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民間儒教對主流儒學的吸收與轉化》是2008年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锺雲鶯。
基本介紹
- 書名:清末民初民間儒教對主流儒學的吸收與轉化
- 作者:鍾雲鶯
- 出版社: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時間:2008年9月
- 定價:200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9860150414
《清末民初民間儒教對主流儒學的吸收與轉化》是2008年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锺雲鶯。
《清末民初民間儒教對主流儒學的吸收與轉化》是2008年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锺雲鶯。內容介紹本書乃透過四本清末民初民間儒教的著作:光月老人之《四書說約》、王覺一之《大學解》、民間鸞堂觀禮堂之《孔教真理》以及救...
當時儒道兩家學派有個明顯的共同趨勢就是道家往下層社會發展成民間道教;而儒家則在上層社會發展成了廟堂儒教。“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今天儒家所擁有的地位,是由於儒家在產生以後,在從古到今的漫長歷史...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如,西漢大儒董仲舒的學說中,不僅接受和發揚了荀子關於禮法並重、刑德兼用的理論,而且還大量吸收了墨家“兼愛”、“尚同”的理論,乃至墨家學說中某些帶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而更為...
明清兩代,道教更加世俗化和民間化,從而與平民百姓的生活更加切近。儒學也通過林立的蒙學及各地的書院,灌注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去。因而,儒學的綱常倫理已全面滲透到道教教義與儀式中去,儒道融合向著更深層次發展。以至社會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從思想信仰到風俗習慣,都已經一致尊奉三教合一為其傳統信仰。在...
《儒教的現代傳承與復興》是201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星。內容簡介 自近代西方學術體系引入中國以來,儒教、孔教是否是西方話語裡面的“宗教”問題,一直爭論不斷。本書作者認為,在這些爭論過程中,人們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以二元對抗思維模式簡單地以“是”與“否”來回答。其實,歷史上儒家的“教”...
《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杜維明新儒學論著輯要》是現代杜維明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為方克立主編的。現代新儒學輯要。叢書之一。輯入新一代現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杜維明(1940--)在不同時期寫的有關儒學研究和闡述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的二十九篇學術論文、短評、講演和訪談記錄。內容大體分四個部分:...
儒家學派全盤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將之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自漢代以來大多數朝代的主流意識流派,正統的官方思想。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變“學在官府”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因此儒家思想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
《民國期刊資料分類彙編:儒家儒學與儒教(套裝上下冊)》主要收錄了一九二一一九四八年問發表在各種人文社科類期刊上的有關儒家、儒學與儒教的文章一百五十多篇。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
《論儒教作為一種文教》是林存光編著的書籍,首版時間是2017年08月01日。內容簡介 本書為“儒家政治哲學與政治文化論叢”第二冊,由12篇文章組成。第一篇文章是專門評述梁漱溟先生的文化理論的;最後一篇文章則又再次回到梁溟漱先生有關中國文化的論述;中間的10篇論文,主要是作者10多年來思考和探究孔子和儒家、...
因為儒學是治世之學,與一般的儒學研究者不同,儒門中人學習、研究、弘揚儒學,絕不是為了學術而學術,而是有著明顯的問題意識和現實感。儒者、儒生、儒教徒對於儒學,不僅在理念上自覺認同,有明確的身份意識,而且還有著強烈的歷史擔當,立足當下,直面現實。《儒學復興(繼絕與再生)》的作者是任重、劉明。作者介紹 ...
儒教儒學儒商對人類的貢獻 《儒教儒學儒商對人類的貢獻》是香港孔教學院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湯恩佳主編。
儒學思想通論 003 孔子與當代中國 013 儒家倫理與中國現代化 028 蒙學與世俗儒家倫理 071 儒教研究的方法 087 儒學的普遍性與地域性 100 東亞各國儒學倫理的歷史文化特色 111 論儒家的實踐智慧 古代儒學思想 125 論儒家思想的根源 138 竹帛《五行》篇為子思、孟子所作論 —— 兼論郭店楚簡《五行》篇出土的歷史...
第四節 制度儒學的退場與“《春秋》禮”的演變 第四章 儒家意識形態理論的現代轉換 第一節 作為儒家意識形態理論的“風”第二節 儒學有助於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第五章 儒學的宗教向度 第一節 近現代儒家判教理論的出現 第二節 儒家與基督教在鄉村建設理論方面的角逐 第三節 平議儒學與儒教之間的爭論...
“論中”與“求中”——儒家“中”說與其相關工夫進路之梳理【沈 麟】中國自由觀念的民族性與時代性【郭 萍】·儒家思想·女性思想專題·月映萬川:朱熹女性倫理的工夫論詮釋【王 堃】傳統儒家女性教化的當代反思【袁曉晶】·國際儒學比較·儒教的家族觀與後現代意義【〔韓國〕張閏洙】略論儒家文化與現時代價值...
竹書、帛書《五行》的出現,“使宋儒追慕崇尚的思孟一派儒學的流傳線索重新凸顯了出來。”思孟學派的《五行》按照元素論五行(金、木、水、火、土)把德性也分為五行(種),主要闡述德性論的仁、義、禮、智、聖思想,具有數術性質。所謂“聖”就是指會通天道、人道的本事。《童子問易》認為:“思孟學派這種...
《周禮》該書原名《周官》,西漢時在民間發現,創作年代大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在戰國時期。主要匯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制度。《儀禮》《儀禮》主要記載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禮記》《禮記》是西漢的兩位學者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編輯的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
“論中”與“求中”——儒家“中”說與其相關工夫進路之梳理【沈 麟】中國自由觀念的民族性與時代性【郭 萍】·儒家思想·女性思想專題·月映萬川:朱熹女性倫理的工夫論詮釋【王 堃】傳統儒家女性教化的當代反思【袁曉晶】·國際儒學比較·儒教的家族觀與後現代意義【〔韓國〕張閏洙】略論儒家文化與現時代價值...
‘黃進興著作選集’の第一冊にあたる本書‘孔子廟と儒教’は、孔子の末裔たちが私的に行う孔子祭祀が、國家の祭祀系統に組み込まれていく過程や、儒家の道統に対する価値基準の変遷などを分析することにより、儒教史・儒學史の変遷を映し出す。更に、他の宗教(キリスト教・仏教・イスラム教)と...
第六章 儒教文化圈與東方現代化模式………86 一 歷史形成的儒教文化圈………86 二 西方對儒家文化價值的否定與檢討………90 三 現代化亞洲模式的特點………94 第七章 儒學在現代社會的歷史命運轉換………101 一 儒學在中國歷史地位的轉換………101 二 儒學在“東亞儒教文化圈”、“後工業化社會”的歷...
儒家四聖一指的是孔子、顏回、曾子和孟子四人。也有人認為儒家四聖指的是孔孟朱王,即孔子、孟子、朱子、王陽明。儒家學說產生於春秋時期,後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有很多思想家為儒學的產生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其中有四位被後人尊稱為“聖”,為歷代儒客尊崇。他們是:至聖孔子、復聖顏回、宗聖曾子和...
全球意識與尋根意識的兩極張力下,杜維明對儒學第三期復興的前景作出了展望。他要以儒學的“文法”理解和講述西方文化,或者用現代西方文化的“辭彙”來豐富和潤澤儒家傳統,再以按這種方式達到第三期發展的儒家傳統重新涵蓋中國文化。這就是他的結論。“儒教中國”和“儒學傳統”杜維明分疏了“儒教中國”和“儒學傳統”...
2、《郭店楚簡儒家禮樂文明精義辨析》,《人文雜誌》,2000年第5期。3、《儒家的隱者——李柏思想構成探析》,《人文雜誌》,2001年第2期。4、《儒教是教非教之爭的歷史起源及啟示》,《宗教學研究》,2002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6期轉5、《清末民初孔教活動及其爭論》,《宗教學研究》,2003...
60、讓儒家文化重新回歸民間大眾《社科院院報》2008年5月20日 61、高山仰止 道德文章《學習時報》2009年7月11日 62、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學習時報》2011年5月3日 63、重視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理論內參》2012年4月30 64、儒家思想的經學化《現代哲學》2012年第5期 65、牢牢把握三個重點環節《人民...
首先,初步確立了新儒學價值體系在四明地域的主流地位。楊杜五子是儒學地域化潮流中四明新儒學的先驅,其基本的表現形態是學術與教育相輔相成,這後來成為浙東學術傳統而優良的運行方式。大凡浙東的優秀學者,不但關注教育,而且也投入教育,以為學術的“薪火之繼”,這才使浙東學術如環相扣,代代承傳。其次,是對固有...
中華日本哲學會、韓國儒教學會、日本陽明學聯合會“儒釋道與東亞文化國際學術會議”專家代表;“國家文化安全、軟實力建設與中華文化復興”課題組成員。學術成果 第一屆世界儒學大會論文:《儒學發展五期說及其現代價值的展現》第二屆世界儒學大會論文:《陽明儒學的歷史地位及其現代價值》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論文:《儒學...
還是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中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國際價值與哲學研究會(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屆亞洲與北非研究會顧問委員會委員、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國際道學聯合會副主席。2003年起,湯一介擔任《儒藏》編纂中心主任、...
佛教在中國發展的時空不平衡性,背後機制端在儒教。隨著封建社會的解體,儒教已從政教合一的國教地位退出,恢復了儒學的人文主義思想原貌,這為佛教真正自由的發展掃清了障礙。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在交通和通訊領域的異乎尋常的發展,地理差距已大體上被克服,沒有一個國家能脫離世界其他部分而孤立存在。現在東西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2005年11月《儒教研究通訊》第一輯編者按語:(田童心)認為在中華民族和儒學活力日衰的背後,是學術層面和宗教層面人格上帝信仰在心靈里的徹底淪喪,而固守傳統只會把儒家文化送進博物館,從而應驗列文森的讖語。站在基督教的立場,田先生認為儒教的重建必須把以“真理見證論...
因此在儒學的某些方面倒是對孔子之教能夠有充分的理解,而且實際上也恰切地打動了當時的人心。他強調“無論中國的儒教如何發展,在日本不僅要愈益保存好它,而且必需闡明它以資世道人心。”狩野直喜的孟子觀。他認為孟子明孔子之大道,與漢唐以後的經師的解釋唯經典是從相異,而是能領會孔子學術之真意且使之發展。...
(三)本土構念的變遷與儒學社會科學/ 403 六、中國管理(治理)哲學的復興、中國商道(治道)研究/ 405 (一)中國管理哲學在當代實踐的復興與中西合璧的管理方式/ 405 (二)中國商道研究/ 407 認識與方法篇:當代主流管理學的反思、多元化範式與管理思想史 一、元管理學、管理研究的譜系/ 417 (一)元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