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加快新興產業重點培育行動方案

2022年1月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加快新興產業重點培育行動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加快新興產業重點培育行動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1月7日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錨定“兩個確保”,落實“十大戰略”,堅持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聚焦新興產業重點領域,實施“六高”(高精尖技術搶灘、高性能新品占先、高能級群鏈提升、高質量企業倍增、高層次人才引育、高效能金融助力)工程,培土奠基生態圈層,強化延鏈補鏈強鏈,推動新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要素鏈、制度鏈深度耦合,把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新引擎、新支柱、新主導,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提供堅實支撐。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重點實現以下目標:
  ——規模倍增。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產值達到2.6萬億元左右,實現規模倍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超過30%。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培育10個千億級現代化產業鏈。
  ——質效提升。新興產業利潤、利稅等主要效益指標高於全省工業平均水平,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湧現一批“大國重器”、高端新品和關鍵零部件精品,部分領域“整機”與“配套”產品質量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
  ——動能更強。新興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新增100家省級以上高能級創新平台,每年滾動實施100個投資1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培育一批百億級“頭雁”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企業研發投入實現倍增。
  ——生態更優。審慎包容的新興產業監管機制更加健全,各類產業發展要素得到高效保障,引進和培育重點企業、項目,形成五鏈深度耦合生態,建成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芯屏網端器”生態圈。聚焦“補芯、引屏、固網、強端”,重點做強新型顯示和智慧型終端、智慧型感測器、網路安全、5G及先進計算等產業鏈,加快培育積體電路、光通信、汽車電子等產業鏈,著力形成“芯屏網端器”產業生態圈。培育特色晶片產業,重點發展積體電路設計、專用晶片製造封裝、專用材料等領域,建設全國專用晶片和封裝測試基地。大力發展新型顯示和智慧型終端,重點引進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Micro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微顯示技術)等項目,加快5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生產項目產業化。穩定智慧型手機生產,積極引進國產中高端手機生產項目,提升整機製造水平。發展5G及先進計算,做大做強計算機終端,構建自主套用生態。加快引進和培育4K/8K超高清液晶電視、VR/AR/M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車載顯示終端、智慧型穿戴等項目。重點發展國密自主可控安全晶片、安全終端與安全軟體,提升安全服務能力。加快發展基於MEMS(微機電系統)工藝的智慧型感測器,建設MEMS研發中試平台,打造中國(鄭州)智慧型感測谷及一批特色產業園。推動硬體、軟體協同發展,鞏固交通、教育、稅務、金融等優勢領域,大力發展工業高端軟體,支持創建中國軟體特色名城。到2025年,建成全國新興的萬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商務廳)
  (二)推動高端裝備產業打造“大國重器”。推動大型裝備智慧型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加快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數控工具機及增材製造、機器人、無人機等高端裝備,積極發展雷射加工、工業CT等前沿裝備。重點發展大型成套裝備,著力突破綜采綜掘、選礦成套核心技術,打造領先的礦山成套裝備。圍繞智慧型電網建設,重點發展特高壓和智慧型輸變電等成套裝備。大力發展大噸位裝載機、新型盾構機、大型路面施工機械、大型智慧型起重機、智慧型農機等。做大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積極發展捷運、有軌電車、城際列車和動車組等多系列產品,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數控工具機產業,鞏固提升軸承、鍛壓等行業專用工具機競爭優勢,重點發展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五軸以上加工中心等高端產品。培育一批增材製造骨幹企業,擴大高功率、高精度雷射加工裝備產業規模。發展焊接、搬運、裝配、噴塗等工業機器人和消防、巡檢、物流等特種機器人,開展關鍵部件、整機、集成套用等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提升產品質量。積極研發生產農林植保、航拍、安防應急、航空測繪等智慧型無人機,支持建設無人機產業園區和試飛基地。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新裝備,形成5000億級產業規模。(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
  (三)推動新材料產業躍升高端前沿。聚焦先進金屬、新型功能和高性能尼龍材料等,持續最佳化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加快實現從材料到器件到裝備的躍升。做大先進鋼鐵材料產業,引導企業開發高品質特殊鋼、高性能海工用鋼、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鋼、核心基礎零部件用鋼等“特、精、高”新品種。發展先進合金材料,研發用於航空航天、汽車、電子信息材料等的高端鋁合金產品,開發高性能銅板帶箔產品和銅基新材料,努力突破鎂合金結構性材料關鍵技術,延伸鎢鉬鈦鋯精深加工產業鏈。培育壯大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電子級多晶矽、電子級玻璃纖維、高端蓋板玻璃等關鍵材料。鞏固人造金剛石優勢,加快鑽頭用金剛石聚晶、高端刀具等產品的研發製造,打造全球超硬材料產業基地。做強高性能尼龍材料產業,鞏固提升尼龍66優勢,持續做大尼龍6規模,著力攻克高速紡尼龍切片、本徵阻燃尼龍、萬噸級己二腈等生產技術,大力發展高品質切片和特種尼龍系列產品,打造國際一流的尼龍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萬億級,推動我省由基礎材料大省向新材料強省跨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四)推動生物醫藥“康養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現代中藥、高性能醫療器械和醫用衛材等產業,打通生物醫藥與康養產業鏈條,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積極引進培育基於免疫抗體技術、蛋白重組等基因工程技術的生物製品和新型疫苗項目,發展造血幹細胞等細胞生物製品和動物用疫苗產品,研發基於新靶點和新作用機制的創新藥,推進化學原料藥向高端創新藥物延伸。做強現代中藥產業,加強經典名方的中藥新藥開發,加快名優大品種中成藥二次開發,支持新型製劑、中藥飲片、配方顆粒和中藥鮮藥飲片研發,建設優質中藥材生產示範基地。加快發展高性能醫療器械,重點發展高端新型影像技術和智慧型醫療輔助產品等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推動開發體外快速診斷篩查產品。完善醫用衛材產業鏈,推動國家醫療器械創新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設,建成一批醫用衛材應急保障基地。構建預防、治療、康養產業鏈,培育醫學、醫藥、醫養新生態。到2025年,推動現代醫藥形成5000億級產業規模,建成全國重要的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衛生健康委)
  (五)推動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套用。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型化發展方向,鞏固新能源客車優勢,擴大新能源乘用車規模,大力發展智慧型網聯汽車,支持氫燃料汽車研發和示範套用。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純電動車、氫能源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汽車。完善充電樁網路,推動充電設施開放共享。開展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套用鄭州城市群建設,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智慧型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示範套用。加快智慧型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開發套用,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加快產業化套用。加快智慧型網聯汽車檢驗檢測平台建設。著力構建交通新型融合基礎設施網路,推動新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形成3000億級產業規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交通運輸廳、公安廳)
  (六)推動新能源產業“高占比用能”替代。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及儲能等產業,提高新能源在全社會用能結構中的比重。做大動力電池產業,積極發展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動力電池,加快氫燃料電池、全固態鋰電池、石墨烯電池等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開展先進模組化動力電池技術攻關,推動動力電池與材料、零部件、整車、回收再利用等產業協同發展。提升風電產業,重點發展風電整機和超長葉片、變流變槳、超高塔筒、風電制動器等核心零部件,強化開發低風速機型、快速回響和大容量儲能裝置,推動風電機組與儲能技術有機融合發展,加快布局一批風電裝備和套用產業基地。發展光伏產業,增強高性能光伏矽材料供應能力,積極布局太陽能光伏矽片、光伏組件等配套項目,擴大光伏玻璃產能,加快推進分散式光伏電站建設,打造“材料—組件—電場—套用”產業鏈。發展生物質能,研發生產生物質資源收運、成型、氣化、發電及供熱綜合利用裝置,培育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多聯產產品,探索開展纖維素乙醇生物煉製與產業示範。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形成2000億級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省發電量的比重明顯提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
  (七)推動節能環保“裝備+服務”鏈式提升。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裝備,推動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著力形成“裝備+服務”的節能環保產業體系。發展節能裝備與服務產業,以節能電機與變壓器、節能鍋爐、節能製冷裝備為重點,推廣智慧型製造新模式,支持企業由單一裝備製造向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鼓勵龍頭企業建設遠程運維智慧平台。加快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服務業發展,鼓勵節能服務公司整合上下遊資源,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節能服務。發展環保裝備與服務產業,以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污泥及土壤綜合防治、生活及醫療垃圾處理裝備研發為重點,著力打造涵蓋工程總承包、核心設備研發與製造、設施運營、藥劑研發與供給的“裝備+服務”產業鏈。提升資源綜合利用裝備與服務水平,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熱能綜合利用、餐廚廢棄物綜合利用、建築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領域裝備與服務,支持企業建立再生資源交易平台,推廣“網際網路+回收”新模式。到2025年,力爭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8000億元左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
  三、重點工程
  (一)高精尖技術搶灘工程。
  1.努力突破高精尖技術。針對性梳理國家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清單,加強與國家重大研發機構、軍民融合創新平台、央企戰略性技術創新需求的對接,組織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參與國家新興產業領域重大技術攻關,推動一批新興產業領域高精尖技術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加快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等高能級產業創新平台。到2025年,力爭新增20家國家級重大創新平台,承擔20項以上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
  2.著力補齊高精尖技術短板。全面梳理我省新興產業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短板清單,整合產業創新資源,依託產業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等開展聯合技術攻關,力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建立健全市場化技術攻關機制,大力推行“揭榜掛帥”、首席科學家制、“賽馬制”等,提高攻堅效率。完善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到2025年,力爭攻克100項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形成100項以上全國領先技術成果,轉化100項國際領先的技術成果。(責任單位: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商務廳)
  (二)高性能新品占先工程。
  1.聚力打造高端新品。積極對接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鄉村振興與城市更新建設等,努力在特高壓智慧型電網裝備、高端礦山機械裝備、複雜地質大型盾構裝備、特大噸位起重裝備及橋樑裝備等領域打造一批高端裝備新產品。推動一批優勢裝備走出國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建設。強化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攻關,力爭在航空航天、深地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領域打造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高性能、高品質核心零部件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商務廳)
  2.大力推廣自創新品。鼓勵新興產業企業加強質量、品牌和標準建設,研發推廣高性能新品,積極創建知名品牌。落實國家、省裝備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軟體首版次等政策。鼓勵各地出台自創新品推廣政策。到2025年,力爭推廣100個以上重大創新產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市場監管局)
  (三)高能級群鏈提升工程。
  1.鍛造產業鏈長板。重點建設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型材料3個萬億級新興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新型顯示和智慧型終端、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慧型網聯汽車等10大新興產業鏈現代化提升方案。支持鄭州市建設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鍛造智慧型終端、智慧型感測器等產業鏈長板,大力發展洛陽高端裝備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智慧型農機、高端軸承等產業鏈競爭力。鼓勵參與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培育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農業農村廳、省政府國資委)
  2.攻堅產業鏈短板。動態編制新興產業鏈圖譜和招商圖譜,全面梳理短板弱項清單。落實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鏈“群鏈長制”和“盟會長制”,按照短板弱項清單,堅持掛圖作戰。強化產業鏈短板弱項招商,加快建設產業鏈重大創新平台,推動重點產業集群中試基地全覆蓋。建成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
  (四)高質量企業倍增工程。
  1.加快新興產業企業主體培育。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頭雁”、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建設一批中小企業雙創基地。到2025年,力爭新增200家產值10億元以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50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0家工業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0家獨角獸企業,實現新興產業企業數量倍增。(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
  2.推動市場化兼併重組。支持優勢新興產業企業發揮品牌、技術等綜合優勢,瞄準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中高端,兼併重組高成長潛力企業,加快發展成為行業領軍企業。鼓勵傳統優勢企業發揮資本優勢,兼併重組精深加工和終端產品生產企業,實現延鏈高端、轉型發展。支持企業通過參股、併購等方式,整合國外優質企業,拓展海外高端市場。(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
  (五)高層次人才引育工程。
  1.強化高端人才引育。依託“中原英才計畫”和各地人才引進計畫,加快引進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人才與團隊。最佳化高校學科設定,強化專業基礎人才培養。實施“新生代”企業家培育計畫,激發青年企業家創新創業活力。到2025年,力爭培育100萬名高素質“金藍領”技術工人,引進和培育1000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高端人才、100個高端創業創新團隊。(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
  2.完善人才引育機制。加強與知名智庫的對接與合作,完善第三方引進高層次人才機制,鼓勵發展高端人才獵頭等專業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健全項目獎勵、成果獎勵、特殊津貼、重大課題基金支持等相結合的人才激勵體系,落實醫療社保、子女入學、居留便利等配套政策。支持各地制定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編辦、省教育廳、財政廳、公安廳、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醫保局)
  (六)高效能金融助力工程。
  1.支持多元化融資。發揮省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作用,引進和投資新興產業項目。鼓勵各地設立或參股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建立完善跟投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通過股權、債券、資產支持計畫等方式支持新興產業項目建設。鼓勵企業上市、掛牌融資,落實獎勵政策。創新智慧財產權質押、數據資產質押等融資模式,建立風險補償機制。(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大數據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證監局)
  2.提高融資效能。搭建銀企對接平台,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合理確定授信額度,最佳化業務辦理流程,提高信貸審批發放效率,提前做好續貸業務審批工作,推動與企業融資需求無縫對接。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精準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完善政府性產業引導基金績效評價機制,建立完善激勵、容錯機制,提高基金運行效率。(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發展改革委、人行鄭州中心支行、河南銀保監局、證監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下設新興產業搶灘占先專項工作組,由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商務、國資、地方金融監管等部門組成。專項工作組辦公室設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濟源示範區要建立相應工作機制,制定落實方案,形成推進合力。(責任單位: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管委會)
  (二)強化項目扶持。堅持“項目為王”導向,落實“三個一批”要求,加強項目協調服務,強化新興產業項目推進實施。加強溝通對接,推動一批重大新興產業項目、平台等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統籌相關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財政廳、商務廳)
  (三)強化督導服務。建立新興產業督導評價機制,完善考核評價辦法,每年對各地新興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排名。排名靠前的,在產業用地和環境容量指標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深入開展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強化企業服務,推動解決問題。加大先進典型宣傳力度,形成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