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的意見
河府〔2015〕56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各單位:
為有效應對巨觀外部市場不利和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在新常態下實現“中高速”發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現就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加快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提升產能“穩增長”
圍繞做優存量、做大增量,推動現有企業產能釋放,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促進投產項目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實現工業經濟“中高速”發展。
(一)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產能。對產能大戶、優勢企業和重點產業,強化動態監測分析,發現異常及時協調解決,促進企業滿負荷生產,加快產業集聚。對減產企業和重點企業,實行市縣區領導掛鈎服務、重點幫扶,制定幫扶方案,明確幫扶責任,落實幫扶舉措,力促企業穩產達產。市縣區建立工業經濟運行分析聯席會議制度,每月研究分析工業投資、工業生產、工業用電、工業稅收等相關經濟指標走勢和運行態勢,協調解決存在問題,提出應對工作措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統計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河源供電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落實好每月的全市“三大工程”縣區現場推進會和市縣區“馬上辦”周會。對簽約項目,協調投資方如期履約,幫助其完善動工前期手續。有關部門要加快項目立項、規劃、用地、用電、環評等前期手續的審批。對在建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條龍服務”機制,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每月跟進簽約、在建項目進展情況,項目建設“卡殼”問題及時報“馬上辦”周會協調解決。(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公安消防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力促新投產項目達產達效。對2013年以來“四個一批”和“三個50工程”新投產項目,要逐一分析其投資規模、投產時間、產出效益,找準影響產能發揮的根源,有針對性地協調解決。對總部不在我市的企業,要爭取其將更多的市場訂單放在我市組織生產。對因資金周轉困難而影響生產的企業,要儘快明晰其房地產權,並協調金融部門為其解決生產所需融資。對因缺工而影響生產的企業,要協助其開展多渠道、有針對性的招工,滿足生產需求。對符合上規條件的企業,要指導組織好申報材料,成為規模以上企業,形成工業新增量。(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統計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四)著力引進優質項目。突出“一把手”抓招商,對重大項目,“一把手”要全程參與項目考察、洽談、引進及落戶建設服務。突出“個性化”招商,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投資實力強、有核心技術、品牌影響大、輻射帶動強的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給予政策傾斜。突出“多渠道”招商,發揮外出鄉賢、駐外河源商會、河源同鄉會的作用,廣泛捕捉招商信息,促進有投資實力、有品牌影響力的投資項目落戶河源。突出特色資源招商,圍繞優質水資源和優勢礦產資源,著力引進資源精深加工項目。突出“產業鏈”招商,圍繞園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著力引進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項目,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發揮好中興通訊的龍頭帶動作用,引進其上下游企業投資河源,打造廣東省電子信息智慧型化製造示範基地。(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駐外機構,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落實政策“促減負”
(一)實行減免政策,降低企業成本。深入宣傳國家、省、市出台的稅費減免和財政激勵政策,在網站、辦事視窗公布相關信息,使企業全面掌握相關政策。市縣區相關部門要建立受惠企業名單,指導企業充分運用好各種政策。行政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實行清單管理,嚴控搭車式、捆綁式收費。涉企收費按市縣區事權範圍,可緩交1年;堤圍防護費按100萬元封頂徵收;對25人以下的小微企業免徵工會費;企業用工社保繳費不高於粵東西北地區平均水平。(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總工會、市水務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加快改革步伐,釋放發展動能。對涉企行政審批事項,嚴格按權責清單運作,實現審批要件標準化,審批流程規範化。推行網上辦事服務,建立企業專屬網頁、企業信息共享平台,實現網上辦事“少跑、快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降低創業門檻,釋放投資活力。清理“紅頂中介”服務機構,實現中介服務與政府部門完全脫鉤,中介服務市場全方位開放,嚴禁職能部門“小圈子”取信。中介服務實行清單管理,中介服務收費、服務時限實行上限規定。建立中介服務機構信用監督機制,對投訴多、信譽差的中介機構,實行“黑名單”管理。(市監察局、市編辦、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市法制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配置要素“強保障”
(一)強化項目用地保障。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和用地指標傾斜在工業項目上,對投資強度大、產出密度高、創稅能力強的重點工業項目優先保障。對在建、新投產項目仍未完善用地相關手續的,實行專人跟進落實制度。對簽約項目,根據契約投資約定,按輕重緩急排序,做好土地供應計畫,排出供地時間節點,儘快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功能調整,確保項目依期履約開工。落實省技改項目用地支持政策,對利用已有的場地進行技術改造且符合規劃的項目,以增建生產性設施、拆除重建、加層等方式進行改擴建的,新增建築部分不再收取土地出讓金。(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實行資源傾斜配置。對投資額度大、技術實力強、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資源精深加工項目,傾斜配置資源及原料。建立資源有效管控機制,保障資源有序開發、增值利用。建立資源開發利用共享機制,項目所在地縣區政府要主動理順資源所在地鎮、村及村民利益共享關係,保障項目發展需求。對已建成的資源精深加工企業,要確保企業發展所需的資源;對已取得礦產資源採礦許可、並向資源精深加工轉型的企業,優先延長其採礦年限,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市國土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林業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確保企業用電需求。強化用電需求側管理,加強電力調配和監測分析,提前謀劃和加快推進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區域、園區、項目用電需求。對開工建設項目,優先保障建設用電;對在建項目投產前,根據企業用電負荷,配套好供電設施;對生產企業增加用電負荷的,及時滿足用電需求;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列入供電優保名單。(河源供電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四)加強企業用工服務。市縣區政府採取適當資助、企業運營的方式,建立人力資源實體市場,完善網上招用工平台服務手段,為企業招用工提供服務。發揮好縣鎮勞動服務機構的作用,組織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為園區勞動密集型企業輸送人力資源。園區要吸引多元投資,完善學校、商業、醫療、娛樂、交通等生活服務配套設施,提升企業員工“愛廠、愛園”的歸屬感。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要與我市產業發展相銜接,根據城市定位、產業規劃和人才需求,有針對性地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計、教學內容、考核評價、職業資格認定上加強對接,為企業提供“訂單式”培訓。建立完善我市職業院校辦學經費與畢業生本市就業率相掛鈎制度,實現辦學與我市經濟發展的互相促進。(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四、技改創新“促轉型”
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畫,實施創新驅動,促進工業產品智慧型化、生產裝備自動化,實現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
(一)促進制造業向生產智慧型化轉型。建立技改項目資料庫,實行專人負責跟進落實,從政策資金安排、融資需求、技改方案最佳化等方面,協助企業做好工作。引導傳統產業開展設備更新、流程最佳化、智慧型化管理,實現食品飲料企業向品牌質量轉型,金屬製品企業向先進標準化轉型,水泥企業向旋窯生產技術轉型,陶瓷企業向使用新燃氣和新工藝技術轉型。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實施“機器換人”和智慧型化改造,建設“數字車間”和“智慧工廠”,實現紡織服裝、電子電器企業向智慧型化生產轉型,提升企業管理信息化、生產智慧型化、裝備數位化水平。對近年來新投產未上規和新引進的企業,使用行業先進標桿設備、智慧型化設備及進行老舊設備更新的,可以享受市縣區技術改造相關政策資金扶持。(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加快智慧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注重高端引進。圍繞智慧型製造和生產裝備製造業精準招商,建立全國先進裝備製造企業招商目錄指引,有針對性開展區域招商和行業特色招商活動。注重科技孵化培育。推動園區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智慧型製造等建立專業孵化器,對孵化成果,採取以市場為主、政府資助為輔的方式,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對生產裝備製造企業向智慧型化、數位化、自動化成套裝備、系統集成拓展的,技改創新資金重點傾斜支持。注重示範基地建設。協助中興通訊解決好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並以企業需求為標準,傾力最佳化生產生活服務配套,打造無障礙發展優良環境,促進其整體產能在河源發揮、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河源集聚,成為廣東省電子信息智慧型製造示範基地。(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市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畫。推動大中型骨幹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企業創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科技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重點產品,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對納入年度培育的企業,有針對性地協助其引進人才,在創新資金安排上給予重點扶持;對符合條件的,積極推薦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目標。(市科技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五、突出增信“拓融資”
(一)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開展企業信息採集,加快推進市企業信用信息和融資對接平台建設,與省平台對接,實現企業信用信息網上查詢、信用評級網上進行、借貸資金網上申請、融資供求網上發布,推進政府部門、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為企業服務機構共享信用評級信息。(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二)建立增信貸款補償機制。市財政安排2500萬元,並爭取省專項資金1億元以上,設立市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提升企業融資抵押物的授信額度,降低貸款機構的貸款風險,提高服務企業的主動性。引導行業企業設立銀企“互保群”,發揮行業企業團體信用,提升融資增信額度,解決企業融資所需。市縣區設立企業貸款“過橋”資金,對符合貸款展期條件、手續完備的企業,提供還舊借新的“過橋”資金,解決企業暫時資金周轉困難。組建市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爭取省專項資金1億元,市財政配套相應的資金,增加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的資本金,擴大對企業的融資服務。(市財政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河源銀監分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三)提供多渠道融資服務。對具有特色優勢、成長性好的企業重點培育,實現在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直接融資。對發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強的企業,積極向風投機構推薦,實現“點對點”的融資合作。組織企業在區域性股權市場和省高成長中小企業板、科技板、青創板進行多元化融資和股權轉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通過“網際網路+金融”的模式,推動以第三方支付、點對點網路貸款(P2P)、眾籌平台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業發展。(市金融局、市工商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河源銀監分局,各縣區政府、管委會)
六、強化責任“抓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成員包括市編辦、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監察局、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規劃建設局、市林業局、市商務局、市工商局、市統計局、市法制局、市金融局、市總工會、市國稅局、市地稅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河源銀監分局、河源供電局、市公安消防局、深圳對口幫扶河源指揮部、市政府督查室等單位主要負責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要領導兼任主任。各縣區政府、管委會應設立相應機構,並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備案。
(二)強化督促檢查。各縣區政府、管委會及市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檔案涉及的相關工作,做好年度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工作措施,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備案,並將每月工作進展情況分別報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政府督查室對工作推進不力的事項進行個案督查,每季度開展整體工作督查,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三)實行責任追究。市縣區監察部門設立企業舉報投訴電話,負責組織企業投訴的核查和責任追究工作。對被企業投訴經查實的部門,進行通報批評;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和“吃拿卡要”的人和事,視情節輕重分別對該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當事人進行誡勉談話、責令書面檢討,違反黨紀政紀的給予紀律處分。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15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