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詞

慢詞是宋詞的主要體式之一,它與小令一起成為宋代詞人最為常用的曲調樣式。慢詞的名稱從“慢曲子”而來,指依慢曲所填寫的調長拍緩的詞。《詞譜》卷十慢詞“蓋調長拍緩,即古曼聲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對於“急曲子”而言的,慢與急是按照樂曲的節奏來區別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慢詞
  • 類型:宋詞主要體式
  • 來源:由“慢曲子”而來
  • 代表作:卜運算元慢
定義,相關詩詞,釋義,出處,

定義

慢詞-依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
慢,古書上寫作曼,亦是延長引伸的意思,歌聲延長,就唱得遲緩了,因此山曼字孳乳出慢字。《樂記》云:“宮、商、角、徵、羽,五音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又云:“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這兩個慢字,都是指歌聲淫靡。《宋史·樂志》常以遍曲與慢曲對稱。法曲、大曲都是以許多遍構成為一曲,如果取一遍來歌唱,就稱為遍曲。慢曲只有單遍,可是它的歌唱節拍,反而比遍曲遲緩。張炎《詞源》云:“慢曲不過百餘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之語,斯為難矣。”這一段話,其中有許多唱歌術語,我們已不很能了解,但還可以從此了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為有種種延長引伸的唱法。唐代詩人盧綸有一首《賦姚美人拍箏歌》,有句云:“有時輕弄和郎歌,慢處聲遲情更多。”由此可見唐人唱曲已有慢處。到了宋代,有了慢詞,於是曲有急慢之別。大約令、引、近,節奏較為急促,慢詞字句長,韻少,節奏較為舒緩。但在令慢之中,也各自還有急慢之別。例如促拍採桑子,是令曲中的急曲子。三台是古十拍的促曲,就是慢詞中的急曲子了。
詞調用慢字的,這個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長亭怨慢,周公謹張玉田均作長亭怨。王元澤有倦尋芳,潘元質題作倦尋芳慢,其實都是同樣一首詞。《詩餘圖譜》把倦尋芳和倦尋芳慢分為兩調,極為錯誤。不知《捫風新語》引述王元質此詞,亦稱倦尋芳慢,可以證明這個慢字,在宋代是可有可無的。此外如西子妝、慶清朝等詞,在宋人書中,有的加慢字,有的不加,都沒有區別。大概同名令曲還在流行的,那么慢詞的調名,就必須加一個慢字。同名令曲已不流行,或根本沒有令曲的,就不必加慢字了。
宋初的詞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後,長篇的慢詞才開始流行。
“慢曲子”又稱“慢遍”,王建《宮詞》說:“巡吹慢遍不相和,暗裡看誰曲較多。”《詞源》卷下說:“慢曲不過百餘字,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曳,有大頓、小頓、大住、小住、打、掯等字。真所謂‘上如抗,下如墜,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之語,斯為難矣。”顯然,由於曲調變長、字句增加、節奏放慢,與小令相比慢詞在音樂上的變化更加繁多,悠揚動聽。於是,這也就適宜表達更為曲折婉轉、複雜變化的個人情感。

相關詩詞

卜運算元慢
江楓漸老,汀蕙半凋,滿目敗紅衰翠。
楚客登臨,正是暮秋天氣,
引疏砧,斷續殘陽里。
對晚景,傷懷念遠,新愁舊恨相繼。
脈脈人千里,念兩處風情,萬重煙水。
雨歇天高,望斷翠峰十二。
盡無言,誰會憑高意
縱寫得,離腸萬種,奈歸雲誰寄?

釋義

同慢辭
不恭敬的言詞。

出處

《新唐書·渾瑊傳》:“﹝ 朱泚﹞方據 乾陵下瞰城,翠翟紅袍,左右宦人趨走,宴賜拜舞,又縱慢辭戲斥天子,以為勝在景刻。”《明史·外國傳二·安南》:“初征討之議發自 夏言,帝既責綰 ,因發怒曰:‘ 安南 事本一人倡,眾皆隨之,乃訕上聽 言 計,共作慢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