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後王定義是取法於後王,荀子提出的為政的重要原則,參考資料包括《王制》、《荀子·非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後王
- 定義:取法於後王
- 提出者:荀子
法後王定義是取法於後王,荀子提出的為政的重要原則,參考資料包括《王制》、《荀子·非相》。
法後王,是一個法家中的專業性辭彙,指的是荀子的歷史思想概括。詞語解釋荀子所謂的“後王”既不同於其所謂“先王”,也異於孟子所謂的“先王”,學術界一般把荀子的歷史思想概括為“法後王”,使之與孟子的“法先王”相對立。其實,荀子...
法後王定義是取法於後王,荀子提出的為政的重要原則,參考資料包括《王制》、《荀子·非相》。《王制》:“王者之制,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非相》:“聖王有百,吾孰法焉?……彼後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後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猶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而“法後王”則見於《荀子·儒效...
二.鮮明提出較為全面的“采西學”主張。從“制洋器”起步,提出“采西學”將學習內容從西方的堅船利炮加以拓展。主張在傳統文化的“法後王”後加上“鑒諸國”,不僅要從歷史眼光,更要從世界意識的維度開展變法。特別是其六不如夷說,在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三.以唯善是從消解近代...
《荀子》是202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是一位儒學大師,在吸收法家學說的同時發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稱霸力;崇禮義,又講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時,又主張"法後王"。孟子創"性善"論,強調養性;荀子主"性惡"論,強調後天的學習。這些都說明...
韓嬰繼承和發揚了儒家思想,其思想直接承襲荀子,但又尊信孟子,以“法先王”代替“法後王”,以“人性善”代替“人性惡”。使儒家內部鬥爭最激烈的兩派觀點達到統一。他吸收周秦觀點,並加以改造和更新,認為“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統治者必須節制欲望,“輕徭薄賦”,“使民以時”,避免戰爭;以“謙...
後失官家居,著書立說,死後葬於蘭陵(蘭陵縣有荀子墓)。著名學者韓非、李斯均是他的學生。思想主張 荀子是一位儒學大師,在吸收法家學說的同時發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稱霸力,崇禮義,又講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時,又主張“法後王”。孟子創性善論,強調養性,荀子主性惡論,強調後天的學習。這些都說明...
5、“先王之道”與“法後王”:荀子思想中的歷史意識,《復旦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6、“有治人”與“無治法”,《中國哲學與文化》2019年,第17輯。7、權威與秩序的實現,《周易研究》2019年第1期。8、秩序與方法:荀子對政治與道德關係的思考,《復旦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9、荀子論“爭”,《...
所謂法後王即是以周道為法。他說:“禹湯有傳政而不若周之察也。”“欲知上世,則審周道。”(《荀子·非相》)荀子認為,實行王者之制就是“復古”,即恢復古代的宗法制度。在《王制》中,他以周禮為法,全面地描繪了一幅未來的理想社會的藍圖,認為這是一種“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的制度。實際...
(五)法治主義。荀子認為人治重於法治,但法治也不可缺少,必須用它來除暴安良。(六)法後王。(七)臣道。人臣對君主的態度應該是,視君之行動而曲為成全。(八)民本主義。荀子認為,君主、百吏應該愛民,因為他們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給芸芸眾生謀幸福。(九)民生經濟等等。 出版信息 商務印書館1928年1月出版。
他尊王道,也稱霸力;崇禮義,又講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時,又主張“法後王”。《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其中,《荀子·臣道》論述了臣子的類別、作用以及須遵循的原則。臣子的類別分為態臣、篡臣、功臣、聖臣。臣子的表現可分為大忠、次忠、下忠及國賊,這樣,臣子的作用就體現在“用聖臣...
孔子考察了禮的因襲和損益,注意到社會的變化對禮的影響,主張維護周禮;孟子把社會的發展理解為一治一亂的轉化過程,肯定先王之道的普遍性;荀子提倡“法後王”,但也認為先王后王有一貫之道。墨家重視歷史經驗,主張“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道家則美化“小國寡民”的遠古社會,主張絕聖棄智,復古倒退。法家...
太史公論治曰[52]:“法後王(本《荀子》),為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53]。”愚以為在今日又宜曰鑒諸國。諸國同時並域,獨能自致富強,豈非相類而易行之尤大彰明較著者。如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54],輔以諸國富強之術,不更善之善者哉? 且也通市二十年來,彼酋之習我語言文字者甚多。其尤...
法治刑賞;在“稱先王”之外,荀 子又首倡“法後王”之論,這一點 與孔、孟有所不同。本書英譯是第一部《荀子》的英文 全譯本 。圖書目錄 目 錄 勸學第一 修身第二 不苟第三 榮辱第四 非相第五 非十二子第六 仲尼第七 儒效第八 王制第九 富國第十 王霸第十一 君道第十二 臣道第十三 致士第...
第九章 法先王法後王 第十章 墨子:給我個上帝,我就是耶穌 第十一章 大冬粉 第十二章 仁義與天意 第十三章 盜墓賊和採花大盜 第十四章 桃花公主 第十五章 儒墨大PK 第十六章 秦國行 第十七章 公輸班 第十八章 雞蛋碰石頭 第十九章 公孫龍的報復 第二十章 莊子:你們玩地球,我去玩宇宙 第二十一章 ...
就其學說的內容說,孟學崇仁,主性善論;荀學隆禮,主性惡論;孟學講知天命,荀學則主制天命;孟學道堯舜,荀學法後王;孟學尊心,荀學重學。各有偏重,從不同的側面,闡發孔子學說。漢初成書的《禮記》,用戰國至漢初儒家解釋《禮》的文獻彙編,保存了先秦儒家的學說,其中《大學》近於荀學,《中庸》近...
《尊荀》是章太炎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太炎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 使文質興廢,若畫丹之與墨,若大山之與深壑,雖驟變可矣。變不鬥絕,故與之莎隨以道古。荀子之道古:聲,則凡非雅聲者舉廢;色,則凡非舊文者舉息;械用,則凡非舊器者舉毀。以是不過三代,不貳後王。法後王矣,何古之...
這是因為苟子法後王,尊君權,喜言“政刑”,為統治者繼續製造束縛壓制人民的工具。荀子之學傳於李斯,造成秦的殘暴統治。後來,漢高祖與叔孫通、王莽與劉歆、唐太宗與韓愈、宋太宗與孫復,以及宋明諸儒,所尊尚的都是荀學。因此,他得出了中國二千年之學都是荀學的結論。譚嗣同將荀子看做秦以後中國封建思想文化...
第五章 “法先王”以重建社會秩序的孔孟儒家社會思想 第六章 “法自然”以恢復社會秩序的老莊道家社會思想 第七章 顛覆傳統以重構社會秩序的墨家、楊朱社會思想 第八章 “法後王”以改造社會秩序的荀子及韓非法家社會思想 第四篇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思想 第九章 漢初黃老之學的社會思想 第十章 ...
三 洗生王與法後王 第二節 以民為體,德刑兼用 一 以民為本 二 德刑兼用 第三節 君臣有職、分而治之 一 為臣之道:修身、無為、任賢 二 為臣之職:善為 三 治民之策:因民之欲 第四節 《呂氏春秋》中的軍事思想 一 戰爭論 二 “義兵”的思想 三 戰略戰術思想 第五章 《呂氏春秋...
荀子論學在人性善惡、天人關係、王霸義利、先王后王、詩書禮義等方面皆有新說。目錄 卷前小引 荀子其人其書 “活到老,學到老”治物與治人 性格就是命運?能“交談”的靜默 硬心腸的哲學家 “身體倫理學”好辯的理由 道德的不道德性 病症與處方 “先王之道”與“法後王”荀子的“生態哲學”在冥思與空想...
思孟五行說新解(407)荀子《正名》篇性論發微(426)荀子人性論的再考察(440)荀子“法後王”考辨(459)論荀子的君民關係說(467)荀子認識過程論發微(475)荀子議兵時間考(482)苟子兵論新探(488)苟子與“六經”關係新考(506)《荀子》各篇寫作年代考(535)附錄:雙重互證,王陳遺音——廖名春先生訪談錄(547)
此書法後王、尊漢制,以小篆為質,而兼錄古文、籀文,所謂:今敘篆文、合以古、籀也。小篆之於古、籀,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仍則小篆皆古、籀也,故不更出古、籀,省改則古、籀非小篆也。故更出之。一、二、三之本古文明矣,何以更出弌、弍、弎也,葢所謂即古文...
2.法後王 3.知統類 4.禮與義、辨、分、群 五、論君——荀子政治思想闡微 1.天子無讓說 2.君之四義與天子之道德擔負 3.君之恰當的地位與三統並建 附:楊著《荀子類存有論之研究》序 卷中 返本開新 第一章 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開新 一、離根拔土三百年 二、什麼是儒家之本 三、什麼是文化...
2.法後王 3.知統類 4.禮與義、辨、分、群 五、論君——荀子政治思想闡微 1.天子無讓說 2.君之四義與天子之道德擔負 3.君之恰當的地位與三統並建 附:楊著《荀子類存有論之研究》序 卷中 返本開新 第一章 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開新 一、離根拔土三百年 二、什麼是儒家之本 三、什麼是文化...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法後王》:“‘法貳後王謂之不雅’,以居下倍上,是邪說也。不雅者,不正也。”2、不雅觀,不得體,不好看。清 李漁 《凰求鳳·避色》:“我這園亭裡面,常有附近的女子,借遊玩為名,不時進來走動,旁人觀看甚是不雅。從今以後,須要嚴詞拒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
8、得時無怠與法後王:從時間維度對李斯政治哲學的解讀,《魯東大學學報》,2007(2);9、溫庭筠的禪思想析微,《暨南學報》,2006(5);10、志氣如神與以神行智:論《東坡易傳》中“神”的觀念,《周易研究》,2006(4);研究方向 楊遇青,主要從事16至17世紀文學思想演變、地域文學傳統、佛教文化與文學...
第五節 對孟子王道論及法先王主張的拓展 ……… 143 一、從王道到霸道 ……… 143 二、從法先王到兼法後王 ……… 155 三、從仁政到禮法之政 ……… 158 第六節 對孟子義利觀和禪讓說的繼承 ……… 163 一、從重義輕利到義利兼顧的轉變 ……… 163 二、對孟子禪讓說的繼承 ……… 167 第四...
江陵改革“法後王’ 263 以考成法修實政 272 考成法的“組合拳”效應 281 整飭士林風氣 291 瞿九思之獄與何心隱之死 298 改革過了頭- 毀書院禁講學 307 第六章傾心委任潘季馴治河 315 漕糧不至君相憂,潘季馴二任河督 315 “人事不和之憂,甚於憂洪水’ 327 束水攻沙,治河之功不下大禹 336 第七章...
孟子的法先王思想是先秦儒家所固有的政治傾向,孔子就是“祖述堯舜”又憲章文武“的。荀子也認為“先王之道,仁之隆也”。孟子觀點傾向 孟子提出的法先王是什麼意思?法先王就是以先王的道德標準為規範。推崇堯舜之道。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法後王就是以後世君王的做法為規範,比較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