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

《河南省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是為了搶抓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河南省電子信息及裝備製造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將河南省打造成為全國衛星及套用產業高地,由河南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於2022年10月引發的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
  • 頒布時間:2022年10月
  • 發布單位:河南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計畫全文,內容解讀,

計畫全文

河南省製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關於印發河南省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22-2025年)的通知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直有關單位:
衛星及套用產業是指以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等技術及套用為基礎,從事信息獲取、處理、套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服務業。為搶抓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我省電子信息及裝備製造產業基礎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競爭力,將我省打造成為全國衛星及套用產業高地,特制訂本行動計畫。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立足我國通信衛星、遙感衛星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強創新、夯基礎、育企業、布場景、促消費,緊盯重大項目實施,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衛星及套用產業體系,將我省打造成為全國衛星及套用產業高地,為建設現代化河南提供支撐。
(二)主攻方向。
——衛星運營服務。重點發展面向全球市場的衛星通信、導航、遙感信息服務,打造航天測運控中心、航天數據交易中心、空天數據套用中心。衛星通信方面,深化與中國星網集團、中國衛通等央企合作,加快布局國家衛星網際網路系統運營服務,推動亞太、中星等系列衛星在河南的運營落地。衛星導航方面,建設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加強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的社會化服務能力,面向各類終端和套用系統提供高精準位置服務。衛星遙感方面,通過自建遙感衛星系統及其地面系統,建設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運營服務平台,面向全國提供商用衛星遙感數據服務。
——衛星製造及配套。圍繞特色衛星系統建設,帶動衛星總裝、平台及分系統研發、載荷研製、航天配套等產業落地發展。探索商業衛星批量化設計、研發與低成本製造,開展智慧型化衛星研製,打造模組化、柔性化的商業衛星製造工廠,形成低成本、高可靠、大批量衛星生產能力。圍繞衛星推進、遙感測控、姿軌控制等主要分系統,開展智慧型化、低成本新型衛星平台技術攻關和產品研製試驗。發揮河南在高端液壓氣動、新材料等領域的產業優勢,強化衛星製造、火箭製造和發射的配套能力。
——地面設備製造。搶抓北斗定位、衛星通信與5G、物聯網、車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機遇,研發船載、車載、機載等新型衛星終端。加強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的北斗晶片及關鍵元器件研發和產業化,開發衛星通信、導航、授時等多功能通信模組和智慧型終端產品。加快布局信關站、新型航天測控數傳一體化站、光電監測系統等地面系統製造。
——融合套用。推動衛星遙感、通信、導航技術與大數據、人工智慧、5G、無人機等加速融合,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衛星軟體、大數據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圍繞自然資源、氣象、生態環保、水利、應急、農業、林業、地質、能源、交通、物流等行業打造特色套用。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體系基本建立,產業綜合實力在中西部地區領先,建成立足中部、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衛星運營和套用服務中心,形成國家級商業空間信息樞紐,成為特色領域衛星套用的策源地。
——形成發展特色。發揮星間通信、衛星測運控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區域性天地互聯樞紐節點,成為國家重要的航天測運控和數據交易套用中心。聯合國內優勢單位,共建遙感星座,面向全球開展遙感信息服務。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以交通、氣象、農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衛星套用領域為重點,打造國家級衛星套用示範基地。
——壯大產業規模。引進培育20家以上衛星相關的骨幹企業,相關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建成10家左右省級以上創新平台,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數位化治理、行業數位化轉型發展、信息消費領域打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套用場景,形成50個以上具有代表性的衛星示範套用。
——夯實發展基礎。以即時遙感星座、混合遙感星座、鄭州航天樞紐港等重大項目建設為重點,完善空間基礎設施和衛星地面設施建設;以航天數據交易中心、空天數據套用中心建設為重點,統籌建設國家級空間大數據中心。力爭到2025年,完成10顆以上衛星部署。
(四)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鄭州、鶴壁在衛星及套用產業中的先發優勢與引領作用,支持各地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集群和套用示範,統籌規劃衛星運營、衛星製造及配套、地面設備製造、衛星套用服務等產業,打造河南衛星及套用產業“2+N”的空間布局。
——打造鄭州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高地。強化鄭州高新區北斗產業園、河南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等載體支撐,推進基於“北斗”平台的套用技術研發和產品製造,發展面向農業、氣象、交通、物流、能源等行業的衛星融合軟體與服務;規劃建設鄭州航天樞紐港,推動遙感星座建設及遙感數據套用服務,帶動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河南省衛星產業園,打造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載體。
——發展鶴壁遙感衛星及套用產業集群。支持河南航天宏圖等企業建設中低軌混合遙感星座,加強鶴壁空間地理信息與5G融合套用試驗區建設,帶動衛星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整體格局。
——創建一批衛星套用示範區和產業配套基地。支持各市結合本地特點,打造一批數位化治理、產業數位化轉型及信息消費領域的衛星套用示範項目。推進許昌衛星終端模組產業園、平頂山衛星網際網路區域數據中心、焦作地理信息產業園、北斗衛星服務豫北分中心等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發揮鄭州、洛陽在特種泵閥、特種管路、航天級元器件、終端設備方面的產業優勢,加強衛星平台製造配套及衛星套用能力,發揮三門峽、商丘等地材料產業優勢,擴展鋁基、銅基、鎢鉬、鈦基以及碳纖維等新材料在衛星領域套用,支持許昌、新鄉、信陽、駐馬店等地市做強衛星製造配套產業。
二、重點任務
(一)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堅持創新驅動,完善創新鏈條,貫通產學研用,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技術套用-成果產業化”全過程無縫銜接,打造衛星及套用產業一流創新生態。
——打造創新平台。聯合河南省科學院、河南省地質研究院、嵩山實驗室、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中電科二十七所、航天宏圖等科研力量,爭創國家級衛星技術創新中心。支持推動組建河南省衛星導航定位學會,培育省內衛星套用技術機構,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開展套用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聯合研發,拓展衛星創新套用。依託全省智慧島雙創載體,連結科創與衛星及套用產業。依託重點企業、產業園區建設衛星技術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構建“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產業園區”全鏈條技術研發和轉化體系。(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學技術協會、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學院、嵩山實驗室,按職責分工負責)
——突破核心技術。圍繞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核心領域和重要環節,布局一批關鍵器件、重大裝備和核心算法研發項目。開展大型星座智慧型管控與運維、大規模星座星間雷射組網、星上智慧型處理等技術研究,深度參與國家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商用遙感衛星系統建設。開展高分遙感數據處理及多源衛星數據融合套用研究,研發多源衛星遙感數據一體化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多源影像數據智慧型合成,提高遙感信息提取的及時性和可靠性。開展天基通信安全研究,形成衛星安全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到2025年,完成5項以上核心技術突破。(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強人才隊伍。推進省內高校、科研院所與重點企業、產業園區科研力量最佳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和相關人才培養基地,支持省內高校開設衛星及套用產業相關專業,承擔或參與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培養、引進衛星專業人才及團隊。(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夯實基礎設施建設。以市場化運作為主,政府引導為輔,進一步完善衛星及套用產業空間、地面等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為開展大規模產業推廣夯實基礎。
——建設空間基礎設施。加快推動河南即時遙感星座系統、混合遙感星座的建設,採集高空間解析度光學衛星數據及SAR衛星數據,力爭實現河南省全域亞米級半月度覆蓋。支持我省企業參與國家高通量寬頻通信衛星、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遙感系列衛星等重大項目。積極參與國家月球基地、空間科研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月球及其他行星深空探測。著眼形成國家民商天基骨幹網信息傳輸服務能力,探索論證建設河南省衛星骨幹網星座。到2025年,完成河南重點星座系統論證,發射試驗星開展在軌驗證和服務,先行完成一批衛星入軌,初步形成服務能力。(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地面基礎設施。衛星通信方面,加快部署衛星通信關口站、VSAT地球站等。衛星導航方面,整合提升全省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最佳化基準站網布局與功能,推動河南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北斗三代技術升級,建設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提升實時米級/分米級、專業厘米級、後處理毫米級的增強定位服務能力。衛星遙感方面,統籌建設衛星接收站網等地面設施,實現多站協同運行,具備對我國以及全球重點商業遙感衛星數據的實時接收能力。衛星測運控方面,建設衛星測運控中心,為多頻段、不同軌道各類衛星系統提供發射段、在軌長期運行期間的測運控管理和數據業務處理服務,具備軌道精密確定、健康狀態診斷、在軌維護等功能。(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各地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國家級空間大數據中心。整合中原大數據中心、國家高分系統河南數據與套用中心、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中心、河南省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中心、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河南數據與套用中心氣象分中心、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信陽基地)等數據、存儲和算力資源,建設衛星數據共享交換中心。打造衛星數據資源統一的市場化服務連線埠,提供通導遙衛星數據以及其他大數據的存儲、算力、雲計算一體化服務。(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搭建衛星相關技術測試認證、網路數據和信息安全評測等公共服務平台,面向系統集成企業、運營服務企業和終端製造企業提供支撐服務。建設北斗衛星導航檢測認證體系,形成北斗產業融合套用標準體系。(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壯大核心龍頭企業。做強做大衛星及套用產業市場主體,提高領軍企業行業整合力,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合發展格局。
——組建專業化企業。發揮專業化企業技術、資金、空間、市場、人才等資源和優勢,通過股權投資、技術聯合攻關、合作共建等方式組建專業化的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企業,承擔河南省衛星相關重大項目的建設。(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引進國內重點企業。圍繞混合遙感星座、即時遙感星座建設,引進衛星製造及配套、地面終端設備、核心軟硬體研製、衛星運營等產業關鍵環節央企來豫布局。支持優質企業牽頭“2+N”相關產業園建設,加速形成規模效應。(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各地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培育領軍企業。在衛星系統集成、終端製造、套用推廣等領域,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頭部企業。支持頭部企業建設總部工廠,加大生產性服務業布局。鼓勵行業頭部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承擔國家重大項目,支持有市場競爭力的頭部企業在我省開展衛星套用示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孵化中小企業。完善中小微企業孵化體系和創新服務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活躍、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衛星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瞪羚”企業等。(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證監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打造重點行業特色套用場景。突出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在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套用模式創新,以典型示範帶動衛星套用在各行業領域發展。選擇各領域內技術領先、產品成熟、在行業內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單位,率先開展各行業領域示範套用,助推衛星套用在重點行業領域發展。
——推進衛星與各行業融合套用。支持衛星在資源調查和監測、氣象預報、生態環保、地質調查、新型基礎測繪、應急管理、公共安全等行業創新套用,開展“衛星+”智慧農業、智慧氣象、智慧交通、智慧應急、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文旅,以及衛星網際網路、衛星物聯網、天基災害監測與預警等套用探索。重點建設“智慧黃河”平台,制定沿黃區域三維立體“一張圖”,提升水文、氣象、雨情等綜合分析能力;加快建設全省重點河流水體監測平台,實現黃河、淮河等河流的常規性監測;構建全省實景三維地形場景、河南沿黃河道工程三維地形場景,建成一批沿黃生態廊道(河南段)三維實景;支持建設河南省氣象預報報警業務一體化平台、旅遊數位化平台;培育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耕、種、管、收農場新業態。(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應急管理廳、省農業科學院、省地質研究院、省銀保監局、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黃河河務局、省氣象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衛星參與城市公共服務深度。堅持“能用盡用”原則,鼓勵政府各部門和國有企業根據業務管理和社會服務需求,使用衛星技術,採購衛星相關數據及產品;發揮國有企業公益服務職能,鼓勵建立面向各行業部門,提供多場景支持的衛星數據綜合服務平台。積極推動利用衛星技術解決業務需求,推進“天空地河”一體化動態遙感體系建設,加強在國土規劃、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城市安全、防災救災、水務監測、氣象服務、資產管理等領域的衛星套用。(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應急管理廳、省銀保監局、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黃河河務局、省氣象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促進衛星信息消費。支持衛星套用服務企業與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終端、共享腳踏車等大眾消費類企業聯合創新,建設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套用項目,到2025年形成15個大眾消費領域套用示範案例。
——直播地球。圍繞大眾“全天時、全天候、全地域”對地實時監測需求,探索即時遙感、萬物互聯及導航增強等衛星技術在大眾直播經濟中的套用,以衛星閃圖、太空自拍等方式與新聞資訊、自然奇觀、娛樂遊戲套用結合,通過“直播地球”為大眾提供空天地海實時、智慧型、多維、全景的展現和沉浸互動式服務。(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播電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精準定位。完善北斗高精度定位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大眾消費領域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的北斗晶片及關鍵元器件研發和產業化,推進1米及更高精度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在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終端、共享腳踏車中的套用。(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智慧型駕駛。推動北斗等技術在智慧型駕駛中的套用,為L4、L5級智慧型駕駛提供納秒級時間精度和厘米級位置精度服務。支持重點車企研發融合北斗導航技術的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產品,以鄭州、許昌、鶴壁、焦作、商丘、信陽等市為重點加快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示範套用基地,加快鄭州航空港區、鄭州高新區、鄭州中原龍子湖智慧島、信陽羊山智慧島智慧型網聯汽車示範線路和示範區建設。到2025年,示範線路和示範區建設覆蓋10個以上重點地市,涵蓋家用汽車、公車、計程車等大眾消費車型。(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自然資源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一老一小”。利用北斗室內外快速定位和短報文功能,鼓勵企業開發融入北鬥技術的可穿戴設備產品,提供面向老年人的尋人、健康監測預警、緊急呼救等服務,以及面向兒童的實時位置查詢,意外危險救助,入離校(家)告知、失蹤追查等服務。(省委軍民融合辦、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協同配合。建立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聯席會議機制,統籌解決衛星及套用產業跨區域、跨領域和跨部門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加強與重點企業溝通,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建立完善省、市工作推進機制,強化省、市聯動,加大資源整合共享。邀請有關專家、學者、企業家成立專家顧問組,為產業發展和項目實施提供評審、驗收、評獎工作諮詢服務和技術支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組織)
(二)加大資金支持。統籌省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和數字經濟政府引導基金,探索設立衛星產業發展子基金,支持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發揮地方政策性金融職能作用,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相關企業的金融服務力度,提供長期限、低成本信貸資金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對相關企業在豫開展前沿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改造、示範套用等項目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支持。(省財政廳、省銀保監局、省證監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最佳化發展環境。簡化衛星及套用產業項目審批流程,開闢綠色通道,建立企業精準服務常態化機制,提升服務效能。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專業機構的引導、協調、服務作用,暢通產業鏈上下游溝通渠道。支持舉辦、鼓勵參加衛星及套用領域國內國際會展、論壇、賽事等活動,推動中國北斗套用大會長期落戶鄭州。開展政策宣貫、項目對接、宣傳展示、技術研討、交流培訓等活動,宣傳推廣我省衛星及套用企業和產品。(省委宣傳部、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學技術協會、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提升保障能力。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對衛星及套用信息安全管理的要求,構建衛星及套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北斗終端使用、平台運行、運營服務、套用流轉、數據存儲等環節的安全防護手段,定期開展關鍵設施和系統安全檢查。加強衛星及套用信息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境外組織和個人非法獲取、處理衛星及套用信息的行為。(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爭取國家支持。全方位對接區域重大戰略,跟蹤了解並及時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國家部委的有關政策和項目信息。密切協調國家部委,積極配合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國際申報、維護和協調工作。積極參與衛星及套用領域國家戰略性科學計畫和科學工程,推薦申報國家級先行示範和重大專項。(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內容解讀

《行動計畫》主攻衛星運營服務、衛星製造及配套、地面設備製造、融合套用等方向,目標到2025年,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體系基本建立,產業綜合實力在中西部地區領先,建成立足中部、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的衛星運營和套用服務中心,形成國家級商業空間信息樞紐,成為特色領域衛星套用的策源地。
對於產業布局,《行動計畫》提出:
充分發揮鄭州、鶴壁在衛星及套用產業中的先發優勢與引領作用,支持各地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產業集群和套用示範,統籌規劃衛星運營、衛星製造及配套、地面設備製造、衛星套用服務等產業,打造河南衛星及套用產業“2+N”的空間布局。
——打造鄭州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高地。強化鄭州高新區北斗產業園、河南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等載體支撐,推進基於“北斗”平台的套用技術研發和產品製造,發展面向農業、氣象、交通、物流、能源等行業的衛星融合軟體與服務;規劃建設鄭州航天樞紐港,推動遙感星座建設及遙感數據套用服務,帶動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河南省衛星產業園,打造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載體。
——發展鶴壁遙感衛星及套用產業集群。支持河南航天宏圖等企業建設中低軌混合遙感星座,加強鶴壁空間地理信息與5G融合套用試驗區建設,帶動衛星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整體格局。
——創建一批衛星套用示範區和產業配套基地。支持各市結合本地特點,打造一批數位化治理、產業數位化轉型及信息消費領域的衛星套用示範項目。推進許昌衛星終端模組產業園、平頂山衛星網際網路區域數據中心、焦作地理信息產業園、北斗衛星服務豫北分中心等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發揮鄭州、洛陽在特種泵閥、特種管路、航天級元器件、終端設備方面的產業優勢,加強衛星平台製造配套及衛星套用能力,發揮三門峽、商丘等地材料產業優勢,擴展鋁基、銅基、鎢鉬、鈦基以及碳纖維等新材料在衛星領域套用,支持許昌、新鄉、信陽、駐馬店等地市做強衛星製造配套產業。
《行動計畫》提出了五大重點任務:
(一)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堅持創新驅動,完善創新鏈條,貫通產學研用,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技術套用-成果產業化”全過程無縫銜接,打造衛星及套用產業一流創新生態。
——打造創新平台。聯合河南省科學院、河南省地質研究院、嵩山實驗室、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中電科二十七所、航天宏圖等科研力量,爭創國家級衛星技術創新中心。支持推動組建河南省衛星導航定位學會,培育省內衛星套用技術機構,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開展套用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和前瞻性技術聯合研發,拓展衛星創新套用。依託全省智慧島雙創載體,連結科創與衛星及套用產業。依託重點企業、產業園區建設衛星技術成果轉化中試基地,構建“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產業園區”全鏈條技術研發和轉化體系。(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學技術協會、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學院、嵩山實驗室,按職責分工負責)
——突破核心技術。圍繞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核心領域和重要環節,布局一批關鍵器件、重大裝備和核心算法研發項目。開展大型星座智慧型管控與運維、大規模星座星間雷射組網、星上智慧型處理等技術研究,深度參與國家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商用遙感衛星系統建設。開展高分遙感數據處理及多源衛星數據融合套用研究,研發多源衛星遙感數據一體化綜合服務平台,實現多源影像數據智慧型合成,提高遙感信息提取的及時性和可靠性。開展天基通信安全研究,形成衛星安全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到2025年,完成5項以上核心技術突破。(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強人才隊伍。推進省內高校、科研院所與重點企業、產業園區科研力量最佳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共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和相關人才培養基地,支持省內高校開設衛星及套用產業相關專業,承擔或參與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培養、引進衛星專業人才及團隊。(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夯實基礎設施建設。以市場化運作為主,政府引導為輔,進一步完善衛星及套用產業空間、地面等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為開展大規模產業推廣夯實基礎。
——建設空間基礎設施。加快推動河南即時遙感星座系統、混合遙感星座的建設,採集高空間解析度光學衛星數據及SAR衛星數據,力爭實現河南省全域亞米級半月度覆蓋。支持我省企業參與國家高通量寬頻通信衛星、低軌通信衛星星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遙感系列衛星等重大項目。積極參與國家月球基地、空間科研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月球及其他行星深空探測。著眼形成國家民商天基骨幹網信息傳輸服務能力,探索論證建設河南省衛星骨幹網星座。到2025年,完成河南重點星座系統論證,發射試驗星開展在軌驗證和服務,先行完成一批衛星入軌,初步形成服務能力。(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科學院,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地面基礎設施。衛星通信方面,加快部署衛星通信關口站、VSAT地球站等。衛星導航方面,整合提升全省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最佳化基準站網布局與功能,推動河南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北斗三代技術升級,建設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提升實時米級/分米級、專業厘米級、後處理毫米級的增強定位服務能力。衛星遙感方面,統籌建設衛星接收站網等地面設施,實現多站協同運行,具備對我國以及全球重點商業遙感衛星數據的實時接收能力。衛星測運控方面,建設衛星測運控中心,為多頻段、不同軌道各類衛星系統提供發射段、在軌長期運行期間的測運控管理和數據業務處理服務,具備軌道精密確定、健康狀態診斷、在軌維護等功能。(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各地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國家級空間大數據中心。整合中原大數據中心、國家高分系統河南數據與套用中心、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中心、河南省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中心、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河南數據與套用中心氣象分中心、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信陽基地)等數據、存儲和算力資源,建設衛星數據共享交換中心。打造衛星數據資源統一的市場化服務連線埠,提供通導遙衛星數據以及其他大數據的存儲、算力、雲計算一體化服務。(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搭建衛星相關技術測試認證、網路數據和信息安全評測等公共服務平台,面向系統集成企業、運營服務企業和終端製造企業提供支撐服務。建設北斗衛星導航檢測認證體系,形成北斗產業融合套用標準體系。(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通信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壯大核心龍頭企業。做強做大衛星及套用產業市場主體,提高領軍企業行業整合力,推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合發展格局。
——組建專業化企業。發揮專業化企業技術、資金、空間、市場、人才等資源和優勢,通過股權投資、技術聯合攻關、合作共建等方式組建專業化的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企業,承擔河南省衛星相關重大項目的建設。(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引進國內重點企業。圍繞混合遙感星座、即時遙感星座建設,引進衛星製造及配套、地面終端設備、核心軟硬體研製、衛星運營等產業關鍵環節央企來豫布局。支持優質企業牽頭“2+N”相關產業園建設,加速形成規模效應。(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各地市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培育領軍企業。在衛星系統集成、終端製造、套用推廣等領域,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頭部企業。支持頭部企業建設總部工廠,加大生產性服務業布局。鼓勵行業頭部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承擔國家重大項目,支持有市場競爭力的頭部企業在我省開展衛星套用示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孵化中小企業。完善中小微企業孵化體系和創新服務體系,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活躍、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在衛星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瞪羚”企業等。(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證監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打造重點行業特色套用場景。突出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在重點行業領域開展套用模式創新,以典型示範帶動衛星套用在各行業領域發展。選擇各領域內技術領先、產品成熟、在行業內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單位,率先開展各行業領域示範套用,助推衛星套用在重點行業領域發展。
——推進衛星與各行業融合套用。支持衛星在資源調查和監測、氣象預報、生態環保、地質調查、新型基礎測繪、應急管理、公共安全等行業創新套用,開展“衛星+”智慧農業、智慧氣象、智慧交通、智慧應急、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文旅,以及衛星網際網路、衛星物聯網、天基災害監測與預警等套用探索。重點建設“智慧黃河”平台,制定沿黃區域三維立體“一張圖”,提升水文、氣象、雨情等綜合分析能力;加快建設全省重點河流水體監測平台,實現黃河、淮河等河流的常規性監測;構建全省實景三維地形場景、河南沿黃河道工程三維地形場景,建成一批沿黃生態廊道(河南段)三維實景;支持建設河南省氣象預報報警業務一體化平台、旅遊數位化平台;培育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耕、種、管、收農場新業態。(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應急管理廳、省農業科學院、省地質研究院、省銀保監局、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黃河河務局、省氣象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提升衛星參與城市公共服務深度。堅持“能用盡用”原則,鼓勵政府各部門和國有企業根據業務管理和社會服務需求,使用衛星技術,採購衛星相關數據及產品;發揮國有企業公益服務職能,鼓勵建立面向各行業部門,提供多場景支持的衛星數據綜合服務平台。積極推動利用衛星技術解決業務需求,推進“天空地河”一體化動態遙感體系建設,加強在國土規劃、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城市安全、防災救災、水務監測、氣象服務、資產管理等領域的衛星套用。(省政府國資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應急管理廳、省銀保監局、黃河水利委員會、河南黃河河務局、省氣象局,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促進衛星信息消費。支持衛星套用服務企業與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終端、共享腳踏車等大眾消費類企業聯合創新,建設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套用項目,到2025年形成15個大眾消費領域套用示範案例。
——直播地球。圍繞大眾“全天時、全天候、全地域”對地實時監測需求,探索即時遙感、萬物互聯及導航增強等衛星技術在大眾直播經濟中的套用,以衛星閃圖、太空自拍等方式與新聞資訊、自然奇觀、娛樂遊戲套用結合,通過“直播地球”為大眾提供空天地海實時、智慧型、多維、全景的展現和沉浸互動式服務。(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播電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精準定位。完善北斗高精度定位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大眾消費領域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化的北斗晶片及關鍵元器件研發和產業化,推進1米及更高精度的北斗高精度定位導航技術在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終端、共享腳踏車中的套用。(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智慧型駕駛。推動北斗等技術在智慧型駕駛中的套用,為L4、L5級智慧型駕駛提供納秒級時間精度和厘米級位置精度服務。支持重點車企研發融合北斗導航技術的自動駕駛、自動泊車等產品,以鄭州、許昌、鶴壁、焦作、商丘、信陽等市為重點加快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示範套用基地,加快鄭州航空港區、鄭州高新區、鄭州中原龍子湖智慧島、信陽羊山智慧島智慧型網聯汽車示範線路和示範區建設。到2025年,示範線路和示範區建設覆蓋10個以上重點地市,涵蓋家用汽車、公車、計程車等大眾消費車型。(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學技術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自然資源廳,各省轄市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一老一小”。利用北斗室內外快速定位和短報文功能,鼓勵企業開發融入北鬥技術的可穿戴設備產品,提供面向老年人的尋人、健康監測預警、緊急呼救等服務,以及面向兒童的實時位置查詢,意外危險救助,入離校(家)告知、失蹤追查等服務。(省委軍民融合辦、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行動計畫》還提到,統籌省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和數字經濟政府引導基金,探索設立衛星產業發展子基金,支持衛星及套用產業發展。發揮地方政策性金融職能作用,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相關企業的金融服務力度,提供長期限、低成本信貸資金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對相關企業在豫開展前沿關鍵技術研發、技術改造、示範套用等項目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