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法

沐浴法即是用藥物煎湯沐浴,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類似現代水療法中的藥浴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沐浴法
  • 釋義:用藥物煎湯沐浴,以治療疾病
  • 出處:內經
  • 出現時間春秋戰國
起源,操作方法,主治病症,注意事項,

起源

早在《內經》中就已有“摩之浴之”、“其有形者漬形以為汗”等有關水療的記載;張仲景則在《金匱要略》中明確記述了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傷:“先銼蒲蓆半領,煎湯浴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行,痛楚立瘥”,開沐浴法之先河。以後,本法一直沿用並不斷發展,套用範圍也逐漸擴大。清代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就有沐浴方10餘首,分別用於治療內、外、兒、皮膚等科的一些疾病。本法是藉沐浴時浴水的溫熱之力及藥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竅開放,從而起到發汗退熱、祛風除濕、溫經散寒、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的一種方法。

操作方法

根據具體病症,選取適當的藥物製成煎劑,然後把藥液加入沐浴用的熱水中,乘熱遍洗頭部及全身;也可將藥物裝入紗包,放入熱水中進行沐浴。一般每日洗1~2次。

主治病症

一、尿血
涼血沐浴方(《中醫外治法集要》) 蒲黃150g,旱蓮草600g,車前子草150g。上藥加水煎煮15~20分鐘,倒入大盆中,待水溫40℃左右,沐洗少腹部,每日1次。功能涼血止血。主治熱傷血絡所致的尿血。
二、感冒
1.發散風寒方(《中國民間療法》) 麻黃10g,薄荷15g,荊芥15g,防風12g,生薑10g。上藥煎2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鐘,每日2次,日換藥1劑,3日為1療程或病癒停用。功能發散風寒。主治風寒感冒。
2.疏風清熱方(經驗方) 桑葉、菊花、薄荷、荊芥各15g,蘆根30g。水煎兩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鐘,每日2次,日換藥1劑,3日為1療程或病癒停用。功能疏風清熱。主治風熱感冒。
三、嘔吐
胡椒乾薑湯(《中醫外治法簡編》) 胡椒20g,綠豆1把,黃連120g,乾薑120g。上藥加水煎煮20分鐘,煎取藥液3000ml,兌入涼水至40℃左右,沐浴胸腹部,冷後加溫再浴,並浸雙足。每次30~60分鐘,每日1~2次。功能溫胃散寒止嘔。主治暴飲暴食引起的嘔吐。
四、便秘
硝黃通便湯(《中國民間療法》) 芒硝、大黃、甘遂、牽牛子各等量,加水煎湯,量依據浴盆而定,待藥液40℃時,沐浴全身。亦可煎取藥液500ml,兌入溫水中沐浴。每日2次。功能攻積導滯。主治實熱便秘。
五、痹證
1.除濕活血沐浴方(《中醫外治法》) 透骨草、延胡、歸尾、薑黃、川椒、海桐皮、威靈仙、川牛膝、乳香、沒藥、羌活、白芷、蘇木、五加皮、紅花、土茯苓各10g。共研細末,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7~10日為1療程。功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主治風濕痹證。
2.清熱活血沐浴方(《中國民間療法》) 桑枝、海桐皮、稀薟草各100g,海風藤200g,絡石藤200g,忍冬藤60g,雞血藤60g。共研細末,紗布包紮好,加水煎煮,過濾去渣,乘熱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約1小時,7~10日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活血通絡。主治熱痹。
六、盜汗
收斂止汗湯(經驗方) 麥冬30g,五味子50g,黃柏40g,艾葉30g。上藥水煎煮1桶,在避風保暖處沐浴全身,有條件者可浸泡於浴池,3~4天1次。功能收斂止汗。主治各型盜汗。
七、肥胖症
利水減肥湯(《中國民間療法》) 冬瓜皮500g,茯苓300g,木瓜100g。煎水沐浴,用熱水浴法,每日1次,20~30天為l療隉。功能利水滲濕。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八、濕疹
千里光藏青果沐浴方(《皮膚病方劑藥物手冊》) 千里光5O0g,藏青果90g,煎水洗沐,每日1次,每次20分鐘,至愈為止。功能清熱燥濕。主治範圍較大的各種濕疹。
九、痱子
消痱沐浴方(經驗方) 藿香20g,佩蘭20g,野菊花20g,枇杷葉60g,滑石30g。上藥加水煎至2000ml,加清水1倍洗沐。每日1次,3~5天為1療程。功能祛暑利濕。主治痱子初起屬暑濕.盛者。
十、蕁麻疹
燥濕止癢湯(雲南中醫雜誌1986;7(1):20) 蛇床子20g,明礬12g,花椒6g,土茯苓30g,白蘚皮15g,苦參30g,荊芥12g,食鹽20g。諸藥加水2000ml,煎煮至1000ml,將藥液傾入盆內,加溫水適量,入盆浸浴,用毛巾邊擦邊洗,至藥液漸涼為度。每日1次,每劑藥可煎用2~3次。功能燥濕止癢。主治蕁麻疹周身起風團,劇癢者。
十一、銀屑病
銀屑病溶液(《常見皮膚病中醫治療簡編》) 枯礬、川椒各120g,朴硝500g,野菊花250g。上藥加水10kg,煮沸過濾後趁熱洗浴,每日1次。功能清熱涼血。主治銀屑病各期皮損。
十二、剝脫性皮炎
1.糠浴(《實用皮膚科學》) 麥糠、米糠或谷糠1~2kg,任選一種盛於布袋內,加水5~10kg,煮約半小時,再加水適量,調整水溫使其約為30~45℃,作全身沐浴,一般20~60分鐘。主治剝脫性皮炎。
2.澱粉浴(《實用皮膚科學》) 澱粉或麵皮1000~2000g或玉米粉適量,先將澱粉或麵粉以適量水調成糊狀,放入浴盆中,再加適量溫水作全身浴;或將澱粉或麵皮盛於布袋內,放入浴盆中,用熱水在袋上沖,然後加溫水適量作全身浴,水溫在30~45℃之間。洗浴時常捏布袋,或以布袋代浴巾。若用玉米粉浴,可將玉米粉先用冷水調和,再加熱水煮成糊狀,然後加溫水適量稀釋作全身浴,一般20~60分鐘。主治剝脫性皮炎。
十三、皮膚瘙癢症
1.疏風燥濕止癢劑(《中國民間療法》) 防風30g,川羌25g,荊芥20g,地膚子40g,蛇床子60g,川烏10g,草烏10g,浮萍100g,生地30g。水煎稀釋後,倒入浴盆,水溫40~50℃,沐浴15~20分鐘,每日1~2次,5~7天為一療程。功能疏風燥濕止癢。主治全身皮膚瘙癢。
2.止癢浴劑(《皮膚科外用藥物手冊》) 枯礬120g,川椒120g,朴硝500g,野菊花250g,上藥加水15~20kg,煎煮開,過濾後趁溫洗浴,至微出汗為度。每N 1次,5~7天為1療程。功能燥濕止癢。主治全身頑固性瘙癢。
十四、胎黃
大黃洗劑(經驗方) 大黃、硝石、黃柏、山梔各10g,上菇共煎湯1000ml,擦洗患兒全身,每日2次,3次為1療程。功能清熱利濕、退黃。主治新生兒黃疸。
十五、水痘
水痘洗劑(中醫雜誌1989;30(3):10) 銀花、連翹、六一散、車前子各10g,紫花地丁、黃花地丁各15g,上藥共煎湯100ml,兌入溫水中外洗患部,每日1~2次,3天為1療程。功能清熱解毒。主治水痘。

注意事項

1. 浴液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以免燙傷。
2. 沐浴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風,洗畢應立即拭乾,蓋被保暖。
3. 高熱大汗及高血壓、主動脈瘤、心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