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圖書概況
全集按小說、散文、傳記、
雜文、詩歌、文論、書信、集外文存、物質文化史分類分卷編輯。
曾出版過的作者
自選集或單行本,按原書名和內容整體編入全集。其中,一選集內若有不同文體作品,以該集作品主體性質歸類;不同選集若收有同一作品,該作品只編入全集的某一集內,其他選集僅存目備考。
未曾結集出版的作品,依據文體歸類,按發表或創作時間的先後,或按相關內容分編成若乾
新集,收入全集。
全集收入的已發表作品、作品集或單行本,均儘可能採用最早發表的文本或初版文本;作者主持增訂過的著作,按增訂版本編入;因故用其他文本,均附說明。全集收入文稿共1000多萬字,其中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及書信等約440萬字;另配插圖1710餘幅,內含作者不同時期的生活照、手跡和繪畫速寫等珍貴史料近200幅。
編輯說明
為保持作品原貌,全集編入的作品,除對顯明的編校錯誤、筆誤和個別錯字作必要的訂正及按規範採用簡化字外,均按原文排版。
作者習慣遣詞用字,如:“做”時有用“作”,“熟悉”作“
熟習”,“智慧”作“
知慧”,“理智”作“理知”,“一律”作“一例”,“哪”多作“那”,“字眼”多作“字言”,“必須”多作“必需”,以及“
傭人”與“用人”、“癲子”與“
顛子”,“火夫”與“火夫”、“年青”與“年輕”等等並用,還有文中數字多使用漢字,某些事物名稱及人名、地名、
譯名與現今不一致的,均一仍其舊。作者對
標點的使用,尤其是當標號、
點號連用時,有的規範用法不同,亦未作改動。文中“□”,除另有註明其含意外,還表示原書或原稿中無法辨識的字跡。
卷別
全集共分32卷:第1~10卷,小說,其中第1、4卷含劇本等少量其他作品;第11~12卷,散文;第13卷,傳記;第14卷,雜文;第15卷,詩歌;第16~17卷,文論;第18~26卷,書信,編入書信、廢郵(即信稿)和零散日記,但1949年前已發表的書信、廢郵,分別編入散文、雜文或文論卷;第27卷,集外文存,編入作者生前未發表的史料性、回憶性文字,及1949年後的文學創作試筆等;第28~32卷,物質文化史,其中第32卷為《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
圖書目錄
第1卷(小說)
鴨子 蜜柑 入伍後 公寓中
第2卷(小說)
老實 好管閒事的人 篁君日記 梓里集
第3卷(小說)
第4卷(小說)
呆官日記 男子須知 十四夜間及其他 旅店及其他
采蕨 一個天才的通信
第5卷(小說)
第6卷(小說)
舊夢 沈從文子集 一個女劇員的生活 樓居
第7卷(小說)
第8卷(小說)
第9卷(小說)
第10卷(小說)
第11卷(散文)
第12卷(散文)
第13卷(傳記)
甲辰雜談 怎樣從抗戰中訓練自己 見微齋雜文 霽清軒雜記
北平通信
第15卷(詩歌)
第16卷(文論)
中國小說史 沫沫集 沫沫集續編 序跋集 編者言 術藝芻言
第17卷(文論)
第18—26卷(書信)
書信
第27卷(集外文存)
一個人的自白 沉默歸隊 史無前例(上、下) 談話及其他 無從馴服的斑馬
無從畢業的學校 忘履集
第28卷(物質文化史)
中國玉工藝研究
漆器及螺甸工藝研究
獅子藝術
陳列設計與展出
第29卷(物質文化史)
唐宋銅鏡
鏡子史話
扇子套用進展
文物研究資料草目
第30卷(物質文化史)
中國絲綢圖案
織繡染纈與服飾
《紅樓夢》衣物及當時種種
文物談小錄
第31卷(物質文化史)
龍鳳藝術新編
馬字藝術和裝備
文史研究必須結合文物
第32卷(物質文化史)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作品藝術價值
沈從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從文子集》等30多種短集小說集和《
邊城》,《長河》等6部中長篇小說,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
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
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凸出,單純而又厚實,朴納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
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生命的哲學思考,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讚美
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樑,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
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
生命之歌。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複著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作者故鄉
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沈從文先生誕生在
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
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從文先生曾任清朝
貴州提督的祖父
沈宏富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築。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房屋系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採用一斗一眼合子牆封砌。馬頭牆裝飾的鰲頭,鏤花的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築具有濃郁的湘西明清建築特色。二十年代就
蜚聲文壇,被譽為“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
金介甫Jefferey C.KinKley著《沈從文論》)的沈從文先生在這裡度過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童年。
作者生平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闖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寫作謀生;1928年至1930年,在
上海中國公學任講師,兼《大公報》、《
益世報》等文藝副刊主編;1931年至1933年在
青島大學任講師;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編全國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939年至1947年在
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
研究員;1978年至1988年在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任研究員。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
日本、
美國、
英國、
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
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
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作者故居
沈從文故居於1991年被列為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每天來瞻仰者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