比增長10.0%;三產增加值為160.10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營利性服務業及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9%、7.8%、7.8%、6.3%、9.8%和2.6%。三次產業比重從2016年的5.1:48.9:46.0變化為4.5:50.6:44.9。
按大口徑測算: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為503.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按三次產業分:一產增加值為16.04億元,同比增長1.0%;二產增加值為263.59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工業增加值為243.02億元,同比增長9.5%;三產增加值為224.33億元,同比增長5.3%。三次產業比重從2016年的3.6:50.4:46.0變化為3.2:52.3:44.5。
2017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2.03億元,同比增長17.2%。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4.27億元;第二產業投資116.67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工業投資116.62億元,同比增長14.2%;第三產業投資131.10億元,同比增長16.2%。
全年實現民間投資140.28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55.7%;項目投資194.18億元,同比增長8.0%,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77.0%,占比較上年提高了6.9個百分點;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04.13億元,同比增長19.1%,占全部工業投資比重的89.3%,占比較上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投資29.38億元,占服務業投資比重的22.4%。
全區億元以上投資項目99個,累計完成投資119.33億元,同比增長25.9%。本年新開工項目336個,累計完成投資112.2億元。

第一產業

2017年,秀洲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現價)23.6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3%。全年實現農業產值16.65億元,同比增長4.9%。農作物播種面積65.58萬畝,同比下降2.1%,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8.64萬畝,同比下降0.7%,糧食作物產量18.56萬噸,同比下降3.3%。畜牧業“減量提質”持續推進。全年實現牧業產值1.93億元,同比下降21.3%。生豬存欄數0.29萬頭,同比下降23.7%,出欄數0.64萬頭,同比下降70.9%;羊存欄數2.58萬隻,同比下降32.9%,出欄數6.01萬隻,同比下降17.8%;家禽存欄數68.52萬羽,同比下降21.9%,出欄數192.07萬羽,同比增長2.7%;禽蛋產量2413噸,同比下降15.1%。水產品總產量為2.77萬噸,同比增長4.4%。
秀洲區田園風景秀洲區田園風景

第二產業

2017年,秀洲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64.80億元,同比增長10.0%。全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03.09億元,同比增長13.2%,完成工業銷售產值575.52億元,同比增長15.2%,產銷率為95.43%。按輕重工業分:實現輕工業產值412.34億元,增長17.5%,重工業產值190.75億元,增長4.8%。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實現產值173.61億元,增長10.6%;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產值76.05億元,增長8.6%;紡織服裝、服飾業產值68.42億元,增長21.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48.19億元,下降7.0%;化學纖維製造業產值34.93億元,增長70.9%。五大行業累計實現產值401.20億元,占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的66.5%,同比增長12.9%。
秀洲區政府行政中心大樓夜景秀洲區政府行政中心大樓夜景
全區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39.23億元,同比增長1.1%;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1.82億元,同比增長9.0%;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33.73億元,同比增長11.9%。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0.01億元,實現利稅總額57.75億元,其中利潤總額40.4億元。龍頭企業穩步發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達125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0.67億元,同比增長21.9%,占全部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3.3%;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十億元企業8家。
年末全區具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37家,完成產值 93.93億元,同比增長25%。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12.1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95.05萬平方米。
全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7.85億元,同比增長63.9%,其中住宅投資47.19億元,同比增長1.7倍。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367.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2%,竣工面積64.6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5.9%;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05.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6.8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6%;實現商品房銷售額98.60億元,同比增長28.9%,其中住宅銷售額81.99億元,同比增長22.4%。

第三產業

2017年,秀洲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42億元,同比增長10.6%。其中:批發零售業零售額81.80億元,增長7.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4.01億元,增長28.3%。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5.33億元,同比增長27.4%。
全年共接待國內旅遊者234.78萬人次,其中過夜遊客153.36萬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數的65.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9.35億元。
全年全區新批外資項目34個,其中總投資超1000萬美元的項目有17個。全年契約利用外資6.18億美元,同比下降11.8%,實際到位外資2.71億美元,同比增長17.7%。
2017年全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8.50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上劃中央收入20.02億元,增長18.0%,上劃市級收入7.36億元,增長13.7%,區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12億元,增長17.5%。從區級公共財政預算的主要稅種看,增值稅8.56億元,同比增長27.8%;企業所得稅3.00億元,同比增長26.8%。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90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公共安全、教育等相關支出得到較好保障,支出分別增長1.4倍、1.3倍、1.1倍和1.1倍。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79.34億元,同比增長11.0%,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27.49億元,同比增長6.3%;企業存款餘額151.85億元,同比增長22.8%。各項貸款餘額234.39億元,同比增長11.7%。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秀洲區共有幼稚園(法人單位)22所,在園幼兒數12519人;國小9所(法人單位),在校生30368人;普通中學15所,在校學生14367人。義務教育普及得到鞏固,國小、國中入學率和鞏固率均達到100%,初升高比例達到98.3%,幼兒入園率99.3%。師資隊伍不斷加強,全區共有中國小(幼稚園)專任教師3593人,其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2475人。

科技

2017年,秀洲區新增5家省級研究院,累計11家,5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累計39家,13家市級研發中心,累計96家。新增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19家,累計83家,新認定省科技型中小企業78家,累計261家。2017年新認定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1家,累計3家;新認定省級專利示範企業1家,累計21家;新增市級專利示範企業5家,累計48家;新增區級專利示範企業18家,累計106家。全年受理專利申請(大口徑)3715件,授權專利237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496件,授權155件。新引育國家“千人計畫”7人,省“千人計畫”5人,市級“精英引領計畫”項目24個。2017年新增省知名商號1個,累計11個。省名牌1個,累計14家。新增市級名牌2個,累計27個。
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年末全區共有R&D活動人員4749人,折合全時當量3649.5人/年。科技投入進一步加大。全年地方財政科學技術撥款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本級財政科技撥款9726萬元,增長13.3%。R&D經費支出103317萬元,增長21.9%。

文化

2017年,秀洲區全面落實農村文化活動“158計畫”,為農村民眾每村每月免費放映1.15場電影,每個行政村(社區)每年觀看5.3場戲劇或文藝演出,每個行政村(社區)每年組織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8.6次。依託“文化有約”等平台,文化館總分館八館聯動開展“我的藝術夢”公益培訓,累計完成58個項目8000多課時,惠及完成15000多人次。舉辦“七彩大運河?斑斕中國夢”運河沿岸北辰、邳州、秀洲三畫鄉現代民間繪畫聯展。
做糖糕做糖糕

體育

2008年,秀洲區有老年體協、機關體協、殘疾人體協等9個體育社團。各鎮、街道均設立了社會體育指導站,完善體育場地設施和骨幹隊伍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秀洲區115個行政村文化活動中心(室)都開闢了專門的體育活動場所,通過組織比賽,營造“人人參與體育運動”的氛圍,讓農民民眾從田間走向賽場。2008年,成功承辦省第二屆聾人運動會和省少年兒童羽毛球錦標賽。
踏白船踏白船

衛生

2017年,秀洲區承辦了省級體育培訓活動1次──浙江省首屆智力運動會競賽規程培訓班;承辦省級比賽1次──全民健身浙中片活動;市級體育比賽1次—嘉興市第五屆市民運動會桌球比賽;組織區級民眾體育活動30餘次。組織了區中小學生田徑、桌球、網球、短式網球、足球五項比賽,參加人數近600名。從各項目參賽隊來看,國小足球參賽隊伍有所增加。同時,選拔組建了市錦標賽的參賽隊伍。參加了市青少年(幼兒)組17個項目比賽,參賽人數達426人。

社會保障

2017年,秀洲區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94914人,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5%。全區淨增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均為9894人。年末全區擁有敬老院6家,床位1435張,集中供養人數294人,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實現全覆蓋。
中國農民畫藝術中心中國農民畫藝術中心

交通運輸

嘉興秀洲地處滬、杭、蘇中心地段。距上海、杭州、蘇州均不超過90公里。滬杭複線鐵路、320國道、京杭大運河貫穿全境。
秀洲區立交橋秀洲區立交橋
滬杭甬、乍嘉蘇和待建的申嘉湖三條高速公路在秀洲區境內縱橫相交,共設有5個互通立交出入口。距上海虹橋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均在100公里左右。海運及水路與上海港、嘉興港和京杭大運河相聯,並已開通嘉興至上海港的貨櫃內河支線。五個鎮三個街道與嘉興城市扇狀形聯成一體,並已構成20分鐘交通圈。

風俗民情

踏白舟

浙江嘉興,過去每逢農曆三月十六蠶花娘娘生日,在三塔塘直印寺一帶的運河塘上都要舉行踏白船競賽。這是一艘狹長的小木舟,每排兩人並肩而坐,分左右划槳。視憨身長短,可設四五排或五六排不等,沒有嚴格統一的規定。船尾兩旁兩支梧,用一塊厚實的木板橫搭在船尾“跳”。“跳”上立四人搖棺。船頭指揮者面向划船者,不斷站起大聲吶喊和蹲下,有的跌坐下來平臥甲板,頭髮可以碰到船頭水面的波浪。划船人則隨其動作統一行動,船即如箭脫弦而去。比賽一般以村為單位組織參加,同村人便在兩岸敲鑼打鼓吶喊助威。先到終點者優勝,並無獎品。但到下一次比賽,得由上次的優勝船先舉槳,然後各船方可以行動。
調龍調龍

風俗習慣

小年朝
正月初三,舊俗嘉興人在此日禮佛祭祖。民國時,凡女婿都選定此日到妻家拜年。
財神生日
正月初五舊說為“財神生日”。解放後本已消失,初四夜初五清晨,有的商店大放鞭炮煙火,寓“接財神”之意,有的則在門上張貼神像。
人日
舊俗正月初七為人日,又稱“人生日”。是日,人家懸巨秤,秤人之體重。並有為小姑娘穿耳朵戴耳環的習俗。
天生日
舊俗正月初九為“天生日”,即玉皇大帝生日。民國時期,善男信女去城內玄妙觀進香,禮拜玉帝塑像。觀中設羅天大醮三日,末一天“上天表”,布施者名列“天表”。
分龍日
舊俗五月二十為“分龍日”,雷祖各地民間聚“水龍”作消防演習,又稱“水龍會”。嘉興“水龍會”集中在南湖舉行。此俗延續至50年代。
獻灶日
舊俗六月初四為“獻灶日”,祭祀灶君菩薩。
荷花生日
舊俗嘉興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又稱雷祖(嫘祖)生日,盛行於清乾隆及民國時期,是日市民傾城游南湖,可不付擺渡錢。
長工生日
嘉興風橋鄉一帶舊俗稱七月初一為“長工生日”,是日鎮上市況熱鬧。
七夕
農曆七月初七晚稱“七夕”,又稱“乞巧節”。舊俗是日晚,婦女在月下穿針乞巧。
觀湖節
舊俗八月十八為潮神誕辰,人們多去鹽官觀海潮,現代更加興盛。辛亥革命前,地方官於是日備三牲香燭,在鎮海塔旁之大觀亭內祭潮神,朝廷有時亦派大員在海神廟致祭。

風景名勝

小蓬萊位於新塍鎮能仁寺東南側,原名環清房,亦稱小桃源,系古剎能仁寺(始建於南朝)的一部分,作為寺僧清修和供香客閒憩之所。園中尚存有古碑,原山門前的銀杏樹系唐代所植,高23.5米,胸圍6.4米,青碧參天,生機盎然。
長虹橋長虹橋
長虹橋位於秀洲區王江涇鎮,是橫跨京杭大運河的古橋樑,為浙江平原在軟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橋。長虹橋為三孔實腹薄墩聯拱橋,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至天啟元年(1611-1621)。橋長72.8米,中孔淨跨約16.5米,兩邊孔各跨9.3米,是縱聯分節並列砌的半圓石拱。橋頂寬4.9米,階梯陡斜長30米,各有57級石階從中孔斜至路面平,石階和橋西欄用長條石組成,朝里鑿成可供人坐的弧形。
一宿庵位於長虹橋西堍,原名一粟庵,相傳唐國有一高僧雲遊四方,去南海途中在此住過一夜,又相傳乾隆皇帝曾在此住過一夜,改名為一宿庵。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著名人物

朱彝尊(1629—1709),字錫鬯,號竹垞,又號醧舫,晚號小長蘆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市)人。精通經史,曾參加《明史》的纂修工作,工詩詞,為浙西詞派創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