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氣候

沙漠氣候

沙漠氣候也叫荒漠乾旱氣候。因所處緯度不同又分熱帶沙漠、亞熱帶和溫帶沙漠三種類型。沙漠氣候是沙漠環境形成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現在的沙漠氣候是通過地質時期及歷史時期演變而來的。沙漠所特有的氣候是人類活動的豐富資源,但同時也會帶來災害,如沙塵暴、熱浪及洪水。

極端乾旱的沙漠氣候,跨越緯度大,不同區域氣溫差別很大。根據所處緯度的不同,可分為低緯度沙漠和中緯度沙漠。低緯度沙漠也稱熱沙漠,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副熱帶高壓區內,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亞中部的大沙漠等。中緯度沙漠也叫冷沙漠,分布在溫帶大陸內部,如我國的新疆和內蒙古一帶及北美大陸西南部的沙漠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漠氣候
  • 外文名:desert climate
  • 分布:南北回歸前附近的副熱帶高壓區內
  • 類別:低緯度沙漠、中緯度沙漠
晝夜溫差,降水量,生物,分布,主要特點,分類,溫帶沙漠,亞熱帶沙漠,產生影響,相關連結,

晝夜溫差

沙漠氣候是大陸性氣候的極端情況。夜間地面冷卻極強,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氣溫日變化非常大。可以高達50℃以上。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雖屬溫帶沙漠,“但早穿棉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並不是聳人聽聞的傳說,而是現實的生活畫面。

降水量

沙漠氣候降水量奇缺,一般不到50毫米。若羌雖在沙漠邊緣,年降雨量也只有17.4毫米,最少時的1957年只降雨3.9毫米。
沙漠氣候沙漠氣候
吐魯番年降雨量也只有16.3毫米,1968年全年只有2.9毫米。在這樣少雨的情況下,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邊緣仍能發展農業。種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葡萄、西瓜等,主要靠利用天山和崑崙山的冰雪融化的雪水,進行灌溉。因為夏季氣溫高,日較差大,日照豐富,收成並不低,而且質量都很好。
降水量少而變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亞斯文曾有連續多年無雨的記錄;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連續十七年中僅下過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陣雨,而三次總量僅5.1毫米,降水量極少。
同樣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連續四年無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陣雨就降了150毫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陣雨記錄竟達635毫米。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以及大陸的西岸地區,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為廣大。

生物

在沙漠氣候的環境中,生活著一些適應乾旱條件的動植物,如駱駝、沙鼠沙蜥仙人掌胡楊沙棗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沙漠中的野生植物至少有1000種,其中300多種可以當藥材用。
貓鼬【沙漠生物】貓鼬【沙漠生物】
現那裡人工栽植的、梭梭林園是建立在砂礫滿地的山前洪積扇上。瑣瑣,屬藜科梭梭屬,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
我國沙生植物梭梭我國沙生植物梭梭
梭梭及其下肉蓯蓉梭梭及其下肉蓯蓉
它耐乾旱、耐鹽鹼、抗風沙,廣泛分布於我國西北乾旱區,與胡楊一樣都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植物,有“沙漠英雄”之稱。
據研究,梭梭乃地中海孓遺植物,對研究中亞荒漠植物起源有一定科學價值,已列為國家二類保護植物。另外,梭梭還是名貴中藥材肉蓯蓉的寄主樹種,寥廓沙漠之中植物也很稀少,總覆蓋度還不到5%,而且大多集中在沙窩低濕地段或海子周圍。
這些沙生植物中有許多種很有用的資源植物,除了那些湖泊濕地傍大量生長的蘆葦與鄰近鹽鹼地上的芨芨草等這些可用來造紙的纖維植物外,最為著名的還有被稱為巴丹吉林沙漠“三寶”的肉蓯蓉、甘草與鎖陽。
在廟海子等含鹽量較高的湖水中還生長有鹵蟲,這種比一般魚籽小得多的紅色小蟲子乃是我國出口水產品—對蝦的優質餌飼。

分布

英文名:Weather in the tropical zone desert。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於熱帶草原南北兩側,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西亞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亞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馬沙漠
沙漠日落沙漠日落

主要特點

空氣乾燥,終年少雨或幾乎無雨,氣溫日變化劇烈,日較差可達50℃以上,地面最高溫度可高達60~80℃,而夜間冷得很快。
除有灌溉條件的少量綠洲外,沙漠地區只能有耐乾旱的植物群落生存,其他植物幾乎絕跡,甚至成為流沙或荒漠。沙漠氣候大體可分為熱帶沙漠氣候中緯度沙漠氣候以及撒哈拉沙漠氣候三類
熱帶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左右的大陸西側,夏季炎熱,冬季不冷。由於這種地區長期處於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大氣層結穩定,在其西側沿海地區又常受冷洋流的影響,更增加了大氣的穩定度,抑制了對流的發展,故降水稀少。
由於降水量遠小於蒸發量,水分長期入不敷出,就形成了乾燥的沙漠氣候。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亞西部和秘魯等地區的氣候。
中緯度沙漠氣候
主要分布於大陸的中心腹地。這種地區遠離海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形成了極端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幾乎是全球的極大值,降水極少甚至終年無雨。如中國新疆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和中亞的卡拉庫姆沙漠,都是典型的中緯度沙漠氣候區。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沙漠氣候總面積約占全球大陸面積的12%。在沙漠氣候條件下,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在有灌溉條件的沙漠綠洲,農業可獲高產,且具有利用太陽能的條件。
因此,在全球人口迅速增加,而可開墾地又有限的情況下,利用沙漠地區的氣候資源問題,已經引起了科學界的重視。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於非洲北部,西自大西洋,東進尼羅河,北起阿特拉斯山麓,南至蘇丹,東西四乾八百公里,面積七百餘平方公里。阿特拉斯山隔開了撒哈拉沙漠,以北一變而為地中海盎綠、明朗的景觀。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耳、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等觀光地區,均集中於此。
自古以來,撒哈拉這個枯寂的大自然,便拒絕人們生存於其中。風聲、沙動,支配著這個壯觀的世界,風的侵蝕,沙粒的堆積,造成了這個極乾燥的地表。在這片廣大的地域,綠洲的出現,往往是沙漠旅行者最渴望的樂園。
隨著沙漠自然生態的不同,沙漠上的居民從事各種農耕或雜糧栽培,更有那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沙漠民族的艱辛生活,將這個無生氣的沙漠,點綴了一些熱鬧。
(1)降水量少而變率大:降水量極少。同樣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連續四年無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陣雨就降了15毫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陣雨記錄竟達63.5毫米,可見變率之大。熱帶沙漠的降雨多為暴發性的陣雨,往往引起劇烈的水土流失。
(2)氣溫高、溫差大:由於雲量少,日照強,又缺乏植被覆蓋,空氣濕度小,因此白天氣溫上升極快。在北非曾有高達58℃的記錄,一般夏天的月均溫大都在30℃~35℃之間,而且高溫的時間很長,如阿拉伯半島的亞丁,一年有五個月的月均溫在30℃之上。
沙漠的夜間較涼,因為整夜無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夜間最低溫度一般在7℃~12℃之間,也有出現薄霜的日子。
年溫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溫差更大,在15℃~30℃之間。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個氣象測站,於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熱達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溫-0.6℃的記錄,日溫差達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襖午穿紗”來形容。
(3)蒸發強、相對濕度小熱帶沙漠氣候因為經常無雲、風大、日照強、氣溫高、相對濕度小,因此蒸發力非常旺盛。可能蒸發散量約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達百倍。
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現2%左右的相對濕度。

分類

溫帶沙漠

溫帶沙漠氣候指溫帶大陸腹地沙漠地區的氣候。表現為極端乾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夏季炎熱,白晝最高氣溫可達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較大,日較差也較大。
沙漠日出沙漠日出
雲量少,相對日照長,太陽輻射強。自然景觀多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亞和中國塔里木盆地屬典型的溫帶沙漠氣候
概述:溫帶沙漠氣候是大陸性氣候的極端情況。在副熱帶沙漠分布最廣,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物難以生存,植物種類和數量極其稀少。地表裸露,空氣十分乾燥,極少水分。
白天太陽輻射強,地面加熱迅速,氣溫可高達60~70℃。上升氣流強,但因空氣乾燥,極少成雲致雨,只有狂風沙塵。夜間地面,冷卻極強,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氣溫日變化非常大。可以高達50℃以上。

亞熱帶沙漠

熱帶沙漠氣候的共同點:少雨、少雲、日照強、氣溫高、蒸發旺盛。與熱帶沙漠氣候的不同點: 涼季氣溫較低,年較差比熱帶沙漠氣候大。原因在於盛夏時氣溫與熱帶沙漠氣候相似,但涼季時因緯度較高獲得太陽輻射少,且有極地大陸氣團侵入。涼季有氣旋雨。涼季常受溫帶氣旋影響,8月份(南半球為2月份)熱帶海洋氣團入侵,有少量的對流雨。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其基本特點與熱帶沙漠氣候相似,也是全年乾旱少雨,夏季高溫炎熱,但因緯度稍高,冬季氣溫比熱帶沙漠氣候低。
分布區域
赤道附近
北美東南部
中緯度大陸西岸
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部

產生影響

許多的觀測結果表明:全球和中國的氣候變化對中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部門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對農牧業生產、水資源供需、森林和草地生態系統、沿海地帶等的影響較為顯著,而且這些影響以負面為主,某些影響甚至是不可逆的。
氣候惡化氣候惡化
對於中國地區,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六大江河的實測徑流量都呈下降趨勢,北方部分河流發生斷流,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海河流域。同時,局部地區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特別是1990年以來更為嚴重。觀測還表明,中國東部物候期提前,亞熱帶、溫帶北界北移。20世紀60年代以來,祁連山地森林面積減少16.5%、林帶上升400m,覆蓋度減少10%。四川草原產量和質量有所下降。東北、青海和西南濕地面積減少,功能衰退。氣候變化也導致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局部乾旱高溫危害加重,由於氣候變暖後作物發育期提前,使春季霜凍的危害加大。我國內蒙古草原區春旱加劇,生產力下降。中國海岸帶極易受到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風暴潮、洪水、強降雨極端天氣事件和乾旱等氣候事件是沿海地區致災的主要原因。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最為脆弱。氣候變化對中國的有關重大工程可能產生一定影響。氣候變化可能增加長江流域上游降水,引發三峽庫區土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未來青藏高原氣溫有可能變暖,青藏鐵路沿線多年凍土會進一步退化,影響某些地段鐵路路基的穩定性。同時,這種全球變暖將增加大暴雨和極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澇災害的頻率。在一些地區,龍捲風、強雷暴以及狂風和冰雹也會增多,世界許多地區將遭受更頻繁、更持久或更嚴重的乾旱。氣候變暖使冬季的氣溫偏高,這就使各種病菌、病毒活躍,病蟲害滋生蔓延,很多有害動物,比如蚊子、跳蚤、老鼠等減少了被凍死的幾率,此類傳染病載體的數量大增,對人類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最大的沙漠。

相關連結

撒哈拉沙漠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的原因
(1)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下沉氣流控制
(2)東北部是亞歐大陸,終年盛吹的東北信風來自亞洲內陸,很乾燥,故沙漠可直抵東部紅海之濱;
(3)非洲大陸的輪廓以北部北回歸線穿過處最寬,這就擴大了回歸高壓帶控制的乾燥區的面積;
(4)非洲北部是一低高原,地形單一,起伏不大,對氣流運行有利,使熱帶乾旱氣候變化小;
(5)西部大西洋沿岸為加那利寒流流經,即使在大西洋沿岸也是少雨的冷沙漠氣候。
塔爾沙漠的成因
塔爾沙漠的形成與夏季風有關:
(1)塔爾沙漠在夏季形成熱低壓,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氣流盛行,形成高低壓疊置,使得低壓氣流不能進一步上升,而成雲致雨。
(2)西南氣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來,較乾燥。
納米布沙漠的成因
(1)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下沉氣流控制
(2)東南信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空氣乾燥;
(3)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響,減溫減濕
阿塔卡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1)終年受副高下沉氣流的控制
(2)處於信風帶的背風海岸
(3)沿岸有寒流,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從寒流從高緯流向低緯,使沙漠向低緯方向延伸
總結:世界沙漠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1、緯度地帶性分布: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部,終年受副高和信風帶控制
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納米布沙漠;亞洲的阿拉伯沙漠;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沙漠;澳大利亞西部的維多利亞大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
2、經度地帶性分布:大陸中心或內陸,深居內陸,受海洋水汽影響小
如:中亞的卡拉庫姆沙漠,中國西北的塔克拉瑪乾沙漠
3、非地帶性分布:山脈的背風坡, “焚風”效應與“雨影”效應
如:南美南端大陸東側沿海的巴塔哥尼亞荒漠。
4、人類活動造成地表植被破壞——南亞印度河流域的塔爾沙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