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1989年8月-1991年7月,復旦中文系碩士畢業後留校在復旦古籍研究所任 助教;
1991年8月-1993年3月,在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任 講師;
1993年4月-1995年4月,任復旦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講師;
1994年,“打擂台”破格晉升為 副教授。
1995年5月-1999年2月,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
1995年9月-1997年12月,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998年1月獲修辭學博士學位。
2000年4月-2002年11月,任復旦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
2002年,“打擂台”破格晉升為 教授。
2002年12月-2005年3月,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教授。
2005年,增列為復旦大學全國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科 博士生導師。
2006年4月-2009年1月,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9年2月—2009年6月,任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
2009年6月-現在,任復旦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 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學術兼職
社會兼職
第八屆全國青聯委員
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委員
中國農工民主黨復旦大學委員會副主委。
學術兼職
中國修辭學會會長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理事
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學者”講座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是: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方面,先後在台灣
商務印書館出版了《
中國筆記小說史》、《中國言情小說史》、《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等專著,其中前者大陸商務印書館引進台灣著作權在大陸出版,因是中國筆記小說史的拓荒之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台灣學者據此體例也寫有一部同名作品(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資料顯示)。並在海內外各大學術刊物上發表了《情·鬼·俠小說與中國大眾文化心理》、《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說》、《中國古典言情小說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以及其他文學類論文十餘篇。其中前者1994年獲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中國語言學史
中國古典語言學研究方面,內容涉及文字學、
音韻學、
訓詁學、語法學等。先後在台灣
商務印書館和大陸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國語言哲學史》、《中國歷代語言學家評傳》、《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語言卷》等專著(前者)和合著(後二者),並發表《〈經傳釋詞〉之“因聲求義”初探》、《論孫炎的語言學成就》等論文十餘篇。其中前者獲得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修辭學研究
修辭學研究,為1994年以後研究的重點所在。先後在台灣
商務印書館和大陸各大出版社出版了《中國修辭哲學史》、《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
修辭心理學》、《
語言策略秀》、《修辭的策略》、《表達的藝術》、《演講的技巧》、《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
現代漢語修辭學》、《言語交際與人際溝通》等專著,另有《闡釋修辭論》(第一作者)、《中國修辭學通史·當代卷》(第一作者)、《
中國修辭史》(全書副主編,下卷第一作者)等合著8多種。
在國內外各大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修辭結構的層次性與修辭解構的層次性》、《中國修辭學發展今後所應依循的三個基本方向》、《論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嬗變之歷程》等論文160多篇。著作和論文多是視點新、選題新之作,論文被轉載的數量多,在國內外修辭學界有較大影響。被認為是“漢語修辭學研究的
集大成者”,所著《
現代漢語修辭學》為全國大學通用教材,發行數萬冊,被學術界譽為“中國當代修辭學研究繼往開來的里程碑”。
三個方向的研究在國內外三個不同領域的學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任
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員教授,並先後到日本京都大學、
東京大學、
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以及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大、台灣師大等大學作學術訪問或講學活動。1999年6月應邀赴台灣參加台灣“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了《論誇張》的大會學術講演,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於中國古典小說與
修辭學研究領域在日本和香港、台灣等海外學界影響較大。 2005年3 月,再度應邀到日本
京都外國語大學任專任教授,並先後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駐大阪總領館、京都外國語大學大學院等做學術演講。2009年2月,應邀任
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
文學創作
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遠水孤云:說客蘇秦》、《
冷月飄風:策士張儀》,2011年11月由
台灣商務印書館與
雲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簡體兩種版本同步推出。《
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南方日報》等全國各大媒體均有大量報導,新浪、搜狐、
雅虎、香港鳳凰網等各大入口網站亦有報導。另兩部長篇歷史小說《鏡花水月:游士孔子》、《易水悲風:刺客荊軻》,分別於2013年10月由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繁體版,2014年4月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簡體版。兩個版本在海峽兩岸同步出版發行,引起了海峽兩岸及海外廣泛的影響。2014年11月29日,復旦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研究中心與暨南大學出版社聯合主辦“吳禮權歷史小說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中國現代文學館與《文藝報》的十位著名文學批評家會聚復旦大學,對已經出版的“說春秋道戰國”系列歷史小說中的四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研討會上,上海作協副主席、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陳思和教授對吳禮權教授以白話寫出文言所特有的優雅韻味大為讚賞,認為《游士孔子》在細節描寫上細膩傳神,鮮活地呈現了孔子作為一個教師的形象。北京大學陳曉明教授認為,作者的歷史小說在歷史書寫上抓住了歷史‘本事’的精髓與精氣神,還原了古典的文化情境。他不僅稱讚《游士孔子》是目前寫孔子寫得最好的,還特別推崇《刺客荊軻》嫻熟而有節制的敘事功力與白描藝術。南京大學和
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專家則一致認為,《說客蘇秦》、《游士孔子》對古代游士的心路歷程與生存狀態的描寫,很好地還原了歷史本相,拉開了與一般‘戲說’歷史的作品的距離,‘作者優雅流暢的語言與紮實嚴謹的考據,可以幫助年輕人正確認識歷史及歷史人物。’”專家們一致認為,“吳禮權教授是一流學者,以深厚的學術功底為依託,以修辭學家的語言修養為基礎從事歷史小說創作,起點高、品位高、格局大”,“其建樹是一般歷史小說作家所難以企及的”。《
文藝報》、《
南方日報》、《
羊城晚報》、《新聞晨報》等全國各大報刊,人民網、鳳凰網、
光明網、
解放網等各大網站都有廣泛報導評論。
所開課程
先後講授的大學本科課程有:語法修辭、
套用寫作、中國古代小說名著賞析、
修辭學研究、語言策略研究、言語交際與人際溝通等。
開設的碩士生課程有:修辭學名著選讀、修辭學理論、中外修辭學史、修辭心理學、修辭心理學研究方法論等。
講授的博士生課程有:修辭心理學。
指導碩士研究生20名,獨立指導國內外博士生10名,協助指導國內外博士研究生7名。指導國內訪問學者15名。
獲獎紀錄
1、《情鬼俠小說與中國大眾文化心理》(《上海文論》1991年第4期),1994年11月獲“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論文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主辦)
2、《〈經傳釋詞〉之“因聲求義”初探》(《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 ,1998年獲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3、1998年9月10日獲復旦大學“復華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獎勵證書
4.《中國修辭學通史·當代卷》(第一作者),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獲第三屆“
陳望道修辭學獎”二等獎(目前最高獎),2000年3月。
5.《中國修辭學通史·當代卷》(第一作者),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2000年11月。
6.《
修辭心理學》(專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獲復旦大學2003年度“微閣中國語言學科獎教金”著作二等獎,2003年9月。
7.《中華語言魅力叢書一:修辭的策略》(專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獲2005年吉林省長白山優秀圖書一等獎(吉林省政府獎)。
8.《中華語言魅力叢書二:表達的藝術》(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獲2005年吉林省長白山優秀圖書一等獎(吉林省政府獎)。
9.《中華語言魅力叢書三:演講的技巧》(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獲2005年吉林省長白山優秀圖書一等獎(吉林省政府獎)。
10.《
中國修辭史》(副主編,下卷第一作者),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獲2010年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獲2008年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2007年,獲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第一屆
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
11.《20世紀中國修辭學》(第二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獲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2009)著作三等獎,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三等獎,2013年
主要著作
1.《遊說·侍對·諷諫·排調:言辯的智慧》(專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2.《中國歷代語言學家評傳》(合著,與
濮之珍教授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3.《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語言卷》(合著,與濮之珍教授等,並任編委),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
4.《中國智慧大觀·修辭卷》(專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
5.《言辯的智慧》(專著),台灣國際村文庫書店,1993年8月。
7.《中國言情小說史》(專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3月。
8.《中國修辭哲學史》(專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8月。
9.《中國語言哲學史》(專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月。
10.《中國筆記小說史》(專著,再版本),(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7年8月。
11.《
公關語言學》(合著,與李濟中教授等),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
12.《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專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7月。
13.《闡釋修辭論》(合著,並列第一作者),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14.《中國修辭學通史·當代卷》(合著,第一作者),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17.《修辭的策略》(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18.《表達的藝術》(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19.《演講的技巧》(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22.《假如我是楚霸王:評點項羽》(專著),台灣
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6月。
23.《古典小說篇章結構修辭史》(專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
24.《
現代漢語修辭學》(專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2012年再版。
25.《語言學理論的深化與超越》(主編),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26.《
語言策略秀》(修訂版),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
27.《20世紀的中國修辭學》(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 月。
30.《
名句經典》,吉林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36.《中文活用技巧:妙語生花》,
商務印書館(香港),2012年3月。
37.《中國名言引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香港),2013年3月。
38.《
冷月飄風:策士張儀》(長篇歷史小說),簡體版,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繁體版,台灣商務印書館,2012年6月。
39.《修辭心理學》(修訂版),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40.《言語交際與人際溝通》,暨南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41.《鏡花水月:游士孔子》(長篇歷史小說),簡體版,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繁體版,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11月。
42.《易水悲風:刺客荊軻》(長篇歷史小說),簡體版,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繁體版,
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11月。
主要論文
1.《試論孫炎的語言學成就》,《
古籍研究》1987年第4期。
2.《試論漢語委婉修辭格的歷史文化背景》,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87年第6期。
3.《中國現代史上的廣東語言學家》(合作),《
嶺南文史》1988年第1期。
4.《試論古漢語修辭中的層次性》,《淮北煤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5.《“鄉思”呼喚著“月夜簫聲”--香港詩人楊賈郎〈鄉思〉〈月夜簫聲〉賞析》,《
語文月刊》1988年第5期。
6.《中國哲學思想在漢語辭格形成中的投影》,《營口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7.《試論吳方言數詞的修辭色彩》,載《語文論文集》,
百家出版社,1989年10月。
8.《試論黃遵憲的詩歌創作與成就》,《
嶺南文史》1990年第2期。
9.《〈經傳釋詞〉在漢語語法學上的地位》(合作),綜合類核心期刊《
復旦學報》199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 年第 期轉載。
10.《〈西湖二集〉:一部值得研究的小說》,權威期刊《
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第2期。
11.《情·鬼·俠小說與中國大眾文化心理》,《上海文論》1991年第4期。1994年獲“第一屆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優秀論文獎。
12.《點化名句的藝術效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學語文》1992年第4期。
13.《情真意綿綿,綺思響“雨巷”--談戴望舒〈雨巷〉一詩的修辭特色》,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2年第5期。
14.《回顧·反思·展望--復旦大學組織全國部分青年學者關於中國修辭學研究的過去現狀及未來的討論綜述》,《鞍山師專學報》1993年第4期。
15.《語言美學發軔》,綜合類核心期刊《
復旦學報》1993年第5期。
16.《漢語外來詞音譯藝術初探》,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3年第5期。
17.《論〈文則〉在中國修辭學史上的地位》,《鞍山師院學報》1994年第2期。
18.《漢語外來詞音譯的特點及其文化心態探究》,綜合類核心期刊《復旦學報》1994年第3期。
19.《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評王希傑新著〈修辭學新論〉》,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4年第4期。
20.《試論賦的修辭特點》,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5年第1期。
21.《先秦時代中國修辭哲學論略》,《
上海文化》1995年第2期。
22.《試論漢語委婉修辭手法的範圍》,《
南昌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23.《關於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歷史分期問題》,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5年第10期轉載。
24.《王引之〈經傳釋詞〉的學術價值》,核心期刊《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4期轉載。
25.《修辭結構的層次性與修辭解構的層次性》,《
延邊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4期轉載。
26.《兩漢時代中國修辭哲學論略》,綜合類核心期刊《
江淮論壇》1995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6年第2期轉載。
27.《〈經傳釋詞〉對漢語語法學的貢獻》,《中西學術》第1輯,上海
學林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8.《創意造言的藝術:蘇軾與劉攽的排調語篇解構》,台灣《國文天地》1995年第11卷第6期(總第126期)。
29.《舊瓶裝新酒:一種值得深究的語言現象》,香港《詞庫建設通訊》1995年第4期(總第6期)。
30.《改革開放與漢語的發展變化學術研討會綜述》,1995年11月《上海社聯年鑑》。
31.《〈經傳釋詞〉之“因聲求義”初探》,核心期刊《古籍研究》1996年第1期。1998年獲上海市(1996-199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2.《諧譯:漢語外來詞音譯的一種獨特型態》,《
長春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33.《英雄俠義小說與中國人的阿Q精神》,台灣《國文天地》1996年第11卷第8期(總128期)。
34.《論修辭的三個層級》,《
雲夢學刊》1996年第1期。
35.《音義密合:漢語外來詞音譯的民族文化心態凸現》,《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36.《詠月嘲風的絕妙好辭--晏子外交語篇的文本解構》,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6年第2期。
37.《論漢語外來詞音譯的幾種獨特型態》,《雁北師院學報》1996年第4期。
38.《觸景生情的語言機趣--陶糓與錢俶外交語言解構》,台灣《國文天地》1996年第12卷第6期(總138期)。
39.《〈語助〉與漢語虛詞研究》,《
平原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40.《關於〈聲類〉的性質與價值》,核心期刊《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6年第6期。
41.《論誇張的次範疇分類》,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6年第6期。
42.《新世紀中國修辭學的發展和我們的歷史使命》,全國綜合類核心期刊《
復旦學報》1997年第1期。
43.《論委婉修辭生成與發展的歷史文化緣由》,核心期刊《河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44.《清代語言學繁榮發展原因之探討》,《
雲夢學刊》1997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7年第8期轉載。
45.《論中國修辭學研究今後所應依循的三個基本方向》,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7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7年第6期轉載。
46.《80年代以來中國修辭學理論問題爭鳴述評》,《黃河學刊》1997年第2期。
48.《中國修辭哲學論略》,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49.《論誇張表達的獨特效應與誇張建構的心理機制》,核心期刊《
揚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51.《語言美學的建構與修辭學研究的深化》(第一作者,與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7年第5期。
52.《“夫人”運用的失范》,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語文建設》1997年第6期。
53.《論〈馬氏文通〉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地位》,《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
54.《論委婉修辭生成的心理機制》,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8年第2期。
55.《論孔子的修辭哲學思想》,《雁北師院學報》1998年第3期。
56.《“水滸”現象與歷史變遷》,《
人民政協報》1998年4月27日第3版《學術家園》。
57.《二十世紀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的省思》,全國綜合性社科核心期刊《社會科學》(上海)1998年第5期。
58.《修辭心理學論略》,全國綜合類核心期刊《
復旦學報》1998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1998年第11期轉載。
59.《中國現代修辭學研究走向語言美學建構的歷史嬗變進程》,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6期。
61.《關於中國修辭學發展的歷史分期及各個時期研究成就的估價問題》,載《鄭子瑜〈中國修辭學史稿〉問世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宗廷虎教授主編),
中國社會出版社,1998年2月。
62.《潘金蓮形象的意義》,台灣《古今藝文》1998年11月第25卷第1期。
63.《進一步溝通海峽兩岸的修辭學研究》,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8年第4期。
64.《吳方言數詞的獨特語用效應》,載《修辭學研究》第8集,
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年 6月。
66.《語言理論新框架的建構與21世紀中國語言學的發展》,雲南省一級學術期刊《
學術探索》(雲南)1999年第1期。
67.《修辭學轉向與現代語言學理論》,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1999年第2期。
68.《論誇張》,載《中國第一屆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師範大學1999年6月。
69.《論修辭文本建構的基本原則》,核心期刊《
揚州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71.《修辭主體論》,《錦州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72.《方言研究:透視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雲南省一級學術期刊《
學術探索》1999年第3期。
73.《[請讀我唇]三人談》(與
宗廷虎教授等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語文建設》1999年增刊。
74.《看文人妙筆生花,讓生命得到舒暢——評沈謙教授[林語堂與蕭伯納]》,台灣《
中國語文》1999年第4期(總508期)。
75.《修辭學研究新增長點的培植與催化》(與宗廷虎教授合作),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1999年第4期。
76.《借代修辭文本建構的心理機制》,全國人文和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2期選摘。
77.《論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嬗變之歷程(上)》,
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第54號(1999年)。
78.《[金瓶梅]的語言藝術》,載《經典叢話·金瓶梅說》,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79.《中國古典言情小說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台灣《國文天地》2000年第1期(總181期)。
80.《論中國現代修辭學發展嬗變之歷程(下)》,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第55號(2000年)。
81.《評黎運漢著[漢語風格學]》(與
宗廷虎教授合作),《
文匯讀書周報》2000年12月9日第2版。
82.《論比擬修辭文本的表達與接受心理》,《深圳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83.《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論中國文學中的雙關修辭模式》,台灣《國文天地》2000年第4期(總184期)。
85.《修辭學研究的深化與修辭學教材的改革創新》,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2001年第1期。
86.《比喻修辭文本的心理分析》,《平頂山師專學報》2001年第3期。
87.《論精細修辭文本的心理機制》,全國優秀社科學報《錦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
88.《異語修辭文本論析》,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修辭學習》2001年第4期。
90.《論旁逸修辭文本的建構》,湖南省一級學術期刊《
湘潭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93.《頂真式銜接:段落銜接的一種新模式》,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2002年第2期。
94.《論頂真修辭文本的類別系統與頂真修辭文本的表達接受效果》,《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
95.《論鍛句與修辭》,《錦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96.《吞吐之間,蓄意無窮——留白的表達策略》,台灣《國文天地》2002年8月第18卷第3期(總207期)。
97.《關於建立言語學的思考》(合作),武漢大學《
長江學術》第3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11月。
98.《論事務語體的修辭特徵及其修辭基本原則》,《平頂山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
99.《從統計分析看“簡約”與“繁豐”的修辭特徵及其風格建構的原則》,中國語言學核心期刊《
修辭學習》2003年第2期。
100.《與時俱進:語言學由理論研究走向套用研究的意義》,《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101.《基於計算分析的法律語體修辭特徵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102.《論學習修辭學的意義》,《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第1期。
103.《論起首的修辭策略》,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05.《平淡風格與絢爛風格的計算統計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06.《韻文體剛健風格與柔婉風格的計算研究》,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107.《莊重風格與幽默風格的計算統計研究》,《
渤海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108.《中國修辭學:走出歷史偏見和現實困惑》,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109.《從<漢語修辭學>修訂本與原本的比較看王希傑教授修辭學的演進》,載《修辭學新視野》,
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10.《從計算分析看文藝語體的修辭特徵及其修辭基本原則》,《修辭學論文集》第七集,
新華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111.《評譚學純、朱玲 》,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112.《關於建立言語學的思考》(合作),《言語與言語學研究》,
崇文書局,2005年8月出版。
113.《話本小說“正話”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的修辭學研究》,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二輯,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8月。
114.《話本小說“篇首”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15.《話本小說“篇首”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16.《話本小說“題目”的形式及其歷史演進》,《
平頂山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117.《話本小說“頭回”的結構形式及其歷史演進的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
復旦學報》,2006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118.《論修辭學與語法學、邏輯學及語用學的關係》,《平頂山師專學報》2006年第4期。
119.《漢語外來詞音譯的四種特殊類型》,載《辭彙學理論與套用》(三),
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120.《由漢語辭彙的實證統計分析看林語堂從中西文化對比的角度對中國人思維特點所作的論斷》,《跨越與前進――從林語堂研究看文化的相融與相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灣東吳大學,2006年10月出版。
121.《八股文篇章結構形式的淵源》,
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研究論叢》,2006年(
平成18年7月)LXVII。
122.《評朱玲[文學文體建構論]》,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123.《修辭學的科學認知觀與中國現代修辭學的發展》,載《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學術論壇論文集》,語文出版社,2008年1月。
124.《八股文“收結文”之“煞尾虛詞”類型及其歷史演進》,載《修辭學論文集》第十一集,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
126.《〈史記〉史傳體篇章結構修辭模式對傳奇小說的影響》,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127.《“用典”的定義及其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1期。
128.《段落銜接的修辭策略》,《
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129.《南北朝時代列錦辭格的轉型與發展》,《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09年第8期。
130.《從〈全唐詩〉所存錄五代詩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發展演進之狀況》,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31.《學術史研究與學科本體研究的延展與深化》,《
外國語言文學》(季刊)2010年第1期。
132.《從〈全唐詩〉的考察看盛唐“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
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1期。
133.《從〈全唐詩〉所錄唐及五代詞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0年第1期。
134.《從〈全唐詩〉所錄唐及五代詞的考察看“列錦”辭格的發展演變狀況》,《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0年第1期。
135.《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異——論黎錦熙先生的漢語修辭學研究》,核心期刊《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一作者。2010年第5期。
136.《“列錦”修辭格的源頭考索》,核心期刊《
長江學術》,2010年第4期。
137.《修辭學與漢語史研究》,核心期刊《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0年第4期
138.《“列錦”辭格在初唐的發展演進》,《
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139.《還原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辭彙差異的真實面貌》,《
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1年第1期.。
140.《藝術語言的創造與語言發展變化的活力動力》,《楚雄師範學院學報》(月刊),2011年第5期.。
141.《網路辭彙成活率問題的一點思考》(第一作者),《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142.《名詞鋪排與唐詩創作》,《蛻變與開新——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東吳大學,2011,7出版。
143.《海峽兩岸辭彙“同義異序”現象的理據分析兼及“熊貓”與“貓熊”成詞的修辭與邏輯理據》,載鄭錦全·曾金金主編《二十一世紀初葉兩岸四地漢語變遷》,台灣新學林,2011年12月出版。
144.《晚唐時代“列錦”辭格的發展演進狀況考察》,《
平頂山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145.《關於中國修辭學研究走向的幾點思考》,《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
146.《海峽兩岸現代漢語辭彙“同義異序、”同義異構“現象透析》,核心期刊《
復旦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2期。
147.《王力先生對漢語修辭格的研究》,核心期刊《
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12年第4期。
148.《由〈全唐詩〉的考察看中唐“列錦”辭格發展演進之狀況》,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4期。
149.《孔子“正名”論的語言學闡釋》,《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150.《杜甫詩歌與名詞鋪排》(第一作者),《
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151.《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在海峽兩岸的存續現狀探析——以海峽兩岸對西方人名翻譯的修辭行為為例》(第一作者),《
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152.《列錦辭格的基本類型》,《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152.《列錦辭格的基本類型》,《平頂山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
153.《先秦兩漢詩賦列錦結構模式及其審美特點》,《
宜春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54.《元曲“列錦”結構模式及其審美追求》,《平頂山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
155.《“古為今用”與“洋為中用”——陳望道先生的治學經驗及對中國當代修辭學研究的啟示》,《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年第2期。
156.《修辭的性別分野與女性修辭研究》,《宜春學院學報》,2014年第10期。
157.《宋詞“列錦”結構模式的繼承與發展》,《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二輯,核心期刊,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158.《明清詞“列錦”結構模式的發展演進考察》,《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三輯,核心期刊,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學術會議
(1)主持“中國語言學的發展與我們的歷史使命”青年學者學術座談會,1995年11月29日受
上海市語文學會委託(上海·復旦大學)。
(2)參加“第二屆漢語修辭和漢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作“委婉修辭與中國文化”大會學術報告,1995年7月25-28日,江蘇
徐州師範大學。
(3)參加華東修辭學第九屆年會暨漢語國際文化交流研討會,作“漢語外來詞音譯特點及民族文化心理探討”大會學術發言,主持“修辭學理論”組的學術討論會,1996年10月,山東威海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4)參加中國修辭學第九屆年會,作“委婉修辭的
語用學闡釋”的小組發言,並擔任大會發言學術評議人。1998年8月,天津南開大學。
(5)代表
上海市語文學會籌辦主持“紀念
胡裕樹張斌先生從事教育科研50周年暨學術思想研討會”,1998年11月7日,上海市社會科學院。
(6)代表上海市語文學會籌辦主持“紀念《
馬氏文通》出版100周年學術報告會”,1998年11月26日,上海市社聯。
(7)參加台灣“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1999年6月5日至6月9日。6月7日在
台灣師範大學作《論誇張》的學術論文宣講。主持人: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長賴明德教授
(8)參加武漢大學舉辦的“言語與言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10月26-28日,作題為《關於建立言語學的思考》的大會學術演講。主持人:北京大學
陸儉明教授。
(9)參加“漢語辭彙學首屆國際學術討論會暨第五屆全國研討會”,時間2004年4月18至23日,地點:武漢大學。與
巴黎第七大學中文系主任齊沖一起主持小組學術會議。並作小組討論總結的大會匯報發言。
(10)參加中國修辭學會2003年學術研討會,時間:2003年11月11-15日,12日在首場大會學術報告會上作題為《基於計算分析的法律語體修辭特徵研究》的大會學術報告。地點:浙江師範大學。
(11)參加中國修辭學會第12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時間:2004年10月12-15日,地點:遼寧錦州渤海大學。主持第一場大會學術報告。
(12)參加日本中國語第55回全國大會。時間:2005年10月29-30日,地點:
筑波大學。
(13)參加吉林大學與
商務印書館舉辦的“漢語辭彙學第二屆國際學術討論會及第六屆全國研討會”,主持大會學術報告,並發表論文《顏色詞與比喻造詞》。時間:2006年8月6至7日,地點:吉林大學。
(14)參加“上海市紀念國務院《關於發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
關於推廣國語的指示》發布50周年學術座談會”,時間:2006年9月18日,地點:上海。
(15)籌辦“
上海市語文學會成立50周年紀念暨2006學術年會”,時間:2006年11月4日,地點:上海市社聯大樓。
(16)參加由台北市文化局與
東吳大學聯合舉辦的“跨越與前進——紀念
林語堂逝世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作大會學術報告《由漢語辭彙的實證統計分析看林語堂從中西文化對比的角度對中國人思維特點所作的論斷》,主持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所所長
周質平教授。時間:2006年10月12至15日,地點:台灣東吳大學。
(17)參加由
江漢大學舉辦的“中國修辭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暨2006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八股文結尾的篇章結構修辭及其歷史演進》的報告。時間:2006年11月22日,地點:武漢江漢大學。
(18)參加“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2007論壇”,作學術報告《修辭學的科學認知觀與中國現代修辭學的發展》,時間:2007年5月14-17,地點:
天津師範大學。
(19)參加“‘漢語與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大會學術報告,並作學術報告《漢語的特點與詩詞曲賦的創作》,時間:2007年6月18-21日,地點:南開大學。
(20)參加“第三屆漢語史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
中古漢語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分組學術會議,並作學術報告《修辭學與漢語史研究斷想》,時間:2007年10月14-16日,地點:四川大學。
(21)參加“中國修辭學會2007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主持大會學術報告,並作學術報告《中國修辭學發展的困惑及其出路》,時間:2007年11月6-9日,地點:
天津師範大學。
(22)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作學術報告《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時間:2007年12月8-9日,地點:香港嶺南大學。舉辦單位:香港嶺南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南開大學。
(23)參加台灣“有鳳初鳴——漢學多元化領域之探索學術研討會”,擔任特約討論教授,時間:2009年5月26日,地點:台灣東吳大學。
(24)參加台灣“2009年第四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兩岸四地語言與生活”,發表論文《海峽兩岸辭彙“同義異序”現象的理據分析》,時間:2009年6月13-14日,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25)參加“全球孔子
文化網路資源建設與傳播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孔子“正名”論的語言學闡釋》,並擔任大會學術報告會主持人,時間:2009年9月25-26日,地點:山東大學。
(26)參加“
黎錦熙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暨學術思想研討會”,發表大會主題報告《不迷其所同,而不失其所以異:黎錦熙先生的漢語修辭學研究》。時間:2010年4月10-11日,地點:北京師範大學。
(27)參加“紀念中國修辭學會成立30周年學術論壇”,浙江師範大學,2010年4月24-25日,
浙江金華。作大會主題報告《修辭學與漢語史研究》。
(28)參加“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繼承、開拓、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8月26-30日,北京大學。作學術報告《王力先生的漢語修辭學研究》。
(29)參加“中國語文現代化第一屆國際會議暨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第九屆年會”,主持大會學術報告。武漢大學,2010年10月22-25日。
(30)參加“第八屆全國漢語辭彙學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網路語言成活率的一點思考》,並主持大會學術報告。時間:2010年11月18日至22日,地點:
蘇州大學。
(31)參加“.紀念
陳望道誕辰120周年、中國修辭學會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復旦大學,2010年12月4-5日。主持大會學術報告。
(32)參加“蛻變與開新: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東吳大學,2011年429-30日。發表論文:《名詞鋪排與唐詩創作》。
(33)參加“紀念《語法修辭講話》發表60周年學術研討會”,
天津外國語大學,2011年10月15日-16日,主持大會學術報告。
(34)參加“辭彙學國際學術會議暨第九屆全國漢語辭彙學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2012年10月12日至15日,主持小組討論會,並作《從“熊貓”、“貓熊”看“同義異序詞”的成詞理據》學術報告。
(35)參加“兩岸四地現代漢語對比研究學術研討會”,北京師範大學,2012年10月27~28日。主持大會學術報告,並作《從海峽兩岸對西方人名翻譯的修辭行為看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在兩岸存續的現狀》學術報告。
(36)參加“漢語發展演進與修辭創造”全國高層論壇學術研討會,江西
宜春學院,2013年12月7~8日。作《從修辭視角看網路詞語成活率問題》學術報告。
(37)參加2014年“語言的描寫與解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復旦大學,2014年9月20~21日。作《否定表達的修辭功能》大會學術報告,主持人:
陳忠敏。
(38)參加“
新媒介背景下的漢語發展演進與修辭創造全國學術研討會”,
大連大學,2014年8月15~18日。作《傳播媒介的發展變化對漢語修辭創造的促動——以“諧音雙關”的修辭功能演進為例》學術報告。
(39)參加“中國修辭學會2014年年會暨‘修辭創造與漢語發展演進’學術研討會”,
蘇州大學,2014年12月12~14日。主持大會學術報告,演講人為北京大學
孫玉文教授、北京大學
邵永海教授。
講學演講
(2)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專任教授,講授《中國文學研究》等課程。
(3)2005年12月11日,應邀在在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舉辦的
關西地區漢語教師協會上作<漢語的比喻類型及其相關理論問題>的學術演講,主持人:胡士雲教授。
(4)2005年12月22日,應邀在在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大學院作學術演講,題目是<漢語語義的委婉表達及其相關理論問題>,主持人:
彭飛教授。
(5)2006年1月13日,應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作題為<漢語外來詞音譯類型及其相關理論問題>的學術演講,主持人:古屋昭弘教授。
(6)2008年10月26日,應邀在
湖北師範學院作學術講演,題目是:《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持人:
張春泉教授。
(7)2008年11月5日,應邀在
廣西大學作學術講演(廣西大學君武大講壇講座),題目是:《陳望道先生的治學經驗與對中國修辭學的貢獻》,主持人:
張廷興教授。
(8)2008年11月5日(晚),應邀在廣西大學作學術講演(廣西大學君武大講壇講座),題目是:《關於中國修辭學發展及其研究的未來走向之思考》,主持人:張廷興教授。
(9)2009年2月至2009年6月,任台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講授碩士課程《
中國筆記小說史》、《
漢語辭彙學》、《修辭學》等。
(10)2009年2月至6月日,任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講碩士班課程《中國筆記小說史》、《漢語辭彙學》、《修辭學》。
(11)2009年4月7日,應邀在台灣
東吳大學中文系作國學講座,題為《漢語外來詞音譯類型及其音譯語言心理》,主持人:林伯謙教授。
(12)2009年4月29日,應邀在台灣東吳大學教學講座,題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以修辭學教學為例》,主持人:林伯謙教授。
(13)2009年10月9日,應邀在
湖北師範學院作研究生學術講座,題為《比喻與比喻造詞》,主持人:段
曹林教授。
(14)2009年10月10日,應邀在湖北師範學院作研究生學術講座,題為《諱飾與漢語委婉語》,主持人:段曹林教授。
(15)2009年10月10日(晚),應邀在湖北師範學院為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作學術講座,題為《修辭學與漢語史研究》,主持人:段曹林教授。
(16)2009年10月11日(晚),應邀在
湖北師範學院為大學生作學術講座,題為《漢語外來詞音譯與漢語修辭》,主持人:
張春泉教授。
(17)2010年10月16日(晚),應邀在湖北師範學院為大學生作學術講座,題為《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持人:張春泉教授。
(18)2011年5月21日,應邀在
蘇州大學作學術講演,題目是:《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持人:
曹煒教授。
(19)2011年6月7日,應邀在安徽大學作學術講演,題目是:《名詞鋪排與唐詩創作》,主持人:
曹德和教授。
(20)2013年4月10日,應邀在蘇州大學作學術講演,題目是:《立片言以警策:新聞標題的鍊字鍛句問題》,主持人:曹煒教授。
(21)2013年11月15日,應邀在海南師大作學術講演,題目是:《從修辭視角看網路辭彙成活率問題》,主持人:
龍濤教授。
(22)2013年11月16日,應邀在海南
瓊州學院作學術講演,題目是:《從修辭視角看網路辭彙成活率問題》,主持人:文珍副院長。
(23)2013年11月18日,應邀在海南瓊台高等師範專科學校作學術講演,題目是:〈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持人:龍文希教授。
(24)2013年12月9日,應邀在江西
宜春學院作學術講演,題目是:《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持人:萬四華院長。
(25)2014年4月11日(上午),應邀在
大連大學文學院作學術講演,題目是:《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持人:
李索院長。
(27)2014年4月14日,應邀在
大連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作學術講演,題目是:《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主持人:陳宏俊院長。
(28)2014年9月27日,應邀在
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作學術講演,題目是:《從修辭學視角看網路辭彙的成活庇問題》,主持人:
杜道流教授。
出國出境交流
(2)參加台灣“第一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 時間1999年6月5日至6月9日。6月7日在
台灣師範大學作《論誇張》的學術論文宣講。主持人: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長賴明德教授
(3)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任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專任教授,講授《中國文學研究》等課程。
(4)2005年12月11日,應邀在在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舉辦的
關西地區漢語教師協會上作《漢語的比喻類型及其相關理論問題》學術演講,主持人:胡士雲教授。
(5)2005年12月22日,應邀在在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大學院作學術演講,題目是《漢語語義的委婉表達及其相關理論問題》,主持人:
彭飛教授。
(5)2006年1月13日,應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院作題為《漢語外來詞音譯類型及其相關理論問題》的學術演講,主持人:古屋昭弘教授。
(6)參加由台北市文化局與
東吳大學聯合舉辦的“跨越與前進——紀念
林語堂逝世3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作大會學術報告《由漢語辭彙的實證統計分析看林語堂從中西文化對比的角度對中國人思維特點所作的論斷》,主持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所所長
周質平教授。時間:2006年10月12至15日,地點:台灣東吳大學。
(7)參加“第三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作學術報告《比喻造詞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時間:2007年12月8-9日,地點:香港嶺南大學。舉辦單位:香港嶺南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南開大學。
(9)2009年4月7日,應邀在台灣
東吳大學中文系作國學講座,題目是:《漢語外來詞音譯類型及其音譯語言心理》,主持人:林伯謙教授。
(10)2009年4月29日,應邀在台灣東吳大學教學講座,題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以修辭學教學為例》,主持人:林伯謙教授。
(11)參加台灣“有鳳初鳴——漢學多元化領域之探索學術研討會”,擔任特約討論教授,時間:2009年5月26日,地點:台灣東吳大學。
(12)參加台灣“2009年第四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
兩岸四地語言與生活”,發表論文《海峽兩岸辭彙“同義異序”現象的理據分析》,時間:2009年6月13-14日,地點:
台灣師範大學。
(13)參加“蛻變與開新:古典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灣東吳大學,2011年429-30日。發表論文:《名詞鋪排與唐詩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