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清湯羊肉:首先把整隻羊剔骨,分成幾大塊,煮倒出沫,把
羊骨和剔下來的肉放入一口大鍋中,加滿水煮倒出沫,漂去上面的浮沫,一定要票乾淨,不然會影響湯的色澤,再加入一定比例的調料,煮上五六個小時,待肉煮熟為止,過一個小時左右將骨頭撈出,把湯盛在一個大的盆子裡,第二天備用。第二天清早把盆子裡的湯倒入鍋中加水調和,然後把撈出的骨頭放進去熬,這時肉也涼了,把它成一些薄片,放入碗中,加上生薑粉,味素,蔥末和香菜,澆上熬好的湯,就可以享用了。不是
羊肉泡嗎?饃呢,別急,用發麵烙的饃,泡在湯里,湯熬了很長時間營養價值很高,很清香,一點都聞不到羊肉的那股膻味,肉嫩而滑,吃起來很香。羊肉是滋補的佳品,所以當地人都選在早晨吃,把它的功效利用到最大。
菜品特色
烹飪簡單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
簡介
大家一提到
羊肉泡饃,就想起陝西,,
慶陽老區清湯羊肉(也叫羊肉泡饃)與西安的羊肉泡饃是大不相同的。慶陽老區的羊肉泡饃是將煮好的羊肉切成大片,放上冬粉,蒜苗、香菜,澆上羊湯,即可食用,原汁原味。還有饃,西安是死面(沒有發酵的面)餅,而慶陽老區的是當地一種
發麵餅(也叫
烙餅),保持了麵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時都很可口。做法也不一樣,西安
泡饃需自己掰碎然後回鍋再做,而慶陽老區泡饃只管做好湯、放好肉,然後給你一個大餅,你就可以自便了。你可以一股腦將餅揪開丟進湯里,享受羊湯泡饃的滋味。或一口
湯一口餅,再夾大塊的羊肉慢慢咀嚼,吸溜兩口冬粉,大口的饃,大塊的肉,那感覺沒得說。慶陽老區羊肉泡饃,是單純的羊肉,高湯,沒有冬粉之類的東西。是純正的肉湯,不是南方城市的那些
羊肉冬粉湯可比的。而且羊肉來原也不一樣.主要以山羊,綿羊肉,而且要最新鮮的。
地域特點
隴東人對羊種、產羊地點、吃羊肉的季節都有講究,他們只吃
山羊肉,一般不吃綿羊肉,嫌綿羊肉嬗氣。若要吃綿羊肉,得等冬季綿羊喝了冰渣子水後,才吃,據說這時候的綿羊肉就不嬗氣了,吃羊肉,只吃去了勢的
公羊,當地人叫羯子、羯羊,不吃母羊或公山羊(公山羊當地叫騷胡,公綿羊叫羝胡),嫌其有騷氣,味道不純正。在隴東山區,地里長著一種細枝細葉的
地椒草,羊愛吃,吃這種草的羊肉不嬗。吃羊肉以端陽節前後時間為最佳。這時,羊只經過春天吃嫩草,味道比任何時候都鮮美,常常殺上一隻羊,全家吃幾天,圖個新鮮.也有全村人集體選購幾隻羊殺了,除了煮一大鍋村人現吃肉現喝湯外,還把羊肉按不同部位好壞搭配每家分一份,當地人叫“打平伙。” 就
羊肉泡饃來說,
隴東的羊肉泡饃與西安的羊肉泡饃相比,風味不同,以鮮美著稱。這是因為羊肉不同,隴東北部
慶陽、
環縣、
隆德、等地,古時候就是
遊牧民族聚集的地方,當地土質、水質含鹼量大,吃這種地里長出的草,喝這個地方的水,等於是每天給羊洗腸子,另外,當地山里生長著一種植物地椒,羊吃了以後,可以改變肉質,有此兩個因素,隴東本地產的
羊肉嫩而不嬗。另外,隴東羊肉泡饃用的羊肉都是現殺的羊,隴東北部和西部幾縣周圍都是山區,山大草茂,適宜放牧羊只,在過去,居住在這裡的農戶大部分都養羊,有的戶羊群上百隻。每逢集日,在牲口市場上到處有羊出售,羊肉館就在這裡選購又大又肥的羊只,在平時,他們還下鄉入戶在羊圈裡選購,選購來的羊只是現殺現買。最近幾年,又興起了專做羊肉生意的人群,他們上戶將羊只選購下,宰殺剝皮後,當天將羊腔腔(取除內臟的帶骨羊肉)送到羊肉館子裡。將羊只現購現殺現送,這在
隴東是完全能夠做到的,在西安就難說了,畢竟路途較遠,車馬勞動,一則商家不願旅途勞頓,二則有現代化的冰櫃冰櫃儲存,三則吃的人多,而且有大部分是來這裡出差旅遊的天南海北之人,偶爾吃一頓嘗個新鮮,吃不出門道,沒有那么挑剔,所以,西安做
羊肉泡饃所用的羊肉都是從冰櫃和冷庫中取出來的,過去沒有冰櫃之類的電器時,也是從北部的陝北或渭北黃土高原買來的,羊從很遠的地方趕來,已乏累了,那有隴東就近現賣的養肉新鮮!
隴東人
煮羊肉時一般是帶骨煮熟。人常說:雞的骨頭羊的髓;帶骨煮的羊肉可以將骨髓味溶解在湯里,使肉與湯更鮮美。煮肉時,下的調料以姜為主,加胡椒、草果、肉桂、
良姜等,不下大香,怕味苦;也很少下花椒,怕湯黑。煮熟的羊肉有幾種吃法:一是清湯羊肉,將剔骨羊肉切成片,放在碗裡,用正在煮羊肉的沸湯涮幾次,使羊肉變熟,然後舀入羊湯;加上
羊油辣子,再撒上蔥花和香菜末。這時候,鮮紅的羊湯上面漂浮著白蔥和綠菜,紅白相間,不要說吃,看上一眼,也令人饞涎欲滴。如果嫌味不濃,還可以加少許胡椒粉。在桌上放有蒜瓣,供食者下肉吃。隴東人吃
羊肉泡饃愛用的饃是發麵的,較軟和。有的烙成小圓餅,有的烙成大
鍋盔,隴東人通常稱為
烙饃。吃時湯肉與饃分開,有食者選用吃法:一種是將烙饃掰成小塊,放入羊肉碗內和著羊肉及羊
湯一塊吃;一種是咬一口烙饃,再吃一口肉或喝一口湯,下著吃。清湯羊肉,在於湯是清的,這樣
泡饃,保持了羊湯的清鮮,這與西安市的羊肉泡饃吃法根本不同。西安市的羊肉泡饃用的是死面
餅子,其發源地在渭北高原上
彬縣的白吉鎮,人稱
白吉饃,呈圓形,特別硬,要由食者把餅子掰的碎碎的,象黃豆粒一般大小,然後交由廚師到鍋灶上同羊肉一起在鍋里燴煮,一碗一燴。這樣燴出來的
羊肉泡饃,湯是糊的,肉太碎;如果餅子掐的不碎,燴出的羊肉泡饃餅子仍然太硬。西安人吃養肉泡饃,所用的作料是在市場上購的
辣子醬和
糖蒜,這兩種東西與羊肉不合味,
隴東人吃不慣。二是
清燉羊肉,又叫莊鍋羊肉,將羊肉帶骨剁成小塊,下鍋煮熟煮爛,舀入碗中,高高的一碗,上飄鮮紅的
羊油辣椒和蔥花、鄉菜,熱騰騰的端上來,雖然仍有一塊塊
烙饃端上來,但你已經顧不上吃饃了。手筷並舉,邊褪骨頭邊吃肉,吃上這一碗,保你一天也不餓,真有點兒酷勁!陝西人看得目瞪口呆,稱隴東人是“北山狼”,說“口外北山狼吃羊肉,純(zhong )垤呢!”
隴東人吃
羊肉泡饃,是一種嗜好,幾天不吃饞的慌,總要攜家帶口上羊肉館子垤一頓。有時乾脆自家購一隻活羊宰掉,先吃一頓羊肉泡饃,再吃一兩頓
羊雜碎,剩餘的肉用來包包子、
包餃子。過去,人民公社改善職工生活主要靠羊肉。長期在生產隊工作的幹部回來匯報工作,灶上派人購回一隻或幾隻羊殺掉,先吃一頓
羊搗燉,再吃一頓羊肉泡饃,最後是一頓羊雜碎,連吃三頓,解大家的饞。下鄉來的幹部往往吩咐基層的同志,不要上什麼七碟子
八大碗,也不要上酒,就來一碗羊肉泡饃最好!由此可見隴東人對羊肉泡饃的喜愛。 隴東人放羊、吃羊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那時,隴東是羌人活動的地方,羌人的“羌”字從“羊”從“人”,羌人與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後到了宋朝的時候,
隴東北部慶、環一帶,仍與党項的同類--熟羌所生活的區域相接界,歷史名臣
范仲淹知
慶州時,防守的正是党項羌。千百年來,隴東人在放羊、吃羊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烹調羊肉的經驗,同時,隴東
慶城、平涼、
鎮原一帶在封建社會裡一直是府、州、縣所在地,達官貴人和富豪較多,從外面帶來了許多
名廚,又改進了烹調羊肉的技術,使隴東的
羊肉泡饃更加味美,這就是隴東的羊肉泡饃好於其它地方,久負盛名的原因。
歷史
慶陽人放羊、吃羊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史前。那時,慶陽是羌人活動的地方。羌人的“羌”字,從“羊”從“人”,羌人與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後到了宋王朝時,慶陽縣城之北,仍與党項羌的同類——熟羌所生活的區域相接界,歷史名臣
范仲淹知
慶州時,防守的正是党項羌。千百年來,慶陽人在放羊、吃羊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烹調羊肉的經驗。同時,慶陽縣城在封建社會裡一直是府、州、縣所在地,達官貴人和富豪比較多,從外面帶來了許多名廚,又改進了烹調羊肉的技術,使慶陽的
羊肉泡饃更加味美。這就是慶喊羊肉泡饃好於其他地方、久負盛名的原因。
隴東地區在許多地方與陝西關中非常相象,尤其是一些方言土語上幾乎是完全相同的,雖然在行政區劃上屬於甘肅,但各方面與甘肅其他地方尤其是
河西走廊地區相差較大,從文化和民俗傳承的角度看似乎隴東人為
秦人更合理一些。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與合理想像。從距離上來看,隴東距離西安要比蘭州近一些,而且路比較順,蘭州與隴東隔著
六盤山和
華家嶺兩座天然屏障,在過去交通不發達,靠雙腳走和騎馬騎毛驢趕路的時代,要到蘭州去一趟,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而到西安則相對容易一些,因此,自古以來,隴東人與西安的交往多一些,或者隴東許多地方的人本來就是從關中移民過來的。在清朝同治年間,陝西回民大起義,關中數十萬回民,一路向西,朝廷派
左宗棠、
劉松山一路剿殺,後來,起義軍在
董志原安下十八
大營,戰鬥和生產、生活了三年,後來,在左的追趕下,撤離
隴東,過寧夏,青海,新疆,最後,翻過
帕米爾高原,到今
吉爾吉斯、
哈薩克思坦的楚河流域定居,發展成為今天的東乾人,東乾人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清朝末年陝西的語言、風俗。我想,陝回在隴東的三年時間,肯定留下了一些老弱病殘,也留下一部分人就地種糧食供給西行大軍的糧草,這成為了後來隴東人的一部分;後來,
回民起義失敗,朝廷在隴東、
寧南一帶安插了一部分投降者,這又構成了隴東人的一部分,這就構成了隴東人的基礎,也把陝西關中的方言、民俗帶到了隴東。
相關信息
提起
羊肉泡饃,人們馬上會想到它是古城西安的一種風味食品,就如同一提到秦腔,馬上會想到陝西和西安一樣.其實,這種定義是不夠全面的,正如秦腔發源並流行於陝甘寧地區一樣,羊肉泡饃,也是陝甘寧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食品,蘭州、平涼、
慶陽、固原等接近陝西的地方,也能夠做出味道頗為不錯的羊肉泡饃,只不過因為西安是
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去的人多,吃的人也多,慢慢的,名聲也就傳出去了,以至於
西安羊肉泡饃的名聲掩蓋了其他地方,成下第一碗-陝西羊肉泡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