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學概論》是200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新科。
基本介紹
- 書名:史記學概論
- 作者:張新科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03年11月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學術評價,
基本信息
版 次:1版1次
裝 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七章,對史記學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理論的概述,在史記學理論的建立和完善上,作了一些開創性的工作。作者在書中,以“史記學”為主要研究和認識對象,對“史記學”的產生髮展、性質特點、社會功能、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發展規律等進行了概括的論述。本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第一,本書適應當代《史記》研究的需要而作,是時代的產物。第二,《史記學概論》系統地總結了兩千年來《史記》研究的成果,闡釋了這一學科的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研究目標,賦予理論的升華,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毫無疑問,將推動《史記》研究深入發展,減少盲目性,增強科學性。
作者簡介
張新科,男,陝西眉縣人,生於1959年8月。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1983年9月考取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於1986年7月獲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1988年7月晉升講師,1992年9月破格晉升副教授。1994年6月增列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9月起在陝西師範大學師從霍松林教授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6月獲文學博士學位。1998年7月晉升為教授。2001年3月增列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是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2003年至2006年到四川大學師從項楚先生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導論
範疇論
第一章 基礎性研究
一、作家作品基本情況研究
二、文獻整理
三、鄉土教材
四、普及宣傳
五、相關性研究
第二章 理論性研究
一、鑑賞、評論
二、外部、內部規律研究
三、《史記》研究之研究
第三章 “史記學”的體系構成
一、建立體系的基本思路
二、體系的構成
價值論
第四章 “史記學”建立的基礎
一、廣闊的歷史畫卷
二、豐富的思想內涵
三、獨特的四夷列傳
四、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深刻的人生體驗
六、鮮明的人物形象
第五章 “史記學”的意義、價值
一、“史記學”的意義
二、“史記學”的價值
源 流 論
第六章 “史記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漢魏六朝:“史記學”的萌芽期
二、唐宋:“史記學”的形成期
三、元明:“史記學”的發展期
四、清代:“史記學”的高潮期
五、近現代:“史記學”的轉折期
第七章 “史記學”的興盛與繁榮
一、初見成效期
二、逐步深入期
三、全面豐收期
第八章 “史記學”疑案
一、司馬遷生卒年
二、司馬談作史
三、《史記》斷限
四、《史記》缺補
五、太史公釋名、《史記》書名
六、《史記》倒書
本質論
第九章 “史記學”的特點
一、多學科性
二、多層面性
三、現實性
四、世界性
第十章 “史記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一、“史記學”與史學
二、“史記學”與哲學
三、“史記學”與文學
四、“史記學”與民族學、地理學
五、“史記學”與其他社會科學
六、“史記學”與自然科學
方法論
第十一章 “史記學”的基礎理論
一、“史記學”的理論支柱:唯物史觀
二、“史記學”的具體理論
第十二章 “史記學”的資料與方法
一、“史記學”的基本資料
二、“史記學”的研究方法
三、《史記》研究應走出誤區
生存論
第十三章 “史記學”與現實社會
一、《史記》與漢代社會現實
二、“史記學”與當代人文精神
三、“史記學”與當代社會經濟
四、“史記學”與當代學術
第十四章 “史記學”的學術組織
一、學術組織
二、學術會議
第十五章 “史記學”成果的產生及批評
一、成果產生
二、成果表述
三、成果批評
主體論
第十六章 “史記學”研究者的素養
一、才學識的結合
二、繼承與創新結合
三、求實與求美結合
四、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
五、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
第十七章 《史記》研究者的使命及努力的方向
一、走綜合化之路
二、以理論作統帥
三、多樣化的形式
四、立體化的研究
五、世界化的目標
六、生產化的方式
七、餘論
附錄 從著作看日本先哲的《史記》研究——古今傳承1300年間的變遷
一、《史記》的傳來和近江、奈良朝時代
二、日本留下《史記》古鈔本的人
三、刊行和刻《史記》諸版本的人
四、古來遺留《史記》名著的人
後記
範疇論
第一章 基礎性研究
一、作家作品基本情況研究
二、文獻整理
三、鄉土教材
四、普及宣傳
五、相關性研究
第二章 理論性研究
一、鑑賞、評論
二、外部、內部規律研究
三、《史記》研究之研究
第三章 “史記學”的體系構成
一、建立體系的基本思路
二、體系的構成
價值論
第四章 “史記學”建立的基礎
一、廣闊的歷史畫卷
二、豐富的思想內涵
三、獨特的四夷列傳
四、不朽的民族精神
五、深刻的人生體驗
六、鮮明的人物形象
第五章 “史記學”的意義、價值
一、“史記學”的意義
二、“史記學”的價值
源 流 論
第六章 “史記學”的形成與發展
一、漢魏六朝:“史記學”的萌芽期
二、唐宋:“史記學”的形成期
三、元明:“史記學”的發展期
四、清代:“史記學”的高潮期
五、近現代:“史記學”的轉折期
第七章 “史記學”的興盛與繁榮
一、初見成效期
二、逐步深入期
三、全面豐收期
第八章 “史記學”疑案
一、司馬遷生卒年
二、司馬談作史
三、《史記》斷限
四、《史記》缺補
五、太史公釋名、《史記》書名
六、《史記》倒書
本質論
第九章 “史記學”的特點
一、多學科性
二、多層面性
三、現實性
四、世界性
第十章 “史記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一、“史記學”與史學
二、“史記學”與哲學
三、“史記學”與文學
四、“史記學”與民族學、地理學
五、“史記學”與其他社會科學
六、“史記學”與自然科學
方法論
第十一章 “史記學”的基礎理論
一、“史記學”的理論支柱:唯物史觀
二、“史記學”的具體理論
第十二章 “史記學”的資料與方法
一、“史記學”的基本資料
二、“史記學”的研究方法
三、《史記》研究應走出誤區
生存論
第十三章 “史記學”與現實社會
一、《史記》與漢代社會現實
二、“史記學”與當代人文精神
三、“史記學”與當代社會經濟
四、“史記學”與當代學術
第十四章 “史記學”的學術組織
一、學術組織
二、學術會議
第十五章 “史記學”成果的產生及批評
一、成果產生
二、成果表述
三、成果批評
主體論
第十六章 “史記學”研究者的素養
一、才學識的結合
二、繼承與創新結合
三、求實與求美結合
四、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
五、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
第十七章 《史記》研究者的使命及努力的方向
一、走綜合化之路
二、以理論作統帥
三、多樣化的形式
四、立體化的研究
五、世界化的目標
六、生產化的方式
七、餘論
附錄 從著作看日本先哲的《史記》研究——古今傳承1300年間的變遷
一、《史記》的傳來和近江、奈良朝時代
二、日本留下《史記》古鈔本的人
三、刊行和刻《史記》諸版本的人
四、古來遺留《史記》名著的人
後記
學術評價
1.池萬興,《史記學概論的出版與“史記學”的建立——評史記學概論》,《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