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曉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治》
- 作者:李曉東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1月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4248923
《法治》,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曉東。
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法治,指根據法律治理國家和社會 ,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發展歷史 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歷史。1840年以後,許多仁人...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要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會成倍...
《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於2021年發布的檔案。確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目標,明確到2025年,政府行為要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起草進程 2021年3月25日,國新辦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十四五”良好開局貢獻法治力量舉行發布會。法務部副部長熊選國表示,中央依法治國辦正在...
法治原則,始源於西方,最早可追溯自古希臘,是由最高權威機關認可頒布的並且通常以準則或邏輯命題形式表現出來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規則。《布萊克法律辭典》對“法治”的解釋是:“法治是由最高權威機關認可頒布的並且通常以準則或邏輯命題形式表現出來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法律原則。”“法治有時被稱為法律的最高...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是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建設法治中國的通知。規劃主要內容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為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各項工作,制定本規劃。2021年1月10日,《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
簡言之,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法律規範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維需以法治概念為前設。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至今,於法治概念之認知儘管不完全一致,但對其核心內涵包括精神、實體、形式等層面諸要件已經有基本共識存在。就中國當下而言,經過30...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制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治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
《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全文如下。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信仰法治、公平正義、保障權利、守法誠信、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把法治社會基本建成...
《法治》是2009年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麗狄婭·巴斯妲·弗萊納。該書主要講述了普及性的憲政概念。內容簡介 《法治》講述了:《憲政概念雙語叢書》是一套外國專家為中國人撰寫的普及性的憲政概念學術著作,為中國學者和決策者以及關心未來憲政改革的人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資料和備選方案。每一《法治》儘可能...
社會主義法治通常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會主義法治是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廢除舊的法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的。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2021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加強社會主義...
“法治”一詞在2014年中國最重要的政治檔案之一——四中全會公報中出現50餘次。《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同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關於設立國家憲法日的決定草案,以立法形式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在全社會開展憲法意識、憲法觀念、憲法權威的宣傳教育...
法治意識,法學術語,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推動樹立 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檔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要的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維護憲法尊嚴、權威,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堅持立法先行,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鑑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它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2021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字)》是2015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震、嚴育。內容簡介 法治與民主有著天然的聯繫,正因為如此,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在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強調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統一。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本情況,尤其是結合公民個人的成長...
《法治(英文版)》是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震、嚴育。內容簡介 法治與民主有著天然的聯繫,正因為如此,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才在黨的領導的前提下強調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的統一。作者在書中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本情況,尤其是結合公民個人的成長、成才,全面介紹了已基本...
《法治》,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曉東。內容簡介 該書將“法治”放在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儒法結合的法思想和近代以來的法治思想這兩個傳統中進行考察,思考中國法治思想的特徵及其意義。主要探討以下主題:中國政治思想中的“通”與“自然法”的傳統及其原理、近代中國對議會制度的理解、嚴復對同...
法治國家或法治國(Rechtsstaat)是德語中最先使用的一個概念。早期的法治國是指中世紀歐洲的某種國家形式,尤其是德意志帝國,當時被認為是“和平與法律秩序的守衛者”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是德國資產階級憲政運動的產物,其基本含義是國家權力,特別是行政權力必須依照法律行使,所以,法治國家有時又稱法治政府。條件...
法治建設就是在一定的階級範圍內,按照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大力普法。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治國方略,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民主體制下,人民擁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權,儘管世界各民主政體...
法治社會是和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它是指國家權力和社會關係按照明確的法律秩序運行,並且按照嚴格公正的司法程式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解決社會糾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執政者的個人喜好以及親疏關係來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公共事務。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具備精神和制度兩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
《法治線上》是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一檔兼具新聞時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務性的法治新聞專題雜誌節目。欄目兼具新聞時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務性,緊扣中國法治進程脈搏、關注法治領域熱點、揭示人與法的複雜關係,體現人文關懷和法治精神。欄目於2003年5月1日在新聞頻道周一至周六17:30播出,2016年5月7日起改為...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
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涵義 法治方式與法治思維是內在和外在的關係,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維實際作用於人的行為的外在表現。可以說,法治思維影響和決定著法治方式。法治方式與原來人們常用的法律手段一詞,在意義上相近。但,手段一詞過於工具化,而方式則是更恰當更中性的描述。與法治思維...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質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合理借鑑中外法治文明發展的...
行政法治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法律規定行政活動的機關、許可權、手段、方式和違法的後果,行政活動必須遵守法律。包括三層涵義:(1)行政行為必須依據法律。行政機關不能自由採取行動,只能在法律授權的範圍內活動,許可權以外的行為是無效的行為;(2)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法律規定行政活動的目的、程式和條件,行政活動必須...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在現代,人們對於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一樣的。其一,狹義的法制,認為法制即法律制度。詳細來說,是指掌握政權的社會集團按照自己的意志、通過國家政權建立起來的法律和制度。其二,廣義的法制,是指一切社會關係的參加者嚴格地、平等地執行和遵守法律,依法辦事的原則和制度。其三,法制是...
法律法規,泛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監察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等。詞語釋意 法制對應的英文是 legal system。在正常中文使用中,法制一詞並不是“法律制度”這個詞組的縮寫。法制概念的建立是作為另一個對法律存在目的的認識和信念的對立而成的,即法治(英語:rule by law)。法制被...
法制理論是指法律制度的總稱。社會主義法制指由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體現工人階級領導下全體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是社會主義立法、守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各環節的統一,核心是依法辦事。法治的含義 1.法制與法治的含義 (1)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