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陽鎮(洪陽(洪陽古鎮))

洪陽鎮(洪陽古鎮)

洪陽(洪陽古鎮)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洪陽鎮位於廣東省普寧市東北部,面積6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66萬畝,山地面積3.2萬畝。轄32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40075人(2017年),是著名的僑鄉和花卉苗木之鄉,有僑胞和港澳台同胞5萬多人。洪陽交通便捷,省道236線(池揭線)和237線(占棉線)在鎮區交叉穿過,潮惠高速、揭普高速在洪陽設互通樞紐,鎮區距離高速出入口僅2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洪陽鎮
  • 外文名稱:hongya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普寧市
  • 下轄地區:32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洪陽鎮區洪東路
  • 電話區號:0663
  • 郵政區碼:515347
  • 地理位置:普寧市東北部
  • 面積:66平方千米 
  • 人口:14007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德安里華嚴寺普寧學宮培風塔城隍廟文昌閣洪陽萬花園
  • 機場:揭陽國際機場
  • 火車站普寧站揭陽站
  • 車牌代碼:粵V
  • 名人方耀、方方、方展榮
  • 行政代碼:445281
歷史沿革,基本概況,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人口民族,經濟概況,交通,社會事業,衛生,市政,教育,榮譽,主要特產,地方小吃,地方特產,風俗人情,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明萬曆三年(1575)普寧縣城設於洪陽,舊縣治歷經明、清和民國時期共374年。1949年7月1日,普寧縣人民政府設址於流沙。同年10月故城解放後,曾先後設為洪陽市、洪陽區、普寧縣第一區、洪陽鄉、洪陽人民公社,1983年底又設洪陽區,1986年12月設洪陽鎮。
洪陽鎮

基本概況

洪陽地處榕江中游平原,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1.2 ℃。由於三面環山,四水歸匯,素有“盤底珠”之稱。名優特產有潮州蕉柑、普寧豆醬、普寧酥糖和竹蔗等,洪陽小食更是聞名遐邇。洪都勝景、人物史跡眾多。現有雄偉壯麗、建築結構奇特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培風塔”、“德安里”、“普寧學宮”3處。“德安里”是國家AAA級景區和全國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華嚴寺”深幽而壯觀,“文昌閣”為林則徐忠魂歸宿之處。此外還有“方方紀念館”、“普寧城隍廟”、“萬花園”等景點。
洪陽是歷史文化名鎮,有飲譽海內外的“洪陽鈞天樂社”,配套完整的“英歌”隊和潮州大鑼鼓隊、醒獅隊等;燈謎、詩詞、書畫、“三棋”等聲名遠揚:“普寧豆醬製作技藝”、“廣東漢樂”被公布為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風民俗更是豐富多姿,妙趣橫生,有“十五夜行頭橋”、“正月擺社”、“城隍公巡遊”等。洪陽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有宋朝吏部尚書陳賢齋、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原中僑委黨組書記、全國僑聯副主席方方、潮劇第一代表演藝術家范澤華、“潮劇名醜”方展榮、現代作家廖琪等等,不勝枚舉。

行政區劃

洪陽鎮共轄32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鳴崗村、丘塘村、烏犁村、富袋村、雨堂村、北村、新安村、溝邊村、岐崗村、龜背村、後山村、金豐村、仙步村、東村、水龍寨村、昆安村、古份村、馬湖村、深坑村、前山村、水吼村、上寨村、南村、馬南山村、錢湖村、林惠山村、寶鏡院村、厚田村、洪山村、枋安村、西村、後坑村。

地理環境

位置

洪陽鎮,位於普寧市東北部,南與大壩鎮接壤,西與赤崗鎮相接,東與麒麟鎮交界,北與廣太鎮毗鄰。

地形

洪陽地處榕江中游平原,由於三面環山,四水歸匯,素有“盤底珠”之稱。面積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66萬畝,山地面積3.2萬畝。

氣候

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21.2℃。

人口民族

2012年末,洪陽全鎮共有人口16.56萬人,其中鎮區人口3.5萬人,有僑胞和港澳台同胞5萬多人。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40075人。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洪陽鄉鎮經濟迅速發展壯大,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6.2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4.95億元,農業產值1.2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62元。鄉鎮企業有312家,從業人員12348人,是普寧市六大經濟重點鎮之一,1998年被廣東省政府農業辦公室、鄉鎮企管局評為“鄉鎮企業百強鎮”稱號。工業產品有服裝、毛織、電子、食品、家具、腳踏車零配件等。農業方面,蕉柑種植面積達18000畝,年產量2.5萬噸。逐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培植壯大花卉苗木、優稀水果、反季節蔬菜、現代化禽畜飼養等四大“三高”農業生產基地,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洪陽鎮歷來商貿活躍。已形成水果、糧食、副食品三大專業市場,市場體系逐漸完善。其中水果市場是一個占地60畝、建築面積2.12萬平方米 、年水果成交額達3500萬元的水果專業市場。
2014年,洪陽全鎮實現規模上工業增加值30.7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7085元,實現外貿出口總額2413萬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2億元;實現國稅、地稅收入分別為265萬元和778.85萬元;實現工業用電量7922萬千瓦時,新登記市場主體311戶,招商引資步伐加快。
美佳樂購物中心(洪陽店)進駐普寧洪陽鎮,並舉行招商大會暨簽約儀式,肯德基、蘇寧電器、屈臣氏、海瀾之家等著名品牌成為該中心合作夥伴。
美佳樂購物中心(洪陽店)由廣東美佳樂購物廣場有限公司投資打造,該項目是集購物、餐飲、休閒、娛樂、酒店、公寓、文化於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是推動普寧北部區域商貿發展的一項重點工程。洪陽鎮主要負責人表示,美佳樂購物中心(洪陽店)的運營,對於該鎮實施擴容提質、加快城鎮化步伐,提高商貿流通活力、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該鎮將繼續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越環境,促進商貿流通的持續繁榮。
洪陽商貿物流城洪陽商貿物流城
2015年全年實現規模上工業生產總值33.67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14億元;新增規模上工業企業1家,新增限上商業企業2家;完成財政收入910萬元,國稅(增值稅25%部分)、地稅收入分別為186萬元、724萬元。

交通

洪陽交通便捷,省道S236線、S237線穿鎮而過,鎮區距揭普高速公路赤崗出口2公里,北距潮汕機場約30公里,南距普寧高鐵站約20公里。

社會事業

衛生

洪陽人民醫院

市政

現有鎮區建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人。

教育

普寧市第一中學
洪陽中學
鳴岡中學
洪東中學
洪陽鎮第一國小
洪陽鎮第二國小
洪陽鎮第三國小
洪陽鎮第四國小
洪陽鎮第五國小
洪陽鎮第六國小

榮譽

洪陽鎮先後被評為“廣東省衛生先進鎮”、“廣東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廣東名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主要特產

地方小吃

洪陽是一個比較完整地保留著很多潮汕風俗和傳統的地方,這裡的小吃也是潮汕地區最有名的,粿汁、無米粿、豬腸灌糯米、蚝烙、浮油豆乾、鼠瓜烙、尖米丸、魚頭粥、番薯粥、桌球果、豬腳飯、六角糕,糕果等。
洪陽鎮(洪陽(洪陽古鎮))

地方特產

洪陽蕉柑:為全國推廣的10個柑桔優良品種之一。洪陽鎮是蕉柑的主要產地,栽培柑桔歷史攸久,《潮州志》記載:“寶鏡院柑苗以其成活率高而聞名潮州”。洪陽盛產的蕉柑具有清甜、多汁、少核、個大的特點,被譽為“潮果皇后”,栽譽國內外。今洪陽鎮有蕉柑生產基地2萬畝,年產量變2.1萬噸。
普寧豆醬:洪陽鎮生產豆醬有150多年的歷史,選用黃豆、麵粉、食鹽為原料,經過發酵、曬制、蒸氣殺菌等生產流程製作而成。產品呈金黃色,富含蛋白質、胺基酸、還原糖,香甜可口,是調味佳品。今洪陽醬油廠年產豆醬150噸,其中“培峰寶塔牌”豆醬1987年獲廣東省工業協會、食品協會聯合舉辦的醬料行業產品質量評比優秀獎。產品銷往泰國、新加坡等國家及香港地區。
普寧酥糖:洪陽鎮生產酥糖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它採用傳統工藝生產,以白糖、花生仁等原料,經過熟糖、過涼、吊拉、熱仁、壓平、切條等工藝流程製作而成。普寧酥糖以其清甜、味香、鬆脆無粕、點火能燃、下水即浮而著稱,馳名潮汕,飲譽東南亞各國,成為送禮、茶話會佳品,華僑回國探親返歸時,不少人總要攜帶普寧酥糖回家品嘗。近幾十年來,各廠家為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設廠房和設備,研製充實提高原有配方,使產品更具地方特色,並注意改進包裝,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確保貯藏期。其產量也不斷增加,僅供銷社糖果加工廠,每月生產量為400擔,最高產量800擔以上。
甘蔗:以其蔗肉酥脆、汁多渣少、清甜甘爽而著稱。它盛產於洪陽、南溪、大壩、赤崗等地,因洪陽土質得天獨厚,且栽培得法,故尤以洪陽竹蔗為最,聞名遐邇。洪陽則以馬頭山早稻田竹蔗為佳。其種植始於明末。竹蔗既可榨糖,更宜生啖。它具有藥物效能。汪昂的《增補本草備要》載:“蔗液甘寒,和中助脾,除熱潤燥,清痰,解酒毒,利二便”。故暮春時節,中醫治小兒春溫熱症,便用竹蔗尾幾節,配上茅根、甘草煎之,清甘微甜,頗有療效。普寧竹蔗茅根精廠,就是以竹蔗、茅根提煉成微粒狀結晶體,用鋁紙精裝遠銷至東南亞、香港等地。解放後,普寧引進台灣臘蔗,高產,含糖量高,竹蔗便失寵於蔗農,如今則為柑桔所取代。洪陽地區再也看不到蔗林漾翠的景象,只有疏疏落落的蔗園,作為竹蔗供應需求。物稀為貴,竹蔗走俏市場,有點經濟頭腦的柑農,又對竹蔗重新殷勤愛護,使洪陽這一歷史悠久的名特產延續發展。

風俗人情

百里橋
百里橋是洪陽鎮新安村的標誌,外地人以為既稱為百里,必定是很雄偉的。可是到此一看,不過是二十步遠的普通石橋。
百里橋的故事,曾為文人編寫得淋漓盡致。這家說是清朝的貪官借建橋之名欺瞞朝廷,騙取巨資。那家說是明朝的污吏藉此飽裝私囊。然而,這區區約十米長的橋,怎么敢稱之為“百里”呢?誰都沒有說清楚。我們本鄉的老前輩傳說的見證資料,恐怕要失傳了。
鄉先輩口傳的出實是這樣的:普寧縣古代出有一位萬民愛戴的父母官,姓安。安大人非常憐恤貧民百姓。他在任期間,改革了許多不利民生的舊法規,制約了貪官污吏,告誡衙役們善待貧民,老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深得民心。
有一年,朝廷派欽差陳大人出巡,到了普寧縣,認出安大人乃是前朝駙馬,品位高且不說,欽差陳大人是晚輩,見了安姑爺自是格外謙遜和敬重,於是讓人們傳開了。安大人本以為普寧城有三山六嶼,必是幽雅勝地,自願奏請來做縣今,藉以安度晚年。經此身份顯露之後,安大人不敢久居,屆滿離任,也就回朝。由於安大人深得民眾擁戴,離別時屬下各鄉紳者都來送行。一眾人等出了城東門時,安大人就要告別眾人,叫各位回去。眾人依依不捨,再伴送一程,到了新安村小河的“柴板橋”,過橋就是上揭陽的官道了。安大人一再叫眾人回去,送行的人群說:“我們應該送大人出百里之路”。安大人用手杖點了點橋板說:“好!好!到此橋就算百里了。”在安大人再三勸阻之後,眾人才在此橋依依惜別。
安大人回朝了,人們懷念他,在衙前東畔街建一座“安公祠”,現保存完整,可以考證。安大人臨別說“到此橋就算百里了”,這木橋才有“百里”之稱,而且連周圍一大片地方都稱為“百里橋”。
時過境遷,後代人擴建東門街(中山路),延至新安小溪,另建一座可以通車的水泥橋,因為這是百里橋地界,新建的橋名以此冠上,並塑上“百里橋”三個大字,從此取而代之。原來出實的木橋在下游約玉十米處,仍叫“柴板橋”,古道官路正是由此橋通過的,遺蹟猶存。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此橋改用鋼筋水泥重建,塑上“松齡橋”三個字,橋東是新安敬老堂,橋西是“崇文書院”(縣級文物)。而取代得名的中山路“百里橋”也再次擴建成雙車道的鋼筋水泥橋。
元宵夜行頭橋
洪陽,流傳著元宵夜“行頭橋”的習慣。
“頭橋”——即太平橋,位於洪陽老縣衙前的保城帝君廟前面的城內河上,大約建於四百多年前。拱型小巧的石橋兩端各有五級石階,橋面由七板約六米多長的石板組成,橋寬約三米,兩側欄桿兩端均有兩頭石獅。小小石橋,雖不雄偉壯觀,可是小巧精緻,歷史悠久,古式古風,熱鬧異常,特別是“十五夜行頭橋”,已成當地人們的慣例,而且是元宵佳節,必不可少的一個活動項目。
元宵,是一年裡的第一個節曰,在這一天晚上,人們酒足飯飽之後,總是三五成群,扶老攜幼地去“行頭橋”,意在圖個好兆頭,行過太平橋,一年裡便平平安安。這天夜裡,人們從四面八方湧來,不論從哪個方向走來,都必須走過太平橋,而且走過橋時切不可回頭。有人說“回頭不吉利”。因為元宵是“聖曰”,所以這一夜裡人們走過橋時常常說好話,並配以和諧的動作:讀書的孩子去摸獅鼻時說“摸獅鼻,寫雅字”;少女們去摸獅頭說“摸獅頭,事事賢”;未結婚的青年男子去摸獅肚說“摸獅肚,覓雅效”;還有懷孕的婦女模獅耳說“摸獅耳,生阿弟”……等等。
走過太平橋,回家路上,人們總是花上幾元錢,買幾根長長的竹蔗,傳說:過橋之後買長竹蔗,這一年裡便是錢多米足,節節有餘。
城隍公出巡
洪陽城隍公將於每年的正月十七出巡,有鑼鼓、標旗、舞獅等活動。

風景名勝

洪都勝景、人物史跡眾多。現有雄偉壯麗、建築結構奇特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培風塔”、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處,有全國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德安里”、深幽而壯觀的“華嚴寺”,林則徐忠魂歸宿之處“文昌閣”、普寧學宮等。此外還建有“方方紀念館”、重修普寧城隍廟,開闢了“洪陽一日游”旅遊專線。洪陽是歷史文化名城,有飲譽海內外的“洪陽鈞天樂社”,配套完整的“英歌”隊和潮州大鑼鼓隊、醒獅隊等;燈謎、詩詞、書畫、“三棋”等聲名遠揚;民風民俗更是豐富多姿,妙趣橫生,有“十五夜行頭橋”、“正月擺社”等。
洪陽鎮(洪陽(洪陽古鎮))
此外,還有雲石樵徑、鐵嶂蘭芬、靈匯甘泉、洪寺幽探、崇文書院、錢湖漁艇、洪陽學宮、百里橋、東畔街龍慶庵、接龍橋等。

著名人物

方耀(1834—1891):又名方輝、方照軒,洪陽西村人。出身行伍,以剿太平軍發跡,官至廣東水師提督。
陳賢齋(1120—1218):名雷,字賢齋,原父公長子,宋朝紹興年間進士,曾任湖進(今衡陽)縣令,為粵東陳氏開基先祖之一。
方方(1904—1971):原名方思瓊,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僑聯副主席。
方展榮(1948—):洪陽東村人,潮劇名醜,潮劇代表性人物,曾任廣東潮劇院二團團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