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及其意義》是2017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金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治及其意義
- 作者:陳金釗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 頁數:279 頁
- 定價:56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9713140
《法治及其意義》是2017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金釗。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法...
《法治及其意義》是2017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金釗。內容簡介 在中國需要長期堅持法治戰略。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權力與權力、權力與權利、權利與權利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需要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三位一體同時推進...
社會主義法治通常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會主義法治是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廢除舊的法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的。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2021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其含義與舊社會的法有著本質的不同。現代意義上法治的價值,集中體現在“安全、秩序、公正、正義”。安全,首先是每個人的人身和財產權利不受非法侵犯。拖欠農民工的工資就是對個人財產的侵犯,對這些現象我們應該堅決...
那種認為依法治國只是中央的事情,“依法治省”、“依法治村”、“依法治水”等等提法不科學、措施無意義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實行依法治國,首先是中央的事情,首先要從中央機關及其領導成員做起;制度改革首先要從中央一級的層次上實施,...
行政程式法治是指行政行為在實體上必須符合法律許可權、目的,在其程式上必須具有正當性。主要要求每一個程式步驟都具有法律的意義,即:不經過程式步驟的行為是違法的;每一個步驟都要和實體結論有必然的、實質的聯繫,不能拋開程式得出結論...
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 《韓非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意義》
那種認為依法治國只是中央的事情,“依法治省”、“依法治村”、“依法治水”等等提法不科學、措施無意義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實行依法治國,首先是中央的事情,首先要從中央機關及其領導成員做起;制度改革首先要從中央一級的層次上實施,...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基因及其現代意義》是202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運紅。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梳理與分析,從法治的視角透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法治因子的天道、禮制以及民本思想;將法治的“基因...
近代意義的法治理論是由英國的哈林頓、洛克、戴雪,法國的盧梭、孟德斯鳩和德國的康德、黑格爾以及美國的潘恩、傑弗遜共同豐富發展的。這其中如洛克、盧梭、孟德斯鳩等人都是從自然法的角度,明確或者隱含地論及法治的思想。但戴雪則是系統地...
二是強調法律程式對實體法的依賴關係,否認法律程式的相對獨立性及其價值。正當的法律程式對推進稅收法治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法律程式是實現權利平等的前提;二是法律程式是建立權力制衡和制約機制的重要手段;三是法律程式是提高立法、...
基本含義 行政在英語中(Administration),是治理、管理和執行事務的意思,它和施政 是一個意思,在《左傳》中就有“行其政令,行其政事”之說。依法行政,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許可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範圍...
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對於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權利意識,又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義務觀念;對於領導幹部而言,除了相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則要有法治的權力觀,以及...
《法治》,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曉東。內容簡介 該書將“法治”放在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儒法結合的法思想和近代以來的法治思想這兩個傳統中進行考察,思考中國法治思想的特徵及其意義。主要探討以下主題:中國政治思想...
法律的穩定性、現實的複雜性、立法者的局限性以及法律條文表述的概括性決定了行政權力中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必然性。現代法治國家權力的授予與控制總是相伴而行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法,系統梳理和修改應急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突發事件應對法治化規範化水平。健全國家應急預案體系,完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和專項應急預案,以及與之相銜接配套的各級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突發事件監測預警、信息報告、...
原則二包含指數6-9,闡述了法律所應具備的明確、公開、穩定、公正等要素,以及維護法治發展所必須保護的幾項基本權利,包括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指數6 6 法律應明確、公開、穩定。6.1 法律應為公眾所理解。6.2 法律法規應使用各種...
依法治教的主體,就是參與教育法律關係的主體。能夠成為教育法律關係主體的有:(1)各級權力機關,即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它們有權制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聽取政府有關教育工作的報告,審議有關教育經費的預算和決算;對政府的...
②特指統治階級按照民主原則把國家事務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進行管理的一種方式。這種意義上的法制與民主政治聯繫密切,即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和保證,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依法辦事,以確立一種正常的...
法治的含義 1.法制與法治的含義 (1)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社會主義法治,是指社會主義國家的依法治國的原則和方略,即與人治相對的治國理論、原則、制度和方法。(3)社會主義...
法制概念的建立是作為另一個對法律存在目的的認識和信念的對立而成的,即法治(英語:rule by law)。法制被認為是奉行法律工具主義,即把法律當作政府統治的工具,而法治則意味著政府本身也要受到法律的制約。法治認為任何人都不能倖免...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不斷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著力提高立法質量,為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國務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法律實施的需要,依法及時制定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結合本...
法制的確立,具有歷史進步意義。基本觀點 法學家們在一系列著作中曾對法治理念有過比較初步但很深入的分析:法治不屬於一個國家的上層建築,不是由一個社會的經濟基礎以及其他社會條件決定的;與之相伴的法治觀點是抽象的理論、普遍的真理...
例如法是神授還是人定;法的基礎是權力還是自然、正義或理性;是法治還是一人之治,以及法和民主、自由、平等的關係;法和國家、自然法和實在法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思想對後世西方法學一直具有影響。
用簡圖可以表示為:自然事實→初步法律研究→法律事實及其性質→法律事實和證據研究→深入法律研究→裁判事實。5、法律思維以法治理念為價值指引,以停止紛爭為目的。如前所述,法律思維是一種法律方法,其既是實現法治的條件也是法治自身的...
一、修改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 立法是國家的重要政治活動,是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通過法定程式轉化為國家意志的過程,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立法法是規範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動、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的基本法律。我國現行立法法是2000...
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中國特色之路。基本含義 按照1949年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