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美術

法國美術

法國美術發展經歷了數千年歷史,大致可分為原始與古代、中世紀、哥德式、文藝復興、17世紀、18世紀、19世紀、20世紀等階段。17世紀以來,法國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逐漸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這一時期興起來的巴洛克古典主義美術使得法國得到歐洲畫壇的重視,巴黎逐漸成為世界藝術之都。洛可可藝術印象主義野獸派浪漫主義寫實主義象徵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等美術流派都是法國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現了普桑勒南兄弟華托布歇莫奈高更塞尚等一大批著名畫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法國美術
  • 外文名:French Art
  • 所屬地區:法國
  • 所屬類別:藝術
  • 代表畫家:普桑、勒南兄弟、華托、布歇、莫奈、高更、塞尚
概念簡介,歷史發展,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中世紀美術,文藝復興美術,17世紀美術,18世紀美術,19世紀美術,20世紀美術,中法美術交流,

概念簡介

法國美術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但在 17 世紀以前,法國畫家在歐洲並沒有什麼地位。隨著17世紀法國天才畫家普桑的出現,以及由此而興起的古典主義藝術,法國才開始得到歐洲畫壇的重視。18世紀一種宮廷化加女性化的審美時尚洛可可繪畫,對 18 世紀上半葉的法國畫壇起著支配作用。同時,受啟蒙思想影響的市民風俗畫與洛可可藝術旨趣對立,著重於靜物寫生和市民生活場景。18世紀後,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美術等逐漸在法國蓬勃發展。
法國美術
《自畫像》,高更

歷史發展

法國保留下的史前藝術品和遺址很多。原始雕塑有石雕、骨雕、泥雕等。被人們稱為洛塞爾的維納斯(浮雕)是較早的作品,它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這個時期的人物雕塑以女性為多,在形體上著重刻畫女性的特點

舊石器時代

更多的作品是對動物的刻畫,如骨刻《小羚羊》、《野馬頭》以及帶有情節性的骨刻《渡河的鹿群》等。當時的岩洞壁畫多表現狩獵題材,大多畫在洞的深處,這可能與原始人的巫術、祭祀活動有關。拉斯科岩洞保存有馬格德林時期的壁畫,在《三牛一馬》圖里可以看到最早構圖意識的表現。

中石器時代

法國的阿齊利文化最為著名。這個時期岩洞壁畫和雕塑減少了,主要發掘出一批帶有彩色圖案的鵝卵石,這些彩色石也可能與祭祀有關。
新石器早期以康皮尼文化為代表(以位於塞納河沿岸的康皮尼命名),時間在公元前6000~前4000年間。這時冰河期結束,人們開始營造半地下圓型住室。隨著種植業的發展,泥陶器皿出現,上面刻有幾何形狀的花紋。
前34年出現了巨石文化,青銅初期的布列塔尼石柱、石棚最為著名,其中有酷似人形的石柱,有的高達20.3米,柱上常刻有幾何形的線條。
前6世紀初在法國南部沿海一帶建立了一些希臘的殖民地,這些建築物使用了希臘的柱式。
前2~前1世紀羅馬征服高盧後,開始在羅馬藝術的影響下建築城市,當時最著名的城市有阿雷拉特(阿爾勒)、呂格迪尼姆(里昂)、呂泰蒂亞(巴黎)等。當時,公共設施也得到發展,如前1世紀末至1世紀建於尼姆附近的加德橋頗為壯觀。更為著名的為尼姆的卡雷方形神廟(公元前1世紀末至公元1世紀)、歐坦的聖安德烈大門(3世紀)、奧朗日的凱旋門(前1世紀)等,這些建築物在風格上既受羅馬的影響,又有地方特色,因此後人把這種風格稱為高盧–羅馬式。高盧–羅馬風格也體現在雕塑創作上,當地的雕像比較重視個性的刻畫,具有淳樸、粗獷的特色。石雕《高盧人頭目像》(1世紀)、《小盲女》(約1世紀)、青銅雕《小船上的豐嬈女神像》(2世紀)、花崗石雕《墨丘利雕像》(1世紀)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3世紀中期,日耳曼人入侵,高盧遭到連年戰爭的蹂躪。4世紀後才逐漸恢復。

中世紀美術

5~10世紀是中世紀的前期,這個階段的美術有以下特點:
法國美術
聖特羅菲姆大教堂
①蠻族入侵,使原有的高盧–羅馬的建築物和城市遭到破壞。②蠻族的遷徙,也帶來了各民族的民間藝術,它和原有的高盧–羅馬文化進行融合。③由於基督教被承認,為宗教服務的藝術日益得到迅速發展。8~9世紀時,查理大帝提倡復興古代文化藝術,於是產生了加洛林王朝文藝復興。
11~12世紀在封建勢力得到進一步鞏固的情況下羅馬式美術發展起來。從此,法國中世紀美術進入繁榮階段。法國著名的羅馬式教堂有阿爾勒地區的聖特羅菲姆大教堂(12世紀末)、聖吉爾大教堂(約1160~1170),阿基坦地區的昂古萊姆大教堂(1105~1128),佩里格的聖佛隆大教堂(1120~1179)等。這些教堂在風格上不完全相同。如南部的教堂較多受羅馬建築樣式的影響,而阿基坦地區的建築帶有明顯拜占廷建築的色彩。中世紀的雕塑大多與建築物有密切關係。羅馬式早期的雕塑還比較粗糙,一些浮雕板上的人物形態呆板,大多表現宗教題材。羅馬式的繪畫和雕塑相似,同樣帶有濃重的宗教色彩。羅馬式時期最著名的濕壁畫之一是聖薩萬教堂的壁畫《聖阿汗戈爾戰龍》。
法國哥德式建築
法國哥德式建築的發展分為早、中、晚3個時期。12世紀中葉為早期,這個時期典型的哥德式教堂是巴黎聖母院蘭斯大教堂魯昂大教堂。世俗方面有代表性的哥德式建築物有聖康坦市政廳(1351~1509)、魯昂的司法宮(1499~1509)等。由於哥德式建築重視裝飾,所以雕塑的作用更加明顯
法國美術
蘭斯大教堂
哥德式的雕像逐漸擺脫了建築物而獨立存在,人物的形體自由,常呈S狀,衣紋富有變化,具有動感。題材雖然大多是宗教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民的理想,富有生活氣息。工匠們常常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表現宗教人物,如巴黎聖母院門上半圓形拱角板浮雕《聖母升天》(13世紀),人物生動,並注意到構圖的完整性。
法國美術
玻璃窗畫
13世紀末哥德式雕塑更加精美、典雅,可能與當時流行的騎士文化有關。中世紀哥德式的彩色玻璃窗畫十分出色。法國的沙特爾大教堂的玻璃畫最有代表性,不僅有聖經題材,還有生活和勞動場面的描繪,人物生動,構圖嚴謹,色彩艷麗。在魯昂、蘭斯、布爾日等地的哥德式大教堂都有精美的玻璃窗畫。當時的濕壁畫大多畫在一些世俗建築物的牆上,如在阿維尼翁教皇宮中就有精彩的壁畫(1342年開始)。壁畫除了宗教題材外,還有少量描繪世俗生活的場面。
中世紀法國細密畫
14世紀的細密畫插圖很普遍。14世紀下半葉的《大法國編年史》插圖色彩明快,構圖嚴謹,有一定的代表性。出生在尼德蘭的林堡兄弟大約在1399~1406年在巴黎學習,是15世紀著名的細密畫畫家。他們主要作品有為《貝里公爵祈禱書》(約1413)和《貝里公爵豪華本祈禱書》(約1411~1416)作的精美插圖。

文藝復興美術

 法國的文藝復興開始較晚,是因為百年戰爭的關係。英法之戰,最後以法國勝利告終。領土的恢復,地方封建割據勢力遭到打擊,從而提高了國王的威信,促進了國家的統一,為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1494年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率軍入侵義大利,接觸到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史稱“義大利的發現”。此後,義大利畫家相繼來法。16世紀上半期一些義大利的樣式主義畫家為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服務,形成了楓丹白露畫派。法國同時也接受北歐尼德蘭美術的影響。巴黎成為南北歐美術的匯合點,在南北歐藝術的影響下,法國畫家結合本民族的傳統,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法國畫派。安蓋蘭·夏隆東是法國文藝復興早期的南方畫家,代表作為《聖母加冕》(1453)、《哀悼基督》(1455)。15世紀大畫家富凱開闢了人文主義美術的道路,使藝術與現實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與富凱齊名的讓·克盧埃畫的人物和周圍環境都十分生動。
15世紀最著名的雕塑家是受義大利藝術影響的米歇爾·科隆布,代表作有《聖喬治戰龍》(1508~1509,羅浮宮博物館藏)等。進入16世紀,楓丹白露畫派的藝術家有來自義大利的弗朗西斯科·普里馬蒂喬、羅索·費倫提諾、雕刻家切利尼(1500~1571)等人。楓丹白露畫派主要為王宮服務,因而具有華麗與歌功頌德的特色
16世紀上半期,肖像畫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克盧埃父子是當時最出名的宮廷肖像畫家。法國16世紀著名的雕塑家是讓·古戎,在巴黎曾與著名建築師皮埃爾·萊斯科合作從事建築裝飾工作。當時,與古戎齊名的另外一位雕塑家是G.皮隆,代表作有《亨利二世陵墓雕刻》《‎憐憫的聖母》(1563~1570)。

17世紀美術

法國17世紀美術的發展基本上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時期。17世紀上半葉比較有生氣,不同的藝術流派並存,主要有宮廷內的古典主義,宮廷外的古典主義和寫實主義。17世紀上半期宮廷古典主義藝術的主要代表是西蒙·烏埃。他的作品多取材於神話、宗教,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歌頌王朝,風格華麗莊嚴。宮廷外的古典主義美術以尼古拉斯·普桑為代表。雖然他在藝術上繼承了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藝術的傳統,卻師古而不泥古,是頗有獨創性的畫家。克洛德·洛蘭是宮廷外古典主義的風景畫家,他的風景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傳奇色彩。法國17世紀上半期寫實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有雅克·卡洛勒南兄弟、喬治·德·拉圖爾、瓦朗坦·德布洛涅等人。拉圖爾是洛林地區非常有特色的寫實主義畫家,他雖然大多是畫宗教題材,但是畫面上的人物卻是法國的農民。
法國美術
《阿卡迪亞的牧羊人》,普桑
17世紀下半葉是宮廷古典主義的全盛時代。官方於1648年成立了繪畫與雕塑學院,這個學院於1655年又冠以皇家頭銜。路易十四執政時代,不惜重資建造了凡爾賽宮。不少建築家、雕塑家、畫家曾為這座王宮出力。查爾斯·勒布倫是17世紀下半葉宮廷首席畫家,也是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的院長,曾為凡爾賽宮作過大量壁畫和天頂畫。他在創作中常常借用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為路易十四歌功頌德。宮廷畫家皮埃爾·米尼亞爾的作品具有柔媚抒情的特色,善畫天頂畫和肖像畫。亞森特·里戈善畫宮廷肖像。尼古拉斯·德拉吉里埃也是宮廷畫肖像畫的能手,他創作的色彩絢麗的貴族男女肖像頗受上層人物的歡迎。17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雕塑家是皮埃爾·皮熱。他的名作為大理石雕《克羅托納的米羅》。弗朗索瓦·吉拉爾東創作的青銅雕《路易十四騎馬像》(1683~1692)曾安置在旺多姆廣場上,成為路易十四王朝的象徵。
法國美術
《路易十四騎馬像》,吉拉爾東

18世紀美術

1715年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去世後,法國的藝術開始出現轉變:宮廷古典主義的“偉大風格”結束,逐漸向享樂主義的洛可可風格過渡。洛可可繪畫以美化婦女和歌詠男女戀愛為主題,主要描繪無所事事的男女們幽會、玩樂的情景,即使是神話題材,也被改造為後花園偷情的故事。畫家們發揮色彩的感性作用,通過飛揚的色彩畫面,將豪華的場面、親切的風景、魅惑的女性肉體,混合成洛可可艷情藝術的甜蜜金曲。
法國美術
《蓬巴杜侯爵夫人》,布歇
洛可可藝術流行於18世紀,但是它並不能代表整個18世紀的藝術,當時與貴族享樂主義藝術相對立的是興起於18世紀中葉、代表第三等級的市民藝術。市民藝術是在啟蒙主義思想影響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資產階級的理想和美學觀,人們把18世紀看作是有生氣的光明時代。讓-安托萬·瓦托是18世紀最有影響的畫家。早期的作品多反映下層平民、流浪藝人的生活。後期作品轉向描繪醉生夢死的貴族男女,他以優美的筆觸和瑰麗的色彩描繪了即將崩潰的貴族享樂的世界。18世紀最典型的洛可可畫家是弗朗索瓦·布歇。他的畫色彩艷麗,人物嬌媚,有著明顯的享樂主義特色形象。和布歇相對立的是表現市民生活的畫家讓·西梅翁·夏爾丹。夏爾丹的畫反映了第三等級的理想和美學趣味。畫面上的主角是平民百姓,夏爾丹和其他第三等級的藝術家在當時所起的作用是為行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服務,起畫作風格被稱為市民風俗畫。當時反映第三等級理想的藝術家還有讓·巴蒂斯特·格勒茲、弗拉戈納爾以及風景畫家克洛德·約瑟夫·韋爾奈、于貝爾·羅貝爾等。
法國18世紀的雕塑也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作品大都具柔媚華麗的特色。18世紀上半葉,庫斯圖家族中的庫斯圖是這個家族中最傑出的代表,他的肖像雕塑很出色。弗朗索瓦·勒穆瓦納是典型的洛可可式雕塑家,他創作的肖像具有迷人的情調。勒穆瓦納同時是藝術教育家,培養出不少著名雕塑家如讓-巴斯特·皮加勒、艾迪安·莫里斯·法爾科內、讓-安托萬·烏東等人。皮加勒是蓬巴杜夫人寵愛的雕塑家,他為這位夫人創作的大理石雕《繫鞋帶的墨丘利》(1744)是他的傳世之作。法爾科內是18世紀中葉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的著名雕塑家。
法國美術
《洗衣婦》,夏爾丹
18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雕塑家是烏東。他曾為當代一些進步的思想家、作家、哲學家、政治家作過肖像,作品不僅生動表現了對象本人,也在這些人身上反映了整個時代的風貌。

19世紀美術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揭開了歷史新的一頁。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從義大利返國,以他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隨之興起。 皮埃爾·保羅·普呂東是與大衛同時代的新古典主義畫家。他善於運用逆光和側光作畫,色彩柔和瑰麗。大衛的弟子很多,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吉羅代·特里奧松、弗朗索瓦·熱拉爾、安東尼·讓·格羅和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等。其中,安格爾是19世紀新古典主義學院派最主要的代表者之一。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波旁王朝復辟的年代,在這個時期里一些進步知識分子十分苦悶,他們不安於現狀,但又看不到出路,往往把希望與理想寄託於未來或遙遠的異國。他們在美術上不滿學院派的保守與專橫,希求解放自己的個性與感情。
法國美術
《受傷的騎兵》,熱里科
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第一位代表讓·熱里科早年曾從師畫馬名家克洛德·約瑟夫·韋爾內和古典主義畫家皮埃爾·蓋蘭。此後高舉浪漫主義藝術大旗的是E.德拉克洛瓦,他早年也曾從蓋蘭學畫,最崇拜的人物有提香、保羅·韋羅內塞、魯本斯、讓-安托萬·瓦托、弗朗西斯科·德·戈雅等人,尤其是把巴羅克畫家魯本斯看作是最高的典範。
19世紀上半葉處於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的P.德拉羅什是歷史題材畫家。儘管他的聲望不小,但作品給人懷舊的感情,缺乏時代氣息。19世紀30年代興起了寫實主義美術運動。30~40年代有一批不滿學院派藝術的青年畫家先後來到了楓丹白露的巴比松進行寫生,於是形成了巴比松畫派,這是最早的寫實主義畫家群。主要代表畫家有西奧多·盧梭、夏爾-弗朗索瓦·多比尼、迪亞茲·德拉佩納、朱利安·杜普雷、康斯坦·特羅容等人。卡米爾·柯羅是傑出的抒情風景畫家。他善於捕捉光與色的變化,這對後來的印象主義畫家頗有影響。19世紀寫實主義美術的代表畫家是讓·弗朗索瓦·米勒、居斯塔夫·庫爾貝與奧諾雷·杜米埃。米勒一生以描繪農民題材為己任。他的藝術真實地反映了40~60年代法國農民的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情感。高舉寫實主義藝術大旗的畫家庫爾貝同時也是革命活動家。正是他向學院派提出了有力的挑戰,主張創作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的活的藝術。而杜米埃更加廣泛地描繪了法國社會,在作品中帶有鮮明的批判色彩。他一生創作許多石版畫、油畫,在這些作品中可以感到跳動著的時代脈搏和人民的聲音。70年代後,寫實主義轉衰,後期的寫實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有萊昂·奧古斯丁·萊爾米特、朱利·巴斯蒂安–勒帕熱等人。
法國美術
《拾穗者》,米勒
70年代後還出現了象徵主義美術,它和文學上的象徵主義有密切關係。他們追求理想的世界,作品有虛幻和超脫的味道。皮維斯·德夏瓦納的作品籠罩著一種出世的寧靜氣氛。G.莫羅的作品則常帶有神秘的色彩。19世紀70年代印象主義崛起,是法國美術史的重要轉折點。早在1863年起在巴黎就日益形成一股新的反學院派的勢力,一些青年藝術家由於受到官方沙龍的排擠,不得不參加落選沙龍的展出。當時,愛德華·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1863)在落選沙龍展覽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874年3月舉辦了第一屆印象主義展覽。這個畫派的名稱是從莫奈的一幅名叫《日出·印象》的畫得來的。印象主義畫派先後共舉辦了8次展覽,1886年後它首先在美國得到承認。印象主義畫家主張走出畫室,面對大自然寫生,最關心的是光和色的變化,光線成為繪畫的主宰。由此可見,印象主義的畫家不大重視題材的廣泛性和作品的思想深度。馬奈雖從未參加過印象主義展覽,但是他是印象主義的精神領袖。莫奈有“水上拉斐爾”之稱,善於畫水,他以微妙的筆觸描繪大自然瞬息萬變的景象。阿爾弗萊德·西斯萊卡米耶·畢沙羅也都是印象主義中傑出的風景畫家。善於畫人物的畫家是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和E.德加。
法國美術
《日出·印象》,莫奈
80年代產生了新印象主義,他們自稱為科學的印象主義。這一派不滿意印象主義的偶然性,而是主張創造有秩序的、合理的美。新印象主義的作品,富有平面感和裝飾感,更為重要的是用點來作畫,取消線條,因此也叫點彩派。代表畫家有喬治·修拉保羅·希涅克等。80年代以後,產生了後印象主義。它是反印象主義的,強調主觀世界的揭示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客觀瞬間的描繪上,寫意重於寫形,不大重視外光,形體開始出現了誇張與變形。代表人物是梵谷高更塞尚。19世紀法國雕塑界人才輩出,屬於浪漫主義派的雕塑家有阿爾弗雷德·巴里讓-巴蒂斯特·卡爾波、弗朗索瓦·呂德等人。
法國美術
《黃色基督》,高更
19世紀下半期最主要的雕塑家是奧古斯特·羅丹。他的作品富有哲理性地表達了人生悲歡離合的情感。19~20世紀之交,有3位著名的雕塑家:安東尼奧·布代爾、阿里斯蒂德·馬約爾、查爾斯·德斯皮奧。20世紀美術 塞尚之後,1905年在巴黎出現了以亨利·馬蒂斯為首的野獸主義。這個畫派強調色彩的濃烈與形體的誇張。野獸派畫家中的風格並不完全一致,各有特色。此派的代表畫家還有喬治·魯奧弗拉曼克、安德瑞·德蘭、拉烏爾·迪菲以及阿爾伯特·馬爾凱等人。立體主義的產生與西班牙籍的巴勃羅·畢卡索有著密切的關係。1907年,畢卡索創作的《亞威農少女》被看作是立體主義之濫觴。立體主義藝術的產生一般認為是與塞尚藝術、非洲黑人藝術和X射線透視的啟迪有密切關係。從分析立體主義起,畫家們大膽把描繪的事物加以分解,分解成一些幾何形體。此後還發展了綜合立體與曲線立體等形式,使物象越來越變得模糊不清。這一派代表人物除畢卡索外,還有喬治·布拉克、阿爾伯特·格萊茲、費爾南萊熱等人。1918年由阿米蒂·奧澤方和勒科爾比西埃二人聯合發表了後立體主義宣言,創立了純粹主義,這一派最大限度地簡化形態,擺脫具象。

20世紀美術

20世紀初還出現了與立體主義有一定聯繫的俄耳甫斯主義,特點是追求音樂和抒情效果,畫面更加抽象。代表畫家有羅伯特·德洛內和捷克籍的弗朗提斯克·庫普卡。在1910年前後,以僑居在巴黎的外國畫家為主形成了巴黎派,這是一個抒情主義畫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義大利人阿梅黛奧·莫迪利亞尼、俄國人馬克·夏加爾、法國的風景畫家莫里斯·於特里約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瑞士蘇黎世產生了達達主義。它對法國文學藝術也頗有影響。法國著名的達達主義有畫家馬歇爾·杜桑和畫家、雕塑家讓·阿爾普等。
法國美術
《腳踏車輪》,杜桑
20年代中葉,在達達主義的基礎上發展了超現實主義。1924年,作家、詩人安德·布雷東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1925年在巴黎舉辦了第一屆超現實主義展覽會。此後,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在歐洲不斷地擴大影響。法國的超現實主義畫家有:讓·阿爾普、安德烈·馬松、唐居伊等人,當時,還有不少外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在法國活動,其中如西班牙的薩爾瓦多·達利和胡安·米羅、瑞士畫家保羅克利、德國人馬克思·恩斯特以及從1913年起多次訪問巴黎的比利時畫家雷尼·馬格里特等人。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現代派藝術泛濫之時,在法國也還有不少藝術家堅持現實主義的原則,描繪下層人民的生活,其中代表人物有斯坦朗、保羅·西涅克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多數的藝術家投入到反法西斯的鬥爭洪流中去,不少人成為抵抗戰士。在戰後最初的年代,新現實主義藝術占了上風。當時有一個“藝術家一代的見證人”的組織,從1952年起不斷地推出新作品,這些作品除在沙龍展出外,還拿到工廠、農村、礦山等地展覽。
法國美術
《快速入眠》,唐居易
20世紀50年代中葉後,在法國主要有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屬於抽象主義的塔希主義流行於50年代,代表人物有尼古拉·德·斯塔埃爾、讓·迪比費等人。法國超現實主義的主要代表是讓·福特里埃。50年代以後,法國畫派紛呈,其中較有影響的畫家和畫派有:波普藝術的馬夏爾·雷塞、奧普藝術的維克多·瓦薩雷利和人體藝術的伊夫·克萊因。現今活躍在法國畫壇上的畫家還有:曾經在中國舉辦過展覽的讓·埃利翁、居埃科、莫尼諾,以及華裔畫家趙無極和彭萬墀等人。法國20世紀的雕塑同樣是有具象和抽象兩大派。比較注重寫實的代表人物有讓·貝爾納、吉蒙、弗勒里克。這三位雕塑家繼承了羅丹馬約爾的傳統,形象準確、生動,作品富有藝術魅力。俄國出生的阿爾奇彭克1908年遷居巴黎,他被看作是抽象主義雕塑的創始人之一。受立體派影響的雕塑家有杜桑–維隆、亨利·洛朗斯雅克·利普希茨等人。里希埃是表現主義雕塑家,他的作品如夜間噩夢,表現了人類的悲劇。表現主義雕塑家奧西普·扎德金在鹿特丹創作了青銅紀念碑《毀滅的城》(1953),作品揭露了法西斯犯下的罪行。
法國美術
《毀滅的城》,扎德金
在法國20世紀雕塑家中,還有風格獨特、出生於瑞士的A.賈科梅蒂,達達主義的讓·阿爾普以及中年一代的馬丹、塞扎爾、阿爾芒等人。

中法美術交流

中法兩國在美術上的交流有著悠久的歷史,這種交流早在17世紀就開始了。在18世紀中法文化的交流更加頻繁,當時在法國的宮廷曾出現過中國熱,中國的服裝絲綢、家具、工藝品等曾引起一些上層人物的好奇與愛好。有些美術史家還認為洛可可風格的形成受到中國藝術的影響。著名洛可可畫家布歇曾為清朝的王宮設計過葛布蘭掛毯。在18世紀最早來華的法國籍傳教士藝術家有王致誠、賀清泰等人。
王致誠本名為阿蒂里,1738年(乾隆三年)來華,次年改名為王致誠,曾為清宮畫了一些肖像畫和一冊《十駿圖》。賀清泰本名普瓦羅,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來華,善畫風景、人物。這些傳教士把西洋畫法(透視和明暗法)傳入中國,為東西方的美術交流作出了貢獻。在此之後由於清朝長期閉關自守,中法美術的交流減少了。直到19世紀中葉後,這種交流才又活躍起來。法國大雕塑家卡爾波曾作過一件《中國青年男子胸像》。杜米埃還以中國為題材作了一些版畫作品。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國的藝術對西方諸流派藝術頗有影響。20年代以後,中國赴法國學習美術的人絡繹不絕,如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劉開渠吳作人、吳冠中等都曾在法國得到深造。20世紀後期以來中法兩國藝術交流更加頻繁,相互舉辦藝術展覽會。來華的法國19世紀風景畫展覽、法國250年畫展、法國現代藝術展及許多藝術家的個展給中國人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法國美術
《中國青年男子胸像》,卡爾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