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學術與《史記》文學闡釋研究》是202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學術與《史記》文學闡釋研究
- 作者:王曉玲
-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1日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22622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清代學術與《史記》文學闡釋研究》是202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玲。
《清代學術與《史記》文學闡釋研究》是202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玲。內容簡介清代是《史記》文學經典化的高峰期,《史記》文學闡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和清代學術語境有著密切的聯繫。經學作為清代學術的主體,其內部...
《史記論叢(第16集)》是2019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可、馬世年、陳曦。內容簡介 《史記論叢(第16集)》一共設定了六大欄目,即司馬遷生年疑案研討百年論爭總結續篇、《史記》文本與注釋研究、《史記》思想文化研究、《史記》傳記人物研究、《史記》文學藝術研究、史事研討及其他。圖書目錄 司馬遷生...
孫克強,男,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簡歷 孫克強,男,1957年9月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9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學術與社會兼職 中國詞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理事、東亞人文學會(韓國)理事,...
《史記·秦本紀》“豐大特”釋義的民俗文化考辨 從《漢武故事》看七夕節的形成過程 建安公宴詩與漢畫像宴飲圖互證研究 論三朝高僧傳中的療疾書寫 詩·畫·禪:南宋禪僧題畫文學的多元闡釋 論明代人物畫伎樂形象對文學作品的再現 河西寶卷的源流與價值 學術史研究 《易·損》“三人行”王弼玄學釋義 論清中葉...
二、唐宋:“史記學”的形成期 三、元明:“史記學”的發展期 四、清代:“史記學”的高潮期 五、近現代:“史記學”的轉折期 第七章 “史記學”的興盛與繁榮 一、初見成效期 二、逐步深入期 三、全面豐收期 第八章 “史記學”疑案 一、司馬遷生卒年 二、司馬談作史 三、《史記》斷限 四、《史記》缺...
去就與時逢事異——《左傳》用《易》自主化中的春秋《易》之實用性 陳婉瑩 顧炎武論“《漢書》不如《史記》”——以《日知錄》為核心 許愷容 傅斯年圖書館藏《國史地理志》稿本殘卷與清代國史館的官修方誌事業 邱怡瑄 東漢碑刻中的“循吏”書寫 楊笑菡 古典作品的文學文本闡釋 末世中的文化堅守——論《桃花...
整理、研讀、評析《史記》的著述層出不窮,漸漸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術體系——“史記學”。“史記學”之名,由宋代人王應麟提出;《史記》三家注的著成,標誌著“史記學”的形成。宋元明清及近代,是史記學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時期。大體來說,宋明以評點為主流,清代以考據為主流,近代以思想研究為主流。其中,...
二、陸機《文賦》三、劉勰《文心雕龍》四、鐘嶸《詩品》第四章 三教合流的隋唐學術 第一節 學術發展概況 第二節 經學:統一南北與定於一尊 一、隋代經學 二、唐代經學的統一 三、中晚唐經學的更張 第三節 史學:總結與創新 一、繁盛的史學園地 二、史學註疏學——對《史記》、《漢書》等的研究 三、正史...
《舊唐書·楊慎矜傳》“刑部尚書蕭隱之”考誤 《鳳墅帖》與宋代文學輯佚 後村友朋詩詞酬唱集輯 張惠言《茗柯詞》系年辨正 《史記·高祖本紀》“乃與公挑戰”辨誤 《李少卿答蘇武書》真偽考略 《漢紀·高祖皇帝紀》校補 《宋史·后妃傳》訂誤 《全宋詩》重出、失收及誤收舉隅 宋人使遼詩的文獻價值 《...
關於《易經》的傳承系統,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以及范曄的《後漢書》中都有記載。概括而言,到戰國後期,對《易經》的研究就已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闡釋《易經》的文字也被匯集到一書中,成為《易傳》。秦始皇焚書,但沒有焚易書。到了漢代,尊為經,眾家並作,對經傳進行解釋,發展成專門之學...
學術期刊 《長安學術》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刊物,2010年出版,該刊堅持“發揮古都地域優勢,突出長安文化特色,傳播學術研究信息,促進學科建設發展”的辦刊宗旨,刊發中國國內外具有原創性的論著,以凸顯長安文化為主要特色,同時關注中國語言文學各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研究進展和前沿動態。《語言與文化論叢》是...
該學科設有三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一是先秦專書語言研究,包括今文《尚書》語言研究、《墨經》的語言與邏輯研究、《方言》、《爾雅》及其注家的研究等,通過今文《尚書》專書語言的研究及與之相關的甲骨文、金文、《史記》、《說文》等語言的縱向對比研究,輔以考古發現的最新材料的研究,探究今文《尚書》的語言...
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地位卑微,歷來被視為小道末流、“街談巷語之說”,不登大雅之堂,搞學術的人也不屑於去碰小說。17世紀的金聖歎說《水滸》的文學價值不下於《史記》《戰國策》,說“天下之文章無有出《水滸》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無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這一眼光堪稱卓然,但在他那一時代,像他那樣的...
後世了解莊子,主要是通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及《莊子》一書。《列傳》對莊子僅有二百多字的記載,但目前看來,這是歷史書中對莊子所作的最早的較詳細記錄,可將其作為了解莊子其人的基本線索;而關於莊子的詳細情況,則大部分要來源於《莊子》一書。莊子姓莊,名周,除去《漢書》為避漢明帝之諱而有時稱其...
以後繼續自學了《史記》以及歷代一些名家的驕散文和詩詞,時時諷誦陸贄奏議、蘇軾策論、梁啓超新文體等獲得快感,或吟誦杜甫、白居易、辛棄疾、納蘭成德詩詞而為之激昂慷慨、迴腸盪氣。2、學科交叉,並非枉途 大學時代是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度過的。在那裡從倪征?、鄂森等教授學習國際法、英美法和西方政治社會學說,撰寫過...
民國元年(1912年)秋,入上海神州大學,醉心於文學。民國二年(1913年),顧頡剛入北京大學預科,沉迷於戲劇,發現一個故事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流遷變化。民國四年(1915年),顧頡剛因病回家,完成《清代著述考》二十冊,對清代學術有較深領會。民國五年(1916年),轉北大本科,讀哲學。民國七年(1918年)...
孫欽善,偶用筆名聞賢,男,出生於山東煙臺市,北京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古文獻學,兼及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思想文化。個人簡介 孫欽善,偶用筆名聞賢,男,1934年3月出生於煙臺市,祖籍山東乳山,漢族。先後在煙臺養正國小、青島復真國小、青島禮賢中學、山東省立青島第一中學就讀。1955年9月考入...
“小莽蒼蒼齋”是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1922——1966年)的書齋名,以專藏清代學者墨跡而著稱。自50年代起,田家英在公務之餘即著手收集清代學者墨跡,並將輯藏與研究相結合,形成了以學術研究為目的的專項收藏特色。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收集到一批清儒翰墨,包括清代各個時期文人學者中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墨跡和書法名家...
7、《萬曆真的昏聵無能么?》,載於《社會觀察》2007年第7期 8、《程朱理學的產生與科學精神的建立》,載於《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2007年22期 9、《康熙仁愛乎——對於閻崇年教授一些觀點的商榷》,載於《大歷史》2008年12期。10、《中國文化的歪曲從滿清開始》,載於《新史記》第一輯(春風文藝出版社...
第二種是本校法。“本校法者,以本書前後互證,而抉搞其異同,則知其中之謬誤,……此法於未得祖本或別本以前,最宜用之。”吳縝《新唐書糾謬》、清代梁玉繩《史記志疑》都是用這種方法。惟此法只能發現矛盾,提出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第三種是他校法。“他校法者,以他書校本書。凡其書有采自前...
其次,歷代史館都纂修前代的歷史,如《舊唐書》、《舊五代史》等等。直到清代修《明史》,完成了一套紀傳體的後稱為“正史”的“二十四史”。其中除《史記》外,皆是以朝代為斷限的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的形成經過了二千年,前後變化很大,水平不一,但這套史書,仍是今天研究中國長期封建社會歷史的主要依據。...
《呂氏春秋》、《竹書紀年》和《史記》等文獻記載的《葛天氏之樂》,是中國音樂、詩歌、舞蹈、劇目、農牧業和養生學的重要源頭。葛天文化是炎黃文化、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寧陵是中國音樂之鄉、歌舞之鄉,音樂始祖葛天氏故里。文學研究 《詩經·采葛》詩中“絺”為細麻布,“綌”為粗麻布。她們把採回去的葛滕...
126.《〈史記〉史傳體篇章結構修辭模式對傳奇小說的影響》,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127.《“用典”的定義及其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1期。128.《段落銜接的修辭策略》,《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129.《南北朝時代列錦...
這以後康有為撰《新學偽經考》,強調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區分,他的觀點,明顯是受廖氏啟發再加發揮而成的。自此以後,學術界一般接受了這個說法。從歷史上看,“古文”與“今文”對舉,始見於《史記》。司馬遷除提及“古文《尚書》”(《儒林列傳》篇)外,還聲稱“余讀《春秋》古文”(《吳太伯世家》篇),...
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之“孺子”辨正 寧登國/ 001 《左傳》中的“輿人”與“輿人”參政 白振奎/ 011 《春秋》經傳所見杞、紀二國及其周邊交通路線考論 黃聖松/ 022 韓原之戰:《史記》與《左傳》文本關係管窺 徐 鵬/ 057 學史論文 從政治話語視域看魏晉六朝《左傳》的接受與傳播 陳鵬程 周博珍/ ...
”(《藍心玉屑集》序)徐國琦(香港大學教授):“詩人與我相識三十餘年,遙想‘故園三十二年前’,玉華與我由窮鄉僻壤來到大學深造,從此仗劍走天涯。在大學時代,玉華少年老成,埋頭甲骨文,醉心三代事,我常戲稱其為‘王老頭’。我在大學開始時也汲汲於秦漢歷史,成天讀《史記》、《漢書》,‘躲進小樓成一統...
朱自清在古典文學、語文教育、語言學、文藝學、美學等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建樹。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言。朱自清始終關心語文教育,其《經典常談》深入淺出地評述《詩經》《春秋》《楚辭》《史記》《漢書》等古籍,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學的入門嚮導。他與葉聖陶共著有《國文教學...
對此,郭沂花費了數年時間,寫出六萬多字的論文,證實確如《論語》、《史記》、《漢書》、《要》等文獻所言,“孔子晚而喜《易》”,時間在他五十六七歲前後,即周遊列國期間。不僅如此,孔子還留下了大量有關《周易》的遺教。今本《易傳》包括形成於孔子以前的早期《易傳》和孔子易說兩部分,而帛書《易傳》...
《從新課標反思教學行為的轉變》發表於《語文學習報》2005.03,《個性——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特徵》發表於《語文教學通訊》2005.01,2006年5月《敏銳的語感 是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 》發表於錫山教育線上 2007年《讓語文教學閃爍人性的光芒》發表於《無錫教育》總第159期,“傳形摩神,千載如生--《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