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浙政辦發〔2021〕36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相關布局圖和項目清單,由省交通運輸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另行公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6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
規劃全文
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
依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實施意見》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發展環境和總體要求
(一)發展環境。
“十三五”期間,我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以“八八戰略”為指引,深入推進交通強省建設,聚焦3個“1小時左右交通圈”目標,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省交通運輸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綜合交通統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在初步實現“總體適應”基礎上逐步轉向“先行引領”,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省綜合交通投資大幅增長。5年累計達1.4萬億元、居全國第一,是“十二五”時期的2.2倍,有效發揮穩投資、穩增長主力軍作用。
———綜合交通網路實現里程碑式發展。實現高鐵陸域市市通、高速公路陸域縣縣通,內河航道所有設區市通江達海。
———運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2020年,高速公路路網流量、貨物周轉量分別為6.6億輛、1.23萬億噸公里,5年分別增長44.7%和24.9%;快遞業務量超全國五分之一,成為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試點省;寧波舟山港初步邁入世界一流強港行列,貨物吞吐量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一、貨櫃吞吐量連續3年居全球前三;浙江成為全國第二個擁有三大千萬級機場的省份;全面推進“四港”聯動,海鐵聯運、內河港口貨櫃吞吐量雙雙突破百萬標箱。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15.8%降至14.3%。
———交通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深入推進“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初步實現掌上辦公、掌上辦事,完成階段性交通行業機構改革任務。
———支撐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統籌疫情防控和交通運輸行業發展,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城市治堵、綠色出行、平安交通建設,率先組建未來交通科創中心,加快培育綜合交通產業,圓滿完成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堅任務,先行引領地位進一步凸顯。
同時,也存在跨區域外連通道不足、綜合樞紐能級不高、綠色發展體系尚不健全、各種運輸方式仍未實現無縫銜接、科技創新能力亟待增強、安全應急水平還需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和清廉交通建設任重道遠等突出問題,需要在“十四五”期間著力解決。
(二)發展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貫徹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堅持服務大局、先行引領,綜合集成、一體融合,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綠色低碳、提質增效,人民滿意、安全普惠,全面推進高水平交通強省建設,統籌綜合交通各要素融合發展,全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爭當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先行官,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重要視窗”提供堅實保障。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形成內暢外聯、經濟高效、泛在先進、安全綠色、整體智治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成2萬億元綜合交通投資,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區3個“1小時左右交通圈”,實現5個先行引領,打造10大標誌性成果,爭創交通運輸現代化先行省。
———基礎設施先行引領。新增綜合交通網總規模約1萬公里,基本建成“六縱六橫”綜合運輸通道,形成以四大都市區為核心的高能級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軌道上的浙江”建設,實現市市通高鐵。加密完善四大都市區快速交通環線,加快提高10萬人口以上城鎮高速公路通達率和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覆蓋率,基本建成Y形內河千噸級主通道,基本實現全省航空服務全覆蓋。
———現代物流先行引領。寧波舟山港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強港,千萬標箱級貨櫃港區達到3個,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第一,貨櫃吞吐量穩居全球前三,成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核心港口。建成億人次級國際化空港門戶,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大幅提升,連線國際能力持續增強。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多式聯運貨櫃量、快遞業務量持續提升。貨運一單制服務體系落地見效,城鄉物流節點縣級行政區全覆蓋,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明顯下降,成為物流成本最低、運行效率最高省份之一。
———出行服務先行引領。設區市中心城區快速通達路網和機場、高鐵站等重要樞紐,綜合客運樞紐平均換乘時間持續縮短,城市中心至各城區基本實現1小時左右通達,中心城區主幹道高峰小時平均車速提高5%以上,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基本建成出行即服務體系,實現一票制旅客聯程聯運。建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省,萬里美麗綠道基本貫通,路域環境顯著改善,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無障礙設施覆蓋率顯著提升,弱勢群體出行更受重視,特殊人群交通出行服務數字鴻溝有效消除,形成人民滿意的高品質交通出行系統。
———高質量發展先行引領。構建浙江智慧交通雲平台,提升未來交通科創中心研發能力和影響力,基本建成高水平行業智庫。最佳化運輸結構,公轉水、公轉鐵推進取得有效突破,營運車輛、船舶單位周轉量碳排放持續下降。安全生產實現全鏈條閉環管控,實現半小時救援全覆蓋。
———整體智治先行引領。交通領域整體智治水平在全國交通行業和省內政府部門間雙領先。按照數位化改革總體部署,建成數字交通體系和一批標誌性套用場景。綜合交通統籌機制進一步完善,交通投融資、運輸市場化、港口一體化、綜合執法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明顯突破,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綜合交通法治體系,打造清廉浙江的標桿。
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強省,基本實現高水平交通運輸現代化,形成“六縱六橫”綜合運輸通道和以杭州、寧波(舟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與溫州、金華(義烏)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現代都市樞紐體系。全面形成高品質的3個“1小時左右交通圈”和2個“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周邊國家2天、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城鄉1小時、省內2小時、長三角主要城市3小時送達),為建設“重要視窗”提供全方位支撐。
二、構建內暢外聯的現代綜合交通網路
(一)加快構建“六縱六橫”主骨架。
1.強化提升通道能級。銜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擴容沿海通道、滬浙贛通道,構建暢聯國家重大戰略空間的主軸線,強化與京津冀、粵港澳等城市群互聯;擴容浙皖鄂通道,構建串聯區域性重大戰略空間的主廊道,強化對長江中游等地區的輻射拓展;提升義甬舟開放大通道,推進西延工程,支撐海陸雙向對外開放;擴容蘇浙通道,最佳化滬嘉湖通道、台金黃通道,建設合金溫通道,促進長三角主要城市間互聯互通;強化黃衢南通道,基本貫通浙閩粵通道、溫衢景通道、溫麗吉通道,更好服務浙西南大花園建設。
2.強化通道資源最佳化配置。加強通道資源集約利用,推進通道內各種運輸方式最佳化配置、協調銜接,集約利用土地、線位、岸線等資源,統籌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過江、跨海、穿越環境敏感區的線位資源和斷面空間布局,整合通道由單一向綜合、由平面向立體發展,提高通道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二)統籌綜合交通九要素建設。
1.全面完善鐵路客貨運網路。實施鐵路建設“345”行動計畫,即建設鐵路3000公里、完成投資4000億元、運營里程達到5000公里,鐵路縣(市)覆蓋率達到86%。客運鐵路重點構建“五縱五橫”主骨架,強化與國家高鐵網、長三角軌道交通網銜接,最佳化沿海、滬昆等通道能力,提升與周邊中心城市通達能力,完善省內主幹通道。貨運鐵路構建“四縱四橫多連”主骨架,完善大灣區貨運雙環網,打通港口集疏運主通道,加密進港入園鐵路支線和專用線。
2.加快建設多層次軌道交通網。完成投資4600億元,新增都市圈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640公里。杭州、寧波都市區率先基本建成網路層次清晰、功能定位合理、銜接一體高效的軌道交通網,溫州、金義都市區初步建成覆蓋中心城市與重要城鎮、組團的市域鐵路網,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3.最佳化現代公路網路功能布局。高速公路完成投資約4800億元,續建770公里,新開工約1900公里,建成1140公里。推進國家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完善跨省跨區域重要通道,推進繁忙通道擴容改造,強化對四大都市區、重要港區、山區26縣的覆蓋,加快形成“九縱九橫五環五通道多連”布局。普通國道完成投資約2000億元,建設約2000公里,建成1600公里以上。重點提升網路化水平,優先實施待貫通路和低等級路建設,挖掘利用現有路網資源,實施瓶頸路段和擁堵路段擴容改建。普通省道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建設約2000公里,建成約1200公里。重點打通待貫通路、提升低等級路,推動瓶頸路段快速化改造。農村公路完成投資約1000億元,新改建約1.3萬公里,實施大中修工程約3萬公里。推進農村公路等級提升和通達自然村公路、雙車道公路建設。
4.加快建設暢達的現代水運網。沿海港口完成投資約470億元,新增吞吐量2億噸、900萬標箱,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40個。重點將寧波舟山港建成支撐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樞紐、服務國家戰略的硬核力量、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的核心港口,將溫州港、台州港打造成貨櫃支線港、區域性中轉港、產業配套港,將嘉興港打造成長三角海河聯運樞紐港、浙北和錢塘江中上游地區重要出海口,加快形成全省港口一體化、協同化發展格局。內河航運完成投資550億元,新增千噸級航道400公里,新增吞吐量1000萬噸。打造千噸級海河聯運網路,提高省際航道通過能力,打通省內骨幹航道通航瓶頸,提升內河港口與沿岸城鎮、產業發展的匹配度;基本形成以杭嘉湖地區港口為核心,甬紹金衢麗地區港口為基礎,功能完善、能力適度、分工合理、競爭有序、輻射全域的內河港口運輸體系。
5.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核心戰略樞紐。完成投資約750億元,新增運輸機場2個、通用機場9個。推進運輸機場擴能提效,培育杭州機場國際樞紐功能,增強寧波、溫州機場區域輻射能力,謀劃布局金義機場,培育嘉興機場航空貨運樞紐功能,形成“一核引領、三極支撐、多點聯動”的現代化民用機場體系。
6.強化能源管網保障能力。完成投資約400億元,新增油管線約680公里、天然氣管線約1890公里。推動前方港口化工碼頭與後方疏運管道配套銜接,統籌推進區域油品、天然氣管網建設,加快形成廣覆蓋多連通的石油管網和“多級壓力、內輸外送、五橫三縱”的天然氣管格線局。
7.建成暢達高效郵政快遞網路。新增郵政行業業務收入730億元、快遞業務收入680億元、快遞業務量120億件。實現全省城市建成區智慧型快遞箱全覆蓋、社區配送“社區15分鐘”到家全覆蓋、行政村快遞服務全覆蓋。以國內國際寄遞服務雙提升為重點,著力推進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全國試點建設,加快完善“一灣兩帶三級四區六核立體化”布局,建設杭州國際航空快遞園區、寧波北侖跨境電子商務分撥中心等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12個、快速集散中心11個。
8.構建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共建長三角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打造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力爭打造寧波(舟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溫州、金華(義烏)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湖州、嘉興、紹興、衢州、台州、麗水六大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建成一批綜合樞紐場站,新增綜合客運樞紐場站12個、綜合貨運樞紐場站18個。客運樞紐以高鐵站、機場為核心,擴容杭州機場,統籌配置鐵路客運資源,打造組團式客運樞紐集群,規劃建設溫州、金華(義烏)等空公鐵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以多式聯運為核心,打造空公鐵、鐵公水、海河、江海等聯運樞紐。強化樞紐集疏運網路建設,推動鐵路、軌道交通、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交通方式接入樞紐場站,建設環射結合的高快速路內外交通轉換系統,補強貨運集疏運專用通道,打造立體開發、功能融合的樞紐綜合體。
9.建設詩畫韻味的城鄉綠道網。建成省級綠道主線和支線特色交通段50條以上,綠道總里程達到2萬公里以上;其中省級綠道6000公里,實現省級綠道交通段主線貫通。完善交通綠道建設標準,加快建設環杭州灣、環南太湖、沿錢塘江、沿甌江及沿海防護林帶的騎行綠道。推進交通綠道、濱水綠道、城鎮綠道、鄉村綠道、森林綠道等建設,並串聯成網。依託自然和人文資源,加強慢行綠廊、換乘銜接、休閒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和管護。
(三)注重基礎設施提質增效。
1.提升交通網路通行效率。補強既有鐵路,釋放鐵路運能,實施局部線路、站房站台等設施改造,優先利用既有線開行城際列車,推進普速鐵路單線改複線及雙層高貨櫃運輸改造工程。充分發揮現有路網作用,挖掘高速公路通行潛力,加大互通合理化改造,推動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因地制宜推進差異化收費。深化普通國省道提速、提標、提質,加快建設都市區快速路走廊,有序推進普通國省道平交路口立交化改造。實施內河通航關鍵節點改造。加快改造機場航站樓及配套設施,擴建貨運設施,提升跑滑系統容量和效率。
2.提高交通服務品質。最佳化樞紐場站換乘設施,推廣標準化服務、智慧型安檢等模式,提高鐵路、機場等客運樞紐服務質量。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新建、改擴建,解決路網服務區間距過大問題,最佳化普通公路服務站布局。建立公路養護科學決策體系,推進養護工程技術創新,保持公路設施良好技術狀況。最佳化升級聯網收費系統,提高電子不停車收費(ETC)通行效率。規範交通標誌標線,增強交通設施誘導功能。建設高等級航道沿線錨泊區,實施航道標準化專項養護,建設美麗航道。
三、強化交通對重大戰略支撐引領作用
(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1.強化一流強港輻射帶動作用。基本建成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戰略資源配置中心和特色航運服務基地。推進“一帶一路”樞紐建設,深化與全球航運企業合作,提高國際航線全球連通能力,貨櫃航線達到265條,航線覆蓋度進入全球前三。拓展貨櫃市場,深耕內貿箱源,挖掘進口箱源,沿海港口貨櫃吞吐量達到4100萬標箱,其中內貿貨櫃超800萬標箱。支撐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區)油氣全產業鏈發展,建成全球最大的油品、鐵礦石中轉儲運交易基地,我國重要的LNG登入中心和最大的糧食、煤炭等集散加工中心,提升重要大宗商品資源配置能力。大力發展高端特色航運服務,做強甬舟現代航運服務產業核心區。高質量打造寧波舟山港一體化2.0版,實現拖輪、引航一體化服務,探索推動海事、海關一體化改革。最佳化口岸營商環境。
2.打造輻射全球空港樞紐。加快構建與杭州國際化大都市發展定位相適應的國際航線網路,提升寧波、溫州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增強至“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地區)的通達能力。推進國際貨站能力建設,推廣異地貨站集貨模式,培育航空總部、智慧物流及關聯產業,構建全球72小時航空貨運骨幹網。積極拓展至東南亞的國際貨運業務,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聯繫,加快拓展國際全貨機通航點18個以上,力爭全省國際航空貨運通航點達到130個以上,推動形成布局合理、要素聚集、供需匹配、暢通高效的國際航空貨運發展體系。
3.建設國際陸港與中歐班列通道。建設義烏國際鐵路樞紐港,推動義烏蘇溪與金華華東聯運樞紐港建設,積極爭取義烏升級為國家一類口岸。積極布局義烏—杜拜等海外直通倉,培育發展義新歐班列支線,拓展國際班列定製化精品化運行等服務,推動義烏國際陸港成為陸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目的港。
(二)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
1.著力提升省際互聯互通水平。最佳化浙滬陸路和海上雙通道布局,強化杭州、寧波都市區與上海協調聯動,省際接口新增1個,總數達到7個(鐵路3個、高速公路4個)。完善浙蘇環太湖通道,強化杭州與蘇錫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的聯繫,省際接口新增2個,總數達到8個(鐵路3個、高速公路5個)。強化浙皖通道布局銜接,促進浙西與合肥都市圈及皖南地區的連通,省際接口新增3個,總數達到9個(鐵路3個、高速公路6個)。浙贛、浙閩接口總數分別達到5個、8個。
2.協同推進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建設。推動寧波舟山港與上海港聯動發展,推動洋山合作開發。推動空域資源最佳化配置,加快培育杭州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提升寧波、溫州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加快嘉興航空多式聯運中心建設。
3.共同推進運輸服務管理一體化。加快推進長三角毗鄰地區客運線路公交化改造,完成改造10條以上,總數達到30條,推動“一卡(碼)通”。深入推進長三角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共享,聯動推進超限治理、污染防治等工作。
4.協同推動示範區綜合交通建設。打造長三角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重要節點,提升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嘉善片區樞紐能級,推進嘉善站、嘉善南站樞紐擴容等項目,規劃研究嘉善至西塘市域鐵路,加強與上海虹橋國際航空樞紐對接。推動跨省連通道路建設,完善示範區路網結構。進一步整合提升區域智慧交通服務體系,推進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套用。協同推動長三角“一地六縣”產業合作區綜合交通建設。
(三)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
1.提升船舶港口水污染防治能力。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運輸船舶,加強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船舶推廣套用。套用北斗系統、智慧型流量監測裝置對船舶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實現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全過程聯單電子化,實現船舶水污染物閉環管理。
2.加強與長江沿線城市互聯互通。加快連通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省際幹線通道建設。提升江海聯運服務能力,加強江海聯運信息服務,擴大與長江沿線城市物流數據共享範圍,實現長江經濟帶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全面覆蓋套用。加快江海直達船型研發和聯運船隊建設,培育江海聯運規模化企業。
(四)高水平支撐“四大建設”。
1.圍繞大灣區建設。加快構築沿海、環灣、跨灣、環湖重大綜合交通走廊,全面打通灣區內部和對外的斷頭路、瓶頸路,加快推進環杭州灣高鐵、高速公路雙迴路建設,強化沿海、環灣、跨灣、環湖聯繫,支撐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發展。
2.圍繞大都市區建設。發揮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完善樞紐場站布局,最佳化城區交通組織,發展未來智慧型交通。實施一批區域性高鐵、城際鐵路、都市區城市軌道項目,積極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
3.圍繞大通道建設。構建開放通道,突出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及西延工程,形成以幹線鐵路和幹線公路為主體、連通浙東沿海與中西部內陸腹地的交通主軸。構建灣區通道,推進灣區智慧化交通建設,完善沿海綜合運輸通道,重點實施沿海高鐵。構建美麗通道,完善浙西南交通網路,提升衢州、麗水快速接軌杭州的能力,支撐浙西南生態旅遊帶發展。
4.圍繞大花園建設。構建全域美麗經濟交通走廊升級版,打造“四好農村路”全國樣板。以普通國省道為重點,高標準建設沿海、沿江、沿湖、沿山美麗交通走廊,實現全域美麗交通。完善現代通景交通體系,實現4A級以上景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基本通達二級以上公路,歷史文化名村、美麗鄉村精品村、旅遊風情小鎮通達等級公路,提升交通旅遊配套服務功能。
(五)夯實基礎助推共同富裕。
1.加快提升山區26縣交通發展水平。聚焦山區26縣和革命老區,補齊交通短板、改善區位條件、強化內生動力。暢通鐵路、高速公路等對外通道,拓展公路網服務深度和廣度,提高普通國省道二級以上公路比例和建制村通雙車道比例。推動衢州、麗水等地航運開發,擴大內河港口輻射範圍。加快麗水機場新建、衢州機場遷建項目,布局一批通用航空機場,提高航空服務覆蓋率。
2.促進浙西南區域統籌協調發展。聚焦溫州、衢州、麗水等浙西南山區,重點打造衢州四省邊際交通樞紐,構建聯動江西、安徽、福建三大綜合交通廊道,強化省際邊界地區的核心引領作用。加強浙西南緊密融合及與周邊省份高效聯動,推動浙閩邊區域交通一體化,強化浙南地區與海西交通互聯互通。加快衢麗交通一體化發展。
3.推動城鄉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服務鄉村振興,聚焦交通運輸服務均等化,全面完善城鄉客運網點,實施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實現平原地區全域公交化,山區、海島和庫區公交化比例達到80%,創新區域經營、預約回響等服務模式,探索發展鎮村公交,全省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5A級縣(市)比例達到95%。完善三級農村物流服務網路,實現建制村物流(快遞)服務全覆蓋,創新農產品物流經營模式,深化產銷運合作。統籌推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探索區域共同配送、客運班車帶貨等模式。
(六)高質量完成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突出全領域和全方位,高質量開展交通強國試點和省級試點培育,積極探索創建示範縣(市、區)。發揮省交通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構建省市縣聯動、政企社協同推進機制,建立試點項目負責人制,健全督導評估體系,強化試點推廣套用。力爭到2025年,在世界一流強港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數位化改革、“四港”聯動等方面形成一批引領經驗,在擁堵治理、綠色出行、平安交通等方面形成一批特色亮點,努力當好交通強國建設試驗田。
四、打造促進雙循環的現代運輸服務體系
(一)最佳化現代物流空間布局。
1.打造大灣區物流創新高地。聚焦航運物流創新,統籌大灣區港口資源,發展國際海事、貿易交易等高端服務,打造高能級航運服務平台和科技創新高地。聚焦航空貨運創新,探索並支持低空智慧型物流產業,加快構建大灣區航空貨運體系,培育基地航空公司,發展萬億規模臨空經濟。聚焦場景套用創新,加快智慧化、共享化物流新技術新模式的前瞻布局,推動無人配送、地下管道物流等前沿技術的落地套用,加強物流園區與產業平台協同聯動。
2.構建義甬舟雙向開放物流主軸。最佳化空間格局,構築“兩核一帶兩輻射”和東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陸出境總體布局,構建義甬舟雙向開放物流通道。深化西向輻射,實施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西延工程,推進與長江以南內陸地區的開放融合。發揮樞紐作用,整合寧波舟山港、浙中公鐵聯運港、義烏陸港等物流樞紐,提升金華(義烏)樞紐輻射帶動和衢州內陸開放橋頭堡功能,打造服務重大戰略新引擎。
3.構築國內國際三大物流循環圈。打造長三角物流循環圈,重點建設滬杭甬現代灣區主通道,推動長三角產業鏈和供應鏈協同,構建高效循環、一體聯動的區域物流循環體系。打造國內物流循環圈,重點暢通國家沿海大通道,打通合溫山海聯動大通道,形成連通京津冀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及長江中上游、中西部地區的開放走廊。打造國際物流循環圈,以浙江自貿區擴區為契機,統籌義新歐班列、海運、航空貨運發展,推動國際物流全球化布局,加快融入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推動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省級物流園區、區域多式聯運基地等為節點的多層次物流樞紐基地布局。
(二)深化“四港”高效聯動發展。
1.夯實“四港”聯動基礎。做大做強運營商聯盟,吸引國際國內龍頭企業加盟,探索解決多式聯運突出問題和共性難題。推動聯盟成員加強與省外、境外物流企業的合資合作,打造覆蓋全國乃至全球的物流服務組織體系。以建設數位化物流體系為目標,深化“四港”智慧物流雲平台套用,打造全程可視服務、物流管家服務、公鐵水聯動業務服務、訂倉業務服務、用戶管理體系和移動套用六大產品,拓展數據互聯、物流管家、物流商城三大服務功能,基本實現基於“四港”聯動的產業、商貿、電子商務供應鏈集成體系,平台企業用戶數超過10000家。加強杭州、寧波海關一體化協作,創新貨物分類監管模式,推廣跨境電子商務數字清關新模式,深化義烏國際貿易“單一視窗”鐵路相關功能試點項目,推廣進出口貨物通關便利化成效。推動海運、鐵路、公路相關貨運制度、政策的對接,強化航空、鐵路和海運的定價、車輛合規、貨物查驗等管理措施與後方物流企業的銜接,形成不同運輸方式的管理協同。
2.縱深推動多式聯運發展。以推進大宗貨物和貨櫃多式聯運發展為重點,創新“幹線多式聯運+區域分撥”發展模式,推動江海、海河、海鐵等多式聯運發展,培育一批“四港”聯動樞紐、節點城市。做大做強江海聯運,推動長三角江海聯運業務協同發展,提升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能級。最佳化提升海河聯運,推進以浙北三層貨櫃海河聯運為代表的現代水運轉型發展,積極培育錢塘江中上游、甌江沿線海河聯運業務。發展海鐵聯運,支持開展雙層貨櫃海鐵聯運創新,提高寧波大宗貨物、貨櫃海鐵聯運樞紐服務能力,支持義烏建設寧波舟山港“第六貨櫃港區”,最佳化內陸無水港布局,積極開拓長江中上游貨櫃海鐵聯運市場,打造海鐵聯運精品線路。創新甌渝班列等公鐵聯運模式。
3.完善快貨物流聯運體系。聚焦快貨物流特色發展,打造快貨物流“3+2”聯運基地,培育形成以杭州、寧波、嘉興機場為核心的快貨物流空公鐵聯運服務基地,做強以金華(義烏)、溫州商貿物流為代表的公鐵聯運服務基地。拓展聯運業務,研究推動以杭州機場為核心的快貨空鐵聯運發展,打造嘉興空公鐵聯運共享樞紐,積極推進聯運業務向四大都市區擴展。創新聯運模式,推動大型物流企業與中鐵快運戰略合作,加強高鐵集配貨站設施建設,打造“公路集配+高鐵快運”聯運線,實現長三角主要城市半日達、國內主要城市1天達。
(三)持續最佳化交通出行服務。
1.完善多層次多樣化客運服務。構建以軌道、航空、高快速路為主體的大容量、高效率快速客運網路。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密高鐵服務網,探索利用普速、高速鐵路開行城際列車,推動都市圈城際、市域(郊)鐵路公交化運營。全面提升民航服務水平,積極拓展國際國內航線,最佳化提升通程值機、行李直掛等服務,打造一批區域航空精品快線。推動道路客運轉型升級,規範發展定製化、預約化客運線路,加快城際道路客運公交化發展。促進郵輪、遊艇、內河旅遊客運健康發展。
2.加快發展高品質出行服務。推動旅客聯程運輸發展,推廣城市候機(船)樓、高鐵無軌站等聯運服務,發展“航空+巴士”“鐵路+巴士”等聯程模式;依託杭州、溫州等國際機場通高鐵工程,謀劃推進旅客空(公)鐵聯程運輸發展,探索車船聯運和基於郵輪的海空聯運新模式,提升旅客聯程中轉、票務和行李託運一體化水平。縱深推進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強化科技治堵。深化公交都市建設,鼓勵發展定製公交、社(園)區公交、夜間公交等。推動城市共享交通發展,積極推行停車換乘、集約共乘等模式,提升汽車、共享腳踏車、共享電動車等租賃業網路化水平,打造一批面向門戶樞紐的共享出行服務品牌。面向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加快樞紐場站、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建設,積極推廣預約式、一鍵式無障礙出行服務。
(四)拓展交通融合發展空間。
1.推動交通與城市布局融合發展。依託綜合交通樞紐,完善樞紐內部及周邊產業功能,引導最佳化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集聚,打造“圈層拓展+站城融合”的樞紐經濟發展新模式。圍繞杭州西站等重要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引導構建公共運輸導向開發(TOD)軌道經濟圈,促進商貿金融、旅遊餐飲、購物娛樂等關聯消費產業集聚發展,打造城市經濟綜合體。圍繞海港、河港、空港等貨運樞紐建設,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統籌港口岸線與後方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服務支撐臨港先進制造業集群,引導物流節點拓展綜合服務功能,發展物流樞紐經濟。
2.推動交通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創新供應鏈協同共建模式,推動交通運輸企業與製造企業建立互利共贏的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引進綜合交通製造龍頭企業。積極開行面向大型原材料和製造業基地的“點對點”鐵路直達貨運列車,加快發展面向積體電路、生物製藥等高附加值的航空貨運服務,鼓勵發展面向精密儀器等特殊貨種的聯運服務。鼓勵貨運物流企業面向供應鏈上游企業發展物流大數據分析、零庫存貨運物流等定製化服務。促進現代裝備在交通運輸領域套用,帶動國產航空裝備的產業化、商業化套用。
3.推動交通與商貿流通業融合發展。鼓勵企業自有倉庫、營業網點、配送隊伍等資源向社會開放,與綜合物流樞紐等設施資源整合共享。推進電子商務快遞與新零售服務深度融合,支持貨運物流企業面向商超、市場等提供統倉共配、及時配送服務,探索雲倉儲等集約模式。鼓勵貨運樞紐引入電子商務企業、網紅銷售平台等,構築“快遞物流+倉儲服務+電子貿易”生態體系。鼓勵發展面向跨境貿易的進出口採買、國際運輸、末端配送等一站式跨境供應鏈服務。
4.推動交通與郵政快遞業融合發展。推進郵政快遞“上車、上船、上飛機”工程,支持在重要交通樞紐配套建設郵件快件綠色通道和接駁場所,構建多種運輸方式銜接暢通的郵政快遞運輸結構。加快推進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引導郵快合作、快快合作等模式,推廣面向偏遠山區、海島等地區無人機投遞服務,實現工業、商貿、農業園區等重點場所基本覆蓋;積極拓展航空中轉集拼業務,參與國際陸海快線建設,提升全球寄遞效率。加快“5G+物聯網”智慧型快遞園區建設,打造標桿性未來工廠。
5.促進交通與旅遊業融合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G351最美山海協作路、G235最美沿山路、G228最美沿海路等美麗富裕幹線路。推廣“美麗交通+”模式,加強交通運輸與休閒旅遊設施布局協同發展,制定新時代“富春山居圖”交通行動方案,推進運游一體化,實施公路驛站、通景軌道、低空旅遊、“藍色島鏈”、水上詩路等工程,建成省際核心景區之間、城市與景區、省內重點景區之間“快進慢游”的旅遊交通線。推廣“交通+門票”等一站式票務服務,發展房車旅遊、自駕游、遊艇等服務產品。
五、推動泛在先進的交通領域新基建
(一)打造綜合交通智慧平台。建設交通大數據中心,疊代升級現有信息系統,逐步加大系統內部和部門、企業間的數據匯聚共享力度,全面實現公路、水路、鐵路、民航、重點樞紐、“兩客一危”等業務數據的融合互通。建設交通整體智治大腦,支持建設浙江海上智控平台,增強動態監測預警能力,提供輔助決策服務和預判支持。建設“浙里暢行”等出行服務平台,強化智慧型化交通流量管控,提升公眾出行效率和出行體驗。
(二)建設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1.建設智慧公路。以推進智慧型技術集成套用為核心,建成1000公里智慧高速公路,重點推進“杭紹甬-杭州灣跨海大橋-滬杭甬”灣區智慧高速公路環建設,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範本,帶動全省域智慧高速建設。提升普通公路管養數位化水平,重點推進G228和安吉縣、諸暨市智慧農村公路建設,加快布設虛擬數字網、路側感知網、5G通信網。
2.建設智慧港航。建設梅山、鼠浪湖等技術自主可控的自動化碼頭項目,加快推進“5G+智慧碼頭”多場景批量化套用,港口業務智慧型化覆蓋率達到75%。建設400公里智慧航道,發布智慧航道建設指南,加快推進智慧型船舶、智慧型航運和數字監管發展。
3.建設智慧高鐵。探索推動鐵路智慧型建設,推廣套用鐵路智慧型檢測監測設施,提高建設、檢測、監測智慧型化水平。建立軌道交通綜合運營管理平台,強化軌道交通多網融合、一體銜接,實現鐵路和軌道交通智慧型化管理全覆蓋。推動鐵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投融資、建設、運營全過程數位化管理。
4.建設智慧機場和園區樞紐。打造杭州、寧波智慧機場標桿,深入推進機場“出行一張臉”“國內換乘一次安檢”“物流一張單”等數位化改革。推進杭州東站、杭州西站等智慧客運樞紐建設,推進華東聯運新城多式聯運集結地、杭州傳化公路港智慧樞紐網等智慧貨運樞紐項目。
(三)完善交通能源和通信設施。加快布局高速公路服務區快充站,實現服務多種車型的快充站全覆蓋,發展高速公路沿線和服務區光伏發電。加快岸電設施建設,基本實現沿海和內河主要港口、重點港區岸電設施覆蓋。完善全省綜合供能服務站布局,加快建設公共領域充換電站、充電樁,新增公用充電樁全部具備智慧型充電功能。探索建設無線充電線路,構建覆蓋全省的智慧型充電服務網路。完善交通設施沿線、重點樞紐、園區5G基站布局,基本實現重要設施和節點覆蓋;深化車船交通裝備北斗系統套用,實現高精度定位服務在營運車輛、公務車船等重點領域全覆蓋。
(四)打造多元化融合場景套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鼓勵跨界融合創新,重點打造智慧高速公路雲控平台、“兩客一危”數字管控平台、“浙閘通”平台、“四港”聯動智慧物流雲平台等。鼓勵各地打造交通新基建最佳實踐,打造智慧交通特色創新品牌。依託“城市大腦”,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位化改造提升,實現交通出行一掌通用、一碼通行;構建智慧型汽車、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態;探索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工具的數位化、網路化和智慧型化,率先形成數字交通新基建的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建設智慧物流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廣泛套用的數字物流港。
六、建立完善可靠的安全應急保障體系
(一)健全安全責任監管體系。樹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發展理念,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健全各級交通安全應急管理機構,健全領導責任機制和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加快完善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推進落實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管理機構與人員配備。明確行業監管職責,加大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力度,推動與公安、應急管理等相關部門協同監管,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鏈條,構建隱患發現、整治、驗收和考核等閉環管理體系。
(二)提升設施本質安全水平。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持續推進公路災害防治、病危橋隧維修改造和安全防護工程,強化事故多發路段改造提升。加快提升內河通航作業、水上客渡運安全水平,打造航道錨地支撐保障體系。實現國省道2.5米、農村公路4米以上臨水臨崖高落差路段安防設施全覆蓋,現有四類、五類橋隧改造率100%和國省道邊坡災害當年處治率均達到100%。推進交通運輸裝備持續提檔升級。全面淘汰57座以上大客車及臥鋪客車,依法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年限船舶。沿海遠洋船舶和內河貨運船舶平均噸位分別達到10000噸、600噸以上。加強重點營運車輛管理,鼓勵加裝主動防碰撞裝置,提升車輛預警預防能力。提升交通建設工程本質安全水平。開展橋樑、隧道等預製構件質量提升攻關行動,推廣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預製、裝配化施工;加強施工設施設備的定期檢查檢測,持續淘汰落後工藝設備,推廣套用智慧型化加工設備,提高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和耐久性;建立施工質量後評估機制。
(三)深化安全風險防控治理。加強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定期全面排查梳理風險,加強風險防控責任落實。強化風險類別和等級評估,建立重大風險省市縣三級清單管理機制,落實分級管控人員和措施。研究建立風險智控指數,動態評價風險等級,增強風險感知能力。加強鐵路、城市軌道沿線安全運營環境維護。加強港口重要設施設備、特殊作業環節和內河船舶碰撞橋樑等隱患排查治理。強化沿海深水碼頭、大型橋樑和長隧道等重大工程關鍵環節和重點部位排查治理。深化普速鐵路沿線隱患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強化事故隱患清單管理,加大隱患排查治理的行業管理與執法力度,推動安全生產事故重大隱患清零,一般隱患減增量、去存量。開展隱患治理整改效果分析,嚴肅問責整改措施不落實、重大問題懸而不決、重大風險隱患拖延不改的行為。
(四)堅決遏制重大安全事故。
1.加強道路危險化學品運輸整治。圍繞企業、車輛、從業人員等核心要素,開展常態化監管工作,加大違法、違規情形懲治力度,實現車輛安全檢查、從業人員安全教育、企業安全監管全覆蓋,堅決消除危險化學品運輸超速、疲勞駕駛和非法營運等行為。全面鞏固車輛掛靠和異地經營等整治效果,強化“兩外”車輛管理。疊代升級危險貨物運輸智控平台,完善部門間信息共享、聯合執法、聯合懲戒機制。加快建設一批危險化學品車輛公共停車場和高速公路危險化學品專用停車位(區),打造縣級危險貨物停車場試點,實現危險貨物停車場縣域全覆蓋。
2.加強貨車超限超載治理。加強貨車出場稱重管理,防止超限超載車輛出站出場,推進治超站點稱重設施聯網管理。加大超限超載執法力度,形成超限運輸檢測站24小時管控,全面推進嚴重違法失信超限超載聯合懲戒。加大高速公路治超力度,深化高速公路違法失信清單管理和“百噸王”整治。
3.提升“兩客”及農村客運安全管理水平。著力打擊“黑企業”“黑站點”“黑車”非法經營行為,全面實施客運站場班車、包車合規性管理,完成客運監測監管系統升級,建設非法營運客運車輛監測系統,提高道路運輸執法信息化水平。加強對班車客運定製服務的監管。推廣農村客運安全生產和通村服務質量系統監測試點經驗,在全省範圍建立農村客運綜合監管系統,提升對農村客運企業智慧型管控水平。
4.強化港口、水運危險貨物管理。加強港口危險貨物企業“兩重點一重大”堆場、儲罐等貨物集中區域風險聯防聯控,特別加密甲A類介質儲罐抽查頻次、縮短檢測周期,強化外包作業和動火作業管理,建立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信息平台,實現高危作業場所和環節實時監測、智慧型感知和風險預警。強化對海運企業經營資質等檢查,深化海上運輸安全管控。
(五)強化應急運輸保障能力。構建高效順暢的應急指揮體系,建立省市縣分級負責的應急資源調度機制,基本實現應急資源統籌共享。實現公路橋樑隧道監管、路網監測與應急指揮、“兩客一危”車輛監控、海上智控、智慧港航應急指揮和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控等重點領域業務系統與省應急指揮平台全面接入。推進交通戰備裝備倉庫與當地應急基地聯合共建,督促各高速公路業主單位至少建立1個應急基地,構建由1個國家區域性公路交通應急裝備物資(浙江)儲備中心、7個省級應急基地和一批市縣級應急基地組成的總體格局。強化海上搜救能力建設,推進內河重點航區應急反應基地建設,加強深水救援裝備、隊伍等配備。推進落實大型應急裝備賦碼,實現可視可調。強化航空救援,完成高速公路服務區直升機起降點布設,提升航空應急救援保障能力。研究建立跨區域應急物資快速投送機制和救援資源互通共享機制,推動長三角地區航空救援和應急保障一體化。
七、勾勒低碳美麗的綠色交通發展畫卷
(一)持續深化運輸結構調整。圍繞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以打造綠色低碳交通為主線,緊抓交通領域減排核心,推進運輸結構最佳化調整。不斷推進大宗貨物及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運有序轉移。加快提升鐵路運輸能力,推進集疏運鐵路、鐵路專用線等公轉鐵線路建設,著力提升港口鐵路集疏運比例。進一步拓展水路運輸優勢,重點推進浙北貨櫃主通道等高等級內河航道建設,完善內河水運網路,加快構建以綠色運輸為主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引導大宗貨物水水中轉。加大“散改集”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貨櫃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簡化進出港運輸船舶和集卡車輛手續,最佳化船舶過閘流程,加強碼頭作業和船閘聯合調度等智慧化管理,促進水路運輸降本增效。
(二)強化交通資源節約集約。貫徹落實國土空間“三區三線”、自然保護地、飲用水水源地等開發保護要求,採取交通網建設空間避讓、無害化穿越等措施,有效利用土地資源。鼓勵鐵路、公路等通道建設優先利用既有走廊,推進公鐵複合通道建設,建設複合通道里程500公里,公路單位運輸周轉量用地面積下降15%。提高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深化交通設施與新能源、新材料融合研究,推動廢舊路面、瀝青等材料再生利用,推廣鋼結構的循環利用,擴大煤矸石、礦渣、廢舊輪胎等工業廢料和疏浚土、建築垃圾等綜合利用,實現瀝青路面舊料零廢棄,回收率(含回收與就地利用)達到100%,循環利用率達到100%。加強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重點推進集電能、天然氣、氫能及清潔油品等多種能源供給功能於一體的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力爭建成800座綜合供能服務站。
(三)深化交通環境污染治理。推廣套用清潔能源營運車輛。以城市公共運輸車輛、出租汽車、城市物流郵政(快遞)配送車輛為重點,嚴格落實不達標車輛市場禁入制度,加快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汰更新,全面實施車輛檢測維護(I/M)制度,加快新能源客車及成套技術裝備推廣套用。推廣純電動和LNG等清潔能源船舶,鼓勵公務船舶優先使用純電動船舶,沿海港口新增和更新拖船優先使用清潔能源船舶,加快LNG加注碼頭布局。按照國家相關要求,繼續加大船舶排放控制區力度,加大船舶燃油監管力度。新建碼頭同步建設岸電設施,加快現有碼頭設施改造,實現沿海規模以上港口貨櫃、客滾、郵輪、3000噸級以上客運、50000噸級以上乾散貨專業化泊位以及內河骨幹航道碼頭(油氣化工碼頭除外)、綜合服務區、錨泊區等岸電設施全覆蓋。
(四)推進出行方式綠色轉型。實施亞運城市更高水平綠色出行行動方案。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推動公共運輸由數量供給轉向品質服務,打造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常規公交為基礎、慢行交通為補充的現代都市多元化出行體系。構建城市綠色出行融合網。打造“一網一票”城市綠色出行共享融合網,推進公共運輸一票聯通,實現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等多網融合發展,強化跨網銜接,提升綠色出行服務水平。加快構建“公共運輸+綠道”綠色出行網路,加強公共運輸與城市綠道系統銜接,加強站點設施與綠道景觀共建共享。
八、提升交通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一)深化交通運輸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數字交通“1+7+X”整體智治體系,建成1個數字交通基礎平台,打造數字公路、數字港航、數字機場、項目管理、行政法治、安全應急、機關智治等7個特色板塊,滾動推出、疊代升級若干標誌性套用場景,以數位化推動交通業務流程整體最佳化和系統重塑、牽引交通高質量發展,提升行業治理現代化水平。深入推進交通重點領域改革。著力推進綜合交通統籌機制、交通投融資、港口一體化、國際物流體系建設、綜合執法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實現掌上辦公、掌上辦事、掌上治理,加快推進交通事項全省通辦,探索實施跨省通辦。
(二)打造綜合交通產業高地。交通建築業形成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和產業集群;交通裝備製造業在整車和核心零部件製造、關鍵技術和新產品研發領域實現突破,打造交通裝備製造基地;交通運輸業依託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共享交通等運輸組織新模式廣泛套用,打造“網際網路+”交通升級版;交通關聯服務業與多元產業深度融合,形成技術創新、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建設一批重點園區、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打造一批公共平台、培養一批緊缺人才、出台一批精準政策,打造省級綜合交通產業發展先行區。高標準舉辦浙江國際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力爭升格為國家級展會。到2025年,爭取全省綜合交通產業總產值超3萬億元,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進一步強化。
(三)激發交通科技創新動能。全面推進未來交通科創中心等行業新型智庫建設,整合最佳化科技創新資源,加強核心科研平台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部署集前沿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發、創新成果轉化、新興產業孵化於一體的科技創新鏈。加強橋隧等重點領域安全標準研究,強化科技研發與標準體系對接,推動安全、智慧、綠色等領域標準的制定,加快形成一批行業指南和地方標準。
(四)加強交通運輸法治建設。深化交通運輸法治部門建設,推動完善綜合交通運輸法規體系,動態調整交通運輸權力清單、監管清單。持續深化交通運輸綜合執法改革,建立健全綜合執法工作機制,深化“四基四化”建設,實現基層站所綜合執法規範化。貫徹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執法監督,構建全閉環執法體系。推動訴源治理化解行政爭議。圍繞“法治護航強國路”主題,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加強信用交通建設,建立健全動態精確、融合高效的信用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全省一體化的信用綜合管理平台,深化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和獎懲套用,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交通運輸新型監管機制。
(五)加強交通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高素質、複合型科研隊伍建設,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交通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交通專業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體制機制。加快推動交通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公路技師學院新校區建設。加強幹部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和專業知識等系統培訓,健全實踐鍛鍊機制,增強實戰執行能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持續增強交通文化軟實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建設,積極挖掘、提煉新時代交通文化內涵,大力培樹先進典型。
(六)打造清廉浙江建設標桿。圍繞打造清廉浙江交通單元標桿,全面完善工作體系,形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疊代升級交通工程陽光監管平台,強化數字賦能,注重實際套用,實現綜合交通九要素、省市縣三級和項目建設全周期“三個全覆蓋”。健全行業廉政風險分析評估機制,加強綜合研判和專業指導,組織開展實施效果評價。完善清廉交通制度體系,聚焦高風險領域,加強制度設計,健全執行機制。集中開展關鍵領域專項整治行動,每年糾治一批突出問題。持續開展廉政教育月等活動,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增強黨紀意識、嚴守廉潔底線,營造“三不”良好氛圍。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在規劃推進過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建立省級部門協同、上下機構聯動、周邊省市互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綜合交通規劃實施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省能源集團、省交通集團、省機場集團、省海港集團等主平台作用,集中抓好重大改革、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的實施。
(二)加強統籌協調。加強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銜接,與國家“十四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協同,緊密對接國土空間規劃等。統籌編制公路、水運、機場、運輸等子規劃。
(三)加強規劃執行。充分發揮省交通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專班化運作、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確保規劃執行良好可控。建立規劃實施事中事後監管、動態評估調整、“規劃—計畫—項目”閉環管理機制,加強常態化監督考核。
(四)加強要素保障。強化用地保障,用好國家土地政策,積極爭取重大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級重大平台,統籌解決占補平衡等用地指標。做深項目前期工作,提高規劃精確度,做好用地預留。強化資金保障,落實省與市縣在交通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大各級財政對公益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和山區、海島、農村地區的支持力度。深化交通投融資改革,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為市場化運作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社會資本、社保資金、保險資金等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五)加強環境保護。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生產、行業管理各領域和全過程,嚴格執行項目環境管理、環境影響評價、水土保持、節能審查制度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加強交通行業污染防治,注重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水平。
內容解讀
《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123510”助力爭創交通運輸現代化先行省
到2025年,浙江將基本形成內暢外聯、經濟高效、泛在先進、安全綠色、整體智治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成2萬億元綜合交通投資,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區3個“1小時左右交通圈”,實現5個先行引領,打造10大標誌性成果,爭創交通運輸現代化先行省。這是7月2日公布的《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即“123510”。
《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浙江省將完成2萬億元綜合交通投資,其中鐵路4000億元、軌道交通4600億元、公路8800億元、水運1020億元、民用機場750億元、站場樞紐570億元、管道400億元;將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區3個“1小時左右交通圈”。
“十四五”期間,浙江省綜合交通將實現基礎設施、現代物流、出行服務、高質量發展、整體智治等5個先行引領,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打造世界一流強港、“軌道上的浙江”、億人次級國際化空港門戶、現代公路網路、樞紐上的城市、“四港”聯動金名片、碳達峰先行領域、交通促進共同富裕示範區、平安交通建設樣板、交通數位化改革標桿等10大標誌性成果。
至2035年,浙江將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強省,基本實現高水平交通運輸現代化,形成“六縱六橫”綜合運輸通道和以杭州、寧波(舟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與溫州、金華(義烏)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現代都市樞紐體系。全面形成國內1天、周邊國家2天、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城鄉1小時、省內2小時、長三角主要城市3小時送達的2個“123快貨物流圈”,為建設“重要視窗”提供全方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