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展,總體規劃,公共設施,總結,
發展
開發建設洛陽新區是實施國務院批准的《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1997年—2010年)的重要內容,是市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戰略任務,是實現把洛陽建設成為科技教育比較發達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和以歷史文化名城為依託的國際性旅遊城市的必然選擇,是加快洛陽城市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先期開發建設總面積約33.6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約50萬人,新區征地、基礎設施、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總投資158億元,規劃各類城市主次幹道52條,總長180公里;園林綠化規劃、公共綠地總面積達855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0%;水系規劃,共需修建主幹渠、支渠和排水明渠共63公里,開挖人工湖9處,占地約1600多畝;公共設施規劃,將建3座公交停車場、8座變電站、1座自來水加壓站、2座煤氣儲備站、3個集中供熱中心、8所中國小校和3所中心醫院。為加強對洛陽新區開發建設的領導,成立了洛陽市新區開發建設指揮部,市委副書記朱廣平任指揮長,市有關領導任副指揮長,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洛陽新區開發建設領導、管理、協調工作,目前各工程建設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 經過3—5年的努力,建成後的洛陽新區已成為一個集辦公、文化、商業、金融、體育、休閒娛樂和居住為主要功能的山水園林相間、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齊全、現代氣息濃郁的現代化城區。
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氣溫:14.7℃ 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年平均相對濕度:65% 年無霜期:218天
年平均日照時間:2300小時、年平均風速:1.6m/秒
地形:由平原、丘陵和山地組成。
地質:濕陷性土埋深小於4m, 自然承載力14—15T/M, 地震基本烈度屬7度設防區,最大凍結深度為30cm。
總體規劃
洛陽新區開發建設嚴格按照國務院批准的第三期《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1997—2010年)精神,本著“貫徹總體規劃構思,落實總體規劃要求;完善城市功能,合理配置城市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土地效用”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洛陽新區。概括起來主要為一個總體規劃,六個功能分區規劃、五個專業規劃和若干個專項規劃。一個總體規劃就是洛陽新區71.3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六個功能分區規劃就是中心區11.19平方公里、大學城及體育中心8.5平方公里、洛龍科技園13.9平方公里、濱河公園4.9平方公里、隋唐城遺址22.1平方公里和關林分區10.8平方公里。五個專業規劃主要指水系、道路、管網、綠化、交通管制等基礎設施規劃。
公共設施
根據洛陽新區公共設施規劃方案,將建設3座公交停車場、8座變電站、1座自來水加壓站、2座煤氣儲備站、3個集中供熱中心、8所中國小校和3所中心醫院。除此之外,在體育中心將建設多個訓練和比賽場館,在文化中心將建設會展中心、大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等設施,在行政中心將建設大型廣場和世紀大廈等辦公設施。在規劃的居住區將建設高層次人才居住區、公務員居住區、村民拆遷安置居住區和各類房地產開發小區。
總結
整個洛陽新區土地徵用初步測算已基本完成。以中心區、大學城及體育中心和洛龍科技園區為重點,共需徵用集體土地50400畝。涉及需要搬遷村莊20多個,安置民眾3萬多人。其中大學城和洛龍科技園區征地總面積為26600畝,將分別由各相關高校和洛龍區政府自行出資。城市中心區和體育中心征地由市財政投資,總面積21300畝,拆遷居民5659戶,需要進行安置的住戶約7000戶,農民安置將採取集中分片、多層建築、社區化管理,使農民逐步轉變為市民的原則進行實施。農民安置總建房面積80餘萬平方米,分若干期進行,第一期擬按2—3個地塊約30萬平方米進行建設。
洛陽新區的建設使洛陽的城市建設進入“以洛河為軸線,南北對應發展”的實施階段。洛陽新區建設總投資需1700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需194億元,資金來源一是適度舉債,二是吸納國內外資金,鼓勵國有、集體、民營和外企以多種形式投資。
洛陽新區開發建設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多方協作,通力配合,經過3—5年的努力,把洛陽新區建設成為山水園林相間、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齊全、現代氣息濃郁、古今文化輝映、中西部地區最適宜人們居住的新城區,初步形成現代化城區規模。洛陽新區建成後,洛河從市中心穿過,沿河南北兩岸綠地環繞、高層建築鱗次櫛比、山水園林相間。洛陽這座歷史名城將得以復興,再現王城風采。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新區的開發建設蘊藏著無盡的商機,我們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到洛陽觀光聯誼,尋根問祖,洽談投資和貿易,共謀發展大計,再創古都輝煌。
洛陽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