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

浙江大學醫學院

浙江醫科大學一般指本詞條

浙江大學醫學院(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和1945年8月創設的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兩所學校合併(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醫學院,1960年4月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8年,與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合併成立新的浙江大學,並於次年重組成立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和藥學院。2009年浙江大學實行大部制,將醫學院和藥學院重組,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部。2014年浙江大學實施學部制最佳化改革,醫學部更名為醫藥學部,醫學院和藥學院獨立建院。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設有7個院系,開辦4個本科專業;共有教職員工和醫護人員近16000人,在讀醫學生約5000人(其中本科生約2500人,碩士研究生1300餘人,博士研究生1200餘人,留學生5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浙江大學醫學院
  • 英文名: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簡稱:浙醫
  • 創辦時間:1912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醫學
  • 屬性211工程
    985工程
    2011計畫
    研究生院
    卓越計畫
  • 所屬地區:中國·浙江·杭州
  • 知名校友陳宜張鄭樹森李蘭娟鄭樹朱預
  • 主管部門浙江大學
  • 碩士點:9(一級學科)
  • 博士點:6(一級學科)
  • 博士後流動站:5
  • 校訓:仁心仁術  求是求新
  • 專職院士:5
  • 主要院系:基礎醫學系 公共衛生系 臨床醫學系 口腔醫學系
  • 國家重點學科:4
  • 學校地址浙江杭州餘杭塘路866號
  • 學校代碼:19335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和技術發明獎19項(截至2013年12月)
    中華醫學科技獎12項(截至2013年12月)
  • 現任院長劉志紅
歷史沿革,前身史略,院系調整,曲折發展,合併發展,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概況,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國際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建設成果,學術期刊,醫療機構,附屬醫院,合作醫院,託管醫院,文化傳統,學院標識,醫學精神,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由1912年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和1945年8月創設的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兩所學校合併(1952年2月)而成的浙江醫學院,1960年4月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在近一個世紀的光陰荏苒中,幾易校名,幾易校址。
以下按照年代順序: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到浙江省立醫學院;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醫學院;浙江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部共六個部分進行敘述:

前身史略

  • 浙江省立醫學院
1871年,英國聖公會在杭州創立大方伯醫院(廣濟醫院,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前身)。
老照片老照片
1881年,又創建了廣濟醫藥專門學校。
1912年,韓清泉等於6月1日創建成立浙江醫學專門學校。是年夏季即開始招生,第一期招生60名,是中國自辦最早的醫學專門學校之一。韓清泉為首任校長。
1913年,學校又增設藥科,為中國最早創辦的藥學專業。校名也因之改為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
1914年,在浙江病院修建新屋,作為臨床實習教室和細菌、醫化、化學實驗教室,並作為分校和臨床實習醫院。
1920年,浙江省政府撥款7萬元,購刀茅巷地30餘畝,建樓房3座,平房20餘間,自建校舍。次年7月落成。
1925年6月,因參加“五卅”運動,杭州廣濟醫學專門學校2個班的學生憤而脫離學校。
1927年8月,浙江省政府把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改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門學校。
1928年9月,教育部長蔣夢齡以學校設備太差,無發展前途為由,令學校停止招生,逐年結束。
1931年5月,由於醫專校友、社會人士及在校師生的反對,教育部撤銷1928年的停止招生命令,繼續招生。
1931年8月,依照教育部修正專科學校組織法,更名為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
1932年9月,利用辦校基金6萬餘元,籌建附屬醫院。次年8月,建成門診部及附屬醫院新房二幢,設定病床104張。
1936年,又徵購校西、校北民房,將原校址從35畝擴充至83畝余,添建學生宿舍、膳廳、教室、研究室及運動場等,次年8月落成。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0月,學校為避免戰爭空襲,部分學生移至玉泉及靈隱上課,11月12日晚,浙江省府決定各醫院、學校於五日之內向浙西撤退,醫專決定遷往淳安,12月再遷至縉雲。1938年春,遷往臨海。
1939年8月,臨海校舍遭敵機轟炸,物資受到部分損失,學校改遷至天台。是時,適值英士大學成立,奉令醫專停止招生,改組為英士大學醫學院。學校再次停辦。
1941年春,天台告急,學校遷至縉雲壺鎮,次年 學校再遷回臨海。
1943年,由於重慶等地的校友及校內師生的反對,浙江省教育廳被迫同意醫專恢復招生。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夏,浙江醫專開始遷回杭州。
1946年1月,第一批學生回杭州。因杭州淪陷期間,原刀茅巷校園各建築設施均被拆毀,校舍蕩然無存,只能再暫借玉泉、靈隱部分廟宇作為臨時校舍,開始複課。獲校友王肇康幫助,用聯勤總部第二十二後方班部分房屋作校舍(即湖濱校區西南部分)。
1947年春,浙江省教育廳撥款,購置孩兒巷民房二座,修繕後作為附屬醫院,設病床100張,同時,開設門診。1947年夏,升格為浙江省立醫學院,開始招收六年制新生。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軍管會任命晏莊為軍事代表,以學生7人,教師7人,組成了臨時院務委員會。10月,改為正式院務委員會,委員17人,主任委員黃鳴駒,代行院長職務負責領導學校工作。
1951年10月,政務院任命省衛生廳廳長洪式閭兼任院長。
1951年,學院接辦廣濟醫院。10月孩兒巷附屬醫院改為婦幼保健院。為了便利專科實習,把廣濟醫院作為外科教學醫院,省立杭州醫院作為內科教學醫院,浙江省立醫學院接管時全院有教職工169人。其中有專職教師46人(教授有王維松、高品璋、儲鎬,石華玉、朱焱、厲矞華、黃鳴駒、於達望、汪良寄、顧學裘、章志清等14人;副教授有惠雲身、周鳴錚、吳燮燦、徐佩璜等13人,講師5人,助教14人);兼任教師11人,教輔2人,職員(包括醫務人員)85人。在校學生總數為449人,其中醫本科177人,藥科71人,醫專科201人。全院圖書館藏書僅1265冊,其中中文圖書343冊,外文圖書922冊。校舍建築面積3180平方米。
  • 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教育部決定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和武漢大學分別增設醫學院。
1946年4月,教育部撥款2億元舊法幣(約合十萬美元)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開辦費。是年初,浙江大學總校從貴州復員杭州後,醫學院招進首批學生,共27名。醫學院院址在大學路浙江大學老校址內。
當時,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邀請李宗恩組建浙江大學醫學院籌備小組。籌備工作開始不久,李宗恩因受聘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並主持協和復校工作,因此,推薦王季午主持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籌備工作。浙江大學醫學院在招生的同時,開始著手籌建附屬醫院。
194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為王季午。
1947年11月1日,在杭州銀洞橋田家園九號,建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現在的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名為浙大醫院,正式對外收治病人。門診部設內、外、婦產、小兒、眼、耳鼻喉、皮膚等七科。住院部分設頭等、二等及三等病房,病床共60張。此外尚有藥房、放射、病案(門診及住院病案並存)、手術室、營養室、圖書館。圖書館中各科的中國國內外主要雜誌基本訂齊。醫學院教師與醫院醫師大都相互兼任。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解放。浙江大學醫學院與附屬醫院由軍管會文教組接管。浙江大學醫學院自1946年秋起至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止,共招學生6屆。

院系調整

1952年2月,全國高等院校進行第一次院系調整,浙江省立醫學院與國立浙江大學醫學院合併,定名為浙江醫學院。兩校合併後,有教職員工336人,其中專任教師149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1 7人,學校成立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是黃嗚駒,委員14人。
1952年3月,任命洪式閭兼任浙江醫學院院長,周林為副院長。同年暑假期間續招三年制內科專修科和外科專修科新生各60名,招收二年製藥學系專修科新生40名。
兩校合併後對附屬醫院也進行了調整。以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為附屬第一醫院,作為內科重點教學醫院,有工作人員16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85人(包括醫師30人,護士40人,其它15人)。病床134張,其中內科88張,眼科24張,耳鼻喉科22張。以廣濟醫院作為附屬第二醫院,為外科重點教學醫院,有工作人員20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3人(包括醫師38人,護士51人,其他14人)。有病床208張,其中外科191張,婦科7張、皮花科5張、牙科5張。1951年建立的浙江省婦幼保健院,於1953年8月分兒科和婦科。
1952年起,學校開展向蘇聯學習的活動,在學生中也普遍開設俄文,停開英文課。
1954年2月,浙江省婦幼保健院分別成立浙江兒童保健院和浙江婦女保健院。
1954年8月,召開教學會議,取消了原內科、外科、眼科三系,合併成醫療系,取消了原生藥、藥劑、化學,分析鑑定四系,合併成藥學系,原公共衛生學系,改為衛生系。
1955年1月,成立校刊編審委員會, 2月《浙醫》院刊正式出版。
校名變遷校名變遷
1955年8月,進行了全國性的第二次院系調整。根據中央衛生部的指示,將浙江醫學院衛生系三年級學生併入四川醫學院;將藥學系本科四年級學生併入上海第一醫學院;二年級學生併入北京醫學院。共調出學生278名,其中衛生系161名,藥學系117名。調出教師45名:有藥學系教師29名,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調往瀋陽藥學院、南京藥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有衛生系教師16人,包括教授3人調往四川醫學院。院系調整後,浙江醫學院成為中國國內醫療專業最大的單科醫學院校之一。當時,在校學生有2633人,教職人員435人。
1956年5月,國務院任命王仲僑教授為浙江醫學院院長 。
1956年9月6日,中共浙醫第一屆黨代表大會召開。改選了黨委會,周林為黨委書記,楊泮星為副書記。
1958年初,學校支援溫州醫學院的創辦,各教研組共抽調了55名教學人員,其中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調往新成立的溫州醫學院,並贈送外文版圖書1267冊,30多架顯微鏡等儀器設備。
1958年12月20日,召開了中共浙醫第二屆代表大會。選舉霍亞夫為黨委書記,林堯、彭祖德為黨委副書記。
1958年,創辦了《浙江醫學院學報》為季刊,1959年改辦雙月刊。
1960年,成立微生物研究所,後更名為傳染病研究所。
1960年,學校恢復開辦藥學系,招收新生60名。
1960年2月,召開了學校第三屆黨代會。大會選出9名新的黨委成員,霍亞夫為書記。

曲折發展

1960年4月,浙江省委決定,浙江醫學院改名為浙江醫科大學。把浙江中醫學院、浙江中醫院、浙江中醫研究所、浙江醫學科學院、浙江醫療儀器廠等單位均合併在浙江醫科大學的管轄範圍,實行統一領導。
浙江醫科大學成立,使學校的規模和專業設定有了很大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多學科的醫科大學,設有醫療系、藥學系、衛生系、中醫學院等4個院系和工業衛生、外文、生物、化學、物理、口腔、兒科等7個專業。在校學生的規模發展到3700人。附屬醫院為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浙江省兒童保健院更名為浙江大學附屬兒童保健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更名為浙江大學附屬婦女保健院。
1960年暑假,招收11個學科專業的新生600多人。9月,學校開辦了夜大學,招收醫療系專修科學生177名,學制為4年 達到專修科畢業水平。
1961年,國家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對原有專業進行調整。將原來醫療、衛生、藥學、中醫、工業衛生、口腔、兒科、生物、化學、物理、俄語與專修班等11個專業調整為醫學、藥學、中醫三個專業。
1962年暑期起,藥學系又停止招生。以後只辦醫學、中醫二個專業。學校規模由3700人調整為1800人。
1963年9月1日,省委決定將浙江醫學科學院改為浙江衛生實驗院,並與浙江醫科大學分開,歸省衛生廳領導。同時決定將浙江醫科大學下屬的中醫學院、中醫院、中醫研究所從浙江醫科大學劃出去,合併成立浙江中醫學院,由省衛生廳領導。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波及學校。學校全面停課。
1968年11月,成立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缺額,副主任趙潘水、趙克吉。
1969年4月,成立中共浙醫大黨的核心小組。趙潘水任副組長。1969年11月,在新昌縣舉辦新醫班,打算為以後創辦新醫大搞試點,共招收42名赤腳醫生,學制一年。
1970年7月,浙江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將浙江中醫學院與浙江醫科大學重新合併。仍定名為浙江醫科大學,實行統一領導,統一招生。
1970年11月,開始恢復招生。招收學生712名,其中有解放軍學員近200名,學制一年。
1971年1月,張慶三被任命為浙醫大革委會主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1年起,在餘姚、慈谿、東陽、義烏、諸暨、新昌、海寧、海鹽等縣人民醫院建立八個教學基地,建築面積約4800平方米,投資25萬餘元。
1973年,浙江省委決定浙江醫科大學與浙江中醫學院又分開。
1973年秋,招收三年制學生466名。這是文化大革命中首批通過考試和推薦相結合錄取的新生。到1976年至,招收四屆學生,共2448名。
1973年,學校決定恢復藥學系,同年秋,由基層單位推薦和保送招收三年制新生。
從1966年---1969年四年間沒有招生,從1966年---1977年11年間未招本科學生,少培養數千名醫藥衛生人才。
但在十年中,四所附屬醫院從未停診。在此期間,附屬醫院曾組織過1千多人參加的三次大型農村衛生工作隊,在十多個縣的廣大農村進行巡回醫療。培訓當地赤腳醫生3千餘名,衛生員5千餘名。
從1968--1976年,先後有31人隨8批醫療隊去非洲馬里等國工作。
1976年後,建立口腔系招收三年制工農兵新生。
1977年底至1978年初,全國恢復高等學校統一招生制度。通過全國統一招生考試,招收本科生即醫學系,口腔系五年藥學系四年。
1978年,後成立了校學術委員會、校教學委員會、校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校專業幹部業務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校研究生學位評定委員會等。還恢復了教師、業務技術人員的考核和職稱晉升制度。
1978年,全國恢復研究生教育工作,該校為第一批招收碩士研究生單位。
1978年,恢復了夜大招生。形成了在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的完整三個階段體系。
1980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981年該校被批准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從1978年到1982年的六年中,學校處於文革後的恢復重建時期,各系修訂教學大綱,編寫教學實驗和實習指導書,開展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組織有經驗的教師、醫師上教學、醫療工作的第一線。由於採取上述一系列措施,教學、醫療質量不斷提高,在衛生部組織的全國部分醫學院校醫學系畢業生的統考中,1982年與1983年均獲第二名,1984年獲第一名。
1983年,開始為石油部代培臨床醫學系五年制學生。學生來源為全國各大油田所在地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經全國高校統一招生考試。是年秋,首批石油部新生60名入學。
1984年1月,浙江省省委任命金乾為校黨委書記,鄭樹、劉秀華為副書記;任命鄭樹為校長,金乾、丁德雲、姚竹秀、沈成芳為副校長,王季午教授為名譽校長。接著,對系、部,處室和附屬醫院的黨政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
1984年,創建臨床醫學工程系,學制三年。秋,30名新生入學。1986年 學制改為五年,招生數同前。
1986年,恢復公共衛生系,學制五年。是年秋,30名新生入學。
1986年 調整和新建12個研究所,即:基礎醫學研究所、傳染病研究所、腫瘤研究所、心腦血管病研究所、環境與健康研究所、老年醫學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計畫生育研究所、臨床藥理研究所、藥物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和醫學教育研究所。
1985年8月,醫學營養系招生,學制5年。
1986年10月,召開了學校第五屆黨代會。出席代表260名。
1987年10月,19層三號教學大樓正式開工。1991年8月,高72米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耗資2300萬元的19層三號教學大樓竣工投入使用。
1987年12月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學校決定以該校12個研究所為實體,建立中國醫學科學院浙江分院。
1988年,國家教委決定在全國15所醫學院校中試辦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該校也在其中之列。1988年秋,首屆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22名新生入學。七年制學生,頭二年委託浙江大學培養,使其受到足夠的理科基礎、現代實驗技術和外語等的訓練,第三年回校本部繼續醫學課程和臨床學科的學習。
1989年,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爵土捐資7000萬港元,後又捐贈400萬美元購置醫療設備,在杭州籌建綜合醫院作為學校附屬醫院。命名為邵逸夫醫院。1994年5月,竣工開診。該醫院建成後,最初五年由美國羅馬琳達(loma linda)大學醫學院、醫學中心協助管理,1999年移交中方管理。
1993年5月 經浙江省教委批准,成立浙江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設有成人學歷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等。
1996年,教育部批准浙江醫科大學成立“國家理科人才基地”。
1996年11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成為“基礎醫學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於1998年開始招生基礎醫學專業的第一屆學生。
1997年5月,通過省政府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確定傳染病學、腫瘤學、醫學分子生物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生物醫學工程、外科學、藥理學為七個重點學科。省人民政府決定,從1997年起五年內投入6000萬元人民幣(學校自籌6000萬元,總計1.2億元),用於浙江醫科大學的重點學科項目建設。
1998年,國家教委批准病毒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設立博士後流動站。

合併發展

1998年9月15日,根據國務院指示,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成立新浙江大學。
校園景色校園景色
1999年2月,國家人事部批准,在浙江大學設立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1999年7月,組建成立醫學院。
1999年9月,對醫學專業進行調整,原7個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護理學、醫學影像學)減為4個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
1999年9月,增加培養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M)、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D);啟動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M)、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MD)的培養;浙江省器官移植重點研究實驗室在附屬第一醫院組建成立。
2000年2月23日,陳宜張院士捐資成立“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每年捐資一萬元獎勵2位家境貧寒但品學兼優的本科生。
2000年9月,臨床醫學專業停招五年制,普及臨床醫學七年制(醫學碩士),共招收學生365名。
2000年10月,成為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SMM)及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首批授權試點單位(MPA)。
2001年12月,鄭樹森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12月,成為全國首批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MPH)試點單位之一。
2002年10月16日,彭淑牖教授獲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
2002年12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對該院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工作評估,成績良好。
2003年12月,經統計附屬第一醫院發表SCI論文58篇,躋身全國醫院20強,排名第5位。
2004年10月,醫學院成功地組織申報了“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醫學技術與疾病防控創新平台。
2004年11月,曹雪濤教授以署名浙江大學並列第一名義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IMMUNO1OGY》上發表論文。
2005年10月,鄭樹教授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05年12月,李蘭娟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士。
2006年2月1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成功施行了一起內鏡下的胃癌剝離術,在浙江省創下了一項新紀錄。通過檢索該手術方法中國國內尚未見報導,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
2006年12月18日,校友陳宜張院士一次性捐贈30萬元,擴大了原“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的年獎勵額度和獎勵範圍;2009年1月12日,陳宜張院士再次捐贈20萬元,擴充“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2009年10月9日,陳宜張院士又一次捐贈50萬元充實“徐仁寶——陳宜張獎學金”。
2006年7月26日,啟動了醫學院整體搬遷到紫金港新院區的工作,10月30日整體搬遷基本結束。
2006年7月實施醫學大類招生,醫學院學生招生分醫學試驗班和醫學試驗班類。
2006年9月首次招收來自巴基斯坦等8個國家的成班建制的臨床醫學留學生43名,採用全英文授課。學制5年半。
2007年5月,由醫學院廣大校友發起設立“浙江大學醫學院杏林學長獎助學基金”,用於幫助家境貧寒但品學兼優的在校生順利完成學業,為開放式基金,是年籌得基金款項112萬元。
2009年6月12日,經學校研究,決定成立醫學部,除藥學院按學校中層機構管理以外,其中基礎醫學系、公共衛生系新明確為按學校中層機構管理,教學辦公室、科研辦公室為副處級機構。
2009年7月16日,《浙江大學醫學部章程(試行)》經校長辦公會議審議,校黨委常委會討論通過並頒布。
2010年4月27日,何超院長榮獲美國CMB傑出教授稱號。
2012年5月5日,醫學部重新修訂了《浙江大學醫學部衛生技術高級職務評聘條件》,進一步規範了衛生技術系列職務晉升的要求和程式。
2012年5月6日,浙江大學醫學部廣東校友聯誼會在廣東省口腔醫院成立。78級校友、廣東省口腔醫院院長章錦才當選會長。
2012年5月11日,陳江華教授在華盛頓榮獲美國腎臟病基金會頒發的“國際卓越成就獎章”,成為今年全世界4位獲獎者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專家。2013年5月18日,藥學院迎來了百年華誕,來自海內外的校友代表、兄弟院校和藥學界各單位的代表出席了慶典儀式。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八屆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 APRU)全球衛生研討會於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召開。
2013年10月30日下午,鄭樹森院士被授予2013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3年11月,杜立中教授榮獲“2013最具領導力的中國醫院院長·卓越貢獻獎”。
2013年12月2日,由世界衛生組織發起和支持,浙江大學醫學部控煙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醫學生控煙調查”中國報告發布會在醫學院舉行。國家衛計委、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國際防癆與肺部疾病聯合會、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大學等組織的官員和專家出席了會議。
2013年12月,李曉明教授入選國家“萬人計畫”教授。
2013年12月24日,李蘭娟院士團隊的“H7N9禽流感的病原學及臨床診治研究”項目入選2013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
2013年12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學與湖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浙江大學與湖州市共建浙江大學湖州醫院的協定》,湖州市中心醫院揭牌“浙江大學湖州醫院”,浙江大學黨委書記金德水與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金長征共同為浙江大學湖州醫院揭牌。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共有教職員工和醫護人員近1600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千人計畫”學者(包括“青年千人”)19人,“973”計畫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等首席科學家8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教授及正高職人員近800人,博士生導師349人,碩士生導師815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張(神經生理學家)、段樹民(神經生物學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免疫學專家)、鄭樹森(肝膽外科、肝移植專家)、李蘭娟(傳染病學家)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段樹民
美國科學院外籍醫學院士:巴德年
德國科學院院士:來茂德(病理學家)
美中國國外科學院榮譽院士、英國皇家外科學院榮譽院士、歐洲外科學院榮譽院士:彭淑牖(外科學家)
973計畫和重大科學研究計畫等首席科學家:鄭樹森項春生羅建紅段樹民黃荷鳳王青青王建安、管敏鑫、楊小杭
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李明定、楊小杭、管敏鑫、孫毅、楊曉明(長期轉短期)、康毅濱(短期)
浙江省特級專家:姚克蔡秀軍來茂德王建安沈華浩、陳江華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來茂德陳江華蔡秀軍、梁廷波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萬人計畫李曉明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方向明沈華浩梁廷波周天華歐陽宏偉李曉明王福俤魯林榮、張宏
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方向明、胡汛、沈華浩蔡秀軍梁廷波李曉明田梅、徐驍
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來茂德鄭樹森李繼承楊廷忠黃河陳江華謝幸黃荷鳳蔡秀軍黃建榮阮冰羅建紅金潔王建安杜立中何超舒強王偉林、姚玉峰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王青青周天華沈穎歐陽宏偉楊軍許正平刁宏燕方向明金洪傳王興祥俞雲松柯越海徐驍徐峰魯林榮吳希美李曉明葉娟胡虎汪洌、虞朝輝

院系概況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設有基礎醫學系、公共衛生學系、臨床醫學一系、臨床醫學二系、臨床醫學三系、口腔醫學系、護理系等7個院系。建有八年制醫學博士(臨床醫學)、五年制醫學本科(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等專業,並在中國國內率先建立了四年制生物醫學本科新專業,開設了浙江大學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成建制留學生教育項目(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
院系專業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學制
基礎醫學系(院)
生物醫學(求是科學生物醫學班)
4年
公共衛生學系(院)
預防醫學
5年
臨床醫學一系
臨床醫學
5年/8年
臨床醫學二系
臨床醫學三系
口腔醫學系
口腔醫學
資料來源:

學科建設

  • 學科概況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擁有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5個、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1個(生藥學)、浙江省重點學科11個、浙江省重點扶植學科2個、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24個、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6個。
博士後流動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群:器官移植、代謝病診治研究、生殖醫學、醫學神經生物學、腔鏡外科、新生兒與圍產醫學
  • 重點學科
重點學科
學科級別數目名 稱 (獲得時間)
國家重點學科
4
1 、內科學(傳染病)( 2001 )
2 、外科學(普外)
3 、腫瘤學
4 、兒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4
1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2 、婦產科學
3 、眼科學
4 、藥物分析學
浙江省重點學科
11
1 、腫瘤學
2 、生理學 ( 1994 )
3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 1994 )
4 、外科學
5 、病理與病理生理學( 2002 )
6 、婦產科學 ( 2003 )
7 、兒科學
8 、口腔臨床醫學 ( 2003 )
9 、藥理學 ( 2003 )
10 、內科學
11、藥物分析學
浙江省重點扶植學科
2
1 、眼科學 ( 2003 )
2 、免疫學 ( 2003 )
浙江省醫學重點學
24
1、普外科學 ( 1998 )
2、血液病學 ( 1998 )
3、心血管病學 ( 1998 )
4、骨外科學 ( 1998 )
5、臨床醫學基因工程 ( 2001 )
6、消化病學 ( 2001 )
7、急診醫學 ( 2001 )
8、呼吸內科( 2001 )
9、影像醫學( 2001 )
10、口腔頜面外科學 ( 2001 )
11、社會醫學與全科醫學 ( 2001 )
12、產科學(生殖內分泌)( 2001 )
13、腎臟病學( 2004 )
14、耳鼻咽喉學( 2004 )
15、兒科學(兒童保健)( 2004 )
16、計畫生育學( 2004 )
17、流行病學(扶植)( 2004 )
18、感染微生態學
19、醫學組織工程學
20、精神病學
21、神經外科學
22、燒傷外科學
23、臨床病理學
24、小兒心胸外科學
  • 學位點
博士、碩士學位點一覽
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代碼]二級學科碩士博士
理學
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071003]生理學
[071005]微生物學
[071006]神經生物學
[071007]遺傳學
[071009]細胞生物學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醫學
基礎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100101]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100102]免疫學
[100103]病原生物學
[100104]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100105]法醫學
[100120]幹細胞和再生醫學
臨床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100201]內科學
[100202]兒科學
[100203]老年醫學
[100204]神經病學
[100205]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100206]皮膚病與性病學
[100207]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100208]臨床檢驗診斷學
[100209]護理學
[100210]外科學
[100211]婦產科學
[100212]眼科學
[100213]耳鼻咽喉科學
[100214]腫瘤學
[100216]運動醫學
[100217]麻醉學
[100218]急診醫學
[100220]全科醫學
口腔醫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100301]口腔基礎醫學
[100302]口腔臨床醫學
公共衛生與預防
[100401]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100402]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100403]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100405]衛生毒理學
中西醫結合
[100602]中西醫結合臨床
藥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100701]藥物化學
[100702]藥劑學
[100703]生藥學
[100704]藥物分析學
[100705]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100706]藥理學
中藥學
[100800]中藥學
管理學
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點)
[120402]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資料來源:
博士、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一覽
專業學位授權點名稱學院名稱
臨床醫學碩士
醫學院
臨床醫學博士
醫學院
口腔醫學碩士
醫學院
口腔醫學博士
醫學院
公共衛生碩士(MPH)
醫學院
資料來源:
  • 重點專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重症醫學科、檢驗科、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心臟大血管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護理、呼吸內科、腎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消化內科、麻醉科、腫瘤科、傳染病科、老年病科、器官移植科、臨床藥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神經外科、病理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
骨科、神經外科、心血管內科、專科護理、呼吸內科、普通外科、燒傷科、皮膚科、眼科、急診醫學科、腫瘤科、變態反應科、神經內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
病理科、普通外科、臨床護理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兒科重症、新生兒科、小兒呼吸科、小兒消化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婦科、產科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牙體牙髓病科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設有醫學信息學課程組、細胞生物學課程組、病理學課程組、遺傳學課程組、病原生物學課程組、生物化學課程組、分子生物學課程組、教改課程組、生理學課程組、藥理學課程組、免疫學課程組、病理生理學課程組、神經科學課程組、解剖學課程組、組胚學課程組等15個課程組。
浙江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省級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臨床醫學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浙江大學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
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級別
外科學教學團隊
鄭樹森
國家級
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夏強
省級
精品課程
課程類別課程名稱負責人
國家級精品課程
生理學
夏強
國家級精品課程
醫學心理學
姜乾金
國家級精品課程
傳染病學
李蘭娟
國家級精品課程
外科
鄭樹森
國家級精品課程
生理科學實驗
魏爾清
國家級精品課程
病理學
來茂德
國家級精品課程
婦產科學
謝幸
省級精品課程
內科學
姒健敏
省級精品課程
基礎醫學整合課程
陳季強
省級精品課程
組織胚胎學
李繼承
省級精品課程
兒科學
趙正言
資料來源:
  • 專業培養模式
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實行“八年一貫、兩段完整”的“4+4(,本博連讀,4年非醫類本科教育和4年醫學教育)”培養模式。
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和口腔醫學專業五年制:將有不少於150名優良學生直接進入“5+3”一體化培養,即本科畢業後直接進入該校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有機銜接的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階段。經過3年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考核合格後,學生將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專業學位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
預防醫學專業五年制:培養掌握有系統的預防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相當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預防醫學高級專門人才,並成為未來公共衛生領域的實踐者、研究者和領導者。
生物醫學專業四年制: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簽訂生物醫學“3+1本碩學位”培養項目,即在浙江大學學習3年,第4年赴愛丁堡大學學習1年,可獲得浙江大學學士學位和愛丁堡大學碩士學位。

國際交流

2012年,醫學院全年出訪人員共602人次,接待來訪團隊89批181人次;承辦國際會議9次及海峽兩岸會議1次;聘請中國國外知名大學教授11人擔任客座教授,1人擔任名譽教授。學院對外活動交流頻繁,參加了浙江大學德國周活動,訪問了德國慕尼黑大學、基爾大學、德國心臟中心等6所醫學院校和醫療機構;考察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5所著名高校;先後訪問了台灣大學醫學院、台灣成功大學醫學院等5所醫學院校及其附設醫院。繼續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開展“海外一流學科夥伴計畫”,與英國卡迪夫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德國慕尼黑大學、德國夏洛蒂—洪堡大學和柏林大學附屬醫學中心、日本靜岡縣立病院機構、台灣陽明大學簽訂了合作協定,合作內容涵蓋了學生交流、研究生聯合培養和臨床合作等多個領域。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1個(其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實驗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12個),建設有“醫學技術與疾病防控”985科技創新平台。
研究組(PI制)研究組(PI制)
國家重點實驗室: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實驗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浙江呼吸藥物研究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惡性腫瘤預警與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教育部生殖遺傳重點實驗室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衛生部醫學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衛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
其他部級重點實驗室:全軍特種損傷防治藥物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腎病免疫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中藥血液病藥理實驗室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物電磁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腔鏡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醫學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醫學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血液腫瘤(診治)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新生兒疾病(診治)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心血管病診治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生物治療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女性生殖健康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疾病蛋白質組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傳染病重點實驗室

建設成果

  • 成果概況
截至2013年12月底,醫學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科技發明獎16項(其中李蘭娟院士領銜的“重症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6項(進步獎5項,創新獎1項),省部級獎項占浙江大學科研成果獲獎總數的1/3。其中2013年獲科研總經費逾4.15億元,在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86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35項,全年共發表SCI收錄論文1326餘篇。
  • 科研主攻方向
浙江大學醫學技術與疾病防控985科技創新平台設在醫學部, 該平台以國家人口與健康科學研究的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重大疾病發病及干預的重大需求,瞄準世界生物醫學研究的前沿,開展轉化醫學研究。
依託浙江大學醫學、理學、工學及相關學科的優勢,通過學科交叉與融合,形成以下幾個科研主攻方向。
——重要疾病分子與細胞基礎的研究
圍繞重要疾病發生髮展過程及其干預的分子與細胞基礎開展:細胞器的發育與功能的分子基礎;細胞發育、分化、遷移與運動的分子基礎;組織發育與器官形成的分子機制;信號網路修飾與疾病模式構建;遺傳與基因組醫學等前沿性基礎研究。
——感染免疫與傳染病防治研究
開展感染微生態學和感染免疫學、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及新型防治技術、愛滋病等新發與再現傳染病的診斷新技術和治療、病原生物學的早期診斷技術開發等研究。
——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分子分型與個性化治療研究
開展腫瘤預警與早期診斷、腫瘤發生髮展相關分子標誌的發現與鑑定、國人常見惡性腫瘤的分子分型及基因突變譜、抗腫瘤靶向藥物和腫瘤病因與發病機制、國人腫瘤生物資源保存標準化建設等研究。
——神經科學與神經精神疾病研究
開展神經可塑性的細胞和分子機制及其行為學、神經膠質細胞生物學及其生理病理意義研究和重要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神經保護靶點和藥物干預新策略等研究。
——幹細胞、再生醫學與器官移植研究
開展器官移植相關基礎與臨床新技術;幹細胞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及產業開發研究,新藥篩選的幹細胞技術體系、幹細胞臨床套用標準等研究。
——生殖健康與婦兒疾病診治研究
開展女性生殖醫學和出生缺陷相關疾病研究和臨床套用;開展婦科疾病圍產醫學、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新生兒危重病的綜合防治和遺傳性精神發育遲滯疾病研究以及少兒肥胖及其併發症的綜合防治研究。
——創新藥物發現和研究
在985平台和國家“重大新藥創製” 科技重大專項 “臨床前藥物代謝動力學技術平台”和“新藥臨床前藥效學評價技術平台”的兩個單元技術平台建設的基礎上,創建新藥源頭設計、藥效和毒性評價、藥物代謝、藥物製劑、藥物分析、現代中藥、製藥工程等一流水平的研發平台,開展了腫瘤、神經精神、心腦血管、糖尿病等疾病治療藥物的源頭創新研究。
  • 國家科技獎勵
李蘭娟院士主持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彭淑牖教授主持的“刮吸解法的建立與多功能手術解剖器研製”獲2001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黃河教授主持的“非親緣異基因骨髓移植臨床研究”獲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彭淑牖教授主持的“捆綁式胰腸吻合術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獲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鄭樹教授主持的“中國大腸癌高危人群防治基礎與臨床套用研究”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蘭娟院士主持的“感染微生態學建立及套用研究”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姚克教授主持的“白內障發病的相關機制與防治研究”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鄭樹森院士主持的“肝移植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與推廣套用”獲200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蔡秀軍教授主持的“腹腔鏡技術在肝膽胰脾外科的臨床研究及套用”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黃荷鳳教授主持的“提高出生人口質量的生殖技術創建、體系最佳化與臨床推廣套用”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謝幸教授主持的“宮頸癌發病生物學特徵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建立與套用”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金潔教授主持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生物學特徵研究及化療新方案的創建和推廣套用”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建安教授主持的“心肌梗死後心肌組織修復和功能重建的機制研究和臨床套用”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蘭娟院士主持的“重症肝病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沈華浩教授主持的“支氣管哮喘分子發病機制及診治新技術套用”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華醫學科技獎
1、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10年,謝幸團隊,《卵巢癌病變進展機制與阻遏策略研究及套用》
2010年,方向明團隊,《燒、創傷後免疫功能紊亂與嚴重膿毒症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2、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2003年,李蘭娟團隊,《革蘭陰性菌超廣譜β-內醯胺酶及AmpC酶研究》
2012年,沈華浩團隊,《支氣管哮喘診斷和治療新技術及臨床套用》
2012年,厲有名團隊,《蛋白質組支撐技術及其在重大疾病等研究中的套用》(第三完成單位)
2013年,杜娟團隊,《基於藥物及疫苗開發的愛滋病病毒分子致病機制及分子流行病學的研究》(第二完成單位)
3、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2010年,陳忠團隊,《癲癇的套用基礎及臨床研究》(第二完成單位)
2010年,俞雲松團隊,《細菌對喹諾酮類的質粒介導耐藥機制及其耐藥性的防治策略》(第二完成單位)
2011年,吳育連團隊,《進展期胃癌的圍手術期分期及其臨床意義》
2011年,李紅團隊,《糖尿病血糖監測新技術的開發和臨床套用》(第二完成單位)
2012年,陳忠團隊,《癲癇,腦血管疾病的流調,差異表達cDNA文庫及機制研究》(第二完成單位)
4、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普獎
2011年,徐翔團隊,《中小學生正確用藥科普知識教育與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
  • 科研經費增長情況
科研經費增長情況科研經費增長情況
  • SCI論文發表情況
SCI論文發表情況SCI論文發表情況

學術期刊

《世界兒科雜誌》(英文名: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是中國唯一一份同時被SCI及IM等著名國際檢索機構收錄的兒科期刊,於2007年被美國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科學信息研究所列入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 來源期刊,2008年被MEDLINE/PubMed收錄。2009年首發影響因子為0.365,2010年上升到0.945,2011年更躍居為1.216。三年間影響因子年均增幅近0.4,短期即完成跨越式發展,2011年,直追同類優秀期刊而躍居亞洲第一,2012年繼續位列亞洲第一,在國際同類期刊中位居全球第75名。該刊的稿源數量每年都在大幅上升,從2005年的62篇上升到2012年的514篇,中國國外稿源占72.3%,期刊繼續按國際慣例採用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年退稿率已超過87.3%。
世界兒科雜誌世界兒科雜誌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是中華醫學會主辦,代表中國國內急診醫學水平的學術性期刊。原《急診醫學》雜誌於1990年創刊,2001年第1期更名為《中華急診醫學雜誌》,主要報導中國急診醫學領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設有專論、論著、臨床研究、綜述、講座、經驗交流、院前急救、繼續醫學教育、急診護理、病例報告、學科建設等欄目。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是由國家教育部委託浙江大學和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主辦的教育研究學術刊物,是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會刊和全國醫學教育核心期刊。該刊2004年被評為《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實用腫瘤雜誌雜誌創辦於1986年,由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學主辦的腫瘤專業學術期刊。被各檢索系統收錄: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PD)、波蘭《哥白尼索引》(IC)、荷蘭《醫學文摘》(EMBASE)、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第5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中國腫瘤學核心期刊。2012年《實用腫瘤雜誌》榮獲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
實用腫瘤雜誌實用腫瘤雜誌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是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教育部主管的中文雙月刊。1958年創刊。主要刊載醫學、藥學、公共衛生及生物學相關論文。是美國《生物醫學檢索系統》(IM/Medline)、美國《化學文摘》(CA)、荷蘭《醫學文摘》(EMBASE)、《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來源期刊,並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資料庫等收錄,被評為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和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創刊於2003年,由浙江大學主辦,主要欄目:專家述評、論著、臨床研究、教學探索、綜述、經驗交流、臨床護理、病例報告,為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健康人生雜誌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浙江大學主管,浙江大學醫學院主辦,杭州師範大學智慧型健康管理研究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聯辦,健康人生雜誌社出版的綜合性健康醫學學術期刊。主要報導中國國內醫學領域及醫學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實用性較強的臨床經驗、醫學新技術、新方法、新動態等內容。

醫療機構

附屬醫院

一、擁有7家高水平附屬醫院(均為“三級甲等”醫院)
1、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第一醫院),核定床位2500張
註:包括慶春、城站和大學路三個院區;位列中國公立綜合性醫院社會貢獻度排行榜第6位
2、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省第二醫院),核定床位3200張
註:包括解放路院區和濱江院區;位列中國公立綜合性醫院社會貢獻度排行榜第28位
3、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省邵逸夫醫院),核定床位2400張
註:包括慶春院區和下沙院區,是中國大陸首家通國際醫院評審(JCI )的公立醫院
4、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省婦女保健院),核定床位1120張
註:杭州市學士路1號;2013年度,婦產科聲譽全國第4名
5、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浙江省兒童保健院),核定床位1300張
註:包括濱江院區和湖濱院區;2013年度,小兒內科聲譽全國第3名,小兒外科第10名
6、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浙江省口腔醫院)
註:浙江省唯一一家三級甲等口腔專科醫院,牙科綜合椅近百台,病床50張
7、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浙江省義烏醫院),核定床位920張
註:義烏市商城大道N1號,浙江大學首家異地建設的附屬醫院

合作醫院

浙江大學紹興醫院(紹興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浙江大學金華醫院(金華市中心醫院)三級甲等
浙江大學寧波醫院(寧波市第一醫院)三級甲等
浙江大學麗水醫院(麗水市中心醫院)三級甲等
浙江大學湖州醫院(湖州市中心醫院)三級甲等
浙江大學衢州醫院(衢州市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三級甲等

託管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北侖分院(北侖區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三門分院(三門縣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民族分院(景寧縣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衢江分院(衢江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龍泉分院(龍泉市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建德分院(建德市第一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蘭溪分院(蘭谿市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餘杭分院(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武義分院(武義縣第一人民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寧海分院(寧海縣婦幼保健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衢州分院(衢州市婦幼保健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永康分院(永康市婦幼保健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武義分院(武義縣口腔醫院)

文化傳統

學院標識

  • 院徽
院徽院徽
部徽圖案由求是鷹、盾牌、醫學院建立年份和阿斯克勒庇俄斯蛇杖組合而成;蛇杖為醫學傳統象徵,盾牌、求是鷹象徵捍衛健康、保衛生命、對醫學事業實事求是。
  • 院訓
仁心仁術 求是求新

醫學精神

仁愛 求是 創新 卓越
釋義:體現了浙江大學的“求是創新”校訓,又突出了醫學學科特色,表達了以大醫博愛、無私奉獻的人文精神和求是創新的科學精神相結合的“浙醫”精神。
仁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學屬性。醫學的核心目的只有一個:滿足人對康壽的需求,而評價醫學的最終標準是能否為人們帶來幸福。因此,“仁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學屬性。
求是,彰顯了浙大人科學求索的精神核心。“求是”,作為一種尊重事實、追求真理的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已內化到浙大人的思想、意志及品質之中。
創新,提供了浙醫人前行進取的動力源泉。在探索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工作中,醫學總是不斷地解決問題,只有把“創新”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才能滿足一流院校開展一流研究與培育一流學生的需求。
卓越,反映了浙醫人的高標準追求理念。只有時刻努力,不斷追求卓越,才能成為一流醫學院校。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院長
巴德年
院長
劉志紅
常務副院長
陳智
黨委書記、副院長
黃河
副院長
許正平
副院長
歐陽宏偉
副院長
沈華浩
副院長
方向明
副院長
李曉明
副院長(兼)
鄭樹森
副院長(兼)
王建安
副院長(兼)
蔡秀軍
黨委副書記
陳國忠
黨委副書記
葉旭軍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歷任院長
屆序姓名任期備註
1
韓清泉
1912.06--1917.01
校長
2
錢崇潤
1917.02--192l.10
校長
盛在衍
1921.11--1922.06
代理校長
3
李 定
1922.07--1925.01
代理校長、1923年為校長
吳 粹
1925.02--1926.02
代理校長
4
丁求真
1926.03--1927.07
校長
5
朱其輝
1927.08--1932.12
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校長
6
丁求真
1933.01--1934.06
校長
7
程 浩
1934.07--1935.01
校長
朱文治
1935.01--1935.02
臨時代校長
8
王 佶
1935.02--1946.08
校長
9
陳宗棠
1946.09--1947.08
1947.6升格為浙江省立醫學院任院長
10
蔣 鵾
1947.09--1949.05
院 長
黃鳴駒
1949.10--1951.10
院務委員會主任、行院長職務
11
洪式閭
1951.10--1955.04
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院長
12
王仲僑
1956.05--1958.09
院長
13
鄭 平
1960.02--1963.09
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兼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14
李蘭炎
1964.03--1968.11
浙江省衛生廳廳長兼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張慶三
1971.01--1977.07
浙醫大革委會主任
劉亦夫
1977.07--1978.07
浙醫大革委會主任
15
王耀亭
1978.07--1979.03
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兼浙江醫科大學校長
16
王季午
1979.03--1984.01
校長、1984.1為名譽校長
17
鄭 樹
1984.01--1992.03
校長
18
鄭 樹
1992.03--1996.10
校長
19
陳昭典
1996.10--1998.09
校長、至1998年9月15日“四校”合併
20
陳宜張
1999.10--2003.11
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
21
巴德年
2003.11--2009.10
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
22
段樹民
2009.10--2018.01
浙江大學醫學院院長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