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捷克·德·盧戴爾布格是一名法國血統的英國著名畫家。盧戴爾布格是一位具有獨特個性和風格的藝術家,他的藝術旨趣是描寫親眼所見的真實景象,並用畫筆將其完美的表現出來,不迴避醜,也不遵循古典模式。他是一位把18世紀風景畫用寫實手法創作出巴洛克藝術風格的著名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菲利普-捷克·德·盧戴爾布格
- 外文名:Philippe-Jacques de Loutherbourg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法國斯特拉斯堡
- 出生日期:1740年10月31日
- 逝世日期:1812年3月11日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Jean-Georges Wille學院
- 代表作品:《瑪麗娜風暴》,《一隻向康威城堡靠岸的漁船》
- 性別:男
- 擅長:風景畫
人物簡介,藝術生涯,代表作品,文化背景,歐洲風景畫,後印象派,路易十五,
人物簡介
菲利普-捷克·德·盧戴爾布格1740年10月31日出生於法國斯特拉斯堡,他的父親Philipp-Jakob (菲利普-捷庫伯1698–1768)從事縮影肖像,也是達姆施塔特的雕刻師。他給自己的兒子上了第一堂藝術培訓課。1755年盧戴爾布格安頓在了巴黎,年輕的他就讀於Jean-Georges Wille學院,並在肖像畫家Charles-André van Loo以及海洋兼戰爭畫家Francesco Casanova的指導下學習繪畫。
藝術生涯
1771年在戲劇演員的經理David Garrick邀請下,菲利普-捷克·德·盧戴爾布格離開巴黎去了倫敦並以年薪500英鎊的收入成為了Drury Lane劇院場景負責人。他的工作相當出色,受到倫敦人的欣賞,同樣也受到專業人士的稱讚。
1772年在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舉辦了他的第一場展覽
1781年被皇家藝術學院(倫敦)正式選為院士。同時期,他展出了自己的作品《 Eidophusikon》機械話劇,並以此成為了19世紀《全景圖》 (《panoramas》)的先驅者, 以此強烈地吸引了英國著名肖像畫家托馬斯·庚斯博羅(Gainsborough)的眼球並燃燒起約書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的強烈興趣。
1785年,根據James Cook的撰寫,他將精彩的啞劇(奧邁-環遊世界<Omai - un voyage autour du Monde>)這個最後的傑作搬上了熒幕。
菲利普-捷克·德·盧戴爾布格在大不列顛旅遊時展出了以下作品:
1800:一隻向康威城堡靠岸的漁船
1801:大不列顛美景
代表作品
菲利普-捷克·德·盧戴爾布格的作品《瑪麗娜風暴》是在他畫作成熟時期即18世紀末期所創作。《瑪麗娜風暴》描繪的是一場劇烈的海上風暴,畫面上只見前方的天空一大片墨汁般的雲壓過來,不多會,天空就如同夜晚般的黑了下去,海風驟然猛烈,四周驚雷滾滾,整個大海都陷進狂風暴雨中,海上掀起了巨浪,沙船隨之也劇烈搖晃起來。畫面上強烈的空間感和光感,使觀眾彷如身臨其境。 《瑪麗娜風暴》具有強烈的巴洛克色彩,整幅畫面充滿了激情藝術,客觀的強調了盧戴爾布格的豐富想像力,整個畫面表現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十分豐富,整幅畫的運動與變化感把巴洛克藝術的靈魂表達的淋漓盡致。這幅作品由巴黎美爵藝術基金收藏。
文化背景
歐洲風景畫
後印象派
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19世紀80年代法國一群美術家反對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片面追求客觀表現及外光和色彩,主張重新重視美術中形成的觀念和強調作者主觀的重要性。他們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客觀物象,要滲透作者的主觀感情和情緒。一般被稱作後印象主義的畫家是塞尚、梵谷和高更。後印象主義藝術家對20世紀西方的藝術有直接的影響。塞尚重理念,注重結構,注意畫面的建築美,孕育著立體主義的因素。梵谷、高更注意感情,強調色調的美和藝術表現的象徵意義,對野獸主義和表現主義影響很大。如果要尋找20世紀抽象主義與他們之間的關係的話,塞尚給幾何形的抽象派以啟發,高更和梵谷則被抽象主義中直抒感情的一派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