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苗族傳統文化》是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統籌、海南民族學會編著的大型民族學畫冊,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有20餘萬字,700多張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海南苗族的傳統文化,是繼《海南島苗族》一書後,又一部關於海南苗族的重要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南苗族傳統文化
- 作者:海南民族學會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ISBN:9787105164325
《海南苗族傳統文化》是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統籌、海南民族學會編著的大型民族學畫冊,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有20餘萬字,700多張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海南苗族的傳統文化,是繼《海南島苗族》一書後,又一部關於海南苗族的重要著作。
《海南苗族傳統文化》是由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統籌、海南民族學會編著的大型民族學畫冊,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有20餘萬字,700多張圖片,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海南苗族的傳統文化,是繼《海南島苗族》一書後,又一部關於海南苗族的重要著作。內容簡介 《海南苗族傳統文化》包括前言、概述、正文和後記。正文部分...
1.苗族五色飯製作技藝(瓊中苗族三色飯製作技藝)是海南苗族先民創造出來的璀璨文化,是苗族先民的集體智慧結晶,這一傳統技藝已流傳數百年,民間傳承性很強。2.苗族五色飯製作技藝(瓊中苗族三色飯製作技藝)其流程及配方製作出來的三色飯具有食補功效,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中不可忽視的智慧結晶。3.海苗族五色飯製作技藝(...
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節,海南省民俗,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2024年4月11日晚,2024年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節慶活動主會場開幕式暨文藝演出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七仙文化廣場舉行。節日簡介 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節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苗族五色飯是在農曆“三月三”民間節慶之時,海南省苗族以山蘭糯米、桑葉、紅藍藤葉、黃姜、椰漿為原料製作的一種極富民族特色的飯。美食簡介 是海南省苗族製作的一種極富民族特色的飯,在農曆“三月三”民間節慶之時,幾乎苗寨家家製作。五色飯有紅、黃、藍、白、黑五色,皆用獨特植物汗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
苗族三元舞一般只在特定時間即農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舉行。它原來專屬苗族男性舞蹈,為家族男性世代相傳,現可傳承女性,成為男女共同參與的舞蹈。這個舞蹈為進入海南的苗族先民創製,它的產生充滿著歷史傳奇色彩,民族特色鮮明,藝術風格獨特。苗族三元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基本動作 神...
保亭縣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簡稱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位於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內,規劃面積5000餘畝,始建於1993年,是以熱帶雨林生態環境為基底,以黎村苗寨民俗風情文化為特色的黎苗文化體驗觀光旅遊區。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豐富、...
活動通過對以儋州南豐鎮馬嶺排村苗族原生態蠟染文化與技藝為樣本的海南苗族蠟染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問題的展開,探討了蠟染技藝“活態傳承”、面向未來開發其潛在的價值,推動包括南豐鎮馬嶺排苗族在內的海南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的有效途徑。榮譽表彰 2006年,羅渡苗族鄉以苗族蠟染為特色,創建了“四川省...
瓊海第四屆苗族傳統文化節是在會山鎮舉辦的文化活動。活動背景 黎苗傳統節日“三月三” 暨瓊海(會山)第四屆苗族傳統文化節在即,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瓊海市苗族文化精髓,充分展示會山黎苗風情與自然生態的獨特魅力,圍繞“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的戰略,加快實現打造全域5A級旅遊景區目標,會山鎮委鎮政府將...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瓊僑歌謠等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瓊劇、儋州調聲、臨高漁歌、崖州民歌、黎族民歌、苗族民歌、海南八音器樂、黎族竹木器樂、黎族打柴...
2008年6月7日,湖南省吉首市申報苗族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民族分布 苗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
《黎族傳統文化館(2)》陳列黎族的狩獵工具、捕撈工具、紡織工具、各類黎錦。《黎族傳統文化館(3)》陳列黎族的編織品、生活用具、交通工具、各種黎族服飾和宗教用品。《海南苗族傳統文化館》陳列苗族的農業耕作工具、狩獵和捕撈工具、各種生活用具、婦女服飾、織繡和蠟染工藝品,系統地介紹苗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海南...
本書是海南省東方市政協組織編撰有關該市黎族苗族民俗文化的田野調查成果之一,該書主要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反映海南省東方市(原東方黎族自治縣)黎族苗族傳統文化特別是民俗文化的現存面貌,內容主要包括東方市歷史文化概說、黎族的文身習俗、傳統民居船型屋、黎錦與服飾、飲食習俗、民間工藝、傳統節日、信仰習俗、婚姻習俗、...
旅遊部門擬總結經驗,幫助歌舞長廊進一步提高水平,將使之成為海南特色旅遊產品向海內外介紹。 海南島總人口740萬人中有黎族、苗族、壯族、回族等36個少數民族,約有120萬人口。由於歷史、文化的淵源關係,各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許多質樸敦厚的民風民俗的生活習慣,使海南島的社會風貌顯得獨特而多彩。景區特色 漫遊“黎...
誇張變形表現鮮明的還有黔東南苗族刺繡,其圖案中大量造型古樸、形象奇特的人獸合體、人與植物合體、動物合體的形象,給人以原始神秘的感覺,其中蘊涵著苗族遠古文化的底韻,也是人類遠古文化特徵的表證,這種原始的原生態的文化基因一直活在苗族的服飾刺繡中,並繼續延續著神話時代的文化內涵。其他如民間剪紙、粗瓷、木偶...
1983年,吳國清400餘件苗族泥哨作品赴法國展出。1988年,吳國清幾十件苗族泥哨作品參加了北京《丙寅民間虎展》。1990年,22名少兒作者的320件泥哨作品入選第十一屆亞運會少兒造型藝術展覽。1992年,苗族泥哨參加了海南椰子藝術節與全國鄉鎮企業名優產品展覽。2011年,黃平苗族泥哨在“我們的節日——百名非物質文化遺產...
1980年1月任廣東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婦聯主任、黨組書記。1987年12月任海南行政區婦聯副主任(1986年9月-1988年7月在中共海南省委黨校黨政幹部培訓班黨政管理專業學習)。1988年8月任海南省三亞市婦聯主任、黨組書記。1989年8月任中共三亞市委常委、三亞市婦聯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3月-7月在中共中央黨校進修部學習...
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簡陋的文化館裡,陳列著一件收集於解放初期的用樹皮布製作的樹皮被,上面落滿了灰塵,蟲蛀斑斑。由於缺乏文物保護資金,不能建成一間像樣的文物陳列室。如果保護不善,樹皮做成的東西很快就爛掉,對樹皮被和樹皮衣的保護迫在眉睫。2005年,海南省政府公布“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
上刀梯雖然是苗族苗民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苗族人民不畏艱險,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敢精神。這項活動做為一項民俗傳統文化,在民俗表演活動中是最精彩的人留節目。上刀梯活動,苗家人每年要舉行三次。分別定於農曆的正月、“四月八”與“趕秋節”舉行。並且各次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舉行,是為...
黎族藤竹編技藝,流行於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的傳統技藝,海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之一。據史料記載,早在唐代黎族先民就把自己編織的藤籮筐、糞箕、斗笠在農貿市場上與漢人進行產品交流,於是藤編工藝傳給漢人。藤編作品工藝有三個流程:材料處理、生產和打磨油漆。首先是...
黃運英,男,黎族,1947年9月出生,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黃運英自幼跟父親學習製作樹皮布,是海南製作樹皮布技藝最高超的人,掌握著樹皮布製作的整個過程。海南樹皮布的歷史至少可以上溯至四千年前。樹皮布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黎族三月三節項目保護單位五指山市文化館評估合 格。社會影響 2018年4月17日晚,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暨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瓊中分會場節慶晚會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月三廣場啟幕。瓊中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瓊龍,縣政協主席...
該舞產生於黎族“合畝制”的遠古年代,清末民初時較為盛行,流傳於海南省瓊中縣、吊羅、上安、長征一帶,現已失傳將近百年。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工作人員調查摸底中,悉聞此舞曾在長征鎮什盈村一帶流傳。但走訪什盈村及周邊幾個村的5位年紀70~8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都說不知道,經過深入的調查走訪,...
2021年,五指山市文化館舉辦黎族舂米舞等非遺系列培訓班,以傳承黎族舂米舞。社會影響 表演活動 1980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團、樂東縣文藝宣傳隊和自治州業餘綜合文藝隊赴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為首都觀眾演出歌舞“舂米舞”等,該舞蹈獲獎,後被拍成電影和改編為電視作品。2022年6月11日,2022年“...
日本等國家演出,深受各國人民的讚賞,被稱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2013年,樂東黎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編排的“打柴舞”獲得海南省中國小舞蹈大賽二等獎。2019年4月8日,在陵水文化廣場舉行的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活動暨陵水縣第二屆竹竿舞大賽中,陵水中學代表隊表演的《黎族打柴舞》獲大賽冠軍。
在這裡,你可以參觀到全島乃至全國唯黎族藝術館、文身館和牛文化展館,詳盡而全面地為您介紹黎族工藝美術的深厚文化底蘊、文身繡面的神奇意義以及黎苗族同胞崇敬牛的歷史印跡;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最先進和與眾不同的紡織工具——踞腰織機,“紡、染、織、繡”工藝和黎錦在此優美展現;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全...
苗族銀飾 苗族銀飾是海南省苗族同胞最喜愛的傳統飾物,主要用於婦女的裝飾。品種多樣,從頭到腳,無處不飾,包括頭飾、面飾、頸飾、肩飾、胸飾、腰飾、臂飾、腳飾、手飾等,彼此配合,體現出整體裝飾效果。 海南苗族同胞精心製作的銀飾工藝品種繁多,如項圈和手鐲就有實心、空心、鏤花、圓柱、六方形、稜角形等。銀飾...
在2009年黎族民間故事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確定了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海南省五指山市文化館、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文化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文化館、海南省三亞市民眾藝術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文化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文化館等單位為保護單位。此外,為了保護黎族民間故事,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