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的一種政治觀念,意在效法古代聖明君王的言行﹑制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先王
- 來源:先秦
先秦儒家的一種政治觀念,意在效法古代聖明君王的言行﹑制度。
孟子的法先王思想是先秦儒家所固有的政治傾向,孔子就是“祖述堯舜”又憲章文武“的。荀子也認為“先王之道,仁之隆也”。法先王孟子觀點傾向 編輯 孟子提出的法...
荀子所謂的“後王”既不同於其所謂“先王”,也異於孟子所謂的“先王”,學術界一般把荀子的歷史思想概括為“法後王”,使之與孟子的“法先王”相對立。其實,...
韓非子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賞罰,重農戰,反對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對國家的管理),主張變法改革。《史記》載: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
又制度也。《禮·曲禮》:謹修其法而審行之。又禮法也。《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又刑法也。《書·呂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以一持萬,成語,作謂語,持:把握。形容抓住關鍵,可以控制全局。出自 《荀子·儒效》:“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今持古,以一持萬。” 現形容抓住...
如《察今》,主體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與它的三個客體事例之間,就只有“主觀的做法不適應客觀的變化”這一個相同的特點;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主體事物...
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
餘下為第七部分,寫孔子得道,進一步批判先王之治,指出唯有順應自然變化方才能夠教化他人。 中文名 莊子·外篇·天運 出處 莊子 作者 莊子 朝代 春秋 ...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呂氏春秋·察今》 上使外將兵。——《史記·陳涉世家》 輔臣以上意為辭。公(袁可立)於末坐抗聲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黃道...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他主張仁政,提出...
儒家人治論的要旨在於:聖賢決定禮法;身正則令行;法先王,順人情。儒家在禮與...成為一個社會牢固、安定的勢力,並進一步推而廣之,最終使之成為整個宗法制國家...
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現在還保存下來,還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拋棄先王現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據是什麼?先王制定法令制度...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孟子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吶喊。具體落實到兩個方 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選賢才。所謂“不以...
不法先王的人\私造竹刑\最早的律師法家其它啟蒙人物百里奚的改良\趙盾的新法典\士會之法早期的執法者法不徇私、自判死刑\穰苴依斬莊賈戰國前期法家...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三篇:“察周 季之思潮,略有四派。一鄒魯派,皆誦法先王,標榜仁義,以備世之急。”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
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為治,豈不悲哉!荊人夜涉字詞解釋 編輯 1.荊:楚國的別稱。荊人:即楚人。...
16.法先王之法:前一個“法”字在句子中充當謂語,是動詞,“效法”的意思。後一個“法”是名詞,“法令”的意思。17.虧:欠缺,缺損,這裡引申為差異的意思。一...
他生活在兼併戰爭激烈的戰國中期,政治上主張“法先王”,在孔子“仁”學基礎上,提出系統的“仁政”學說,主張行“仁政”以統一天下,曾遊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