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平輿為
摯國,為古諸侯國之一,國君任姓,古城在今
西塔寺,周朝時併入
沈子國。因
周文王之母
太任歸省家書中有“平輿”抵達(即坐車平安回到娘家)字樣而得名。
周朝,
周公之孫始封於沈,建立沈子國,古城在今射橋鄉
古城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為蔡所滅。
戰國時期,沈地屬楚,為平輿邑。
秦朝,置平輿縣,治所在今平輿北射橋鄉古城村。
南北朝,廢平輿縣。
北魏,復置,治所在今平輿縣城西南。
隋朝,大業二年(606年)復置平輿縣,屬豫州。
唐朝,
貞觀元年(627年)廢縣,轄地併入
新蔡縣。天授二年(691年)復置,治所懂虹在今平輿縣城,屬河南道
蔡州。
北宋,屬京西北路蔡州。
明、清時期,屬河南布政使司汝寧府汝陽縣。
民國時期,屬河南省第八區汝南縣。
1951年4月,復置平輿縣,屬信陽專區汽匪臘。
1965年,信陽、駐馬店分為兩個專區,平輿縣屬駐馬店專區。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輿位於河南省東南部,駐馬店市東部,兩省〔河南、安徽)三市(駐馬店、
周口、
阜陽)結戒乘棗員合處,東與新蔡縣、安徽省臨泉縣毗鄰,北與上蔡縣、項城市接壤,西與汝南縣相連,南踏促連與正陽縣交界。介於北緯32°44′—33°10′、東經114°24′—114°55′之間,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輿縣地處淮北平原,地勢平坦,西北略高於東南,海拔在39—47米之間,坡降1/4000—1/6000。
氣候特徵
平輿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淚連燥立渡地帶,兼有兩種氣候帶的氣候特徵,四季分明,雨熱同邀淚紋季,氣候溫暖,雨水較為充沛。年平均氣溫15℃,1月份最低平均氣溫1.5℃,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時,無霜期230天左右。
水文概況
平輿縣地處
淮河水系,有大小河道3400餘條,全長4140千米。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經縣境,小洪河縣境內長50.2千米,流域面積939平方千米,占平輿縣面積的73%,汝河縣境內長20.54千米,流域面積290平方千米,占章罪汽平輿縣面積的2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平輿縣境內地下水埋藏總量年平均為2.41億立方米,豐水年達3.3億立方米,乾旱年僅1.7億立方米。水質屬重碳酸鹽型淡水。地下水平均埋深1至3米,低洼地區1至2米。洪河、汝河兩岸地下水與河水相連,埋深3至4米。全縣60%的面積屬於淺、深層富水區,40%的面積屬於淺層中等富水、深層富水區。單井出水量每小時30至100立方米。淺、深層富水區包括後劉、萬冢、玉皇廟、郭樓、古槐鎮、東皇廟、辛店7個鄉鎮,單井出水量淺層70立方米/小時,深層100立方米/小時。淺層中等富水、深層富水區有十字路、高楊店、楊埠、東和店、老王崗5個鄉。淺層單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時,深層出水量100立方米/小時。淺層富水和淺層中等富水區有射橋、廟灣、雙廟、萬金店、李屯、西洋店6個鄉。
植物資源
平輿縣水生、濕生植物有:荻、萍、較葉黑藻、聚草輪藻、
金魚藻等。
芬香植物有:花椒、小茴、藿香、薄荷。
野生植物有:小薊(刺兒菜)、稗草、艾、狗尾草、掃帚苗、蓼(辣蓼稞)、蒺藜、灰灰菜、馬齒菜、薺菜、莎草、蒲公英(鵝兒食)、車前、牽牛(喇叭花)、畫眉草、免絲、茅草、蘆草等。此外,還有中藥材、野生大豆等。
用材樹種有:泡桐、臭椿、楝、榆、國槐、刺槐、柳、喪、梓、愀、楊、川楝、松、柏、杉、皂角、棠梨等。
灌木樹種有:荊條、紫穗槐、杞柳、竹子、冬青等。
動物資源
魚類有:鰱、鯉、鯽、草魚、鯰魚、青魚、鱔魚、烏鱧、
黃顙魚、鱖魚、攆花魚、麥穗魚、泥鰍、螃蟹、龜、鱉、沼蝦等。
兩棲類有:蟾蜍、青蛙。
爬行類有:壁虎、蜈蚣、蠍子、蚰蜒、蛇、蚯蚓等。
鳥類有:鴿子、鵪鶉、斑鳩、黃鶯、畫眉、燕子、麻雀、喜鵲、烏鴉、貓頭鷹、鷹、啄木鳥等。
野生哺乳類有:貂、鼠、蝙蝠、野兔、山貓、黃鼠狼等。
昆蟲類有:蜜蜂、螞蜂、蜻蜓、瓢蟲、線蟲、草蛉、赤眼蜂、食蚜蠅、蜘蛛、螞蟻、螳螂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總人口101.86萬人,常住人口72.17萬人。人口出生率12.33‰;人口死亡率6.58‰;自然增長率5.75‰。城鎮化率達到40.2%。
經濟
綜述
2017年,平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5116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4945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923472萬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832750萬元,增長10.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9.9:42.4:37.7調整為18.4:42.9:38.7。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5%,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5%,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人均生產總值29807元(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3081元。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輿縣退出貧困縣,正式脫貧摘帽。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平輿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完成1804828萬元,增長12.2%。其中,產業集聚區完成854437萬元,同比增長1.2%,占全縣投資額的47.3%,主導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4462萬元。商務中心區完成224102萬元,同比增27.3%,占全縣投資額的12.4%。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513912萬元,比上年增長32.5%,民間投資1269710萬元,比上年增長6%。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54468萬元;第二產業投資778317萬元,比上年下降7.5%;第三產業投資872043萬元,增長13.3%。億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50個,完成投資932466萬元,比上年下降7.8%。
財稅收支
2017年,平輿縣財政總收入110060萬元,增長15.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99萬元,增長20.1%。2017年,平輿縣稅收收入50498萬元,增長28.6%。各稅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23800萬元,增長5.5%,企業所得稅2927萬元,下降-11.4%,個人所得稅1167萬元,增長105.8%;城鎮土地使用稅898萬元,下降-54.4%;土地增值稅2257萬元,增長34.7%;契稅6231萬元,增長68.2%,耕地占用稅9520萬元,增長318.6%。非稅收入29601萬元,增長8.0%。
2017年,平輿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5466萬元,增長14.2%。主要項目支出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0550萬元,增長4.9%,公共安全支出11973萬元,增長13.2%,教育支出89719萬元,增長19.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748萬元,增長5.9%,科學技術支出5212萬元,增長1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9843萬元,增長18.9%,醫療衛生支出74261萬元,增長23.3%,節能環保支出5583萬元,增長31.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3680萬元,增長16.0%,農林水事務支出53528萬元,增長17.6%,交通運輸支出4599萬元,下降23.9%。
人民生活
2017年,平輿縣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5%,其中:食品菸酒類下降0.3%,衣著類上漲1.9%,居住類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5%,交通和通信類持平,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4%,醫療保健上漲4.6%,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6.2%。
2017年,平輿縣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6.4元,增長11.2%,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9.4元,增長9.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323.3元,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0.5元,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764.8元,增長8.1%。
第一產業
2017年,平輿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86萬畝,下降0.74%。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9.07萬畝,增長0.62%;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8.17萬畝,增長1.24%。蔬菜種植面積26.63萬畝,增長0.06%。
種植業
2017年,平輿縣糧食總產量788234噸,增長1.19%。其中:夏糧總產量525733噸,增長3.29%;秋糧總產量262501噸,下降2.78%;油料總產量63509噸,增長1.71%。蔬菜總產量717748噸,下降0.49%。
林業
2017年,平輿縣營造林面積366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66公頃,參加義務植樹58萬人次,義務植樹數量200萬株。全縣共有森林公園1個。
畜牧業
2017年,平輿縣肉類總產量76283噸,比上年增長2.37%。其中:豬肉產量60124噸,增長3.7%。牛肉產量3867噸,下降14.6%。羊肉產量2918噸,下降1.59%。禽肉產量8167噸,增長5.2%。生豬年末存欄517929頭,增長2.52%;生豬出欄796451頭,增長4.4%。牛出欄26483頭,下降14.59%,羊出欄234549隻,增長2.84%,家禽出欄6911648隻,增長5.26%。禽蛋產量27520噸,增長5.15%,蜂蜜產量372.65噸,增長0.15%。
農業基礎
2017年,平輿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17萬畝,年末全縣有效灌溉面積106.5萬畝,除澇面積新增0.87萬畝,年末達到67.82萬畝,新增機電井194眼,年末達到17953眼。節水灌溉面積新增0.08萬畝,年末達到15.84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160.65萬千瓦,比上年下降7.4%,農用大中型拖拉機17568台,增長2.7%。稻麥收割機2114台,玉米聯合收割機1667台,小型拖拉機64710台。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平輿縣完成工業總產值4690454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完成工業增加值1003039萬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3408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增加值928274萬元,比上年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100%,與上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49619萬元,比上年增長7.6%,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74765萬元,比上年增長4.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完成增加值5050萬元,增長11.8%;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增加值912190萬元,比上年增長9.0%。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252142萬元,比上年下降9.0%。高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57262萬元,比上年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63242萬元,增長16.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406233萬元,增長24.2%。2017年,平輿縣工業用電量2176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9%。年末產業集聚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6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871120萬元;完成增加值827827萬元,增長17.3%。其中,主導產業增加值完成359373萬元。
建築業
2017年,平輿縣全社會建築業總產值593059萬元,增長22.5%,實現增加值181862萬元,增長9.1%。資質內的建築企業25家,比上年增加9家。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平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222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59772萬元,增長12.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62455萬元,增長14.1%。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714614萬元,增長14.6%,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07613萬元,增長7.7%。規模以上服務業55家,完成營業收入92595.9萬元,同比增長23.06%。年末商務中心區共有限上企業51家,同比減少7家,增長-12%。其中,批發零售業21家,住宿餐飲業10家,規模以上服務業20家。
對外經濟
2017年,平輿縣進出口總額3159萬元,同比下降85.48%。實際吸收外資333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7%;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8.26億元,增長8.28%。
房地產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房地產開發企業29家,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88508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81530萬元,同比增長6.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6978萬元,增長33.8%,2017年,平輿縣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25.6萬平方米,增長22.9%。
郵電通信
2017年,平輿縣完成郵政電信業務總量43542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3269萬元,增長11.2%;郵政業務總量10273萬元,增長17.8%。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2644戶,下降14.4%,其中:縣城固定電話用戶10757戶,增長19.9%,農村電話用戶1887戶,下降67.4%。行動電話用戶49.72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5.56%,網際網路用戶7.82萬戶,比上年增加23451戶,增長42.8%。
旅遊業
2017年,平輿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77億元。全縣共有3A級旅遊景區1處,星級酒店2家,國內國際旅行社6家。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510900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0.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060203萬元,比2016年末增長14.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75707萬元,增長22.8%。其中:短期貸款257346萬元,下降11.7%,中長期貸款618361萬元,增長46.6%。
保險業
2017年,平輿縣保費收入20320萬元,增長30.2%。其中:人壽保險費收入17063萬元,財產保險保費收入3257萬元。2017年,平輿縣賠款及給付2785萬元,比上年下降19.0%。其中:人壽保險賠款及給付1004萬元,財產保險賠付1781萬元。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平輿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電信業實現增加值50098萬元,比上年增長4.9%。
南北向大廣高速公路,東西向連線寧洛和滬陝高速的新陽高速公路在縣城附近交匯,西距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50千米,東距京九鐵路80千米,106國道穿境而過。
運輸
2017年,平輿縣完成貨物周轉量149713萬噸千米,比上年減少0.9%,貨運量1731萬噸,增長6.1%;客運周轉量66080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4.5%,客運量18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0%。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平輿縣共申請專利361件,授權專利118件,發明專利擁有量36件。全縣擁有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3553.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共有普通高中4所(其中2所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招生5468人,較上年同期下降6.1%,在校生16626人,下降5.8%,畢業生6124人,下降6.2%。普通國中29所,招生11149人,較上年同期增長6.5%,在校生31890人,增長1.2%,畢業生10811人,下降8.4%。國小292所,招生17853人,較上年同期增長4.7%,在校學生87788人,增長6.1%,畢業生11233人,增長7.7%。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招生1411人,較上年同期增長71.5%,在校學生2092人,增長30.3%,畢業生392人,增長10.4%。幼稚園在園幼兒38418人,較上年同期增長4.2%。全縣“兩免一補”安排資金9394.3萬元,增長3.0%,資助困難學生48971人次,增長40.8%。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9個,文化館和公共圖書館各1個,文化站1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各1座,廣播電台1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8%,電視台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5%,有線電視用戶數5.22萬戶。
體育事業
2017年,平輿縣全縣在體育比賽中,共獲得6枚金牌,其中冠軍賽獲得6枚。體育彩票銷售額5855萬元,增長30.1%。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共有衛生機構331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共35個,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000人,其中,執業醫師(包含助理執業醫師)1100人,註冊護士1800人。衛生機構床位數3600張,增長5.9%。
勞動就業
2017年,平輿縣城鎮新增就業10380人,增長0.78%。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656人,增長8.7%。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0.96%,下降2.04%。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50879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422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90271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8111人。2017年,平輿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4281人,共有106人領取失業保險金。截止2017年末,建檔立卡貧困戶14517戶總計33686人,其中有10505人實現了脫貧。
2017年,平輿縣共有15344人城鎮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017年,平輿縣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754.6萬元,農村居民35617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017年,平輿縣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315.8萬元。2017年,平輿縣救助城鄉醫療困難民眾12733人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407.1萬元。
環境保護
2017年,平輿縣總體水質狀況為四類水質,其中,三類以上水質比為25%。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86天,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78.4%,增長14.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26.2噸,增長5%,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494.7噸,增長20%。
安全生產
2017年,平輿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傷亡事故0起,死亡0人,事故直接財產損失0萬元。全縣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人。
歷史文化
平輿是沈姓、冉姓、摯姓、汝南周姓的發源地。文物古蹟主要有沈子國故城遺址、摯地遺址、月旦亭遺址、陳蕃墓、普照寺塔、安成故址等。
名單 | 介紹 |
---|
| 位於平輿縣城。東起文化館,西至烈士陵園,南到清河邊,北及永盛花園小區。始築於商代,並在先秦及以後歷代長期使用。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西周遺址。面積202萬平方米。為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是中華沈氏的發源地。該遺址為中原地區保護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遺址之一。 |
| 又稱安成故城。位於老王崗鄉興旺店村委一帶,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區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據考證,《詩經》中《關雎》、《汝墳》等十一篇創作於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塋地,號稱“十八冢”。 |
| 位於後劉鄉新集村一帶,城垣呈長方形。春秋時為楚所置。秦統一六國後,置陽城縣,屬陳郡。據考為中國首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鄉里。西漢時陽城改屬汝南郡。東漢初年裁併入汝陽,為世家袁安的莊宅。唐代在故城遺址上建陽城寺院,至民國仍有遺存。 |
| 位於後劉鄉韓古城村。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重要軍事設施---壁壘遺址。 |
| 位於縣城摯地大道中段東側。原名聖母廟,又名東塔寺,是一座始建於周代,道教與佛教兼容,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廟。主要殿宇包括:聖母殿、文王殿、東皇閣、老君殿、羅漢殿、袁安祠、二龍祠、陳蕃祠等。寺廟設有諸多地方名人專祠。該寺廟多次毀於戰火,又歷代重修,今僅存東皇閣。 |
| 位於後劉鄉洪山廟村,與上蔡白龜廟、淮陽太昊陵齊名,為“豫南三大古廟”之一。遠古名穀神廟,據考為商紂王之子殷洪大難餘生,自號“洪山隱居”(又名洪山道人)隱遁處。主要殿閣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閣、牛王宮、馬王殿、龍王殿、奶奶殿、閻王殿、天王殿、羅漢殿等。 |
| 位於東和店鎮仙翁廟村,是當地百姓為紀念為民驅魔看病的仙人費長房而建的廟宇。 |
| 位於萬冢鄉郭寺村。建於隋代開皇元年。五代毀於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閣有:佛祖殿、羅漢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閣等建築。與射橋開元寺和附近的陽城寺院齊名,曾為汝東名寺。60年代初廢棄。 |
| 位於老王崗鄉小崗村西。初為老子廟。東漢中期,人們“誦黃老之微詞,尚浮屠之仁祠”,因廟址濱鄰汝水鴻隙陂,為當時中原地區的重要漕道,建東崗寺,至唐代達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餘座,並有大面積寺田。清末廢於捻軍起義。 |
| 位於老王崗鄉賈屯村。相傳是西漢時期人們為祈禱龍王回此休息、頤養天性而建,名龍社,又稱廻龍廟。東漢時期拓建佛教各殿閣,唐代達到鼎盛。主要殿宇為大雄寶殿、龍王殿等。 |
| 位於老王崗鄉白龍王廟村。古為當地人民為祈求白龍造福鄉民而建造。宋代以後,廟內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諸殿閣,香火旺盛。建國後廢棄。 |
| 位於 玉皇廟鄉玉皇廟村。原名為“光武廟”、“劉秀廟”,後名玉皇廟,是豫南地區著名的道教聖地。始建於東漢末期,歷代重修,60年代初廢棄。主要建築有玉皇閣、天師觀、劉秀殿、賈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閣規模最大。 |
| 位於廟灣鎮北區。明代晉秦商人相地脈、卜吉凶,於鎮北鄰河處創立“山陝會館”。內設關帝殿、樂樓、天王殿、財神殿、灶君殿、馬王殿等。關帝殿氣勢恢弘,蔚為大觀。60年代,山陝會館廢棄,今存馬王殿和修復的“關帝殿”及六塊明清碑刻。 |
| 又名東王廟,位於廟灣鎮東區。建於宋代,明時重修。供奉齊天大帝、東王黃飛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廟舍。該廟60年代廢棄,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較小。 |
| 又名“陳公祠”,位於射橋鎮西關。是東漢末期為奠念名重當朝的太傅陳蕃而建。陳蕃晚年因“黨錮之爭”,被宦官勢力殺害,被朱震密葬於此,附近有古稱“古冢十二座”的陳蕃後裔墓葬。祠內主要殿堂有:陳公堂、朱震祠、黃浮祠、陳逸祠、范滂祠等,歷代修葺。近代祠堂毀於兵火。 |
| 又名張令公廟,位於射橋鎮古城南。張令公,即漢代平輿縣令張熹,字季智,桂陽郡臨武縣(今湖南衡陽市)人。張熹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擁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當地百姓立祠紀念。歷史上曾屢毀屢修,60年代廢棄。90年代初當地信徒籌建祠舍數間,恢復祭拜儀式。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東南,與仙女廟毗鄰。董孝子即董永,西漢時期寓居汝南,為著名孝子,因賣身葬父感動世人。並與美麗賢淑、擅長紡織的玉貞姑娘產生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後世神化為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當地百姓為紀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毀於兵火。 |
| 又名仙女廟,位於射橋鎮古城村東南,是紀念漢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廟宇。據考證為晉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稱七仙女殿)、織機房、月圓堂等殿閣。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懸壺濟世的壺公和弟子仙翁費長房的觀閣。門題“懸壺濟世”。東漢時汝南郡治在今射橋鎮古城村一帶,這裡盛傳神仙壺公和弟子費長房救死扶傷、惠濟黎民、鞭笞百鬼、驅使社公的傳說。晉代,當地人們建造殿堂兩座,一座為“壺公祠”,一座為“仙翁觀”,各具殿舍五間,合稱“壺仙觀”。 |
| 又名“范張廟”、“雞黍廟”,位於射橋鎮古城村南。是當地民眾為紀念張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謳歌人間信義真情。民國初年,毀於兵火。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南。據考證,為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四賢罹難闊別重逢之地,時稱“古城聚會”。後人為紀念四人古城聚會,在此建起“四賢觀”。主要殿堂有:趙雲祠、張飛祠、關公祠、劉備殿、四賢觀等。 |
| 位於射橋鎮中,是豫南地區唯一一座唐代名剎。該寺占地500畝,並有大量寺田,規模宏大。建供奉釋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賢殿、文殊殿、觀音殿、地藏殿、佛賢殿、高僧殿、彌陀殿、佛光殿、藏經閣、三聖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綱寺,為豫南的佛教中心。該寺60年代被毀,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 |
| 位於縣城東北十千米處,是一座千年古廟。該廟清代以前頗具規模,除分造六色神龍寶殿外,還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舉行廟會。抗日戰爭時期河南省立百泉鄉村師範學校遷移該廟,利用廟址擴建學校。今僅存青龍殿與《皇清重修龍王廟碑記》的殘碑一塊。 |
| 又名“孔廟”,位於射橋鎮國小院內。始建於明泰昌年間,主要建築有大成殿、東西廡聖跡殿、詩禮堂、崇聖祠等,近代毀廢。現僅存詩禮堂。該殿堂為明清時縣科庠生科舉後舉行尊孔授儀的場所,對宣傳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響。現存詩禮堂系清代重修,整個建築保護完整。 |
| 又名普照寺塔,位於李屯鄉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師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於唐代,毀於清鹹豐十年,現僅存一塔。該塔建於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級,為密檐式磚砌塔,結構嚴謹,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區唯一一座金塔。 |
著名人物
平輿有被尊為“中國胎教第一人”的周文王母親
太任,有秦末率眾揭竿而起的張楚政權領袖陳勝,有被史界贊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東漢名臣
陳蕃,有被譽為“平輿淵有二龍”的月旦人物
許靖和
許劭,還有清末捻軍首領陳大喜等先賢英烈。
| |
| |
| |
| 字慧清,號懶園居士,萬冢鄉萬寨人,晚清貢生,人稱萬撥貢。 |
| 字泰和,今平輿縣東皇廟鄉老圍子村(時為陳家寨),為清末著名的太平軍首領之一。 |
| 字季智,東漢桂陽郡臨武人,漢靈帝時任平輿縣令。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百姓尊稱他為“青天張令公”。 |
| 平輿縣陽城鎮(今平輿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 吳廣一同在大澤鄉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 |
| |
| 平輿縣人。年輕時與堂弟許劭俱知名,善於品評鄉黨人物,尤其重視對人倫品行的評價。 |
| 西晉時 安城人(今平輿老王崗一帶),是周平王少子汝墳侯周烈的後裔。浚天資聰穎,承襲家教,善識人才高下,以才辯知名於世。 |
| 東漢汝南郡平輿人。少時聰穎,博學多才,尤鑽《京氏易》。 |
| 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新疆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
地方特產
1980年平輿白芝麻獲國家經貿部授予的“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平輿縣被河南省命名為白芝麻外貿出口基地縣,1997年平輿縣被國家批准為商品油料基地縣,1998年平輿縣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白芝麻標準化種植試點縣,2000、2001年連續實施了國家財政支持科技扶貧白芝麻標準化生產項目建設。
平輿縣白芝麻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種植面積、總產、年出口量均居全國縣級第一位,素有“中原百穀首,平輿芝麻王”之稱。平輿白芝麻以個大籽飽、皮薄肉厚、色澤潔白、口味香醇等品質享譽國內外,是平輿縣傳統的出口商品,年出口量1500萬千克左右。
1986年代表河南省在北京農展館參加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覽,被農業部原部長何康贊道“河南小磨油香,全國第一”。
榮譽稱號
平輿是
中國車輿文化之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防水防潮之鄉、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全國文明縣城。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19年9月20日,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布,平輿縣獲組織創新獎。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平輿位於河南省東南部,駐馬店市東部,兩省〔河南、安徽)三市(駐馬店、
周口、
阜陽)結合處,東與新蔡縣、安徽省臨泉縣毗鄰,北與上蔡縣、項城市接壤,西與汝南縣相連,南與正陽縣交界。介於北緯32°44′—33°10′、東經114°24′—114°55′之間,總面積12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平輿縣地處淮北平原,地勢平坦,西北略高於東南,海拔在39—47米之間,坡降1/4000—1/6000。
氣候特徵
平輿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兼有兩種氣候帶的氣候特徵,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暖,雨水較為充沛。年平均氣溫15℃,1月份最低平均氣溫1.5℃,7月份最高平均氣溫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時,無霜期230天左右。
水文概況
平輿縣地處
淮河水系,有大小河道3400餘條,全長4140千米。淮河支流小洪河和汝河流經縣境,小洪河縣境內長50.2千米,流域面積939平方千米,占平輿縣面積的73%,汝河縣境內長20.54千米,流域面積290平方千米,占平輿縣面積的22%。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平輿縣境內地下水埋藏總量年平均為2.41億立方米,豐水年達3.3億立方米,乾旱年僅1.7億立方米。水質屬重碳酸鹽型淡水。地下水平均埋深1至3米,低洼地區1至2米。洪河、汝河兩岸地下水與河水相連,埋深3至4米。全縣60%的面積屬於淺、深層富水區,40%的面積屬於淺層中等富水、深層富水區。單井出水量每小時30至100立方米。淺、深層富水區包括後劉、萬冢、玉皇廟、郭樓、古槐鎮、東皇廟、辛店7個鄉鎮,單井出水量淺層70立方米/小時,深層100立方米/小時。淺層中等富水、深層富水區有十字路、高楊店、楊埠、東和店、老王崗5個鄉。淺層單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時,深層出水量100立方米/小時。淺層富水和淺層中等富水區有射橋、廟灣、雙廟、萬金店、李屯、西洋店6個鄉。
植物資源
平輿縣水生、濕生植物有:荻、萍、較葉黑藻、聚草輪藻、
金魚藻等。
芬香植物有:花椒、小茴、藿香、薄荷。
野生植物有:小薊(刺兒菜)、稗草、艾、狗尾草、掃帚苗、蓼(辣蓼稞)、蒺藜、灰灰菜、馬齒菜、薺菜、莎草、蒲公英(鵝兒食)、車前、牽牛(喇叭花)、畫眉草、免絲、茅草、蘆草等。此外,還有中藥材、野生大豆等。
用材樹種有:泡桐、臭椿、楝、榆、國槐、刺槐、柳、喪、梓、愀、楊、川楝、松、柏、杉、皂角、棠梨等。
灌木樹種有:荊條、紫穗槐、杞柳、竹子、冬青等。
動物資源
魚類有:鰱、鯉、鯽、草魚、鯰魚、青魚、鱔魚、烏鱧、
黃顙魚、鱖魚、攆花魚、麥穗魚、泥鰍、螃蟹、龜、鱉、沼蝦等。
兩棲類有:蟾蜍、青蛙。
爬行類有:壁虎、蜈蚣、蠍子、蚰蜒、蛇、蚯蚓等。
鳥類有:鴿子、鵪鶉、斑鳩、黃鶯、畫眉、燕子、麻雀、喜鵲、烏鴉、貓頭鷹、鷹、啄木鳥等。
野生哺乳類有:貂、鼠、蝙蝠、野兔、山貓、黃鼠狼等。
昆蟲類有:蜜蜂、螞蜂、蜻蜓、瓢蟲、線蟲、草蛉、赤眼蜂、食蚜蠅、蜘蛛、螞蟻、螳螂等。
人口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總人口101.86萬人,常住人口72.17萬人。人口出生率12.33‰;人口死亡率6.58‰;自然增長率5.75‰。城鎮化率達到40.2%。
經濟
綜述
2017年,平輿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151167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4945萬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923472萬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832750萬元,增長10.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9.9:42.4:37.7調整為18.4:42.9:38.7。其中,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5%,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5%,第三產業比重提高1%。人均生產總值29807元(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3081元。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輿縣退出貧困縣,正式脫貧摘帽。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平輿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完成1804828萬元,增長12.2%。其中,產業集聚區完成854437萬元,同比增長1.2%,占全縣投資額的47.3%,主導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4462萬元。商務中心區完成224102萬元,同比增27.3%,占全縣投資額的12.4%。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投資513912萬元,比上年增長32.5%,民間投資1269710萬元,比上年增長6%。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154468萬元;第二產業投資778317萬元,比上年下降7.5%;第三產業投資872043萬元,增長13.3%。億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在建項目50個,完成投資932466萬元,比上年下降7.8%。
財稅收支
2017年,平輿縣財政總收入110060萬元,增長15.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0099萬元,增長20.1%。2017年,平輿縣稅收收入50498萬元,增長28.6%。各稅種完成情況是:增值稅23800萬元,增長5.5%,企業所得稅2927萬元,下降-11.4%,個人所得稅1167萬元,增長105.8%;城鎮土地使用稅898萬元,下降-54.4%;土地增值稅2257萬元,增長34.7%;契稅6231萬元,增長68.2%,耕地占用稅9520萬元,增長318.6%。非稅收入29601萬元,增長8.0%。
2017年,平輿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05466萬元,增長14.2%。主要項目支出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0550萬元,增長4.9%,公共安全支出11973萬元,增長13.2%,教育支出89719萬元,增長19.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748萬元,增長5.9%,科學技術支出5212萬元,增長12.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9843萬元,增長18.9%,醫療衛生支出74261萬元,增長23.3%,節能環保支出5583萬元,增長31.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13680萬元,增長16.0%,農林水事務支出53528萬元,增長17.6%,交通運輸支出4599萬元,下降23.9%。
人民生活
2017年,平輿縣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5%,其中:食品菸酒類下降0.3%,衣著類上漲1.9%,居住類上漲1.7%,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0.5%,交通和通信類持平,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2.4%,醫療保健上漲4.6%,其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16.2%。
2017年,平輿縣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6.4元,增長11.2%,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9.4元,增長9.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323.3元,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0.5元,增長9.3%,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764.8元,增長8.1%。
第一產業
2017年,平輿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86萬畝,下降0.74%。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9.07萬畝,增長0.62%;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8.17萬畝,增長1.24%。蔬菜種植面積26.63萬畝,增長0.06%。
種植業
2017年,平輿縣糧食總產量788234噸,增長1.19%。其中:夏糧總產量525733噸,增長3.29%;秋糧總產量262501噸,下降2.78%;油料總產量63509噸,增長1.71%。蔬菜總產量717748噸,下降0.49%。
林業
2017年,平輿縣營造林面積366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面積366公頃,參加義務植樹58萬人次,義務植樹數量200萬株。全縣共有森林公園1個。
畜牧業
2017年,平輿縣肉類總產量76283噸,比上年增長2.37%。其中:豬肉產量60124噸,增長3.7%。牛肉產量3867噸,下降14.6%。羊肉產量2918噸,下降1.59%。禽肉產量8167噸,增長5.2%。生豬年末存欄517929頭,增長2.52%;生豬出欄796451頭,增長4.4%。牛出欄26483頭,下降14.59%,羊出欄234549隻,增長2.84%,家禽出欄6911648隻,增長5.26%。禽蛋產量27520噸,增長5.15%,蜂蜜產量372.65噸,增長0.15%。
農業基礎
2017年,平輿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17萬畝,年末全縣有效灌溉面積106.5萬畝,除澇面積新增0.87萬畝,年末達到67.82萬畝,新增機電井194眼,年末達到17953眼。節水灌溉面積新增0.08萬畝,年末達到15.84萬畝。農業機械總動力160.65萬千瓦,比上年下降7.4%,農用大中型拖拉機17568台,增長2.7%。稻麥收割機2114台,玉米聯合收割機1667台,小型拖拉機64710台。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平輿縣完成工業總產值4690454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完成工業增加值1003039萬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3408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2%,增加值928274萬元,比上年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100%,與上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下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49619萬元,比上年增長7.6%,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74765萬元,比上年增長4.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工業完成增加值5050萬元,增長11.8%;非公有制工業完成增加值912190萬元,比上年增長9.0%。大中型企業完成增加值252142萬元,比上年下降9.0%。高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57262萬元,比上年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63242萬元,增長16.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406233萬元,增長24.2%。2017年,平輿縣工業用電量2176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9%。年末產業集聚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6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871120萬元;完成增加值827827萬元,增長17.3%。其中,主導產業增加值完成359373萬元。
建築業
2017年,平輿縣全社會建築業總產值593059萬元,增長22.5%,實現增加值181862萬元,增長9.1%。資質內的建築企業25家,比上年增加9家。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平輿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222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59772萬元,增長12.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62455萬元,增長14.1%。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714614萬元,增長14.6%,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07613萬元,增長7.7%。規模以上服務業55家,完成營業收入92595.9萬元,同比增長23.06%。年末商務中心區共有限上企業51家,同比減少7家,增長-12%。其中,批發零售業21家,住宿餐飲業10家,規模以上服務業20家。
對外經濟
2017年,平輿縣進出口總額3159萬元,同比下降85.48%。實際吸收外資333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9.7%;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8.26億元,增長8.28%。
房地產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房地產開發企業29家,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88508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81530萬元,同比增長6.9%;商業營業用房投資6978萬元,增長33.8%,2017年,平輿縣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125.6萬平方米,增長22.9%。
郵電通信
2017年,平輿縣完成郵政電信業務總量43542萬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3269萬元,增長11.2%;郵政業務總量10273萬元,增長17.8%。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2644戶,下降14.4%,其中:縣城固定電話用戶10757戶,增長19.9%,農村電話用戶1887戶,下降67.4%。行動電話用戶49.72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5.56%,網際網路用戶7.82萬戶,比上年增加23451戶,增長42.8%。
旅遊業
2017年,平輿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77億元。全縣共有3A級旅遊景區1處,星級酒店2家,國內國際旅行社6家。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510900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0.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060203萬元,比2016年末增長14.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75707萬元,增長22.8%。其中:短期貸款257346萬元,下降11.7%,中長期貸款618361萬元,增長46.6%。
保險業
2017年,平輿縣保費收入20320萬元,增長30.2%。其中:人壽保險費收入17063萬元,財產保險保費收入3257萬元。2017年,平輿縣賠款及給付2785萬元,比上年下降19.0%。其中:人壽保險賠款及給付1004萬元,財產保險賠付1781萬元。
交通運輸
交通
2017年,平輿縣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電信業實現增加值50098萬元,比上年增長4.9%。
南北向大廣高速公路,東西向連線寧洛和滬陝高速的新陽高速公路在縣城附近交匯,西距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50千米,東距京九鐵路80千米,106國道穿境而過。
運輸
2017年,平輿縣完成貨物周轉量149713萬噸千米,比上年減少0.9%,貨運量1731萬噸,增長6.1%;客運周轉量66080萬人千米,比上年增長4.5%,客運量18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0%。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平輿縣共申請專利361件,授權專利118件,發明專利擁有量36件。全縣擁有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3553.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共有普通高中4所(其中2所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招生5468人,較上年同期下降6.1%,在校生16626人,下降5.8%,畢業生6124人,下降6.2%。普通國中29所,招生11149人,較上年同期增長6.5%,在校生31890人,增長1.2%,畢業生10811人,下降8.4%。國小292所,招生17853人,較上年同期增長4.7%,在校學生87788人,增長6.1%,畢業生11233人,增長7.7%。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招生1411人,較上年同期增長71.5%,在校學生2092人,增長30.3%,畢業生392人,增長10.4%。幼稚園在園幼兒38418人,較上年同期增長4.2%。全縣“兩免一補”安排資金9394.3萬元,增長3.0%,資助困難學生48971人次,增長40.8%。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9個,文化館和公共圖書館各1個,文化站19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各1座,廣播電台1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98%,電視台1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5%,有線電視用戶數5.22萬戶。
體育事業
2017年,平輿縣全縣在體育比賽中,共獲得6枚金牌,其中冠軍賽獲得6枚。體育彩票銷售額5855萬元,增長30.1%。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共有衛生機構331個,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共35個,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000人,其中,執業醫師(包含助理執業醫師)1100人,註冊護士1800人。衛生機構床位數3600張,增長5.9%。
勞動就業
2017年,平輿縣城鎮新增就業10380人,增長0.78%。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656人,增長8.7%。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0.96%,下降2.04%。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平輿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50879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422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90271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8111人。2017年,平輿縣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4281人,共有106人領取失業保險金。截止2017年末,建檔立卡貧困戶14517戶總計33686人,其中有10505人實現了脫貧。
2017年,平輿縣共有15344人城鎮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017年,平輿縣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754.6萬元,農村居民35617人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017年,平輿縣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315.8萬元。2017年,平輿縣救助城鄉醫療困難民眾12733人次,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1407.1萬元。
2017年,平輿縣總體水質狀況為四類水質,其中,三類以上水質比為25%。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86天,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78.4%,增長14.2%。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26.2噸,增長5%,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494.7噸,增長20%。
2017年,平輿縣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傷亡事故0起,死亡0人,事故直接財產損失0萬元。全縣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人。
平輿是沈姓、冉姓、摯姓、汝南周姓的發源地。文物古蹟主要有沈子國故城遺址、摯地遺址、月旦亭遺址、陳蕃墓、普照寺塔、安成故址等。
名單 | 介紹 |
---|
| 位於平輿縣城。東起文化館,西至烈士陵園,南到清河邊,北及永盛花園小區。始築於商代,並在先秦及以後歷代長期使用。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西周遺址。面積202萬平方米。為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是中華沈氏的發源地。該遺址為中原地區保護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遺址之一。 |
| 又稱安成故城。位於老王崗鄉興旺店村委一帶,城垣呈梯形。是中原地區重要的先秦古城之一。據考證,《詩經》中《關雎》、《汝墳》等十一篇創作於此。故城南有安成世家豪族的塋地,號稱“十八冢”。 |
| 位於後劉鄉新集村一帶,城垣呈長方形。春秋時為楚所置。秦統一六國後,置陽城縣,屬陳郡。據考為中國首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鄉里。西漢時陽城改屬汝南郡。東漢初年裁併入汝陽,為世家袁安的莊宅。唐代在故城遺址上建陽城寺院,至民國仍有遺存。 |
| 位於後劉鄉韓古城村。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重要軍事設施---壁壘遺址。 |
| 位於縣城摯地大道中段東側。原名聖母廟,又名東塔寺,是一座始建於周代,道教與佛教兼容,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廟。主要殿宇包括:聖母殿、文王殿、東皇閣、老君殿、羅漢殿、袁安祠、二龍祠、陳蕃祠等。寺廟設有諸多地方名人專祠。該寺廟多次毀於戰火,又歷代重修,今僅存東皇閣。 |
| 位於後劉鄉洪山廟村,與上蔡白龜廟、淮陽太昊陵齊名,為“豫南三大古廟”之一。遠古名穀神廟,據考為商紂王之子殷洪大難餘生,自號“洪山隱居”(又名洪山道人)隱遁處。主要殿閣有:洪君殿、先王殿、玉皇閣、牛王宮、馬王殿、龍王殿、奶奶殿、閻王殿、天王殿、羅漢殿等。 |
| 位於東和店鎮仙翁廟村,是當地百姓為紀念為民驅魔看病的仙人費長房而建的廟宇。 |
| 位於萬冢鄉郭寺村。建於隋代開皇元年。五代毀於兵火,宋代重修。主要殿閣有:佛祖殿、羅漢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閣等建築。與射橋開元寺和附近的陽城寺院齊名,曾為汝東名寺。60年代初廢棄。 |
| 位於老王崗鄉小崗村西。初為老子廟。東漢中期,人們“誦黃老之微詞,尚浮屠之仁祠”,因廟址濱鄰汝水鴻隙陂,為當時中原地區的重要漕道,建東崗寺,至唐代達到鼎盛。曾有佛祖殿、佛光殿、老子殿等殿堂十餘座,並有大面積寺田。清末廢於捻軍起義。 |
| 位於老王崗鄉賈屯村。相傳是西漢時期人們為祈禱龍王回此休息、頤養天性而建,名龍社,又稱廻龍廟。東漢時期拓建佛教各殿閣,唐代達到鼎盛。主要殿宇為大雄寶殿、龍王殿等。 |
| 位於老王崗鄉白龍王廟村。古為當地人民為祈求白龍造福鄉民而建造。宋代以後,廟內曾建玉皇大帝、土地、三奶奶諸殿閣,香火旺盛。建國後廢棄。 |
| 位於 玉皇廟鄉玉皇廟村。原名為“光武廟”、“劉秀廟”,後名玉皇廟,是豫南地區著名的道教聖地。始建於東漢末期,歷代重修,60年代初廢棄。主要建築有玉皇閣、天師觀、劉秀殿、賈娘娘祠等,其中以玉皇閣規模最大。 |
| 位於廟灣鎮北區。明代晉秦商人相地脈、卜吉凶,於鎮北鄰河處創立“山陝會館”。內設關帝殿、樂樓、天王殿、財神殿、灶君殿、馬王殿等。關帝殿氣勢恢弘,蔚為大觀。60年代,山陝會館廢棄,今存馬王殿和修復的“關帝殿”及六塊明清碑刻。 |
| 又名東王廟,位於廟灣鎮東區。建於宋代,明時重修。供奉齊天大帝、東王黃飛虎、太上老君、南天老母、西天老母像。南端有一口古井,井上建有供奉姜子牙的廟舍。該廟60年代廢棄,90年代初有信徒重修,但形制較小。 |
| 又名“陳公祠”,位於射橋鎮西關。是東漢末期為奠念名重當朝的太傅陳蕃而建。陳蕃晚年因“黨錮之爭”,被宦官勢力殺害,被朱震密葬於此,附近有古稱“古冢十二座”的陳蕃後裔墓葬。祠內主要殿堂有:陳公堂、朱震祠、黃浮祠、陳逸祠、范滂祠等,歷代修葺。近代祠堂毀於兵火。 |
| 又名張令公廟,位於射橋鎮古城南。張令公,即漢代平輿縣令張熹,字季智,桂陽郡臨武縣(今湖南衡陽市)人。張熹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深得百姓擁戴。因天大旱而焚身求雨,當地百姓立祠紀念。歷史上曾屢毀屢修,60年代廢棄。90年代初當地信徒籌建祠舍數間,恢復祭拜儀式。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東南,與仙女廟毗鄰。董孝子即董永,西漢時期寓居汝南,為著名孝子,因賣身葬父感動世人。並與美麗賢淑、擅長紡織的玉貞姑娘產生了忠貞不渝的愛情,後世神化為董永和七仙女的傳說。當地百姓為紀念董永的孝行,在其故居上建董孝子祠。近代毀於兵火。 |
| 又名仙女廟,位於射橋鎮古城村東南,是紀念漢代汝南孝子董永及其妻七仙女的廟宇。據考證為晉代修建,主要殿堂有:孝子祠、玉女殿(又稱七仙女殿)、織機房、月圓堂等殿閣。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西南,是古人祭祀懸壺濟世的壺公和弟子仙翁費長房的觀閣。門題“懸壺濟世”。東漢時汝南郡治在今射橋鎮古城村一帶,這裡盛傳神仙壺公和弟子費長房救死扶傷、惠濟黎民、鞭笞百鬼、驅使社公的傳說。晉代,當地人們建造殿堂兩座,一座為“壺公祠”,一座為“仙翁觀”,各具殿舍五間,合稱“壺仙觀”。 |
| 又名“范張廟”、“雞黍廟”,位於射橋鎮古城村南。是當地民眾為紀念張元伯、范巨卿、郅君章、殷子微生友、死友之情而建。祠中建生友堂、死友堂,謳歌人間信義真情。民國初年,毀於兵火。 |
| 位於射橋鎮古城村南。據考證,為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四賢罹難闊別重逢之地,時稱“古城聚會”。後人為紀念四人古城聚會,在此建起“四賢觀”。主要殿堂有:趙雲祠、張飛祠、關公祠、劉備殿、四賢觀等。 |
| 位於射橋鎮中,是豫南地區唯一一座唐代名剎。該寺占地500畝,並有大量寺田,規模宏大。建供奉釋加牟尼舍俐的佛塔和天王殿、普賢殿、文殊殿、觀音殿、地藏殿、佛賢殿、高僧殿、彌陀殿、佛光殿、藏經閣、三聖祠等大型殿宇。元、明、清曾置僧綱寺,為豫南的佛教中心。該寺60年代被毀,但明代重修的碑碣仍在。 |
| 位於縣城東北十千米處,是一座千年古廟。該廟清代以前頗具規模,除分造六色神龍寶殿外,還建有禹王殿、玉皇殿、佛祖殿。每年三月十五日舉行廟會。抗日戰爭時期河南省立百泉鄉村師範學校遷移該廟,利用廟址擴建學校。今僅存青龍殿與《皇清重修龍王廟碑記》的殘碑一塊。 |
| 又名“孔廟”,位於射橋鎮國小院內。始建於明泰昌年間,主要建築有大成殿、東西廡聖跡殿、詩禮堂、崇聖祠等,近代毀廢。現僅存詩禮堂。該殿堂為明清時縣科庠生科舉後舉行尊孔授儀的場所,對宣傳封建文化有一定的影響。現存詩禮堂系清代重修,整個建築保護完整。 |
| 又名普照寺塔,位於李屯鄉普照寺村西,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師和尚的墓塔。普照寺原名崇林寺,始建於唐代,毀於清鹹豐十年,現僅存一塔。該塔建於金明昌五年(1194年),高14米,共7級,為密檐式磚砌塔,結構嚴謹,雕刻精美,是豫南地區唯一一座金塔。 |
平輿有被尊為“中國胎教第一人”的周文王母親
太任,有秦末率眾揭竿而起的張楚政權領袖陳勝,有被史界贊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東漢名臣
陳蕃,有被譽為“平輿淵有二龍”的月旦人物
許靖和
許劭,還有清末捻軍首領陳大喜等先賢英烈。
| |
| |
| |
| 字慧清,號懶園居士,萬冢鄉萬寨人,晚清貢生,人稱萬撥貢。 |
| 字泰和,今平輿縣東皇廟鄉老圍子村(時為陳家寨),為清末著名的太平軍首領之一。 |
| 字季智,東漢桂陽郡臨武人,漢靈帝時任平輿縣令。他為官清正,愛民如子,百姓尊稱他為“青天張令公”。 |
| 平輿縣陽城鎮(今平輿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 吳廣一同在大澤鄉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 |
| |
| 平輿縣人。年輕時與堂弟許劭俱知名,善於品評鄉黨人物,尤其重視對人倫品行的評價。 |
| 西晉時 安城人(今平輿老王崗一帶),是周平王少子汝墳侯周烈的後裔。浚天資聰穎,承襲家教,善識人才高下,以才辯知名於世。 |
| 東漢汝南郡平輿人。少時聰穎,博學多才,尤鑽《京氏易》。 |
| 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新疆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
1980年平輿白芝麻獲國家經貿部授予的“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平輿縣被河南省命名為白芝麻外貿出口基地縣,1997年平輿縣被國家批准為商品油料基地縣,1998年平輿縣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白芝麻標準化種植試點縣,2000、2001年連續實施了國家財政支持科技扶貧白芝麻標準化生產項目建設。
平輿縣白芝麻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種植面積、總產、年出口量均居全國縣級第一位,素有“中原百穀首,平輿芝麻王”之稱。平輿白芝麻以個大籽飽、皮薄肉厚、色澤潔白、口味香醇等品質享譽國內外,是平輿縣傳統的出口商品,年出口量1500萬千克左右。
1986年代表河南省在北京農展館參加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覽,被農業部原部長何康贊道“河南小磨油香,全國第一”。
榮譽稱號
平輿是
中國車輿文化之鄉、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國防水防潮之鄉、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全國文明縣城。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19年9月20日,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公布,平輿縣獲組織創新獎。
2019年11月,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2021年1月14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