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旅遊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2年2月,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旅遊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旅遊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
內容解讀
《規劃》提出,到2025年,深圳現代旅遊業體系更加完善,旅遊有效供給、優質供給等更為豐富,旅遊新業態快速發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邁上新台階
高標準建設一批特色文化街區,打造一批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新創建省級及以上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3個。
建設國際濱海旅遊城市取得新進展
近海親海空間進一步最佳化,打造一批高品質濱海親水空間,東部山海生態度假區、中部都市親海休閒活力區、西部創新活力灣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大鵬半島世界級濱海生態旅遊度假區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高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旅遊新產品新業態創新引領力增強
建設一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研學旅遊示範基地、體育旅遊示範基地、科技旅遊基地,“旅遊+”“+旅遊”快速發展,新興旅遊消費業態快速壯大,新增國家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5家。
科技賦能旅遊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打造一批智慧旅遊景區,創新推出一批沉浸式體驗型旅遊產品,雲旅遊、雲觀展等“網際網路+旅遊”新模式快速發展,建設一批科技旅遊基地,在智慧旅遊共性關鍵技術、高端旅遊系統裝備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創成果。
國際國內旅遊樞紐城市地位顯著提升
高品質旅遊目的地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提升,聯手打造一批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旅遊線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遊合作不斷深化。到2025年,國際航線達到100條。
“十四五”時期深圳旅遊發展的主要指標
圍繞這個目標,深圳將聚焦旅遊全域化、全要素、全業態發展,實施“六大任務”,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競爭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1打造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城市
塑造紅色旅遊目的地品牌:
支持依託陽台山打造集休閒、觀光、紅色教育於一體的紅色文化旅遊高地。最佳化紅色旅遊觀光線路布局,採取導遊講解、寓教於游、沉浸式體驗等方式,展示深圳“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春天故事”的最美風景線。
豐富創意文化旅遊產品:
依託水貝珠寶產業集聚區、大浪時尚創意小鎮、橫崗眼鏡產業集聚區等時尚產業集聚區,打造引領潮流的時尚創意基地。鼓勵創建數字創意主題產業園區,打造一批數字創意文化體驗基地。推進新橋影視產業基地等影視基地建設,加快推出大型實景旅遊演出、影視體驗等旅遊產品和項目。
構築國際化文化旅遊地標群:
推進深圳歌劇院、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創意設計館、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自然博物館等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建設,高水平打造一批文化旅遊“打卡地”。
打造一批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地:
推進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建設,以沙頭角跨境免稅消費核為重點,打造深港文化旅遊消費典範區。整合華僑城片區南北的旅遊和文化創意產業資源,打造華僑城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提升甘坑客家小鎮、大芬油畫村、觀瀾版畫基地、大鵬所城、南頭古城等街區的文化形象,打造一批集歷史文化、特色文化、休閒旅遊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消費街區。
2打造國際濱海旅遊標桿城市
構建近海親海美麗風景線:
支持環龍岐灣世界級濱海生態“中央旅遊休閒帶”建設,打造以濱海生態休閒旅遊為主題的東部山海生態度假區。強化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招商蛇口國際郵輪母港等重點片區的城海聯繫,打造“船、港、城、游、購、娛”聯動發展的中部都市親海休閒活力區。依託寶安中心區和環前海灣濱海片區,打造集海洋智慧旅遊、空港旅遊休閒、海洋旅遊體驗、生活休閒於一體的西部創新活力灣區。
塑造海洋觀光旅遊品牌:
最佳化升級“海上看深圳”旅遊項目,加快遊船碼頭建設,開發更多旅遊航線,逐步拓展航線區域範圍。打造“海上看灣區”觀光旅遊品牌,進一步豐富灣區海洋旅遊產品體系,將“海上看灣區”“大灣區空海游”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精品項目。創新“灣區海上游+”模式,推出更多內游航線,加快開發和推廣樂動灣區、日出灣區、國潮灣區、樂享非遺、科創灣區等主題航次。
加快發展高端郵輪旅遊:
高水平推進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建設。鼓勵“招商伊頓”號積極探索高端郵輪自主經營管理新模式和拓展新航線。支持郵輪母港打造國際高端郵輪母港,豐富國際郵輪旅遊航線,創新郵輪母港入境免稅、郵輪免稅、市內免稅業務模式。著力培育發展本土郵輪團隊,支持郵輪公司組織運營具有中國文化特點的郵輪主題航次。推動發展“直升機+郵輪”“飛機+郵輪”“高鐵+郵輪”,積極發展低空旅遊、空海聯運、海鐵聯運旅遊產品。
發展新型海洋旅遊產品:
加快完善海上運動基礎設施,高標準謀劃發展帆船、帆板、賽艇、潛水等水上項目,打造海上休閒運動高地。統籌南山區、鹽田區、寶安區、大鵬新區、深汕特別合作區特色濱海旅遊資源,整合海洋相關食、住、行、游、購、娛資源,聯合推出一批海洋主題休閒旅遊產品,打造若干網紅打卡地。高標準推進小梅沙更新改造,打造梅沙黃金海岸旅遊區。謀劃鹽田-大鵬-惠州-汕尾及鄰近香港島嶼的旅遊線路,推動串聯深圳東西部的海上旅遊航線通航。
3打造都市旅遊創新先鋒城市
創新發展都市購物旅遊:
圍繞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重點建設羅湖口岸、羅湖“金三角”、沙頭角、福田中心區、深圳國際金融街、後海超級總部、華僑城、太子灣、前海、大空港前海等“十大”購物旅遊商圈。發掘提升華強北商業街、東門步行街、歡樂港灣、海上世界等商街的文化內涵,創建一批世界級購物旅遊“打卡地”。加強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布局建設,培育多元夜間消費模式,發展夜間旅遊購物消費。
加快發展會展旅遊:
依託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科技館“兩中心一館”,升級改造海上田園以及周邊工業區,高標準建設國際會展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會展旅遊集群區。借力香港、澳門會展資源和行業優勢,探索“一展兩地”“展會北上”等方式,深化與港澳會展業的合作關係,聯合開展大型文創展覽、會獎旅遊活動等。
培育發展都市旅遊新業態:
推進深圳冰雪文旅城等體育旅遊體驗消費綜合體建設,布局一批水上運動中心、極限運動館、攀岩館、電競館等新型體育設施。積極推動城市低空旅遊新業態發展,發展多類型、多功能的低空旅遊產品和線路。完善山海休閒廊道、旅遊風景道、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登山步道等公共休閒設施建設,發展都市時尚健康旅遊和鄉村旅遊產品。
4打造科技賦能旅遊引領城市
加快建設智慧景區:
鼓勵3A級及以上景區、重點旅遊度假區建設智慧旅遊景區,引導景區提供電子地圖、線路推薦、語音導覽等智慧化服務,發展數位化沉浸式旅遊體驗項目。鼓勵有條件的景區、園區運用無人機、無人車、水下機器人、智慧型服務機器人等非接觸式產品,打造一批高科技體驗樂園。
創新發展雲旅遊新模式:
推動“網際網路+旅遊”深度融合,加快開發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旅遊產品,重點發展雲旅遊、雲娛樂、雲直播、雲展覽等旅遊新業態。加快推出優質數字創意內容產品,打造一批網紅打卡新地標。鼓勵開展線上旅遊節慶、消費活動、賽事和展會,推出一批沉浸式體驗的雲上旅遊品牌。
培育科技旅遊產品:
鼓勵深圳天文台等創建國家科技旅遊基地。加強科技旅遊精品線路規劃布局,重點推出聯接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高科技企業,以及串聯深圳天文台、深圳科學技術館、深圳海洋博物館、深圳自然博物館等科技文化設施的“科技+旅遊”精品線路。
5打造國際國內旅遊樞紐城市
強化旅遊區域合作:
完善廣深珠、深莞惠汕河旅遊聯盟機制。加強與惠州、汕尾等城市的海島旅遊合作,探索開闢東部海上觀光遊客運和海島旅遊航線。積極探索與香港、廣州國際郵輪港客源互送、合作共享機制,進一步增加國際航線。
深化深港澳旅遊合作:
積極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戰略,發揮海域、口岸等連線作用,拓展深化深港旅遊消費合作,支持建設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重點推進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羅湖深港國際旅遊消費示範區建設。
加強旅遊國際合作:
積極協調歐美已開發國家、“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在深圳設立領事館或簽證中心,促進出入境便利化。宣傳推廣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積極拓展與全球創新型城市及“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國家節點城市連線的國際航線。加快開發和推廣適應外國遊客需求的旅遊線路,改善入境旅遊消費環境。
6打造旅遊消費服務典範城市
提升旅遊公共服務水平:
探索建設旅遊雲數據中心,建立旅遊信息管理與發布平台,謀劃建設深圳全域智慧旅遊平台。建設線下遊客中心體系,在深圳機場、客運碼頭、文體場館設施、大型商業綜合體等布局遊客公共服務設施。最佳化升級深圳旅遊觀光巴士,加快開通更多旅遊線路,推動機場、港口、碼頭、車站到主要景區(景點)的交通無縫銜接,鼓勵建設自駕游驛站和營地。
最佳化旅遊消費環境:
鼓勵博物館、圖書館、傳統演出場所、特色文化街區等改造升級,布局建設餐飲輕食、便利店、咖啡廳、小劇場、文創商店等功能,培育主客共享的旅遊消費新空間。完善旅行社組織外國旅遊團隊來深旅遊獎勵政策。
提升旅遊市場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旅遊誠信評價體系,將遊客體驗感和滿意度作為核心評價要素,開展旅遊市場主體信用分級評價。制定完善旅行社、景區、飯店、導遊、領隊等“紅名單”“黑名單”制度。健全政府救助與商業救援相結合的旅遊緊急救援體系。
加強旅遊宣傳行銷:
打造覆蓋全市、線下線上融合的旅遊推廣體系。推動與國際友城旅遊合作。策劃舉辦系列消費主題活動、數字文旅消費體驗活動、旅遊專題聯合行銷推廣活動等特色活動。
《規劃》還提出了要在資金、空間、人才方面給予保障,包括:
·加大對中小微旅遊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開發適應旅遊發展的定製化金融產品,引導保險機構開發符合旅遊行業和企業的新型保險產品;
·爭取將重大旅遊項目納入省重大項目,以國家或省級指標的方式保障項目新增建設用地需求,探索研究開放海域管理辦法,推動海上休閒旅遊健康有序發展;
·推進旅遊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加強旅遊研究、套用人才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素質高、服務意識強的旅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繼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從業人員跨境執業等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