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1993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原交通部印發《國道主幹線系統規劃》 。國道主幹線系統由“五縱七橫”12條國道主幹線和公路主樞紐及信息系統構成,是全國公路網的主骨架,主要路線都採用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其中“五縱”的第一縱表述為“同江—三亞(含琿春—長春支線)”。同三線的海口—三亞段即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組成線路
東線高速公路。
2005年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交通部(2008年機構改革變更為交通運輸部)發布《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即“7918”工程),《規劃》包括5條地區環線(不含預留規劃),其中包括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98),為尊重當地民眾習慣,該地區環線的簡稱仍保留作“海南環島高速公路”。
2010年8月1日,海南省交通運輸廳遵照《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統一全省高速公路網線路編號,海口繞城高速公路一期(不含龍橋樞紐—機場互通)、海南省原環島東線高速公路(不含府城互通—龍橋樞紐)、海南省原環島西線高速公路、原
三亞繞城高速公路(不含海角互通—紅土村)合編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
(國家高速G98)”。
201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頒布《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規劃不變。
2017年9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8年機構改革併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布《公路路線標識規則和國道編號》(GB/T 917—2017,取代GB/T 917—2009),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命名、編號、簡稱等均不變。
1988年,海南省、市(縣)地方政府自行組織設計、籌集資金擬建設海口市府城至定安縣黃竹的一級公路(61.16千米),即海南環島東線公路(1991年設計為海南環島東線高速公路的右半幅)海口—定安段。
1990年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府城至黃竹段)開工建設。
1992年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定安縣黃竹至陵水黎族自治縣陵水大橋北段(129.09千米)開工建設。
1993年,海南環島東線公路府城至黃竹段竣工通車。
1994年1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陵水大橋北至三亞市田獨段(180.92千米,三亞田獨即迎賓互通)開工建設,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黃竹至陵水大橋北段竣工通車。
1995年11月,海南
西線高速公路海口—洋浦段(78.68千米)開工建設,西線高速公路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全線分四期建設,均按山嶺重丘區等級高速公路設計,路基寬24.5米,雙向4車道;12月,海南環島東線公路陵水大橋北至田獨段通車,環島東線全線通車。
1997年1月,西線高速公路三亞—九所段(55.77千米)開工建設;同月31日,海南環島東線公路海口—瓊海段(85.16千米)改擴建工程開工,環島東線公路改擴建以原環島東線為右幅,新建左幅以形成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改擴建後的高速公路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東線高速公路;10月,西線高速公路洋浦—八所段(98千米)開工建設。
1998年1月,(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西線高速公路九所—八所段(84.84千米)開工建設;3月8日,環島東線公路海瓊段改擴建竣工,26日,(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東線高速公路海瓊段通車運營;4月,西線高速公路三亞—九所段建成通車;7月,環島東線公路瓊海—陵水段(108.34千米)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
1999年1月,環島東線公路陵水—三亞段(57千米)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7月,(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西線高速公路九所—八所段建成通車;10月,西線高速公路洋浦—八所段建成通車,西線高速公路全線通車;11月,(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東線高速公路瓊海—陵水段竣工通車。
2001年9月,(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東線高速公路陵水—三亞段竣工通車,環島東線公路全線251.81千米完成改擴建,東線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2002年12月31日,海南環島高速公路東、西線通過竣工驗收。
2005年10月21日,繞城高速公路一期工程(34千米)開工建設,該線路一期主線起點為澄邁縣白蓮互通,與海南環島西線高速公路相接,經石山、龍橋、止於美蘭機場互通(龍橋以西路段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11月20日,(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西線高速公路東方段,以及福山立交、金牌立交匝道封閉改造。
2006年4月,(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西線高速公路東方段及福山、金牌立交改造完成,恢復通車。
2008年3月28日,三亞繞城高速公路開工建設,該線除終點段海角互通至紅土村部分外,全線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8月6日,海口繞城高速公路一期(龍橋以西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組成段,龍橋以東為機場聯絡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該線路主線長34.4千米,按照雙向六車道規劃,先期按照雙向四車道實際建設;11月初,(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的組成段)西線高速公路路面全面開工大修。
2011年11月,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西線儋州白馬井立交—澄邁白蓮立交段改建工程開工建設,改建段全長99.7514千米,改建內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橋涵工程、交通安全設施等諸多方面。
2012年1月18日,三亞繞城高速公路(30.459千米)建成通車,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全線通車;11月23日,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西線白馬井—白蓮段改建竣工,恢復通行。
2015年10月10日,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萬寧石梅灣—三亞藤橋段瀝青路面基層處治和面層改造工程開工。
2016年1月31日,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萬寧石梅灣—三亞藤橋段瀝青路面面層處治和面層改造工程石梅灣—陵水段建成通車,2月5日,陵水—藤橋段建成通車;4月6日,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三亞藤橋—吉陽段瀝青路面基層處治和面層改造工程開工,6月20日,藤橋—吉陽段瀝青路面基層處治和面層改造工程建成通車;10月18日,
海口繞城高速公路(龍橋以西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組成段)開工進行“四改六”擴建。
2018年2月7日,海口繞城高速公路一期改擴建工程完工通車,該改擴建路段範圍包括“海南環島高速公路白蓮至龍橋段“。
2019年5月5日至9月25日,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西線青嶺隧道右幅(三亞往樂東方向)開展維修施工。6月12日至6月27日,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萬泉河大橋左幅(三亞往海口方向)開展橋樑病害應急處置工程施工,7月10日至7月25日,萬泉河大橋右幅(海口往三亞方向)開展橋樑病害應急處置工程施工。
2022年11月16日至18日,G98環島高速公路大三亞段擴容工程項目交通運輸部初步設計審查會議在三亞召開,會上,該項目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初步設計審查。
2023年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G98環島高速公路大三亞段擴容工程PPP項目實施方案的批覆》發布。4月18日,G98環島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一期主體完工,全面進入了二期工程的施工階段。5月,海南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正就G98環島高速公路排浦互通至白蓮互通段改擴建工程勘察設計進行招標,標誌著G98環島高速公路西線改擴建也已提上日程。
2024年1月15日,G98環島高速公路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段改建工程項目實現隧道部分主體完工通車。G98環島高速科技城段改建工程起點位於G98環島高速公路崖城互通東側,沿高速公路原路改建,穿越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核心區,終點位於寧遠河大橋東側,全長約6.365公里。此次通車隧道段位於科技城崖城立交與寧遠河大橋之間,隧道建設長度3930米,洞內長度3090米,整體寬度36米,淨高5米,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1月30日,G98環島高速崖城互通4條匝道正式通車。3月28日,海口長天路互通立交通車。8月,G98環島高速崖州灣科技城段改建項目立交主體全部完工;8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段改建工程的科技城隧道已通車,崖城互通匝道及主線道路已完工,項目整體施工達96%。
線路設計
線路走向
線路互通
截至2021年9月,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沿線互通為: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互通一覽 |
---|
| | |
|
| | | 海口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1) 機場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9省道、迎賓路、博鰲機場進出場路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陵水—昌江公路(361國道) 桃源大道、椰林北大道 |
| |
| |
| 清水灣大道、英州大道、英海大道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 |
| |
| | |
|
| 海口—榆林(東)公路(223國道)、龍海路、南田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海口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1) 機場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2) |
註:截至2021年9月, ① 三亞市迎賓互通(吉陽互通)為預留規劃之三亞東聯絡線高速公路(瓊高速S83)起點 ② 儋州市洋浦互通所在地點實際不屬於 洋浦經濟開發區管轄範圍內,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全線不經過洋浦經濟開發區境內 |
|
線路參數
技術標準 |
---|
| |
| |
| |
| 33.5米(海口繞城一期部分)/27米(東線龍橋—黃竹)/26米(三亞繞城段)/24米(其餘路段) |
| 雙向六車道(海口繞城一期部分)/雙向四車道(其餘路段) |
| |
| 特大橋為1/300;大、中、小橋和涵洞及路基均為1/100 |
| |
|
配套設施
服務設施
截至2021年9月,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沿線配套的服務設施為: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服務區一覽(順時針方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截至2021年9月, ① 龍橋服務區與龍橋立交共用出入口匝道,大路東紅服務區與東紅互通共用出入口匝道,八所服務區與大廣壩互通共用出入口匝道 ② 美仁坡服務區、定安服務區、椰林服務區為單側服務區(僅B道) ③ 定城服務區又名“仙溝服務區”,為單側服務區(僅A道),距離定安服務區僅2千米 ④ 昌江服務區又名“尖嶺服務區” |
|
輔助設施
2019年9月,海南省交通運輸廳與相關通訊企業聯合簽署合作協定,將共同推進5G技術套用在海南交通領域快速落地發展,包括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
2011年7月30日起,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沿線設定有鐵質警示標識,以提醒過往車輛謹慎行駛。
運營情況
票制票價
1994年1月1日起,海南省實施燃油附加費制度,將公路養路費、過路費、過橋費和公路運輸管理費“四費合一”統一添加於汽柴油零售價中。因此海南省高速公路不另行徵收通行費,包括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
通行事項
2008年6月起,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海口繞城一期主線段限速提高至120千米/小時。
2020年1月25日起,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三亞繞城段藤橋互通(K224)至鳳凰互通(K257)路段實施客貨分離交通組織管理措施。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東線高速公路由原海南環島東線公路(設計為汽車專用道路)作為右半幅改擴建而來。其中右半幅(東線公路)1990年開工建設,1991年設計修改為雙向四車道標準的高速公路右半幅,於1995年作為普通公路先行通車。由於歷史原因,原有設計具有先天缺陷,左半幅擴建期間,右半幅路基、路面已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以東線高速公路海口至瓊海段為例,該路段截至2000年6月已出現以下問題:因原設計對軟基路面處治不徹底導致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個別路段呈現明顯側向滑移,路面嚴重變形、破損、危害行車安全;路基壓實度不足(最低僅82%)、路面實際厚度低於設計要求,導致出現大量坑槽(洞)、翻漿、車轍、龜裂、塊狀裂縫、鬆散等不同程度的病害;橋頭普遍存在跳車現象、個別跨線橋及天橋淨空小於規範要求,個別涵洞損壞、搭板斷裂等。2000–2001年,東線高速公路的管理機構組織對海口至瓊海段開展改造處治工作,該項改造工作採用了高壓旋噴樁加固作業、簡支板橋跨越軟土等方案,其中高壓旋噴樁作業在海南省尚屬首次。改造工作完成後,該路段路況良好,運營5年未出現明顯病害現象。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東線高速公路全幅通車運營10年後,由於海南地區氣候炎熱、雨季長、降水量大,且東線高速公路舊有路面II型瀝青配料選擇不當,骨料偏大,瀝青面層混合料空隙大,加劇了路面在高溫、重壓、積水作用下的脆裂、軟化、老化,出現了以裂縫、車轍、水損害為主的等多種病害。東線高速公路的海口至瓊海段路面大修工作套用了早強型水泥乳化瀝青混凝土“三層修補法”工藝、芳香族油類再生劑與傅立葉紅外光譜相結合的瀝青再生工藝等新技術。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組成段西線高速公路沿線地形起伏頻繁(最大縱坡3.9%)、路基填挖大;途經區域村鎮密集、機耕道路縱橫交錯,人行、車行通道多,線路走向設計採用平面曲線定線和大半徑豎曲線的平縱組合設計思路。部分沿線地帶存在不良地質膨脹土(厚度≤2米),部分區域有輕度風成沙漠化現象,線路建設工作採取了置換回填、放緩邊坡坡率,沿線大面積種植綠化、加強路基排水疏導、降低地下水等措施。根據海口至楊浦段岩層以玄武岩為主、洋浦至三亞段岩層以花崗岩為主的勘測結果,視情況在花崗岩瀝青砼中添加了抗剝劑。
西線高速公路建成投用十年後,部分路段由於整體路面承載能力不足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負荷,路面出現大面積龜裂、塊狀裂縫、沉陷等病害,需對老路原有瀝青面層及局部水穩基層進行挖除、加鋪結構層的修補工作。綜合考慮資源利用和海南多雨氣候對過於長期的瀝青養生的不利影響,修補工作對銑刨料採用廠拌冷再生作為新路下面層的策略。根據路面損害較輕、破損較重且基層尚未損壞、破損嚴重且基層已發生損壞、破損非常嚴重且土基發生損壞和縱斷面線型限制路段等四種不同情形,線路修補工作有針對性地採取了直接進行瀝青罩面、增加對原水層補強環節、增加基層就地冷再生環節、增加銑刨至土基層再加鋪等不同應對方式。西線高速公路沿線結構物多為中小跨徑,通道為小跨徑板橋,設計採用的加固方法為鑿除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層和橋面現澆層,再對橋面面板鑿毛、植入剪力筋、加鋪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以形成結合面具有抗剪力的穩定疊合板。
重點工程
大茅隧道位於三亞市大茅山東部的大嶺北段鞍部低山區,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東線沿線“卡脖子”隧道工程,於1995年12月27日通車。該隧道全長1070米,淨寬10.25米,淨高5.1米,曲牆式噴錨支護複合襯砌,洞內為進口2.7%、出口-1.3%的雙向縱坡,凸形豎曲線半徑為20000米。隧道段地形複雜,沖溝發育且大多與隧道正交,部分水溝常年流水不斷;隧道穿越的地層主要在弱風化岩層中,圍岩為燕山第四期中粒花崗岩和斑狀花崗岩,局部遇有玢岩岩脈。隧道全段曾多次出現岩體軟弱帶,節理髮育,屬II類甚至I類易垮塌圍岩,潛在不良影響;隧道一般圍岩物理力學性能良好,但局部圍岩也存在危險性。
迎賓隧道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三亞繞城段隧道工程,單向雙洞設計,左洞長1170米、右洞長1225 米。該隧道是三亞繞城高速公路沿線最長、地質條件最複雜多變、施工難度最大的隧道工程,採用雙向掘進法施工建設。
荔枝溝隧道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三亞繞城段沿線控制性隧道工程,左線長995米,右線長1025米,洞寬10.50米(單洞),高5.0米,屬雙洞四車道長隧道。隧道左、右東洞口採用了明洞式洞門,西洞口採用了削竹式洞門。隧址區地形起伏不大,地面標高40–119.2米,相對高差79.2米,地表覆蓋層厚,無基岩露頭。地質構造橫跨花崗岩構造剝蝕丘陵及山前坡崗地亞區兩個地貌單元,所屬區域測區內無活動性斷裂帶,發育構造較穩定,共有破碎帶四個(總長280米)。洞內岩層地質複雜,尤其進出口段為V級圍岩淺埋段,且經過兩個破碎帶,隧道的建設工作中曾遭遇西向出口掌子面拱頂坍塌。
青嶺隧道是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西線沿線唯一隧道工程,隧道全長1140米,淨寬10.25米,淨高5.0米,設計為上、下行左、右分線雙洞單向行隧道。受地形限制,隧道左、右線均位於圓曲線內。該隧道雙洞分期建設,左洞於1997年1月開工,於1998年3月竣工,右洞於1998年4月開工,於1999年9月竣工。右洞建設期曾遭遇爆破工作導致的V級圍岩斷層破裂帶塌方,並套用了跟管鑽進長大管棚支護施工技術進行應對處理。
羅帶河大橋位於東方市,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西線八所—九所段沿線橋樑。該橋樑跨越羅帶河,位於半徑500米的圓曲線內,橋中心處切線方向與河流方向垂直。大橋採用墩台輻射式布置,即墩台軸線沿曲線徑向布置,平面上各跨板梁的尺寸形狀相同;因路線內外側曲線半徑不同,各跨之中內、外側跨長不相等,板梁長度由內側向外側遞增。橋樑上部結構構造為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採用預製、安裝方法施工;標準跨徑預製板長1996厘米,最內側板長1992厘米,最外側板長2000厘米,預製板高90厘米,左、右幅橫橋各由十塊板組成,中板寬1.25米,邊板寬1.00米;下部構造為柱式墩、肋式台,墩、台帽按正向支承設計。
白蓮互通立交位於澄邁縣老城鎮白蓮社區,連通海口繞城高速公路與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西線。作為海口繞城高速公路的起點,該立交橋與南海大道在美鰲村附近成“十”字交叉,橋樑設計共4孔,總長85米,有6條匝道及1條改道,共長2388.12米。
東城河大橋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海口繞城西段沿線重點工程橋樑,橋寬35米,長230米,為海南環島高速公路海口繞城段首座合龍橋樑。
美鰲大橋為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海口繞城西段沿線最大的橋樑,橋長695米,橋高近20米,該橋上跨粵海鐵路,整座橋呈彎月形。大橋位於海口石山鎮美鰲村,因該處地勢較低而設計,為旱橋。
價值意義
海南地區環線高速公路的組成段海口繞城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後,第一次讓海口的城市路網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閉合,海口第一次有了“環路”的概念。海口繞城公路不僅承擔著過境及迎賓的功能,而且對減少海口城市人流、物流的過境交通壓力,完善海口城市路網,乃至海南省公路路網具有重要意義。 (《海南日報》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