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個人經歷
1917年參加湘西靖國聯軍第二軍游擊第一支隊,駐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鄉國小畢業後,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後正式參軍。
1922年,沈從文脫下軍裝,來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學,可是僅受過國小教育,又沒有半點經濟來源,就在
北京大學旁聽。
1923年去北京。報考
燕京大學國文班,未被錄取。在北京大學旁聽。
1928年從北京到上海。與
胡也頻、丁玲籌辦《
紅黑》雜誌和出版社。
1930年後赴
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前身)執教,到抗戰前,出版了20多個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雛》、《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1931年陪同丁玲營救胡也頻未果,護送丁玲母子回湖南。1931年至1933年在國立
山東大學任文學院講師;1933年9月9日,與張兆和結婚。同月23日,與
楊振聲合編《
大公報·文藝副刊》。
1934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
1938年春,到昆明繼續與楊振聲編選中國小國文教科書。11月,任
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開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後,長期從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國後,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服飾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壓力而自殺,獲救。
1960年發表《
龍鳳藝術》等文。1969年去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勞動。1978年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1981年出版了歷時15年的《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專著。
沈從文解放後從事中國紡織服飾考古研究工作,1983年突患腦血栓,住院治療。1984年大病一場。搶救脫險後,說話、行動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
1987年、1988年沈從文入圍諾貝爾文學獎。
婚姻家庭
1930年7月張兆和沈從文在胡適的辦公室第一次見面,剛見面時,胡校長大誇沈從文是天才,是中國小說家中最有希望的。張兆和卻不以為然,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仆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最終打動了張兆和,於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鳳凰探望。他在船艙里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畫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歷次政治運動打擊著沈從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狀態,他不斷念叨著“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
張兆和無言地面對此情此景,眼淚禁不住滾滾而下。後來,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藥物治療下,沈從文漸漸恢復了健康,他和妻子堅強地度過了艱辛清貧的歲月。
婚外情
沈從文外遇的對象是女作家高韻秀,筆名高青子。當時她是熊希齡的家庭教師,沈從文有事去熊希齡在香山的別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雙方交談,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這段故事的線索是在
林徽因和美國著名歷史學家
費正清的夫人費慰梅之間的英文書信中發掘出來的,這件事很隱秘,沈從文只對林徽因一個人傾訴。後來我發現高青子是西南聯大的圖書館職員,檔案我也找到了。”蔡登山說。
而這段往事的發掘,也解答了為什麼沈從文的《看虹錄》如此晦澀難懂。這部小說敘述一個作家身份的男子,在深夜去探訪情人的故事。
人物軼事
孩童趣事
1915年,沈從文由私塾進了鳳凰縣立第二初級國小讀書,半年後轉入
文昌閣國小。因沈從文天性活潑好動且貪玩,常常逃學去街上看
木偶戲,書包就藏放在
土地廟里,有一次,他照樣把書包放在土地廟,看了一整天的戲,戲看完了,別的孩子早已放學回家,他再回到土地廟裡取書包,才發現書包不見了。第二天,他硬著頭皮照樣上學,剛走到校園裡一株楠木樹下,就遇見了他的級任老師毛老師。毛老師罰沈從文跪在那株楠木樹下,大聲責問沈從文昨天到哪裡去了。沈從文回答:“看戲去了。”毛老師見沈從文貪玩逃學還如此理直氣壯,便狠狠地批評說:“勤有功,戲無益,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經毛老師耐心地說服教導一番後,沈從文
知恥而後勇,一改以往的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
初次授課
沈從文第一次登台授課那天,因為緊張,呆呆地站了10分鐘。好不容易開了口,急促的10分鐘全講完了。他再次窘迫,無奈,在黑板上寫道:“我第一次上課,見你們人多,怕了。”下課後,學生議論紛紛,傳到北大校長
胡適耳里,胡適笑著說:“上課講不出話來,學生不轟他,這就是成功。”
題字
1982年5月,沈從文攜夫人張女士一起去張家界,前一天看了山下的
金鞭溪,第二天要上山去,他因腿腳不方便,夫人和陪同的人去了,他留在賓館裡,張家界管理處的同志拿來紙和筆要請他題字,他答應了。管理處的人員想陪著他,被他拒絕了。管理處的同志想到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裡,不放心,怕有什麼不方便。沈從文說,“至於身體,我才檢查的,沒什麼大毛病,你們放心吧”。玩了大半天,夫人和陪同的人回到賓館時,看到沈從文寫了“張家界”“
金鞭岩”“展卷”等好多幅。這時,他已是一身疲倦,見了夫人便說,今天是真正寫累了。看到一沓題字,管理處的同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對於要出書請他題寫書名的,他常常要寫好幾幅寄給人家,讓人家去選。沈從文寫字,從來不講究筆和墨。1981年,他在給作家彭荊風信中說到,用的筆通只值一毛三分中國小習字筆,紙也只用一毛五分的糊窗高麗紙,墨是沉澱後加水的墨汁,所以無光彩,應叫死墨,用書行家看來就知道是外行。他也常常不滿意自己寫字。
個人作品
小說集
《老實人》
| 《蜜柑》
| 《雨後及其他》
| 《神巫之愛》
| 《龍朱》
| 《旅店及其他》
|
《石子船》
| 《虎雛》
| 《阿黑小史》
| 《月下小景》
| 《八駿圖》
| 《如蕤集》
|
《從文小說習作選》
| 《雪晴》
| 《新與舊》
| 《主婦集》
| 《春燈集》
| 《黑鳳集》
|
《阿麗思中國遊記》
| 《邊城》
| 《長河》
| | 《蕭蕭》 | 《三三》 |
散文集
《記胡也頻》
| 《從文自傳》
| 《記丁玲》
| 《湘行散記》
| 《湘西》
|
《廢郵存底》
| 《燭虛》
| 《雲南看雲集》
| 《沈從文散文選》
| 《不知為什麼忽然愛上你》 |
學術著作
相關傳記
書法
沈先生一直愛好書法,而且在圈子裡頗有聲名,但從來視書法於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從沒想到賣字,以此謀利。只是有一回例外,抗戰勝利以後,幫助一位詩歌作者柯原。
作品風格
創作風格
沈從文的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
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采。沈從文以鄉村為題材的小說是典型的鄉村文化小說,它不僅在整體上與都市“現代文明”相對照,而且始終注目於湘西世界朝現代轉型過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規定的鄉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跡及歷史命運。整個作品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一如他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鄉村世界的主要表現者和反思者,他認為“美在生命”,雖身處於虛偽、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卻醉心於人性之美,他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傑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緻,結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我理想的建築,這廟供奉的是“人性”(《習作選集代序》)。
創作題材
沈從文創作的小說主要有兩類,一種是以湘西生活為題材,一種是以都市生活為題材,前者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讚美人性美;後者通過都市生活的腐化墮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喪失。其筆下的鄉村世界是在與都市社會對立互參的總體格局中獲得表現的,而都市題材下的上流社會“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與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燭照下獲得顯現,正是他這種獨特的價值尺度和內涵的哲學思辨,構起了沈從文筆下的都市人生與鄉村世界的橋樑,也正由於這種對以金錢為核心的“現代文學”的批判,以及對理想浪漫主義的追求,使得沈從文寫出了《邊城》這樣的理想生命之歌。
人物評價
沈從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沈從文不僅是作家,還是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先生一生中,有著五百萬字的著作文章,《邊城》、《長河》、《從文自傳》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專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填補了中國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頁空白。
後人紀念
故居
沈從文故居於1991年被列為湖南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撥款進行了整修。故居現陳列有沈老的遺墨、遺稿、遺物和遺像,成為鳳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觀之一,來瞻仰者絡繹不絕。
墓地
家鄉人民非常崇敬他,縣委、縣政府與其家屬商議,決定將沈從文骨灰安葬在“聽濤”山下,沈家主動自理安葬費。
沈從文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狀如雲茹,高2.8米,寬1.9米,厚0.9米,重約6噸。碑石正面,集其手跡,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為沈從文姨妹
張充和撰聯並書,聯曰:“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由
中央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
劉煥章教授鐫。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奮、儉樸、謙遜、寬厚、自強不息。先生愛祖國、戀
故鄉,時刻關心國之安、鄉之勃興、民之痛癢、人之溫愛,堪稱後輩學習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遠懷念。——鳳凰縣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紀念館
沈從文紀念館位於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學內,與黃永玉藝術博物館相臨,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開館。開館儀式上,北嶽文藝出版社、沈從文祖籍地江西、工作地山東等相關單位分別為紀念館捐贈了沈從文圖書全集、文物及書畫作品。隨後在紀念館內舉行了一場關於沈從文先生的學術研討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作協,國內各相關高校,研究機構,中央主要新聞單位相關負責人出席開館儀式。