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彙編》是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育毅,謝萬智
基本介紹
- ISBN:9787555004714
- 作者:林育毅、謝萬智
-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 裝幀:精裝
《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彙編》是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育毅,謝萬智
《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彙編》是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育毅,謝萬智內容簡介本書收錄《泉州市實施方案》《泉州市21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整體性保護重點區域文化生態保護專項規劃》等,供相關部門和單位、文化生態...
《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是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14年4月23日印發的檔案,闡述了規劃期內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指導方針、建設目標、保護範圍、保護對象、保護方法、保護措施和保障措施。發文通知 廈門、漳州、泉州市人民政府,省直有關單位:《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已經文化部同意實施。經省政府同意...
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3月18日 方案全文 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泉州市行動方案(2021—2025年)為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以及《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
《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確定的建立泉州、漳州、廈門市3個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以及部分市、縣(區)的綜合性展示館,建設閩南傳統音樂、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閩南剪紙3個專題展示館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已基本完成。三市正在繼續加強重大文化遺產保護設施建設,已列入建設規劃並在建的項目有泉州非物質文化...
泉州古城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包含開元寺、台魁巷歷史文化街區,舊館驛歷史文化街區,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文廟、後城歷史文化街區,城南聚寶街歷史文化街區等5個主要歷史文化街區。開元寺、台魁巷歷史文化街區和舊館驛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展示泉州古城歷史風貌,體現古城區街巷空間及南派建築文化;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展示...
第二十五條 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設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專家委員會,負責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建設、管理、保護等有關事項的諮詢、評估和論證等工作。專家委員會應當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文化研究、規劃等方面的人士組成,具體組成辦法和工作規則由市文化旅遊主管部門另行規定。第二十六條 市和縣(市、...
永春縣桃城-五里街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 永春縣桃城-五里街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主要保護與展示佛手禪茶、白鶴拳、永春老醋、紙織畫、漆籃、篾香閩南民間技藝文化,永春養脾散、一都紅粬等傳統生物醫藥文化等及其生態環境。
德化縣瓷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 德化縣瓷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主要保護與展示德化瓷燒制技藝及相關陶瓷文化及其生態環境。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根據《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的“確定10個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這一目標而建設。保護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同意建立。試驗性階段的各保護區暫定為“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條件成熟時正式命名為“文化生態保護區”。文化生態系統是文化與自然環境、生產...
《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叢書》是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嘉輝,王素青 內容簡介 泉州北管音樂,簡稱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調、曲仔,是廣泛流傳於泉州市泉港區的一種民間絲竹音樂。因其歷史上來源於隨著海上運輸船隻、南下鹽兵、淮河難民等進入泉州的江淮民間音樂,故稱“北管”。本書是關於北管音樂演唱...
全區規劃範圍包括清濛園區9.5平方公里、國家級泉州出口加工區3平方公里、泉州特種汽車基地4.5平方公里、官橋園區15平方公里。清濛園區位於泉州市南大門,是泉州市中心城區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泉州市八大經濟組團之一的江南池店組團的核心區域和交通樞紐。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地處閩南金三角經濟帶中心位置,東西有324國道...
廣東汕尾與潮汕為閩南文化分化出的兩個獨立的亞文化片區。閩南文化的生成範圍十分廣闊,包括現有閩南金三角所在地廈門、泉州和漳州,以及龍巖、莆田、三明、寧德等部分地區和潮汕、台灣的大部分地區,同時輻射浙江、海南、廣西和雷州半島等地,傳播至香港、澳門和東南亞各國及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閩南文化的發祥地和核心區...
第六條 市文化主管部門組織開展閩南文化遺產調查工作,並建立閩南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資料庫。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閩南文化遺產檔案及相關數據信息應當公開,便於公眾查閱。第七條 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擬定文物保護單位、涉台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及文化...
為加快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出台《中共泉州市委辦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通知》(泉委發〔2022〕10 號)。為了促進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閩南文化特色,堅定文化自信,出台《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市政府令第19號)。為了...
2021年以來,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等,公開發布《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泉州市“十四五”海洋強市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泉政辦〔2021〕40號)、《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泉州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的通知》(泉政辦〔2021〕41號)、《...
第十條 市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資源規劃等主管部門編制閩南文化保護髮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明確其保護和發展的內容、範圍、方式以及措施,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專項規劃應當劃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重點區域(以下簡稱重點區域),實施整體性保護。劃定重點區域,應當統籌兼顧城市建設發展和閩南文化保護...
文化旅遊經營者、旅遊者應當保護文化旅遊資源,遵守文明旅遊公約,共同維護旅遊秩序。積極培育和扶持文化旅遊行業組織,支持依法開展活動,充分發揮服務、引導、交流和協調作用,激發行業活力,維護行業合法權益和公平競爭秩序,促進文化旅遊行業健康發展。第二章 規劃和促進 第九條 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文化旅遊...
建有3個網站“泉州市圖書館”、“泉州數字文化網”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網”對外提供信息知識服務。開通手機圖書館掌中泉圖和微信公眾服務號。已建成自建“泉州文史資料全文庫”“泉州人物庫”等十多個地方特色數字資源庫,構建了泉州區域數字資源共享平台“泉州•文獻之窗數字圖書館”。年開展讀書活動達200多...
十二五期間,將推出系列閩南古代典籍整理和閩南文化與文學專題研究著作,產生較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效益。爭取到十二五末,達到省內一流、居於全國前列的水平,在閩南文化學術領域、閩台文化交流和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並將在十三五期間申報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與院閩台文化研究...
漳州市對開展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去年3月批准設立漳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中心。新成立的漳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中心,加掛“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要負責閩南文化(漳州)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組織實施《閩南文化生態區總體規劃》以及漳州市建設提升方案(2021-2025年);組織申報國家級、省級...
3、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和代表性傳承人體系 4、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存檔 5、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的培訓 6、參與《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工作 7、開展與兄弟省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任務 1、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加強非物質文化保護...
2010年6月16日晚,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的第四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開幕式,在中國休閒服裝名城——石獅市舉行。本屆閩台對渡文化活動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和“端午節”主題文化活動為主題,推動閩台文化交流大繁榮大發展。同時還舉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動,展示“魅力石獅...
全市各地在普查過程中,遇到重要發現均能給予及時公布,制定保護措施,並將發現成果進行轉換。鯉城老城區新發現的71個文物點已列入《泉州市十二五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專項規劃》編制範圍,作為泉州古城區示範園區展示點,文物普查成果已開始進入保護開發利用。德化縣“三普”辦在普查中新發現遼田尖山窯址,邀請專家進行專題...
李豫閩,男,漢族,1961年11月生於福建漳州,籍貫河南林縣,中共黨員。歷史學專業博士,藝術學專業教授。原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福建省非物質文化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專家委員會委員。人物簡介 1961年生於福建漳州,籍貫河南林縣。歷史學專業博士,藝術學專業教授,原福建...
堅持以“科學規劃、綜合保護、有機更新”的指導思想,漳州積極推進古城保護建設,打造具有傳承歷史、展示文化、延續生活等功能的新型歷史文化街區。規劃是關鍵,建設是體現,業態是成效。漳州在推進古城保護建設過程中,注重多種“業態”的打造,讓廣大市民、遊客充分找尋到“適合自己”的古城慢生活。在不斷提升老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